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束系是多种原因限制了正常胎儿脊髓上升引起圆锥低位的一种先天异常。一般认为5岁以上儿童圆锥低于L_2/L_3椎间隙则为异常。束系脊髓形态分三型:①短终丝:沿硬膜囊内背侧走行,与低位圆锥相连;②腰骶硬膜内脂肪瘤:a、终丝脂肪瘤为圆锥逐渐变细续于增粗的终丝,然后与逐渐增宽的脂肪瘤相连,b、圆锥脂肪瘤为其附近硬膜内脂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圆锥位置正常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临床及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圆锥位置正常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13例,将其临床表现、术前MRI征象及术中所见情况进行对比.另对12例怀疑有此种圆锥位置正常型TCS患儿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加做俯卧位扫描加以筛查.患儿全部行MRI检查、尿动力学及双下肢肌电图检查、MSCT检查,手术方式采用终丝离断加椎板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前MRI及MSCT显示患儿脊髓圆锥末端均位于L2椎体下缘以上,部分伴有骶椎板未融合及脊柱侧弯等其他病变.轴位及矢状位可观察到19例患儿终丝及马尾神经有靠近或紧贴于后硬膜囊的趋势,椎管内马尾神经排列不规则,两侧粗细不等等征象.12例疑似患儿经俯卧位MRI检查排除8例.尿流动力学及双下肢肌电图结果显示部分患儿存在损害.术中可见终丝呈弓弦样紧张,紧贴于硬脊膜后缘,17例终丝直径在1.5 mm以上,4例终丝发黄;3例马尾神经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呈束状.显微镜下分离终丝并切断,术中即可见脊髓圆锥末端回缩3例.术后病理示3例终丝脂肪组织异常增生,4例终丝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异常增生,10例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结论 圆锥位置正常型TCS可被认为是一种特殊TCS亚型,通过观察患儿终丝及马尾神经MRI影像学特征,并加做俯卧位MRI检查进行对比,可对此种类型TCS进行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3.
脊髓栓系综合征40例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MRI可详细了解脊髓圆锥的位置、终丝、椎管内外脂肪瘤、脊髓脊膜以及脊柱等的各种病理变化。本组可见直接征象脊髓圆锥低位(40/40)、终丝粗大紧张(40/40)、脊髓及马尾粘连(40/40),间接征象腰骶管发育不良(35/40)、脊髓缺血性改变(6/40)、腰骶角增大(22/40)及脊髓空洞(12/40),另可见部分并发征象背部皮毛窦(17/40)、脊髓脊膜膨出(22/40)、椎管内脂肪瘤(28/40)、椎管内囊肿(7/40)、脊柱侧弯畸形(5/40)、椎体畸形(10/40)、脊柱裂(26/40)及脊髓纵裂(1/40)。结论:MRI是脊髓栓系综合征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能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2岁,双下肢无力并骶尾部不适1个月余,左下肢无力明显,行走时尚可,间断性发作,夜间明显,寒冷时加重.骶尾部不适,久坐后明显,活动后绥解.当地医院腰椎X线平片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确诊的TCS患者MRI影像学表现,扫描范围包括下胸椎、腰椎、骶椎,常规矢状位、横轴位扫描,9例加扫了冠状位。结果本组12例TCS患者中脊髓圆锥下端低于L1/L2椎间盘水平的12例,脊髓终丝增粗(终丝直径大于3mm)9例,脊髓脊膜膨出7例,椎管内脂肪6例,脊髓空洞4例,脊柱裂4例,腰骶部皮毛窦4例,椎体畸形3例,脊柱侧弯畸形3例。结论 MRI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能清晰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终丝的形态、椎管内外脂肪瘤、脊髓脊膜以及脊柱的各种病理变化,对TCS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1岁,因腰背部疼痛伴会阴部进行性麻木2周于2007—06—22入院。查体:腰背部压痛,会阴部及双下肢触觉、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肛门反射减弱,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行腰椎MRI平扫+增强检查示:骶管内可见囊状水样信号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变化。腰3/4水平椎管内可见异常信号灶,T1W1高信号、T2W1稍高信号,其内可见低信号,上下径约1.8cm,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脊髓低位、圆锥形态不明显、马尾成团。MRI诊断:脊髓栓系、终丝脂肪瘤、骶管囊肿。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全椎板减压肿瘤摘除。术中见脊髓圆锥下端有一大小约3cm×1.8em×1.2cm淡黄色、梭形占位病灶,  相似文献   

