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的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Peak、EtCO2、SpO2、IBP、HR等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七氟烷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需给予临床麻醉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七氟烷麻醉治疗,对照组给予异氟烷麻醉治疗,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诱导插管麻醉,对两组麻醉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在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上均比对照组短,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七氟烷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中取得的麻醉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临床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七氟烷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扁桃体手术的患儿5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各26例,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2 min后、手术结束前2 min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波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开放静脉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P<0.05)。丙泊酚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3个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01、6.47、14.03,P均<0.05);七氟烷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3个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0.93、0.90、0.21,P均>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17、0.07、0.54,P均>0.05);手术开始2 min后,丙泊酚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t分别=2.65、2.76、5.08,P均<0.05),手术结束前2 min,丙泊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麻醉诱导前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17、1.24、1.12,P均>0.05)。七氟烷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明显长于丙泊酚组,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31、12.97,P均<0.05)。两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24,P>0.05)。丙泊酚组诱导时有3例出现气道不通畅,血氧饱和度下降最低达88%,七氟烷组有2例出现屏气,未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两组患者术后均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手术诱导平稳,患儿易接受,苏醒较快,且不良反应少,是小儿扁桃体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维持期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在全麻维持期对照组全凭丙泊酚泵注,观察组则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全凭静脉全麻与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全麻在小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ASA 1~2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丙泊酚维持;Ⅱ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丙泊酚维持。分别记录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术后清醒的时间和期间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Ⅱ组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术后清醒所需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1);Ⅱ组HR无明显上升(P〈0.05),两组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不良反应多于Ⅱ组(P〈0.05)。结论:静脉复合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对ASA 1~2级患儿是安全有效的,其可以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进行基础麻醉,尤其适用于不合作的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小儿全凭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小儿30例。麻醉诱导采用5%七氟烷、60%氧化亚氮,流量5 L/min(氧气2 L/min、氧化亚氮3 L/min),观察并记录从吸入麻醉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内插管时间,评定插管条件。麻醉维持吸入七氟烷及氧化亚氮,氧气1 L/min、氧化亚氮1 L/min,记录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患儿有目的的挣扎活动的时间、气管导管拔出的时间、出麻醉复苏室的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及苏醒时的不良反应。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时的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4.80±25.80)s,气管内插管时间(232.25±58.88)s,气管插管条件为优21例,良8例,差1例。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患儿有目的的挣扎活动的时间(8.83±5.65)min,气管导管拔管的时间(13.19±6.75)min,出麻醉复苏室的时间(18.97±6.27)min。另外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时的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后的血压较诱导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皮时的血压进一步下降,与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的血压相比P<0.01。结论:七氟烷诱导平稳,苏醒快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应用七氟烷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盐城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采用吸入七氟烷对患儿进行麻醉,麻醉时间较短,患儿苏醒快,减少了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儿在术后可得到较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居骏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595-1596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异氟烷在腹部手术麻醉中的不同,以寻求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45例,对Ⅰ组患者采用七氟烷麻醉,对Ⅱ组患者采用异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Ⅱ组患者相比,Ⅰ组患者的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要短;诱导前后两组HR和MAP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及手术后5minⅠ组HR和MAP明显高于Ⅱ组;术后Ⅰ组躁动、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Ⅱ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相比与异氟烷,七氟烷在HR、MAP波动以及患者苏醒时间方面表现出更好的麻醉效果,因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艾瑞昔布对吸入维持全身麻醉七氟烷阻断肾上腺素能反应呼气末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艾瑞昔布+七氟烷组(IS组),每组各20例.IS组术前2h口服艾瑞昔布0.1g,S组给予安慰剂.依据心率(HR)或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观察七氟烷浓度改变,并测定2组七氟烷MACBAR.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七氟烷MACBAR为(3.06±0.27)%高于IS组的(2.2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七氟烷MACBAR较S组降低25%.结论 吸入维持全身麻醉时应用艾瑞昔布安全性高,可降低七氟烷MACBAR的25%.  相似文献   

10.
