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年龄为4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389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分为中年女性(40~59岁)组、老年女性(60~75岁)组和中年男性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中年女性与同龄男性比较: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患病率女性显著低于男性(P〈0.01);糖尿病患病率女性与男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及严重程度女性显著轻于男性(P〈0.01);(2)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比较: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老年女性(P〈0.01)。结论:中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率均低于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冠脉病变也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长沙市某高校在职教师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长沙市某高校3337名在职教师,按年龄分为19-34岁组(451例),35~49岁组(1917例)和50~70岁组(969例),进行基线资料测量及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再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和非MS组,并同时进行心脑血管病调查。结果:3337名教师中MS667例,占19.99%。随年龄增长,MS患病率显著升高(14.19%比17.89%比26.83%,P〈0.05),MS组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22.49%比12.73%,P〈0.05)。结论: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其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牡丹江农垦地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在牡丹江垦区随机抽取8个局直单位,4个农场,在12个人群随机抽取各年龄组有代表性的样本,统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EH)、高血糖、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 共抽样调查25-74岁居民1348人,EH患病率24.5%,其中男性为28.5%,女性为21.4%,男性EH患病率明昆高于女性(P=0.002),EH患病率与年龄正相关,r=0.98,(P〈0.05)。高血糖的患病率为9.7%,其中男性为11.1%,女性为8.4%,男性高血糖患病率高于女性(P=0.031),高血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但不呈直线相关,r=0.87(P〉0.05)。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3.7%,其中男性为47.5%,女性为40.3%,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8),25~64岁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与年龄正相关,r=1(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患病率13.6%,其中男性为14.7%,女性为12.7%,男女LDL-C增高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273),发病率与年龄不相关,r=0.26(P〉0.05)。结论 牡丹江垦区心血管危险因素高发病率正成为危害本地区人民健康的杀手,应引起心血管领域的充分重视,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1级、2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佛山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体检人员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计调查3186人(男2394人、女792人),年龄20~75岁。MS诊断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提出的中国人群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年龄分组归并为青年(20~39岁)、中年(40~59岁)及老年(1〉60岁)三组。结果(1)MS总患病率为14.8%,其中男性16.9%,女性7.3%;在青、中、老年组分别为7.4%、19.5%及34.9%。三组间MS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男女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对MS危险因素的集聚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多项代谢指标异常集聚也增加。(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PBS、FBS、舒张压、收缩压及LDL—C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与TG、UA及BMI虽也呈正相关,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佛山地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呈较高水平。应加强对中年以上人群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早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干预和控制,以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群血脂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岁北京市社区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进行血脂调查,共计582人,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实验室诊断,诊断结果与北京市社区普通老年居民血脂异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按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0岁组,进行男性、女性组内血脂异常发生情况比较。结果北京市社区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群TC、TG及LDL—C异常比例均高于北京市社区普通老年人群(P〈0.05),而HDL—C异常比例低于北京市社区普通老年人群(P〈0.05)。低保老年人各年龄组男性LDL—C异常比例均低于女性(P〈0.05);60—69岁组及80-90岁组,男性TC异常比例低于女性(P〈0.05);60—69岁组及70~79岁组男性TG及HDL—C异常比例高于女性(P〈0.05):80。90岁组男性TG异常比例低于女性(P〈0.05);低保老年人群总体血脂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北京市社区普通老年人群(P〈0.05),其中男性70~79岁组、女性60~69岁组血脂异常发生比例最高。结论北京市社区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比例较高,是北京市血脂异常防治的重点人群,而通过提高其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开展相关疾病的宣传教育,定期体检,合理药物控制,可降低该人群血脂水平,防止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125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京丰台地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25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为11.00%,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15.32%,男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7.