7.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9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患者平均年龄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足畸形,腰骶及下肢痛,大小便功能障碍。CT或MRI显示低位脊髓圆锥。全组均行脊髓栓系同外科松解术,充分松解脊髓、神经根和终丝。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 ̄4年(平均1.5年),22例病情改善,7例无变化,无一例神经学恶化。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早期  相似文献   

8.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旨在评价MRI对TCS诊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TCS的认识。材料与方法:12例的主要临床表现:出生后腰骶部包块或包块切除史;大小便失禁;排尿困难或遗尿;下肢神经功能障碍;下肢缩短并马蹄足。全组病例均应用Philips0.5TⅡ型超导磁共振仪进行检查。对每一例的脊髓圆锥位置、终丝粗细及并有的其他异常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11例圆锥下端位于腰,以下,9例终丝粗,直径>2mm。4例腰骶管内存在脂肪瘤。5例神经管闭合不全,其中1例脊髓脊膜膨出,4例幼时曾行脊膜膨出修补术。MRI能清楚显示脊髓全貌,周围组织结构,以及并存的先天畸形和肿瘤,术后改变等。结论:作者认为MRI是诊断TCS重要而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TI脊髓成像在区分脊髓圆锥与终丝界限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例腰椎MRI检查患者,行常规腰椎矢状位T1WI,T2WI检查,轴位T2WI检查,同时行T11~L4椎体水平脊髓EPI序列DTI成像.结果 DTI能清晰显示脊髓及圆锥的形态及走行,终丝未见显影,脊髓圆锥位于L1椎体下缘及L2椎体上缘,与常规MRI检查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脊髓的ADC值低于脑脊液,FA值高于脑脊液.结论 脊髓DTI能区分脊髓圆锥与终丝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脊髓髓内畸胎瘤为含有三个胚层组织的脊髓先天性肿瘤。我院 1999年 1月曾收治 1例 ,延误诊断较久。本病虽很少见 ,但因对病史重视的不够和应有的神经系统检查的不足 ,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13岁 ,左下肢无力伴遗尿 1年半 ,右下肢无力 1年入院。患者于 1年半前出现左下肢无力、跛行 ,伴间断性夜间遗尿。病情逐渐加重 ,半年后又出现右下肢无力 ,小便费力。近两周因双下肢无力进一步加重而来我院。患病以来经多家医院诊治 ,3次头颅CT均未见异常 ,诊断为“脑性瘫痪”或“遗传性痉挛性瘫痪”。患儿足月顺产 ,出生后生…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脊髓圆锥位置和马尾神经的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MRI研究正常人脊髓圆锥位置的变化和马尾神经形态,探讨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 CISS)马尾神经成像技术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0名正常成人进行腰骶椎MR检查,自旋回波T1WI、正中矢状面像上观察脊髓圆锥的位置,并根据相应椎体的上、中、下1/3及椎间盘的对应关系定位.应用T2WI 3D CISS序列行骶骨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观察3D CISS序列对马尾神经的显示.结果 20名成人脊髓圆锥下端位置多在L1椎体平面(15名,75%);在通过骶孔的MPR平面上,脊神经的前根位于后根的前内侧;后根较相应节段的前根粗大;在平行于骶管的MPR平面上,可显示S1~5脊神经以及终丝;终丝居中,两侧脊神经对称分布,从内到外依次为S5、S4、S3、S2、S1脊神经.结论 MRI可以观测到脊髓圆锥下端的位置,能帮助临床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3D CISS MPR可以清晰地显示脊神经的走行以及脊神经前、后根的排列,对手术治疗中脊神经的选择和脊神经前、后根的鉴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2岁。小便失禁 2年 ,便秘 2年。会行走晚 ,易呕吐。体检 :颅神经未见异常 ,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 ;胸 5、6椎体水平及腰 5至骶 3椎体水平脊柱后凸。MR检查 :见脊髓及终丝中间分离 ,分离脊髓呈圆形 ,两侧大致均等 ,中间被脑脊液间隔 ,轴面显示最清楚 (图 1) ,MR脊髓成像见脊髓分裂始自胸 11椎体水平 ,分离脊髓呈低信号 ,位于同一硬膜囊内 ,于腰 5椎体上缘水平硬膜囊被分隔为左右均等的两部分 ,双侧肾盂肾盏扩张积水 ,尤以左侧为著 (图 2 ) ;脊髓低位 ,圆锥位于第 4腰椎上缘水平 ,终丝粗短 ,脊髓受牵拉变直…  相似文献   

13.
