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与125I-叶酸体外结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胃低分化腺癌SGC 790 1细胞与1 2 5I 叶酸体外结合特性及其细胞表面存在高密度、高亲和力叶酸受体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 ,观察SGC 790 1细胞和1 2 5I 叶酸结合与时间的关系、特异结合位点及亲和程度、不同竞争剂对SGC 790 1细胞结合1 2 5I 叶酸的影响及SGC 790 1细胞内化1 2 5I 叶酸的程度。结果 SGC 790 1细胞与1 2 5I 叶酸结合具有特异性、高亲和性、饱和性、竞争性及温度依赖性 ,其最大叶酸特异结合位点Bmax为 14 3 2 6fmol 10 6 细胞 ,平衡解离常数Kd 为 2 86× 10 - 1 0 mol L ,1 2 5I 叶酸可通过叶酸受体途径内化入SGC 790 1细胞。结论 SGC 790 1细胞表面具有高密度和高亲和力的叶酸受体及可供介导叶酸靶向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125 I-NT类似物与人结肠癌细胞HT29体外结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设计神经紧张肽(NT)C端六肽NT(8-13)类似物NT2Lys-Arg-Pro-Tyr-Tle-Leu,并研究高比活度125I-NT2与人结肠癌细胞HT29体外结合特性.方法采用氯胺T法对NT2进行125I标记,用Sep-Pak柱纯化,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标记产物.通过125I-NT2与HT29细胞体外结合实验条件的选择,确定细胞量、保温温度和时间,并在选定条件下进行体外受体饱和实验,研究其亲和特性.结果①125I-NT2标记率为76%,放化纯>98%,比活度为9.71×1012Bq/mmol.②125I-NT2与HT29细胞结合具有饱和性,在细胞量、保温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6个、25℃和1 h条件下,平衡解离常数(Kd)为(0.745±0.418)nmol/L,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0.103±0.060)pmol/106 cell.结论NT2与HT29细胞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在人结肠癌显像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标记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合成能与HBV前S基因特异结合的TFO,并以^125 I标记(^125 I-TFO);分^125I—TFO、等量TFO、相同活度^125 I和空白对照4组与HepG2.2.15细胞共同培养,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前后各组细胞上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含量的变化,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1Tr)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125 I-TFO标记率〉93%,稳定性较好,37℃放置12h放化纯90.8%,48h81.1%,72h73.2%;^125I-TFO组在转染48h对HepG2.2.15细胞合成HBeAg及HBsAg的抑制作用最强,对HBe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率(74.5%和45.2%)及细胞杀伤率[72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1.64-2.5)%]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结论^125 I-TFO可以抑制HBV抗原表达,杀伤肝癌细胞,为制备抗HBV、抗HCC的放射性基因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比活度^125I-血管活性肠钛(VIP)的制备及其与人SGC7901胃腺癌细胞受体外结合特性。方法 ^125I-VIP采用氯胺-T法标记,Sephadex G-50柱层析分离纯化,硅胶60F254薄板层析检测。^125I-VIP与SGC7901细胞进行体外时间-温度给合实验、可逆结合实验,饱和结合实验和竞争结合实验、通过^125I-VIP比活度为18.2TBq/mmol,放射化学纯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基因放射治疗对雄激素受体(AR)表达和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Iodogen法对AR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TFO)进行直接^125I标记,经脂质体介导转染LNCaP前列腺癌细胞株,于转染后24和48h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测定癌细胞增殖活性,RT-PCR方法检测AR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蛋白表达。结果^125I-TFO的标记率为63.7%,放化纯为95.6%,比活度为80.1kBq/μg。相同TFO浓度下,^125I-TFO组LNCaP细胞的A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FO组(P〈0.01),^125I-TFO对LNCaP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高于TFO(P〈0.01)。结论反基因放射治疗对AR表达和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纯的反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31I标记多肽K237的方法,观察131I-K237对荷人肺癌A549裸鼠肿瘤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Iodogen法进行131I标记多肽K237,人奇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抑制实验和竞争抑制实验检测131I-K237的生物活性.建立荷人肺癌A549裸鼠模型25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31I组(11.1 MBq)、K237组(40μg)、131I-K237静脉组(含K23740μg,11.1 MBq)和131I-K237瘤内注射组(含K237 40μg,11.1 MBq).各实验鼠均于注药后15 d再次给药,剂量与前次相同.