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26-133
目的探讨分析针刺治疗联合叩刺拔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加拔罐,对照组只用针刺疗法,不加叩刺拔罐。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参照H-B量表评价的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H-B量表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B量表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联合叩刺拔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要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面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思  叶美娜  许斌 《华夏医学》2023,(5):129-133
目的:探究拔罐联合针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乐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拔罐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神经功能(HB)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FDIS)、躯体功能评分(FDI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联合针刺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减轻面部残疾程度,增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98例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100例,采用针刺加热敏灸疗法;对照组98例,为针刺加普通艾条灸。结果:试验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5.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后症状积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优于针刺加普通艾条灸组,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分期辩证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针灸门诊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分期辩证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House-Brackmann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痊愈率88.33%、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6.67%、78.33%(P0.05);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House-Brackmann评分、FDI量表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早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治疗组予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较对照组(80%)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降低H-B分级得分、改善面神经功能积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珍  冯淑兰 《右江医学》2022,(7):537-541
目的 观察磁片贴敷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针灸门诊部诊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磁片贴敷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患者急性期内均配合西药口服。共治疗4周,每周3次。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面神经分级2.0评分(FNGS 2.0)的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NGS 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NGS 2.0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01),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01),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磁片贴敷结合针刺疗法能有效恢复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生物陶瓷袋热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即针刺配合生物陶瓷袋组、对照组即针刺配合艾灸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有1例脱落。2组1次治疗时长皆以30 min为限,1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暂停治疗1 d。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再次评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中重度面神经损伤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生物陶瓷袋热敷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对中重度面神经损伤恢复有比较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温服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面瘫Portmann评分、治疗疗效及疗程。结果 治疗前两组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P<0.05。两组疗效及疗程比较,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温服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调跷脉治疗上睑下垂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调跷脉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调跷脉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调跷脉治疗组采用调跷脉针刺法治疗,取风府、照海、申脉、跗阳、交信;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风池、攒竹、丝竹空、阳白、三阴交等穴,两组均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调跷脉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0%,调跷脉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睑裂均增宽,但调跷脉治疗组为优(P〈0.05)。结论:调跷脉治疗上睑下垂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例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 急性期每日1次,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急性期不予针刺;急性期后两组均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ouse—Brackmann)来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7.50%(p<0.05);采用改良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Portmann评分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毫针刺法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六步保健操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周围性面瘫住院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自拟六步保健操训练,干预21 d后比较2组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差值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侧口轮匝肌群、眼轮匝肌群面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自拟六步保健操能够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按摩灸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结合针刺及中医专科护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按摩灸治疗。2组针刺及按摩灸均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 d,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面部损伤程度量表评分、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8%(19/26),治疗组为84.62%(22/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面部损伤程度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H-B分级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按摩灸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观察针刺面神经点与传统针刺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面神经点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2个疗程治愈率68.3%,3个疗程治愈率81.7%;对照组2个疗程治愈率38.3%,3个疗程治愈率46.7%;经统计学x 2检验,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面神经点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面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周围型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分别在西医常规治疗上给予“面八针”和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依据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治疗组有效率为95.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面八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而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对照组64例采用祛风通络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率为70.3%,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与单纯激素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针刺+TDP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1疗程(10 d)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都采取相同的针刺疗法,对两组患者急性期病情控制、各期疗效、开始恢复时间、痊愈所需时间、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急性期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完全面瘫转变成完全性面瘫发展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开始恢复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磁极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66例(治疗组),并与普通毫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62例(对照组)作比较,判断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痊愈36例(占54.5%),显效17例(占25.8%),有效9例(占13.6%),无效4例(占6.1%);对照组痊愈17例(占27.4%),显效14例(占22.6%),有效21例(占33.9%),无效10例(占16.1%)。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明采用磁极针针刺治疗的治疗组疗效优于采用普通毫针针刺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重度病程在30d以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每组41人,分别给予3组患者实施平衡阴阳针刺法、常规针刺治疗以及西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P0.001),总有效率观察组、常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分别为100%、92.7%和75.6%。观察组与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以及常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贴敷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10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2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穴位敷贴,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刺配合闪罐治疗,采用House-Brachmann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评估,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住院治疗4w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试验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达到Ⅰ、Ⅱ级标准的患者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治疗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施行针刺、穴位贴敷配合闪罐的综合治疗手段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缺陷,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