MRI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TCS患者的MRI表现,依据其特点分类阐述,并结合临床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TCS中单纯型脊髓栓系者6例,复杂型脊髓栓系15例,其中,合并终丝脂肪瘤者5例;合并脊柱裂脊膜膨出者7例;合并脊髓纵裂畸形者2例;合并骶管囊肿者1例。MRI可以清晰显示各种类型的TCS。结论MRI可以作为TCS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脊髓栓系综合征MRI与手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磁共振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直接征象:脊髓圆锥低位(21/21),终丝粗大紧张(21/21),脊髓及马尾粘连(21/21);间接征象:腰骶管发育不良(11/21)、脊髓缺血性改变(4/21),脊髓空洞(7/21),背部皮毛窦(9/21),脊髓脊膜膨出(15/21),椎管内脂肪瘤(14/21),椎管内囊肿(7/21),神经源性膀胱(11/21),脊柱侧弯畸形(9/21),椎体畸形(2/21),脊柱裂(7/21)及脊髓纵裂(2/21)。结论:MRI是脊髓栓系综合征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能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椎管闭合不全的MRI表现特点,评价MRI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椎管闭合不全的MRI资料,经手术证实9例,MR表现典型18例。结果:MRI显示偏侧脊髓脊膜膨出1例,腰段椎管后裂开,脊髓裂开,左侧脊髓脊膜向后膨出。脊髓纵裂2例,脊髓硬膜囊被骨性或纤维间隔分开。脂肪脊髓裂5例,骶管裂开且皮下脂肪突入椎管内,脂肪瘤—基板界面位于骶管内。脂肪脊髓脊膜膨出2例,腰骶管后裂开且腰骶皮下脂肪瘤通过裂口疝入硬膜下,横断位见脂肪瘤—基板界面位于骶管外。脊膜膨出6例,腰骶背部皮下囊状突出物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相通。硬膜下脂肪瘤4例,硬膜下病变在T1WI及T2WI上呈高信号。终丝脂肪瘤4例,T1加权像上见终丝结节状、线条状脂肪信号。椎管内畸胎瘤2例,硬膜囊内不均匀信号团块状占位。骶管内脊膜囊肿1例,骶管内椭圆形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影。结论:每型椎管闭合不全有相应的MRI表现特点,大多数MRI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识别椎体定位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诊的80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胎儿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及表面三维成像检查,以识别胎儿椎体,记录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分析不同孕周胎儿的脊髓圆锥位置。结果 80例胎儿脊髓圆锥的二维超声成像与三维表面成像水平基本相同,二维超声与三维表面成像获得的脊髓圆锥末端至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段内椎体个数分布相同,Kappa值为1.0(≥0.75),二维超声成像与三维表面成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22~35孕周胎儿的脊髓圆锥位于L1~L4椎体,各孕周的脊髓圆锥椎体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孕23周、24周胎儿脊髓圆锥主体分布与其余各孕周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孕28~35周胎儿的脊髓圆锥主体分布与孕22~27周胎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孕30~35周的脊髓圆锥椎体位置分布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脊髓圆锥椎体位置与孕妇孕周存在正相关关系,R=0.815,P0.05。结论对中晚孕期胎儿进行超声检查,能够清楚地观察胎儿脊髓圆锥的形态,识别脊髓圆锥位置,二维超声检查与表面三维超声成像结合,能够提高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RI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脊膜膨出及脊髓脊膜膨出/脂髓膨出20例(43.5%)。椎管内脂肪瘤/脂肪沉积18例(391%)。脊髓终丝增粗17例(37%),脊髓纵裂12例(21.6%)。脊髓圆锥空洞/软化灶8例(17%)。皮样囊肿2例(4.4%)。结论:MRI可明确显示引起脊髓栓系的原因,矢状位扫描可显示病变全貌,横轴位可准确显示脊髓空洞、圆锥或终丝粘连部位,对椎管闭合不全也能较好地显示,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 (TCS)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30例TCS患者的MRI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30例中 ,脊髓圆锥尖部位置均低于L2 椎体中部以下 ,脊髓受牵拉固定 ;单纯终丝粗大紧张 4例 ,约占 13%;脂肪堆积 13例 ,约占 43%;脊膜膨出 4例 ,约占 13%;脊膜脊髓膨出 3例 ,占 10 %;椎管内肿瘤 6例 ,占 2 0 %,其中神经纤维瘤 2例 ,皮样囊肿 2例 ,表皮样囊肿 1例 ,畸胎瘤 1例。结论 MRI的优良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等优点 ,能明确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 ,形态及伴发畸形 ,对诊断TC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 ,5 7岁 ,因“进行性左下肢麻木 1年余 ,双下肢无力 2月余”于 1998年 12月2 9日收入我科。患者于 1997年 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楼时左小腿麻木沉重 ,当时无行走困难 ,未予特殊治疗。1998年 5月出现左大腿前内侧麻木 ,小腿麻木似有减轻 ,但同时出现大便干结 ,小便时间延长。同年10月出现双下肢乏力、胀痛、行走困难 ,自诉行走三四十米后需休息 ,同时麻木再次波及左小腿及左脚 ,感左下肢发凉 ,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消瘦 ,偶觉右手拇指、左手中指麻木 ,症状逐渐加重。曾先后在北京多家医院就诊 ,行腰椎正侧位片…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性,63岁。一年前开始出现腰酸及双下肢麻木。初起为左下肢,一个月后发展至右下肢,麻木自下而上蔓延,逐渐加重,最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伴行走不便,临床以脊髓压迫综合症,椎管内肿瘤收治入院。体检:行走蹒跚需扶持,步态不稳。T_(12)以下痛觉下降,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1~2级。双膝踝反射亢进,髌踝阵挛试验阳性,双巴氏征阳性,腹壁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