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护理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0例(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纳入本次研究工作;给予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护理教育干预措施.结果:给予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护理教育干预后,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掌握情况明显提高,与干预前对比,掌握率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护理教育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回归家庭后通过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能够正确运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给予及心理护理并定期随访,了解胰岛素笔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知识掌握率。结果:经护理干预能正确掌握运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操作技术,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血糖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结论: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了生存质量,降低了医疗成本,深受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具有携带方便、针头细、注射无痛、剂量准确、注射方法易于掌握等优点。经反复临床实践我们发现,按照正确的胰岛素笔操作流程[1],注射胰岛素后针头应停留在皮下6s,并持续按住推键至拔出,用此方法注射后,拔出针头仍有渗液。有研究报道[2],1滴圆润的渗液相当于2U胰岛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科于2011年7-9月对住院患者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后针头停留时间设三个时间段6s、8s、10s进行观察,其目的是找出准确、合理的拔针时间,使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糖得到有效地控制,同时减少胰岛素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杨建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61-5062,5065
目的 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9月门诊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125例,对其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进行相关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胰岛素笔操作情况,使用过程中检查胰岛素性状、有效期患者占60%,正确安装笔芯和针头占100%,消毒方式正确占68%,准确调节计量占100%,注射完毕后将针头丢弃占18.4%;胰岛素笔相关知识情况,知道胰岛素不能冷冻,新笔要冷藏占63.2%,知道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占75.2%,知道胰岛素笔携带方式占67.2%,知道如何防止低血糖占69.6%,知道出门带救助卡,防止意外占73.6%;102例不更换针头原因情况,怕浪费占38.24%,怕麻烦占35.29%,不知道占26.47%.125例患者能做到针头1次1换的只有1例,其余患者更换频次均在2次以上,Ⅰ组、Ⅱ组两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胰岛素笔使用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规范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胰岛素笔,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认识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性,可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和使用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情况,探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8年5-10月广东省越秀区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胰岛素笔使用情况,整理数据后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影响使用胰岛素笔的主要因素:胰岛素笔使用不当,血糖异常时自行更改胰岛素剂量和胰岛素笔损坏不知如何解决维修以致错过胰岛素治疗时间等。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能正确对待糖尿病病情,使用胰岛素笔技能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患者胰岛素笔使用技能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对于保证出院后血糖的稳定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家庭中使用胰岛素安全相关知识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采取自愿取样方法,按照自行设计的胰岛素使用知识调查评价表,对50例糖尿病患者家庭中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进行教育,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糖尿病患者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胰岛素,注射时间与进餐关系、胰岛素计量调节、消毒液使用及选择、注射方法、胰岛素储存、针头重复使用、废弃针头的处理等方面知识存在认识不足及错误。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对家庭安全使用胰岛素知识显著提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家庭安全使用胰岛素存在很多误区,有针对性进行护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现状,并提出护理干预。方法对48例使用胰岛素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合理有效的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技能、方法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正确使用胰岛素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现状,并提出护理干预。方法对4 8例使用胰岛素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合理有效的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技能、方法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正确使用胰岛素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鸿艳  王杰  方亮  何雪莹  雷琼琼  衣玉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986-3987,3989
目的 通过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一次性针头被重复使用现状的调查,观察其重复使用的安全性,为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医务人员进行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胰岛素笔一次性针头使用情况调查表》,对附属医院消化内分泌科纳入标准的8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一次性针头重复使用现象较普遍,95%患者存在重复使用现象,35%患者重复使用达6次以上.针头贵是其主要原因.重复使用次数(n<6或n≥7)对皮肤的损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5.78,P1<0.05),但重复使用2~6次与7次以上对皮肤影响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0,P2> 0.05).结论 目前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笔针头重复使用现象普遍,经济原因及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是其重要因素.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规范使用胰岛素笔的教育,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联络小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与护理效果。方法以糖尿病专科医生及护士为主导,成立4个糖尿病联络小组,每个小组包括1名医生和2名护士,以医院附近的居民小区内的120名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进行干预。