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调查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方法:应用SERODIAMYCOⅡ颗粒凝集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共检测肺炎婴幼儿4 684例,其中男性患儿2 774例,女性患儿1 910例。共检测阳性1 586例,阳性率为33.86%;男性患儿阳性率(28.70%,796/2 774)低于女性患儿阳性率(41.36%,790/1 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3,P<0.05)。第4季度MP-IgM阳性率最高,为38.81%(484/1 247),第1季度为36.07%(373/1034),不同季度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7个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率0~0.5岁组最低(3.75%),5~6岁组最高(54.29%),3~6岁组较高,约40%~50%,可见婴幼儿MP-IgM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010~2012年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女性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MP-IgM感染的高峰期为第1季度和第4季度,MPIgM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1~6岁,2010~2012年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衡水市人民医院2011年-2015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调查,了解衡水地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2015年因呼吸道感染就诊于衡水市人民医院5 483例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阳性率为28.32%;女患儿感染MP阳性率高于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岁~患儿感染MP后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岁~患儿和3岁~12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2,P0.05)。夏季MP抗体阳性率最低,冬季MP抗体阳性率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是衡水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2015年MP感染率最高,女童发病率高于男童,全年均可发病,冬季检出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分析厦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富士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对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5-2016年间就诊的6 646名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分别对不同季度、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疾病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为30.89%,其中男性患儿为27.24%,低于女性患儿的36.31%.7~14岁儿童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0.53%;28 d~<1岁婴儿的阳性率最低,为8.33%.在4个季度中,第四季度的抗体检出率最高,为34.16%;第一季度最低,为27.55%.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较高的疾病有过敏性鼻炎(50.0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3.90%)和过敏性紫癜(40.00%).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各季度和不同疾病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厦门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女性较男性高,第四季度、学龄期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阳性率最高.应加强针对性的预防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率、性别、发病年龄分布及发病季节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13 025例,采用SERODIA-MYCOⅡ颗粒凝集方法对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3年共调查呼吸道感染患者13 025例,MP抗体阳性为3 543例,阳性率为27.20%;男性阳性率24.38%,女性阳性率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2,P<0.01);MP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第四季度,阳性率为29.29%,全年的1月份和12月份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0月份和11月份,5月全年最低;患者在0~10岁MP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之后MP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好发年龄段为5~20岁;2010-2012年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94%、28.84%和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8,P<0.01)。结论 MP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MP感染的高峰期第四季度,MP感染的好发年龄段为5~20岁,2012年均低于2010年和2011年MP阳性率,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2 63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采集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MP-IgM、MP-IgG抗体,分析不同年度、季节及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患儿中MP-IgM、MP-IgG阳性检出情况。 结果 82 63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检出率为24.66%,MP-IgG阳性检率为31.92%。不同年度MP-IgM、MP-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MP-IgM=89.333,χ2MP-IgG=739.207,P<0.05),均以2017年阳性检出率最高。MP-IgM以秋季阳性检出率最高(29.84%),其次为夏季(27.61%);MP-IgG以春季阳性检出率最高(36.19%),其次为冬季(32.60%)。3~ <7岁组血清MP-IgM阳性检出率最高,0~1岁组最低,而MP-IgG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MP-IgM、MP-IgG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宝安地区儿童MP感染以夏秋季为感染高峰期,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儿童,尤其是女童为MP感染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6.
邢业兰 《工企医刊》2012,25(2):29-3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和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GIFA试剂盒,对我院曾在201 1年1-12月期间诊治的62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血清MP - IgM抗体检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6208例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标本,其中2396例患儿血清标本MP - 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8.60%.女性患儿MP - IgM抗体阳性率45.21% (1085/2400)高于男性患儿34.43% (1311/3808).血清MP-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年龄组在学龄期(>5岁),为49.25% (753/1529);血清MP -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第四季度为41.50%(696/1677).