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58、硬脂酸和结晶胰岛素所制成的滴鼻剂,滴入家兔鼻腔后,在不同时间测定其血糖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滴药后30分钟出现血糖浓度的降低,60分钟达最低值,降血糖效应持续二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研究新型载胰岛素口服给药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效果分析以及载药量。方法:采用多孔羟基磷灰石微球构建口服胰岛素系统,针对其降血糖的作用和效果进行研究,当胰岛素吸附在多孔羟基磷灰石微球上时,采用乳化的溶剂挥发来进行体外实验,针对大鼠的降血糖实验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新型载胰岛素口服药物的载药量研究,其载药量达到了0.5%,根据动物实验多孔羟基磷灰石微球在降低血糖的作用时间能够达到3小时左右,并且血糖水平的下降可以达到35.5%。结论:新型载胰岛素口服药物对于降低患者的血糖具有延长时间,增加载药量的效果,因此其对于降低血糖水平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口服胰岛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改进胰岛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考察脂质体经正常大鼠小肠给药和灌胃给药的降血糖效果。方法通过改变油相容积及油/水相比例,采用逆相蒸发-超声法制备了胰岛素纳米脂质体;测定了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灌胃和小肠途径,给正常大鼠以350IU/kg的剂量,用酶-苯酚法测定大鼠血糖,并与空白纳米脂质体、胰岛素溶液及生理盐水相比较。结果胰岛素纳米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83.3nm,多分散系数为0.445,包封率为78.5%;大鼠灌胃给药后未能显示降血糖作用,但小肠给药后0.25h血糖下降37.6%±13.9%,0.5h血糖下降了89.3%±9.5%,维持50%左右降血糖水平2h,而同法给予的胰岛素溶液、生理盐水和空白纳米脂质体组均无降血糖作用。结论实验初步证实制备的纳米脂质体可以保护胰岛素在小肠中的活性并促进胰岛素吸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口服胰岛素毫微球(INSNP)的理化性能及对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测定INSNP的粒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以糖尿病大鼠或正常大鼠为模型,通过测定血糖的浓度评价口服INSNP的降血糖效果。结果:INSNP的体外释药符合双指数动力学方程;给糖尿病大鼠口服5u/kg的两种配方的INSNP(Ⅰ,Ⅱ)后,1~12h平均血糖值分别下降了35.0%和35.5%;而给与10u/kg的INSNP(Ⅰ)后,1~24h平均血糖值下降了60.84%;正常大鼠口服给与10u/kg的INSNP(Ⅰ)后,血糖下降不明显;口服给与两个配方的INSNP后,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达到27.86%和28.56%。结论:适当配方的毫微球能增加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毫微球肺部给药对正常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胰岛素毫微球(insulinloadednanoparticles,INS-NP)经大鼠肺部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肺部药的动物模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质量浓度来评价INS-NP经肺部给药后对大鼠的降低血糖作用。要大鼠肺部分给与5,10,20u·kg^-1的INS-NP以血糖下降至给药前70%以下所持续的时间(durationbelow70%level,DBL70%)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胰岛素毫微球(insulinloaded nanoparticles,INSNP) 经大鼠肺部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肺部给药的动物模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质量浓度来评价INSNP 经肺部给药后对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大鼠肺部分别给与5、10 、20 u·kg- 1 的INSNP,以血糖下降至给药前的70 % 以下所持续的时间(duration below 70 % level,DBL70%)为考察指标,5u·kg- 1 的INSNP的DBL70% 与其对照溶液相近,而10、20 u·kg-1的INSNP的DBL70 % 均明显大于各自的对照溶液。INSNP肺部给药的相对药理生物利用度达到59.2% 。结论:与胰岛素溶液相比,INSNP经大鼠肺部给药后能显著延长其血糖下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小鼠口服胰岛素聚维酮—脂质体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察不同分子量聚维酮对小鼠口服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效果。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聚维酮-胰岛素脂质体;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分别观察和测定它们的形态与粒径;用HPLC法和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降解考察聚维酮-脂质体对胰岛素的保护作用;用酶-苯酚法测定小鼠口服胰岛素聚维酮-脂质体后的降血糖作用。