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建议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男性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或病程大于10年者进行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2~18岁青少年3953人,以12~15岁为青春前期(n=1698),16~18岁为青春期(n=2255),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1)总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2%。2)13~18岁超重肥胖者血压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0.05)。3)男、女性青春期舒张压(DBP)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青春期前(P〈0.05),青春期女性收缩压(SBP)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4)高血压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SBP、DBP、FPG、TG及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稍低于对照组(P〈0.05)。5)高血压组超重肥胖、高TG、低HDL-C、MS及高血压家族史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间高FPG、糖尿病家族史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SBP危险性是男性的2.10倍(95%CI为1.47~2.98);年龄每增加1岁,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2倍(95%CI为1.08~1.38);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高SBP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的1.64倍(95%CI为1.17~2.30);BMI每增加1kg/m。,S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4倍(95%CI为1.20~1.28),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19倍,(95%CI是1.15~1.23)(P〈0.01)。结论青少年高血压与MS密切相关,家族史、超重肥胖是引发青少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重视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云南省农村地区50~70岁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布,为该地区冠心病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云南省四个县区11个农村地区中50-70岁人群540人进行现况调查,使用SPSSll.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云南省农村50~70岁人群高血压病、超重/肥胖、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2.4%、15.7%、36.8%和0.6%,吸烟率为36.7%,饮酒率为33.5%。各民族问高血压病、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和饮酒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白族和纳西族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汉族、彝族、傈僳族;藏族高血压病与饮酒率高于汉族、彝族、傈僳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超重/月巴胖率(18.7%)显著高于男性(12.5%,P〈0.05),男性吸烟率、饮酒率及高血压病患病率(66.1%、54.9%和47.5%)显著高于女性(9.9%、14.1%和37.8%,均P〈0.05)。结论:云南省农村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民族间某些危险因素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临床特点、病因分布及治疗现状,以促进遵循指南规范药物治疗。方法:对1226例年龄/〉65岁心衰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血压、心率、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病因构成、遵循指南优化药物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226例患者中,男性510例(41.6%),年龄(71.4±6.4)岁;女性716例(58.4%),年龄(77.3±9.6)岁(P〈0.05)。男性舒张压为(85.6±16.8)mmHg、女性为(95.3±18.4)mmHg(P〈0.05);男性心率为(82±21)次/min、女性为(98±26)次/min(P〈0.05)。NYHA分级≥Ⅲ级女性高于男性(P〈0.05)。心衰最常见病因:冠心病31.5%、高心病27.0%、肺心病13.7%、老年瓣膜病12.4%、心肌病9.3%、风心病6.1%。治疗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68.1%)、β受体阻滞剂(63.3%)、利尿剂(73.9%)、洋地黄(69.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54.5%)为主。但β受体阻滞剂随着NYHA分级增加而使用量减少。结论:老年心衰患者在年龄、舒张压、心率、NYHA分级有性别差异。病因以冠心病最常见。药物治疗与指南推荐尚有差距。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骨密度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血脂,血液流变学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其内有联系,方法:对73例老年人(其中女性35例,男性38例,年龄60-84岁)运用双能X线进行骨密度测定,并测量其血脂与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老年女性L2-L4,股骨颈和大转子处骨密度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与胆固醇呈负相关,老年男性骨密度与血脂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老年男,女性骨密度与血液流变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女性骨密度与血脂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驻长沙军队男性老年干部脑卒中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2012年1~6月在湖南省长沙市解放军163医院体检或住院的军队男性老年(60岁以上)干部4217例进行调查并检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分析脑卒中的发生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驻长沙军队老年干部脑卒中患病率为20.3%,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吸烟(OR=2.859)、糖尿病家族史(OR=2.163)、高CRP水平(OR=1.834)、肥胖(OR=1.506)、高龄(OR=1.120),P均<0.01。结论:驻长沙军队男性老年干部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是吸烟、有糖尿病家族史、高C反应蛋白水平、肥胖和高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调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444例老年人群,检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酸(UA)等。结果与非MS组相比,MS组GGT、BMI、SBP、DBP、TG、ALT、UA均明显升高(P〈0.01),HDL-C显著减低(P〈0.01);随着GGT四分位间距的递增,MS发生率、MS各组分(肥胖、血压异常、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GGT与DBP、TG、ALT、uA、MS组分个数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GT是M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OR=1.008,95%CI1.0001.024,P=0.046)。结论老年人群血清GGT水平与MS关系密切,其水平的升高能够反映MS的发生风险;在排除肝脏疾病以后GGT可以作为MS发生风险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新疆地区2053例30~80岁维族居民行横断面调查,筛查IFG人群,分析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该IFG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99.8%(613/614)。