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加强高职医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新的研究和思考: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抓好“两课”,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师要注重师德建设。努力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学团组织要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医学院校心理委员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资源做好心理委员选拔培训、进入临床期后按实习基地或宿舍设置心理委员并开展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建立健全医学院校心理委员的工作制度等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完善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护理骨干队伍建设,促进全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稳步、持续和特色化发展,我院通过在临床选拔和任用护理健康教育组长(骨干),进行规范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建立一支知识、能力与素质皆优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在临床实践中带领科室成员全方位、创新性的开展有科室特色及个人创意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了全院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保证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落实与特色化;提升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事关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责任体系、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课程建设、多方联动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各个高校逐步开展、实施。在我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相关工作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重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组建、管理及有机地将之纳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的重要性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问题。1 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1 这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保证 现在各高校均致力于建立和行之有效 ,运作灵活的三级心理健康网络 :一级心理健康网络———由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中的骨干大学生会员 ,即朋辈辅导员组成 ;二级心理健康网络———包括院系党总支书记 ,辅导员 ;三…  相似文献   

7.
重视学生干部作用的发挥李延伦,苗增翠,施德尧(山东泰山医学院271000)在新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普遍重视了专职政工队伍、教师骨干队伍和学生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在学生积极分子队伍中,学生干部是主体,学生干...  相似文献   

8.
在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情境下,学生成长的环境日趋复杂,其心理素质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本文从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发展模式入手,主要分析和评价其理念、模式、领域、途径和队伍建设现状。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发展,探析当代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对于现阶段加强该领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远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突出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在强调咨询服务与心理辅导应走专业化道路的趋势下,学生心理协会具有独特优势.笔者认为,重视学生心理协会的组织与建设,有利于拓展卫生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是每个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都面临的实际问题。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出发,谈几点体会:1在实践中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推动下,在学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我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全面展开,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机构、基础建设、咨询队伍等方面与去年相比,都有了…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干部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高校学生干部道德素质在和谐班集体构建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努力加强学生干部道德素质培养,使学生干部以高尚的道德人格引领班级建设,带动和谐班集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讨论了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及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议充分发挥其心理功能,以增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中最具有活力的学生群体,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学生工作中具有骨干作用.随着高校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也愈发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对高校学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理论,从组织、思想、学风、...  相似文献   

14.
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学校、教师和普通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与纽带,也是学校和社会管理干部的后备军。把握和分析他们的基本状况、群体特征和成长需求意义重大。在此对学生干部的群体特征进行梳理,并通过调研和座谈,了解他们的认知定位及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求和不足,通过借鉴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学习”经验,为现行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某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自评症状量表对某校中医、药学和医学影像专业一年级大专生153人进行测量,并与全国成人常模、全国青年常模、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U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查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6.41%,其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总和(14.67)大于全国成人常模(12.96)及全国青年常模(13.49),但小于全国大学生常模(15.59)。中医专业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是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群体,并提示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6.
工科大学研究生人格特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析工科大学研究生人格特点,优化和塑造其人格,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2146名工科大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工科大学研究生16种人格因素得分属中等水平。工科大学研究生的某些人格特质在性别、学历层次和年级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最突出的因素之一,这些问题表现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各个方面。本文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健康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调查问卷》对某医科大学53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得分的均值为3.675,其他各因子分均在3分以上;职业成熟度在性别、是否任学生干部、有无兼职、是否参与社团上差异显著。结论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的发展水平较高,且受到性别、是否任学生干部、有无兼职、是否参与社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冲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校学生干部的调查,分析了学生干部的基本情况、角色间冲突情况和角色内冲突情况。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并根据角色理论和高校学生工作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加强培训,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促进了解和交流,调整角色期望;分清主次,处理好角色关系;开展心理干预,解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面对及缓解压力时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更有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对某校1301名在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别就大学生性别、年级、生源地的不同进行应对方式评分比较.结果:该校在校大学生在面对及缓解压力时,更趋于合理积极的方式.在性别方面,男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在面对及缓解压力时,更趋于采取不理性化应对方式,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方面的应对方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户口的学生处理方式更理想,在解决问题、求助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农村户口的学生(P<0.01).结论:不同群体压力应对方式不同,应根据其应对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