选取78例行眼科短小手术的患儿进行分组,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均分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采用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对照组患儿术中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术中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的麻醉效果,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等临床反应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从诱导、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的问题,调查表明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七氟烷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麻醉当中具有起效快、吸收与清除情况较好,苏醒恢复时间快,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异丙酚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 择期手术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组和异丙酚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和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管后1 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诱导时躁动、屏气、喉、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惠儿意识消失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异丙酚组35.5±11.7 8;七氟烷组38.5±11.4 s.两组诱导和插管后血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变化两组相差较大.异丙酚组与诱导前相比心率显著增加(P<0.05);而七氟烷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发生躁动率46.7%显著高于异丙酚组的20.0%(P<0.05).两组均未见屏气、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两组在麻醉诱导的时间和有效性、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异丙酚静脉诱导心率明显增快;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躁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儿童手术运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7月收治需要手术治疗患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8%七氟烷吸入麻醉后手术,对照组选择氯胺酮肌肉注射后基础麻醉或骶管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运用药物后患儿很快进入麻醉状态(34.72±5.81)s,相对观察组运用时间较长(182.72±10.41)s;对于术后清醒时间相比,同样差异明显,观察组(16.82±1.75)min,对照组(44.80±2.86)min,不良反应较小仅出现9例有轻微症状,对照组全部出现不良反应,且有3例患者同时出现3项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MAP,HR无明显变化,对照组MAP,HR在氯胺酮肌注后,基础麻醉后2,3min上升明显,两组用药后SpO2变化不大。结论儿童运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具有起效迅速、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反应轻,不良反应少见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麻醉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凭七氟烷吸入喉罩通气麻醉在小儿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全凭七氟烷吸入喉罩通气组(LMA组)和传统静脉全麻气管插管组(TT组),观察围麻醉期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苏醒质量。结果:TT组HR、MAP在置管即刻、气腹后15 min、拔除即刻时间点较LMA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罩(管)均成功置入,其中LMA组一次成功率84%,TT组则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LMA组明显少于TT组(P<0.05),LMA组术中漏气与术后呕吐各有2例,而TT组则未出现(P<0.01);清醒时间LMA组明显短于TT组且苏醒质量较高(P<0.05)。结论:经喉罩通气全凭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可安全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必须预先制定合理的护理流程和完善的护理对策,确保患儿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1989-1990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需接受临床麻醉治疗,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异氟烷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躁动哭闹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哭闹发生率为2.76%,对照组躁动哭闹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躁动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七氟烷为患儿实施临床麻醉,可以将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缩短,不会对患儿血液动力学指标产生太大影响,能够有效确保相关指标的稳定性,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条件,便于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赵玉娥 《临床医学》2013,33(7):119-121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七氟烷单纯吸入者为A组,七氟烷+骶管麻醉者为B组,记录两组各时点T0(麻醉用药前)、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T3(停药后30 min)的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以及患儿术中所需七氟烷的维持浓度、苏醒时间及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T0、T1、T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七氟烷的维持浓度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减轻了护理压力,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丙泊酚和七氟烷全身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μL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甘珀酸组(CBX组)侧脑室注射甘珀酸200 μg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丙泊酚组(P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μL后,腹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让患儿更舒适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方法,为患儿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方法 选择40例患儿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各20例,传统组患儿接受常规的麻醉程序;改进组由家属陪伴患儿入手术室,待患儿麻醉入睡后离开,留患儿继续接受手术.比较2组患儿生命体征反应、哭闹、静脉穿刺所需时间和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患儿生命体征反应、哭闹、静脉穿刺所需时间和成功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 在严密监测下,患儿在家人陪伴下度过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期,待患儿进入麻醉状态后再进行静脉穿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人性化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羟考酮与芬太尼用于七氟烷全身麻醉行眼科手术小儿预防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80例,年龄3~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羟考酮组(O组)及芬太尼组(F组)。采用8%七氟醚与4 L/min氧气吸入诱导,待麻醉深度合适后置入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单纯七氟烷吸入维持,手术结束前15 min,O组静脉缓慢滴注盐酸羟考酮0.075 mg/kg,F组患儿静脉缓慢滴注芬太尼1μg/kg,并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术毕停用七氟烷,拔除喉罩送入麻醉恢复室。记录患儿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手术时间、七氟醚吸入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并定时评估术后躁动评分(PAED)、镇痛评分(FLACC),记录低氧血症、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O组与F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及七氟醚吸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分别为(15.9±3.8)、(27.9±5.1) min,与F组[(16.1±4.2)、(25.1±4.4)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为4.9(3.8)分,与F组6.0(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O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0.0%(4/40),与F组术后躁动发生率15.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组患儿FLACC评分为1.0[2.1],与F组3.6[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O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5.0%(2/40),与F组20.0%(8/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患儿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羟考酮与芬太尼同样可安全应用于七氟烷全身麻醉行眼科手术小儿,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与芬太尼相比,静脉应用羟考酮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更低,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插管下吸入七氟烷并辅助局部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ASA Ⅰ级择期行斜疝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K组40例采用氯氨酮辅助局部麻醉,S组40例采用七氟烷辅助局部麻醉.比较2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S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K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醒期躁动发生率S组高于K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中均未发生呛咳、喉痉挛、流涎等不良反应.结论 七氟烷用于小儿斜疝手术的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均较氯氨酮麻醉短,而在非插管情况下,七氟烷吸入辅以局部麻醉用于小儿斜疝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种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诱导开始前,打开七氟烷挥发罐,根据分组情况不同,分别选定9%(A组、B组)和4%(C组),同时氧流量3 L/min预充连接管道。完成后,A组(肺活量呼吸法)嘱咐患者尽力呼气后,面罩紧密置于口鼻部,再尽力吸气,并且连续用肺活量呼吸方式呼吸数次;B组(潮气量呼吸法)将面罩紧密置于患者口鼻部,嘱咐患者正常呼吸;C组(逐渐增加浓度法)用4%七氟烷预充连接管道后,将面罩紧密置于患者口鼻部,嘱咐患者正常呼吸,每25秒增加七氟烷吸入浓度1.5%。设定潮气量为7~9 mL/kg ,呼吸频率为13次/min ,异丙酚60~90μg/kg · min静脉泵注射进行麻醉维持,同时可加用瑞芬太尼0.2~0.3μg/kg · min。结果 A组、B组和C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力都得到了抑制(P<0.05),并且在时间点T3抑制效果显著(P<0.01)。A组、B组和C组在不同时间点与心率变化和肌肉松弛效果无密切关联(P>0.05)。结论通过实验得出3种不同浓度和吸入方式的七氟烷吸入诱导方式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都体现出了七氟烷诱导快、刺激性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