结论 肺炎支原体MP - IgM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学龄期儿童和第四季度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年龄组和高峰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其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东 《现代医院》2006,6(9):79-80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段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IgM抗体阳性率。方法对164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不同年龄段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中儿童组为21.4%,成人组5.6%,老年组为0%;儿童组年龄段中2~9岁男性儿童阳性率为25.0%,2~9岁女性儿童阳性率为20.0%,10~16岁男性儿童阳性率为16.2%,10~16岁女性儿童阳性率为21.7%。结论血清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阳性率明显较成人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31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原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12例住院的CAP患儿按不同的年龄段分4组,4组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均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按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季节组进行比较。结果:312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62例(19.9%),其中7岁~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6.1%(32/57);其次为4岁~6岁组,为49.2%(31/63);2岁~3岁组感染率为14.8%(16/108),0岁~1岁组感染率为5.9%(5/84),学龄期儿童感染率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分布上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季节分部在本地区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2014年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 M),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2 595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MP-IgM检测,阳性801例,阳性率为30.87%;男童阳性率为27.38%,低于女童的35.40%(P0.01);MP-Ig M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1),其中以7~14岁组最高,为37.26%;春季阳性率最高,为34.14%,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不尽相同,应加强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急性呼吸道疾病中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7年3月来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1 20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用PCR方法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并对不同年龄、性别、季节的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20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阳性数为233例,总阳性率为19.30%,女性阳性率为21.00%,男性阳性率为1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8,P0.05);7岁~9岁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46.15%,其次为4岁~6岁,阳性率为35.52%,≥16岁者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最低,为6.67%;秋季感染率最高(36.79%),其次为冬季(22.31%)、夏季(17.36%)、春季(11.58%)。结论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无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但以儿童为主;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季感染率最高,春季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对6795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46.4%;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41.7%、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岁~14岁阳性率最高;季节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秋季阳性率最高。结论:本地区MP感染率较高;3岁~14岁儿童为高危人群;女性感染机会高于男性;秋冬季高发;被动凝集法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罗定市10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罗定市10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方法:对2001年7月~200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低效价颗粒凝集测抗体实验测定血清中MpIgM滴度。结果:1127例患儿中检出阳性病例235例,阳性检出率20.85%,其中0岁~组MP阳性率为7.37%,1岁~组为21.24%,6~10岁组为35.69%;冬春季(12~2月)为MP感染的高峰期。结论:MP是引起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珠海地区2001-2003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 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2001-2003年部分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方法(PA)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检测患儿6458例,阳性数为2268例,阳性率为35.1%。肺炎支原体占小儿肺炎的46.2%。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儿童为最高,1岁以下为最低,性别间无差异.2001-2003年阳性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儿童呼吸道九种非典型病原体病原感染情况、明确非典型性病原体分布特点。方法 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1岁组、1~2岁组、2~3岁组、≥3岁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九种病原体血清IgM 抗体联合检测,对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典型性病原体感染阳性率34.6%(417/1 202);混合感染阳性率4.58%(55/1 202)以(M-pneumoniae,MP)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为主;九种病原体中,阳性率排前三位的是肺炎支原体MP(31.53%)、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5.41%)、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1.16%);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urnetii,COX)、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检出最少;4月份(农历春末3月)阳性率最高,为47.57%,冬春季总阳性率高于夏秋季;总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1岁患儿MP、RSV阳性率排前两位,1岁及以上患儿以MP、INFB阳性率排前两位;男女患儿MP阳性率,女性患儿高于男性。 结论 海口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非典型病原体的阳性率、病原体构成、高发季节等有自己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61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oV,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B型(IVA,I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和腺病毒(ADV)。结果共检出HBoV感染378例(6.19%,378/6108),其中HBoV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73例(19.31%,73/378)。