定期测量肿瘤体积.两样本均数比较用成组设计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31I-K237的标记率为(60.16±1.21)%,经分离纯化后其放化纯为(96.87±0.82)%.HUVEC增殖抑制实验显示131I-K237与未标记K237的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69±5.36)%和(62.68 ±3.83)%,t=1.67,P>0.05].131I-K237静脉注入荷瘤裸鼠后肿瘤/对侧相应部位肌肉组织的放射性(T/N)比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12 h达到最高,为4.31.治疗结束时,131I-K237静脉和瘤体内注射组、K237组及131I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5.01%、78.99%、31.15%、12.61%.131I-K237静脉和瘤体内注射组肿瘤平均体积较小,与对照组、K237组和131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33和13.611,P均<0.01).结论 131I-K237易于制备,具有较理想的动物体内动力学行为和对肿瘤的高亲和性,对荷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新型靶向性肿瘤血管生成显像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125I粒子植入治疗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建立12只荷人肝癌BEL-7402裸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只。治疗组每只裸鼠移植瘤内植入1枚活度为33.3MBq的^125I粒子,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治疗后每3~4d测量1次肿瘤直径,并计算治疗组肿瘤的体积抑制率。21d后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125I粒子治疗组肿瘤体积最大抑制率为49.2%,病理检查显示近粒子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远离粒子处可见存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PCNA表达强度和bcl-2/bax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125I粒子植入低剂量持续照射可直接杀死荷瘤鼠肝癌细胞或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岛素作为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肝癌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将碘苷 (I UdR)与胰岛素共价连接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 ,高效液相层析鉴定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通过受体结合实验 ,分别测定胰岛素、胰岛素 IUdR的IC50 及KI值 ,评价IUdR与胰岛素共价连接后的受体结合特性。结果 胰岛素 IUdR能同12 5I 胰岛素竞争性与肝癌细胞膜结合。胰岛素的IC50 1为 (5 .0 1± 1.2 4)nmol/L ,IC50 2为 (17.75± 4.86 )nmol/L ,KI1值为 (4 .85±1 12 )nmol/L ,KI2为 (17.6 9± 4.81)nmol/L ;胰岛素 IUdR的IC50 1为 (11.5 0± 2 .83)nmol/L ,IC50 2为(19 35± 5 .11)nmol/L ,KI1值为 (11.2 6± 2 .6 5 )nmol/L ,KI2为 (19.30± 5 .0 2 )nmol/L。结论 胰岛素与IUdR共价偶联后 ,仍具有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胰岛素作为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肝癌药物的载体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制备131I-NGR进行人CD13表达细胞株的体外筛选,探讨NGR对不同肿瘤的靶向性.方法 设计合成NGR短肽,以Iodogen法对NGR进行131I标记,探讨Iodogen法标记的最佳实验条件及标记物性质.将20μl标记产物置于双倍体积的生理盐水和新鲜人血清中混合,在室温和37℃下分别于2、12和24 h时用TLC测定放化纯,评价产物的体外稳定性.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HT-1080、HUVEC、HepG2、U87Mg、PC-3、HT-29和MCF-7细胞株的CD13表达.对阳性表达细胞株进行131I-NGR受体分析.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Na131I、NGR和131I-NGR在24、48和72 h对HT-1080和HT-29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功标记131I-NGR,最佳标记条件为131I 18.5 MBq、NGR 10μg和Iodogen 20 μg,标记率为(93.7±2.5)%,比活度达1.41 TBq/mmol.标记后稳定性良好,24 h后标记率仍>87%.免疫荧光实验和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证实HT-1080、HUVEC、HepG2、U87Mg和PC-3细胞株CD13表达均为阳性,其中HT-1080细胞株为强阳性,而HT-29和MCF-7细胞株CD13为阴性表达.HT-1080细胞体外受体结合实验提示1h为最佳结合时间,测得Kd值为7.3 nmol/L,Bmax为0.302 nmol/L.与HT-29细胞相比,131I-NGR对HT-1080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强,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在72 h时,3700 MBq/L 131I-NGR对HT-1080的抑制率达(67.9±3.4)%.结论 经Iodogen法制备131I-NGR具有标记时间短、标记率高且标记产物稳定性好的特点.体外实验筛选出CD13表达强阳性的人肿瘤细胞株HT-1080,其与131 I-NGR结合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0.
