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14年杭州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以及手足口病发病率及病原体时间分布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方法 对2014年杭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临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临床获得的咽拭子标本,对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对手足口病病例及病原体的时间聚集性与当地的气象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2014年杭州地区共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6 640例,男女比例为1.44∶1,年龄以1~3岁为主,以本地区散居儿童居多;对临床诊断的住院病例2 370份标本检测结果显示: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242例,阳性率为10.2%,肠道病毒71型(EV71)936例,阳性率为39.5%,其他肠道病毒1 192例,阳性率为50.3%。手足口病病例时间聚集以5~7月份为高峰,并且手足口病高峰期(5~7月)病原学以EV71为主;手足口病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与平均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且EV71主要分布在平均气温高、降雨量大和相对湿度高的月份,而肠道病毒通用型主要分布在平均气温较低、降雨量少和相对湿度低的月份。 结论 杭州地区2014年手足口病仍以1~3岁散居男童为主,病原学以EV71及肠道病毒通用型为主;手足口病病例时间聚集以5~7月份为主。手足口病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与平均气温、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辽阳市2016年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比较不同病毒分型下两种标本类型阳性率的差异,探究不同类型标本对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107例辽阳市2016年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的咽拭子和粪便标本,提取样本核酸,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通过McNemar检验以及Kappa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配对采集病例两种类型标本共214份,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8.6%、8.4%、22.4%;粪便标本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9.8%、11.2%、18.7%。PE、EV71病毒的粪便标本的检出率均大于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但CV-A16病毒的粪便标本的检出率却小于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其他肠道病毒的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的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标本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标本,同时显示较差的一致性(P<0.05)。结论 在手足口病实验室肠道病毒检测中,粪便标本的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标本,今后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为提高标本检测阳性率,若时间紧迫应首先考虑选择采集粪便标本加以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变化,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全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三间分布特征,采集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咽拭子及疱疹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 1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5.89/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6~7月份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2∶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占总病例数的88.62%,以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中心城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周边城区.2009~2013年共检测2061例手足口病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 699例,阳性检出率为82.43%.阳性标本中,EV71、CoxA16及其它肠道病毒的构成比分别为32.84%、44.61%和22.54%,结论 2009~2013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发病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构成比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2008年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昆明市2008年4~6月手足口病流行时期该病患儿进行病原学调查,了解导致本次流行的肠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疱疹液及尿液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RNA的检测.结果 25例患儿共采集58份标本,其中咽拭子21份、疱疹液12份、尿液25份,检测结果13例患儿为CoxA16阳性,阳性率为52%;5例患儿EV71阳性,阳性率为20%;两者之比为2.6:1;咽拭子标本检出率为11/21(52.38%),疱疹液标本检出率9/11(81.82%),尿液标本中未检出病毒.结论 所检测2008年昆明市儿童手足口病标本中以CoxA16感染为主,EV71也有散发病例,但未发现重症感染患儿;CoxA16和EV71感染患儿的表现相似,临床难以鉴别;本次实验疱疹液的病毒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绵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型别及变化规律,为科学制订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的绵阳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送检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法进行EV71、CoxA16及其他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2009年检测标本159例,阳性标本90例,阳性率56.60%,病原优势株为EV71型,占95.56%;2010年检测标本198例,阳性标本110例,阳性率55.56%,病原优势株为CoxA16型,占87.27%;2011年检测标本241例,阳性标本138例,阳性率57.26%,病原优势株为EV71型,占92.75%。流行病学监测结果:2009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22例,发病率26.82/10万;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348例,发病率44.19/10万;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63例,发病率62.20/10万。发病时间高峰在4~6月;发病年龄集中在1~3岁组,占75.69%;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86∶1;发病的场所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绵阳市手足口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的流行株以EV71和CoxA16为主,呈交替流行态势。因此,继续加强手足口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和病例及病原学监测工作对于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9~2011年钦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钦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1年钦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580例,重症病例63例,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在39.47/10万~204.19/10万之间,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集中于0—5岁组,报告病例中〈3岁的占82.66%,病原学检测手足口病标本334份,阳性115份,阳性率为34.43%,病例集中在4—6月份。结论2009—2011年钦州市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的流行特征。发病有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做好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泰安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泰安市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病例的1474份粪便标本分别用RT—PCR、ReahimeRT-PCR检测肠道病毒(PE)、CoxAl6和EV71核酸,另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泰安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在4—8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8.71%;全市6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尤其以宁阳、肥城发病率最高;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病原学检测粪便标本1474份,其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7.67%(1145/1474),CoxAl6核酸阳性率为35.62%(525/1474),EV71核酸阳性率为24.49%(361/1474),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7.57%(259/1474)。结论2010。2012年泰安市手足口病疫情以CoxAl6、EV71感染引发病例为主,还存在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HFMD病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手足口病患者不同标本中的肠道病毒检测结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2月手足口病轻症病例监测检查中120例肛拭子标本以及112例咽拭子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种标本中的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以及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阳性率.结果 肛拭子标本中EV、EV17、CoxA16阳性率分别为91.67%、43.33%、26.67%均高于咽拭子标本阳性率86.60%、38.39%、2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拭子标本以及咽拭子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差异较小,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采集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胡志勇 《医学动物防制》2012,(11):1246-1247