结果 含有PVP-K17、PVP-K30和PVP-K90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维酮胰岛素脂质体的粒径分别为180±36.7、172.7±38.0,159.2±34.2 nm,形态多为球形或椭球形;包封率分别为 64.4%、62.8%和57.5%;对胃蛋白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分子量增加而有所增强,但对胰蛋白酶未见有抑制作用;小鼠口服降血糖实验显示,含有PVP-K30的胰岛素脂质体优于含有PVP-K17和PVP-K90的胰岛素脂质体。结论PVP-K30有利于提高口服胰岛素脂质体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参果消渴胶囊对高血糖日本大耳白家兔血糖、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家兔用四氧嘧啶造高血糖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消渴丸组,参果消渴胶囊大、中、小剂量(0.26、0.13和0.06g/kg,分别相当于成人临床等效用量的8、4、2倍)组。每日口服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每周测血糖、体重。于给药第4周后,取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和胰岛素水平,并取胰腺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参果消渴胶囊大、中剂量可使高血糖家兔血糖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果消渴胶囊大、中剂量可使高血糖日本大耳白家兔的血糖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口服胰岛素油溶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大鼠分为3大组:空白组:糖尿病大鼠4只,口服不合胰岛素的油溶液;对照组:糖尿病大鼠4只,经皮下注射2、5IU/kg体重胰岛素水溶液;实验组:口服100、50、25IU/kg体重胰岛素油溶液,每剂量组糖尿病大鼠4只,共12只。每组分别于给药后1.5、3.0和4.5h测定动物血糖。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服胰岛素油溶液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血糖效果与口服剂量呈正相关趋势,皮下注射胰岛素水溶液的动物血糖在4.5h后出现回升,约为初始值的90%,而口服胰岛素油溶液的动物血糖无回升现象。结论口服胰岛素油溶液能有效降低动物血糖,胰岛素油溶液在口服后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1设计思路 在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中,积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启发和安排学生多看、多想、多练,形成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以二步乳化法制备W/O/W胰岛素复乳,包裹率为77.2%。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口服给以该复乳70IU/ 相似文献
17.
<正> 抗酸剂能改变药物分子的离子化状态,阻滞胃排空,改变体液的pH、吸附药物而改变药物的吸收速率,除影响生物利用度外,会在治疗中带来严重的后果。作者以美国药典19版转篮溶出仪研究了在各含1%三硅酸镁、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镁、碳酸钙粉的介质中,对醋磺环己脲、甲磺氮(艹卓)脲、甲磺丁脲片溶出的影响。结果: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镁使三种片剂的溶出呈较小增加(0.5—1小时),然后是轻微减低的平稳状态(1—3小时),三硅酸镁中度减低了三种片剂的溶出速率,溶液中3小时后的甲磺丁脲量以不含抗酸剂时作100%相比,含碳酸钙、 相似文献
18.
对尼群地平缓释片剂的处方、制备工艺和溶出速率进行了研究,用GC-MS法测定了12名健康受试者口服自制缓释片(C)、市售国产片剂(A)和进口某公司片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剂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胰岛素(insulin,INS)发现已有百年历史,其作为降糖药已成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必需的药品。由于INS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蛋白质,其三级结构末端易形成稳定的非平行和共价的β折叠,与另一分子的INS形成二聚体,并且在锌离子存在下,3个二聚体可结合成更稳定的六聚体。这种多聚体分 相似文献
20.
丹皮多糖对正常及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观察了丹皮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及葡萄糖致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多糖粗品100mg/kg,200mg/kg灌胃给药可使正常小鼠血糖显著降低,200mg/kg,400mg/k灌胃给药对葡萄糖诱发的小鼠高血糖有显著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