125I标记Ki67多肽核酸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1 2 5I标记肿瘤增殖基因Ki6 7多肽核酸 (PNAs)对人肾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工合成Ki6 7基因PNAs ,氯胺T法1 2 5I标记PNAs,脂质体包裹后转导肾癌 786 0细胞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技术检测Ki6 7表达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肾癌细胞增殖 ,以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法检测肾癌细胞凋亡。以PNAs作对照。结果  2 5 9MBq L1 2 5I PNAs组肾癌细胞Ki6 7表达阳性率 [(16 1± 0 7) % ]降低 ,Ki6 7蛋白量 [(35 8± 3 6 ) % ]降低 ,与PNAs组 [(2 8 6± 0 4 ) %、(81 9± 3 2 )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细胞增殖抑制率 2 5 9MBq L1 2 5I PNAs组 [(6 0 9± 7 1) % ]与PNAs组 [(2 6 6± 3 2 )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凋亡细胞阳性率 2 5 9MBq L1 2 5I PNAs组 [(34 6± 1 3) % ]与PNAs组 [(16 5±1 0 )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1 2 5I PNAs能增强PNAs阻抑肾癌细胞Ki6 7基因表达 ,抑制增殖 ,促进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5 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UdR)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HepG2细胞在含有125I-UdR培养基中培养后测量其放射性,观察HepG2细胞对125I-UdR的摄取;用细胞克隆形成法评价125I-UdR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HepG2摄取125I-UdR量随培养基中125I-UdR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显著相关(r=0.99).HepG2对125I-UdR的摄取明显高于Na125I.HepG2细胞摄取125I-UdR后其生长受到抑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943),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0.87±0.29) kBq/mL.125I-UdR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Na125I组.结论 125I-UdR对HepG2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HepG2细胞摄取125I-UdR量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31I-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标记法制备^131I-17-AAG。细胞杀伤实验分为5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A)组,Na^131I370kBq(B)组,17-AAG2.5mg/L(C)组,^131I-17-AAG370kBq(D)组,^131I-17-AAG370kBq+17-AAG2.5mg/L(E)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种药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药物处理前后MCF-7细胞中Akt2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131I-17-AAG的标记率为83%,放化纯为96.6%,比活度为1.48×10^5MBq/μmol。各组药物对细胞的杀伤呈时间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抑制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尤以E组趋势明显。A~E组药物作用48h后,通过亚G1峰检测MCF-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4±0.13)%,(5.72±1.05)%,(12.97±1.44)%,(20.65±1.36)%,(35.39±4.15)%,各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D组及E组Akt2基因的mRNA表达均比A组降低,其中E组降低尤为明显。结论 ^131I-17AAG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且能有效抑制Akt2基因的mRNA表达,和17-AAG联合应用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胰腺癌细胞Bax-Pc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 2 5I 脱氧尿嘧啶核苷 (UdR)在胰腺癌细胞Bax Pc的特异性摄取及其杀伤细胞的能力 ,分析其作用条件和影响因素。方法 测量Bax Pc细胞和细胞核在含不同放射性浓度1 2 5I UdR的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活度 ,评价其时间 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 ;用细胞克隆形成法评价1 2 5I UdR对Bax Pc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①Bax Pc细胞摄取1 2 5I UdR的量明显高于Na1 2 5I对照组 (P <0 0 1)。②细胞和细胞核中1 2 5I UdR的量随培养基中1 2 5I UdR放射性浓度增加而增加 (r =0 984~0 999)。③Bax Pc细胞和细胞核中1 2 5I UdR的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 (r=0 86 7~ 0 978)。④1 2 5I UdR组的存活分数明显低于Na1 2 5I对照组 (P <0 0 1) ,细胞存活分数有随培养基中放射性浓度和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 1 2 5I UdR可被Bax Pc细胞特异性摄取并进入细胞核中 ,进而杀死细胞 ,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 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