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笔者报道42例CT诊断的脑穿通畸形(包括先天性和继发性)着重讨论其发病机理,起因,CT特征和CT诊断价值。CT表现为大脑半球内与脑室或/和蛛网膜下腔相通的囊腔。此囊腔共有三种类型:(1)脑实质——脑室型;(2)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型;(3)混合型,其密度与脑脊液相若,(?)者并就CT上脑穿通畸形与脑软化灶,局部脑萎缩,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颅内出血CT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CT表面及围产期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5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76.8%),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出血10例(17.9%),单纯脑实质内出血3例(5.4%),27例(48.2%)合并有缺氧性脑病。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达95.6%,常合并有缺氧缺血  相似文献   

3.
1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定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20%。  相似文献   

4.
对8例经尸检证实为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的病理与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产生大脑前间裂及基底池为著的蛛网膜下腔血肿,常同时发生穿通型脑室出血及脑内血肿。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T片中发现终板前有血肿,或血液破入透明中隔或第三脑室时,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有诊断价值,血液穿破第三脑室时病情多危重。文中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血液穿入脑室的三种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脑囊虫病CT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对脑囊虫病CT影像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对160例脑囊虫病的CT表现及分型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实质型89例(55.6%),脑室型26例(16.3%)脑膜型2例(1.3%),混合型43例(26.3%),结论;通过CT扫描可显示囊虫的数目,寄生部位及演变过程,明确分型,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综合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氧综合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80例梁秀清,张言圣,宋忠海新生儿颅内出血(NIH)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8-24天;脑室内出血5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4例,脑实质出血4例;均红大颅CT或B超确诊。分高压氧综合治疗组(下称HBO...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脑超声与MRI应用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所有患儿均行颅脑超声和MRI检查,比较颅脑超声与MRI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结果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临床确诊脑实质出血14例、硬膜下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6例。颅脑超声诊断脑实质出血11例、硬膜下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5例。MRI诊断脑实质出血13例、硬膜下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9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6例。颅脑超声与MRI单独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超声与MRI联合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超声与MRI在诊断不同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具有较高价值,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蒲亨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48-1050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通常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类出血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病变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另一种是脑实质病变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的病因与临床及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临床CT证实的12例小儿先天性弓形体感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钙化,基底节、皮质、室周区、脑实质内散在点状、串珠状钙化12例,脑室扩大,侧脑室轻度扩大占4例,脑萎缩,脑池扩大,脑沟加深,额部硬膜下间隙增宽占3例,脑实质内软化灶、脑穿通畸形,枕叶区与侧脑室后角穿通畸形占1例。结论:CT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CT与病理对照分析(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分析了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和CT表现,认为:表皮样囊肿为内层覆扁平细胞的囊性肿物,其生长方式决定了其形态特点依其所在部位而定。位于脑实质内的为球形,位于脑池的为扁圆形,位于蛛网膜下腔并长入脑实质内的为不规则形。其MRI信号变化较多,这主要取决于瘤内的成份。本文报道的其中合并出血一例,信号表现更为复杂。在诊断中强调要注意与脑膜瘤和蛛网膜囊肿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貌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貌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36例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230001)李淮玉,周本秀自CT应用以来,发现不少临床表现貌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CT证实是脑叶出血的病例。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临床表现似SAH病例,经CT诊断为脑叶出血36例临床和...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SAH及SSAH),后者主要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国外有作者[1]对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患者研究表明,脑脊液(CSF)乳酸(LA)浓度可以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指标,而国内有关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以我科自1997年初以来收治的发病3 d以内的PSAH及SSAH患者为观察对象。诊断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及腰穿CSF检查证实,均属首次发病。发病前除有高血压病史外,…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rae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临床上通常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及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由于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由于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而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4.
赵瑞  李燕宾 《临床荟萃》2001,16(6):243-244
目的:研究囊尾蚴寄生组织的不同部位与脑脊液特异性抗体的关系及细胞学异常对诊断脑囊虫病的价值,病理性细胞绝对数增高对脑脊液抗体产生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脑囊尾蚴按寄生脑组织部位分脑实质型,脑室型和混合型,用ABC法检测脑脊液抗囊虫抗体,用Cytospin-II细胞玻片沉淀器,MGG染色检查脑脊液各类细胞数。结果:脑实质型囊 虫26例脑脊液抗体阳性21例(80.8%),脑室型7例,混合型15例均为阳性(100.0%),但脑脊液抗体阳性与脑室型和混合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检查26例脑实质型囊虫脑脊液发现嗜酸性粒细胞15例,激活淋巴细胞7例,浆细胞4例;脑室型7例,混合型15例均查到该三种细胞。脑室型2例,混合型9例查到嗜碱性粒细胞。结论:脑室型和混合型囊虫脑脊液抗体阳性率及病理性细胞绝对数增高与脑实质型囊虫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囊虫抗体阴性,细胞学无变化者与囊尾蚴寄生脑组织的部位有关,抗囊虫抗体检测结合细胞学检查对脑CT影像阴性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搜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梗塞一例,就其CT表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60岁。突发性剧烈头痛伴呕吐继而意识障碍3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呈浅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无定位体征。眼底检查见双侧视乳头水肿。CT检查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按SAH治疗后病情好转;于入院后14天病情加重,再度昏迷。再次CT检查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梗塞,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首次CT平扫显示:诸脑沟及脑池普遍密度增高,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脑干包围池呈铸型高密度影,第四脑室亦见积血,诸脑室未见扩大;弥漫性脑肿胀,脑实质内未显示其它病灶;未见明显动脉瘤及血管畸形征象。CT诊断为SAH。入院第14天再次CT显示:在相同的部位仍有部分积  相似文献   

16.
对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进行CT检查,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1h~10d;37例均为CT平扫。结果本组37例中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CT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行MRI检查,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MRI表现:轻度HIE15例(35.7%),中度HIE19例(45.2%),重度HIE8例(19.5%)。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实质内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结论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尤其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脑病早期脑损害在MRI上的表现及其分型。并将其MRI早期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方法 25例临床诊为缺血缺氧脑病的新生儿于生后7天内行MRI检查,并将其MRI早期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结果 所有患儿表现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将其早期MRI表现分为五型:①广泛脑水肿型;②颅内出血型,包括皮层及皮层下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皮层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型;④丘脑和基底节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非创伤性的自发性颅内出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底异常血管网及凝血障碍性疾病、梗塞性出血及脑动脉炎等。临床上可表现为脑实质和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及时明确诊断和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其疗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现就脑出血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胎儿颅内囊性病变包括正常部位各腔室系统的扩张,如侧脑室或第3、4脑室扩张,后颅窝增宽及透明隔腔扩张等,也包括发生在颅内各部位如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及脑室内的特发性囊肿。不同性质、不同部位的囊性病变其转归及预后不尽相同。由于胎儿颅内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尤其因颅内的多腔室结构使得胎儿颅内囊肿的定位定性存在一定困难,并且难以与腔室系统扩张进行鉴别,本文总结回顾以往文献报道,对胎儿颅内囊肿的表现及超声诊断要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