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畸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MCL S) ,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全身血管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伴发疹 ,球结膜及口腔粘膜充血 ,颈部淋巴结肿大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该病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 ,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对冠状动脉的损害 ,但急性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可进一步降低对冠状动脉的损害。我科 1999~ 2 0 0 1年收治川畸病 5 6例 ,其中 36例患儿予 IVIG治疗 ,取得明显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 2 0 0 1年 ,诊断 MCL S 5 6例 ,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畸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  相似文献   

2.
刘兰平  白素改 《河北医药》1999,21(3):193-193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已为很多学者所认识,效果确定。但用丙种球蛋白(2g/kg)单剂治疗川畸病报道不多。我院自199612至199806共收治川畸病15例,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g/kg)单剂治疗川畸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为住院患儿,诊断符合1984年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修订的标准,男8例,女7例,年龄<1岁5例,~3岁3例,~6岁7例,发热15例,均大于39℃。实验室检查:CRP阳性15例,血沉增快15例(30~70mm/h),血小板均增高,达(378~943)×109/L。2 方法与结果全部病例在化验无IgA缺乏后给予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低p…  相似文献   

3.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畸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炎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7):53-53,56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 3 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17例 ,对照组 15例。治疗组应用免疫球蛋白 1mg/(kg·d)于 10h内静脉滴注 ,并加用阿司匹林 60mg/(kg .d) ,退热后阿司匹林减半 ,血沉和血小板恢复正常后 ,阿司匹林减至 3mg/(kg .d) ,维持 2个月。对照组仅应用阿司匹林 ,方法同治疗组。 结果  用药后退热天数、手足硬肿改变、淋巴结肿大消退、口腔粘膜改变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值分别 <0 0 0 1、<0 0 5。 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5.
龚永书  邓小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1030-1030
1临床资料我科1998年~2000年共收治15例川畸病 ,合并心肌损害8例 ,年龄1~5岁 ,发病季节4~9月最多 ,无死亡病例。现对本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2护理2 1密切观察病情 :(1)生命体征的观察 ;(2)皮疹分布的情况 ,指趾端、甲床有无红肿、口唇及口腔粘膜变化、神志、尿量等。 (3)特别注意心率、心律 ,有无心动过速 ,心律不齐 ,心音低弱 ,心脏杂音 ,以及心电图变化 ,有无恶心呕吐、胸痛、腹痛及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状。2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温度18~20℃ ,湿度50~60 % ,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  相似文献   

6.
蒋丽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30-131
<正>川畸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最重要的危害是冠状动脉损伤引起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川畸病患者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畸病诊断标准。现将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周国平 《淮海医药》2010,28(3):231-232
目的分析儿童川畸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过程。方法通过回顾病案记录,对儿童川畸病的临床特点、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应用、临床转归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川畸病患儿82例,男52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7∶1。不完全型川畸病9例,出现5例对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改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川畸病小婴儿男性更易患病,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为严重,临床上对于具有多个高危因素的患儿应给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川畸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按日本MCLS研究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定。年龄3~12岁。1 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明原因持续高热(38℃~40℃)5天以上15例;双结膜充血13例;口唇发红及干裂、杨梅舌、口咽粘膜弥漫性充血发红12例;手足指、趾梭形硬肿和掌跖发红、恢复期膜状脱皮13例;躯干皮肤多形红斑10例;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12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总数增高, 血沉增快,血小板总数升高14例,抗“O”均为阴性,心电图改变10例,主动脉病损1例。1 3 治疗:病初全部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00~300 mg/ kg…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了解川畸病症状及其并发症。方法 总结分析了53例病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53例均在恢复期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所有患者血小板计数均增高,冠状功脉瘤样扩张患儿纤维蛋白原均增高。结论 治疗川畸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曾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次报道而得名,是一种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持续7-14d或更久,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球结膜充血于3-4d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双眼结膜充血,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坚硬有触痛。  相似文献   

11.
谢美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26-2127
目的:探讨适当放宽川畸病诊断标准对实现川畸病早期治疗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对入选的36例川畸病疑似病例早期应用阿斯匹林(ASP)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MG)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例中最后有32例确诊为川畸病,初诊时确诊5例,约占13.9%,其余为疑似病例,在平均病程6.93天开始上述治疗,比平均确诊日期(10.32天)明显提前,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6.25%)明显低于传统治疗。最后诊断非川畸病的4例未因上述治疗加重或延误病情。结论:适当放宽川畸病诊断标准,能有效实现川畸病早期治疗,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且安全、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2.
高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593-593
现将我院川畸病13例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岁半~7岁,平均年龄3岁。均有发热,体温39~40℃,热程最长18天,最短5天。皮疹8例,出疹时间为发热同时至6天,猩红热样皮疹3例,红斑1例,散在小丘疹3例,一过性荨麻疹1例,结合膜充血11例,四肢末端硬肿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剂量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方法 将55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结果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及热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迅速降低体温,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畸病拟诊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预先制定本组川畸病早期治疗方案,对住院期间最后确诊为川畸病的66例入选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依据预先制定的早期治疗方案,本组66例除人院时即已确诊者9例外,住院期间拟诊者57例早期加服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时平均病程为5.98天,明显短于住院期66例最终确诊时平均病程9.58天,其中在病程7天内加服阿司匹林者51例,明显多于病程7天内早期确诊者15例。本组拟诊者57例中无一例在急性期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其发生率较按传统方案治疗的相关报道率低。结论对不完全性川畸病拟诊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使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下降,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的方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性血管炎,15%~30%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并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不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近年来。国内外推荐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  相似文献   

16.
王东平 《首都医药》1999,6(3):53-53
应用超声技术诊断小儿川畸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不具备冠状动脉造影的医院通过超声诊断川畸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例1.男,5岁.主因发热6d,伴头痛皮疹1d入院.患儿于6d前开始发热,体温于38.5℃~40.0℃,无流涕、咳嗽及腹泻等.在社区医院就诊,给予药物口服并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药物应用,体温反复,入院前1d患儿出现头痛,且全身出现皮疹,无明显呕吐,无抽搐,而就诊.查体:T 39.8℃,P 136次/min,R 32次/min.神清语利,躯干可见散在淡红色斑疹,压之褪色.  相似文献   

18.
19.
耿涛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1):79-79
川畸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没有特异性体征,易误诊,现将1998年1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58例川畸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玉梅 《黑龙江医药》2001,14(5):402-402
1 典型病例:患儿男,37因其从小体质较差,于5天前受凉而出现发热,流涕,按上感给先锋霉素片1/2tidPO 安瑞克1袋水冲服,不见好转,继而 KT:38.5℃,口腔大面积溃疡,双眼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全身皮疹,以“猩红热”待查收入院,查体:KT:38.5℃,D:146次/分,R:30次/分,精神萎靡,颈软,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双跟结膜充血,口腔大面积溃疡,舌呈杨梅舌双肺呼吸音清,心率为146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双足踝处水肿,唇周,肛门周呈暗红色,心电示:心动过速,血常规:WBC:13.00×10~9L:3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