干预前后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糖尿病联络小组干预3个月后,本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1),对胰岛素注射管理及低血糖处理的正确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联络小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减少了患者不正确的护理方式,自我管理技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针头管理状况,为胰岛素注射针头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用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注射针头管理调查表对福州3所三甲医院住院的103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针头管理状况总得分为73.3±9.0分,总得分率76.4%。得分率较高的维度为胰岛素注射针头使用状况(96.1%)和针刺伤发生状况(86.6%),得分率最低的维度为知识获取途径(55.1%)。选择条目为“更换针头原因是医务人员建议”占比最高(99.0%),“将废弃针头带回医疗场所丢弃”占比最低(3.9%)。结论 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针头管理状况较好,但患者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及处置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建议医院与社区紧密结合,加大患者随访力度,并进一步规范科普宣教方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的现状,提高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的能力。方法对门诊使用胰岛素笔的330例农村糖尿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此来了解他们应用胰岛素笔的操作方法及误区。结果9%的患者因年龄大,文化层次低,而由家属注射胰岛素。100%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笔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误区。皮肤出现脂肪增生或硬结者占52%。结论对已经购买胰岛素笔的患者,要加强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方法的教育及评价,以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注射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20例院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98.33%存在针头复用,42%存在皮肤异常,30%的患者胰岛素笔保存不正确,46.67%患者有漏注射经历,胰岛素笔故障发生率4.6%,不良事件0.67%.结论 重视院外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只有2.6%,而今,这一数字却已经飙升至9.7%。在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血糖达标率却较低。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即使是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对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是造成我国血糖达标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我国仅11%的胰岛素治疗患者每次都用新针头,近30%的患者每个针头使用10次以上。重复使用注射笔用针头、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注射手法错误等不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院外专业护理对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期间初始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80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和专业护理两组,每组各40例.专业护理组进行包括电话随访、胰岛素笔注射使用问题答疑、低血糖预防与处理等护理内容,常规护理组无定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9个月的胰岛素笔使用率、低血糖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第9个月时,专业护理组胰岛素笔使用率(95.0%),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14.98±4.71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9%±1.03%)均优于常规护理组(77.5%、23.68±4.31次、7.08%±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护理提高了胰岛素笔注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利于血糖的长期达标,预防了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外专业护理对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期间初始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80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和专业护理两组,每组各40例。专业护理组进行包括电话随访、胰岛素笔注射使用问题答疑、低血糖预防与处理等护理内容,常规护理组无定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9个月的胰岛素笔使用率、低血糖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第9个月时,专业护理组胰岛素笔使用率(95.0%),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14.98±4.71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9%±1.03%)均优于常规护理组(77.5%、23.68±4.31次、7.08%±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护理提高了胰岛素笔注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利于血糖的长期达标,预防了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注射笔注射后针头滴液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已越来越普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是保证疗效的前提。临床操作中发现,尽管按照使用说明要求,注射后针头停留在皮下6s或10s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拔出,以避免针头滴液,保证注射剂量的准确,但仍有拔针后针头滴液现象(注射针头有药液凝集或滴下),导致注射剂量的准确性缺乏保证,引起患者血糖波动。2008年6月~7月,笔者对临床上常用胰岛素注射笔使用后针头滴液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糖尿病治疗水平的提高,胰岛素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让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了解胰岛素的性能,学会熟练、准确地自我注射及掌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对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于2007年1月~2009年10月通过社区护理.指导59例糖尿病患者正确应用优泌林30R或优泌乐25,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注射胰岛素原因、注射前治疗情况、注射方案、注射方法、1年后随访患者是否继续注射胰岛素及注射方法、注射方案、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高、病程长 ,用胰岛素笔注射均有利于患者继续注射 ,而因急性代谢紊乱而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日后可转为口服降糖药治疗。结论 加强病人教育 ,用胰岛素笔注射等措施对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有利 ,早期应用胰岛素可部分恢复 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开展PDCA循环在提高助孕患者对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笔正确使用率的效果分析。方法2019年3-11月成立PDCA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选定提高助孕患者对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笔正确使用率为活动主题,应用PDCA循环模式中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骤对患者使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笔发生的不正确使用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要因,并根据要因,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检查评价实施结果。结果通过PDCA循环工具的使用,患者自行使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笔发生的不正确事件:注射手法不当、针头处理不当、针头溢液、调节计量不当、皮肤消毒不当,改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PDCA循环活动提高了助孕患者自行使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笔的正确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