目的分析新余市手足口病疫情发病特点,提出防控对策。方法根据疫情网络直报病例数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该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279例,发病率109.54/10万,死亡5例,死亡率0.43/10万,病死率0.39%;患者年龄为2个月~40岁,高发年龄组为<5岁组,发病1 246例,占93.98%,经统计学分析,各年龄组之间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区发病比农村高,经统计学分析,城区发病和农村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高峰为4~6月份;对76例患者的疱疹液、咽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EV71核酸检测,阳性36例,阳性率47.37%。结论引起该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为肠道病毒EV71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检测,研究保定市手足口病病原分布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RT-PCR法对收集的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保定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kivirus A16,Co A16)及其他肠道病毒(other enteroviruses,EV)。发病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分布,以5-8月为高峰。样品采集时间以3 d内为好,病毒检出率高。结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以EV7 1病毒、Co A16病毒为主,手足口病防控应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在5-8月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病原核酸,了解濮阳市手足口病病因和不同标本检测状况。方法对濮阳市辖区内手足口病43例住院患者的咽拭子、疱疹液和血清样本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 43例患者的72份标本中,病原核酸EV71阳性23份,阳性率为31.94%。其中,咽拭子阳性率为39.53%(17/43),疱疹液阳性率为66.67%(6/9),血清阳性率为0%(0/20),CoxA16未检出。结论濮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不同标本中疱疹液和咽拭子病毒含量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再次感染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河南省2008年至2010年发生的210175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有1627例发生2次及以上感染,发生率为7.74‰,在1627例再次感染人群中男女性别为2.0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占91.76%);再次感染高峰期与全省总发病高峰期相一致,约80.76%的再次感染病例发生在距首次感染后的1年内,实验室诊断病例占再次感染病例的6.27%,实验室诊断证实同一患儿两次感染为不同型别病毒。结论儿童可多次感染手足口病,1~3岁幼儿仍是重点防护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安康市2010—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安康市报告的所有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样品采集,用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2010—2012年安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72/10万,其中重症病例52例,死亡1例。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和11~12月,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占78.85%),居住地为农村的40例(76.92%);从发病到初次就诊平均时间0.54d,从发病到诊断为重症2.86d;初次就诊者32例未诊断出手足口病,村(个体)诊所和乡镇(社区)医院占81.26%;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实验室EV71检测率为42.31%,其他肠道病毒检测率为9.62%,CoxA16检测率为1.92%。结论加强基层培训、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加强疾病的监测、做好重症手足口病救治工作是防治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武汉市新洲地区手足口病(HFMD)病例进行病毒基因鉴定等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手足口病在该地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流行规律。方法运用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和肛咽拭子标本进行EV71、CA16肠道病毒的检测,描述本地区手足口病分布特征,识别手足口病在人群间的传播,分析人口学特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水平等对手足口病传播的影响。结果新洲区手足口病重点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83.31%),检出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A16。不同年份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不同。手足口病病情与病原学和年龄有密切联系,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场所。结论 5-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3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重点预防人群,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重点预防控制场所,研究结果对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2-2018年西宁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2012-2018年西宁地区疑似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ox A16)和非EV 71/非Cox A16的其他肠道病毒(其他EV)进行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标本2855份,检出核酸阳性标本2176份,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6.22%,其中EV 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8.68%、25.09%和46.23%,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要型别。发病人群集中在1~5岁组,构成比为91.04%(1981/2176);男性病例阳性率稍高于女性(χ^2=8.647,P=0.004);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6~7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西宁地区各年手足口病病原谱有所不同,近几年其他肠道病毒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应加强对EV 71和Cox A16以外其他肠道病毒的监测,为更好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省手足口病的重复感染率、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河南省2009年首次感染手足口病并在2010年底之前发生重复感染的病例资料,应用SPSS13.0,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手足口病的重复感染率为1.14%.首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的时间曲线基本一致,高峰均在4月份;重复感染率的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9355,P<0.0001);男性重复感染率(1.2%)高于女性(1.03%)(x2=6.5237,P<0.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重复感染率呈下降趋势(Z=-23.8574,P<0.0001);城市儿童重复感染率高于农村(x2=7.57,P=0.0059).年龄是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OR=0.735,95% CI:0.591-0.913),农村亦是其保护因素(OR=0.463,95%CI:0.287-0.748).结论 应关注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状况,尤其是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肠道排毒情况和粪便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临床诊断麻疹患儿,入院时均有发热、皮疹等麻疹感染症状。在入院2d内同时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标本在冷链条件下送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RT- 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及Ct值。同时对部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扩增均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38例患儿粪便麻疹病毒核酸阳性37例,占97.4%,Ct值23.8±3.04;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35例,占92.1%,Ct值28.0±4.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5);两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5)。3例患儿咽拭子和粪便标本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均为H1a基因亚型)和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结论粪便病毒核酸快速检测与咽拭子标本具有相同的临床诊断价值,粪便病毒核酸拷贝数高于咽拭子病毒核酸,且粪便标本的采集具有方便、无痛苦,依从性好,不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