高TG血症患病率为85.5%(525/614),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为72.5%(445/614)和40.7%(250/614),男性高于女性(75.0% vs 70.1%,52.4% vs 29.9%,P〈0.05);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29.8%(183/614),男性低于女性(28.0% vs 3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TC、2 hPG。 结论 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为99.8%,其中LDL-C升高的患病率为40.7%,其危险因素为年龄、TC和2 hPG。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老年体检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疾病的情况。方法从参与本院体检的405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选取313例(男224例,女89例),平均76.08±7.53岁,检测身高、体重、腰围、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多普勒超声,并对结果分析。结果老年男、女性MS患病率分别为14.3%和20.2%,男、女NAFLD患病率为40.2%、36.0%。在MS各种组合中,男、女性均以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组合比例最高,占40%以上,NAFLD患病率在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血糖异常组合中高达100%。NAFLD病人中的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比例较高,NAFLD病人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BMI、腰围也、显著高于非NAFLD,但血清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和MS相关(r=0.374,P〉0.01)。结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NAFLD和MS患病率均较高,NAFLD作为MS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将918例AS患者分为3组:正常胆固醇(N-TC)组(502例)、单纯高胆固醇(HC)组(190例)和混合性HC(M-HC)组(226例);N-TC组再分为4个亚组:TG与HDL-C均正常组(112例)、高TG(H-TG)组(61例)、低HDL-C(L-HDL-C)组(186例)、高TG与低HDL-C混合(H-TG+L-HDL-C)组(143例),分析各血脂异常组对颈动脉损害的影响。结果HC组与M-HC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均显著高于N-TC组(P〈0.05);M-HC组斑块发生率(65.9%)显著高于N-TC组(44.5%)和HC组(56.0%)(P〈0.01)。N-TC的4个亚组中,IMT、斑块数目、斑块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DBP与IMT最相关,年龄与斑块数目最相关。结论MS合并HC对颈AS的影响显著高于高TG或低HDL-C血症;N-TC的MS患者,年龄和DBP对颈AS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睾酮水平对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20例年龄在18 ~50岁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浆睾酮浓度四分位分组,搜集一般资料、吸烟史及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 随血浆睾酮浓度升高,MS发病率下降(P<0.05),吸烟者比例、年龄、糖尿病病程、腰围、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lc、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均降低(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睾酮浓度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腰围、BMI、SBP、DBP、HbAlc、HOMA-IR、TG、TC及LDL-C等均呈负相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睾酮为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MS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为0.479(95%CI:0.249 ~0.936,P<0.01),在校正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HOMA-IR及HbAlc后其OR值上升为0.759(95%CI:0.598 ~ 0.963,P<0.05).结论 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低血浆睾酮可能是其罹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密切相关,目前MS诊断标准众多且各有不同。目的:比较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2007年亚太地区修订版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修订版ATP-Ⅲ)的MS诊断标准在NAFLD患者中的适用性和异同。方法:选取NAFLD患者148例,检测血压、腰围、体重指数、尿酸(UA)、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分析两种诊断标准下NAFLD患者的MS患病率和患者特征,评估MS组分评分与HOMA.IR的关系。结果:符合IDF和修订版ATP.Ⅲ诊断标准的MS患者分别为54例(36.5%)和83例(56.1%),两者诊断符合率达65.1%。两种诊断标准下MS患者的年龄、腰围、血压异常率、三酰甘油(TG)、FBG水平和HOMA-IR显著高于非MS患者(P〈0.05),HDL水平显著低于非MS患者(P〈0.0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UA水平与非MS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修订版ATP-Ⅲ标准诊断的MS患者的MS组分评分与HOMA-IR呈正相关。结论:修订版ATP-Ⅲ诊断标准下的MS患者覆盖了IDF标准下的MS患者。对我国NAFLD患者而言,修订版ATP-Ⅲ诊断标准更易筛查出MS高危人群,利于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年限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特点。方法将410例女性高血压患者按绝经年限分为四组:A组28例,未绝经;B组131例,绝经〈18年;C组116例,≥18年绝经〈24年;D组135例,绝经≥24年。对比各组之问年龄和血脂水平的临床差异。结果绝经各组患者年龄逐渐增加,各项血脂水平也增加,与未绝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均表现为先增加,但随绝经年限增加又逐渐减低(P〈0.01)。LDL—C和ApoB异常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受绝经及其绝经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成年人DM和DM前期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用多级多层整体抽样方法,于2007年调查成都玉林、龙泉两个地区共计2248人。DM诊断采用1999年WHO标准。结果DM和DM前期的总患病率分别为11.1%、14.2%;标化后分别为8.2%、12.2%;男性DM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两性问DM前期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DM及DM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腰围、静息心率、BP和TG。DM前期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高血压史、静息心率、BMI、TC、血尿酸。HDL-C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成都地区的DM及DM前期患病率均较高,且有进一步增加趋势,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糖代谢异常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