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三位病原体分别为RSV(64.38%,47/73),PIV-3(16.44%,12/73),MP(12.33%,9/73)。HBoV感染阳性率在夏秋季分别为9.06%和11.35%,而在冬春季3.52%和2.37%,夏秋和冬春各季之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BoV感染在7~12月和1~3岁儿童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0.40%,而在0~6月组、3~5岁组、5~6岁组和≥6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3%、4.29%、3.11%和1.97%,7月~3岁患儿与其它年龄组间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44.26,P<0.01)。结论人博卡病毒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苏州全年均存在HBoV感染,以夏秋季高发。HBoV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RSV。HBoV感染在7月~3岁儿童中高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都市6~12岁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AIS)、身高增长、视力发育和肺活量现状,探讨其在儿童AIS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2019年对成都市青羊区5所小学各年级儿童进行AIS筛查,筛查方法包括目测体检、前屈试验和脊柱测量尺测量。同时,监测青少年裸眼视力水平和肺活量,并对其近1~3年身高变化、每日学习和运动时长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筛查结果和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指标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963名儿童中,共928名同意进行AIS筛查,其中Adams试验阳性63例(6.79%),男女患病比例1∶6。AIS阳性23例(2.48%),与AIS阴性组儿童相比,AIS阳性组儿童肺活量降低,每日运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2.104,P<0.05);两组儿童根据年龄段分为6~7岁、8~9岁和10~12岁3个亚组,与AIS阴性组相比,阳性组6~7岁儿童近3年以及8~9岁儿童近1年和近2年身高增长缓慢,10~12岁儿童运动时间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691、4.176、4.246、5.788,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IS阳性组儿童近1~3年身高增长两两正相关(近1~2年,近1~3年,近2~3年,r=0.920、0.830、0.813,P<0.001),且与每日运动时长呈负相关(r=-0.521、-0.533、-0.536,P<0.05),肺活量与年龄呈正相关(r=0.512,P<0.05);AIS阴性组儿童近1~3年身高增长两两正相关(近1~2年,近1~3年,近2~3年,r=0.827、0.765、0.855,P<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109、-0.112、-0.086,P<0.05),肺活量与年龄和运动时间呈正相关(r=0.595、0.148,P<0.001)。结论 AIS发生和进展与运动时长呈负相关。延长运动时间,增强运动能力和肺活量,可降低儿童AI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宝鸡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宝鸡市城区0~14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宝鸡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4.82%,男、女患病率分别为5.68%和3.82%,不同性别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65,P<0.001)。两年内有发作的现患哮喘患者发病诱因以呼吸道感染(98.96%)和天气变化(87.08%)为主,发病季节以秋(42.71%)和冬季(21.55%)为主,好发时间以午夜(43.13%)和清晨(29.38%)为主;首次发病年龄在3岁以内者占(71.04%);抗生素使用率为(85.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无感冒或流感的情况下,有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或眼痒现象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反复的皮肤瘙痒或关节屈侧皮疹、过敏性鼻炎、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过敏症状或类似过敏情况、剖腹产、6个月内添加蛋白质辅食、使用抗生素、房间墙面使用油漆、塑钢门窗、夏天采用自然通风制冷、蚕砂枕头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冬天采暖使用暖气、夏天通风或制冷使用电风扇、羽绒被褥是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宝鸡市城区0~14 岁儿童哮喘患病率较2000年明显升高,儿童哮喘危险因素较多,需加强儿童哮喘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郴州地区健康儿童的EBV感染及携带情况,为正确诊断儿童EBV相关疾病和科学防治儿童EBV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抽取郴州县区健康儿童350例(4月~14岁),根据年龄大小分为:婴儿组(<1 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组(3岁~),学龄组(6岁~),大童组(10~14岁),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的EBV CA-Ig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V-DNA,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50例健康儿童中,EBV CA-IgG的总阳性率为67.14%,EBV-DNA总阳性率为50.8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0),EBV CA-IgG和EBV-DNA的阳性率及核酸阳性者EBV-DNA的载量在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儿童,EBV CA-IgG和EBV-DNA的阳性率及核酸阳性者病毒载量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 CA-IgG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EBV-DNA的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先升高,再降低,核酸阳性者病毒载量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在同组中比较,EBV CA-IgG和EBV-DNA阳性率在婴儿组、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学龄组和大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比较,核酸阳性者的病毒载量,婴儿组和幼儿组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在诊断EBV感染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V-DNA比血清中EBV CA-IgG更能反应病毒实际感染水平,临床价值更高。健康儿童EBV-DNA的检出率较高,体内存在普遍携带感染,但病毒载量不高,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预防和诊治EBV感染时,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充分考虑EBV存在的携带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芜湖市城区2~6岁幼儿园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状况,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2015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城区6~8所幼儿园适龄儿童为调查对象,测定其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等。结果 分析6 468人,贫血患病率为5.9%,其中男、女性为6.0%、5.9%;2006、2010、2015年患病率分别为5.5%、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7%~29.5%,随年龄增加有降低趋势(P<0.05);贫血儿童与正常儿童在体重、身高、体质指数、发育迟缓率、肥胖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儿童贫血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低龄儿童需重视贫血防治,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儿童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