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眼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某中学高中部高一至高三的21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问卷调查和眼生物测量两个部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民族、遗传背景、是否主动休息、目本距离、每天学习时间、每天玩电脑时间等。眼生物学测量包括:角膜屈折力CD(cornea diopter)、前房深度AC(anterior chamber depth)、晶状体厚度LENS(lens thickness)、玻璃体腔深度VITR(vitreous depth)、眼轴长度AL(ocular axis longitude)等。将所有可能的因素同时纳入研究,应用逐步等级回归方法,依次排除相关性不大的因素。结果完成全部体检项目的共有182名,占全部学生的83.5%;与眼屈光不正发生最为紧密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性别、平均角膜屈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玻璃体深度等因素。各等级累积概率的回归方程分别是:Link远视概率=61.012-(0.199×年龄+0.813×性别取值+0.581×平均角膜屈率+1.076×前房深度+1.953×晶状体厚度+1.643×玻璃体深度);Link正视累积概率=65.396-(0.199×年龄+0.813×性别取值+0.581×平均角膜屈率+1.076×前房深度+1.953×晶状体厚度+1.643×玻璃体深度);Link低度近视累积概率=67.957-(0.199×年龄+0.813×性别取值+0.581×平均角膜屈率+1.076×前房深度+1.953×晶状体厚度+1.643×玻璃体深度);Link中度近视累积概率=70.370-(0.199×年龄+0.813×性别取值+0.581×平均角膜屈率+1.076×前房深度+1.953×晶状体厚度+1.643×玻璃体深度)。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得预测准确率为68.68%。结论用年龄、性别、平均角膜屈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玻璃体腔深度等6个因素来预测眼的屈光状态,其准确率将近70%,因而这6个因素是决定眼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本刊论著的学术水平,提高论文的时效性,鼓励超前研究,我刊决定优先刊登已列入国家、省部级及科研院校的科研项目,重点基金资助项目、博士及博士后研究课题及此类系列论文。并请在文稿的脚注中予以注明(如××基金资助,×××课题项目,基金号或批准号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作用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时,看家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mRNA表达的稳定性,建立该细胞定量mRNA研究的内部参照标准。方法采用含0、1×10-8、5×10-8、10×10-8、50×10-8mol/L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培养液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RTPCR测定β肌动蛋白(βactin)mRNA,并进行半定量灰度分析。结果各组均有明显表达,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β肌动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为52.99±6.66,1×10-8、5×10-8、10×10-8、50×10-8mol/L地塞米松处理组分别为51.65±4.24、48.85±5.42、50.46±4.89和49.52±3.91,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平均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经0、1×10-8、5×10-8、10×10-8、50×10-8mol/L地塞米松作用后βactinmRNA表达稳定,是研究糖皮质激素作用于该细胞时可靠的内部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4.
家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快速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短期内体外扩增获得角膜内皮细胞。方法:采用揭膜法与消化法相结合获取原代角膜内皮细胞。并采用本实验室自行研制的角膜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在24孔培养板中分别以1×106,5×105,1×105,5×104,1×104,5×103细胞/孔浓度传代培养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以1×105~5×105个细胞/孔浓度的细胞悬液并添加消化后的Descemet膜原代培养细胞,4d后细胞形成与在体细胞相似的密集单层,可以快速获取纯化的角膜内皮细胞。传代培养时,虽然不同接种浓度在4d的细胞增殖倍数差异不显著,但以1×105~5×105个细胞/孔的浓度传代,3d就可生长成密集单层并可继续传代,现已传至第10代,但传至第4代,细胞形态开始发生改变;而以5×105个细胞/孔以上的浓度传代细胞时,1d的细胞贴壁率下降;以5×104个细胞/孔以下浓度传代,需7d方可长满皿底,并且细胞开始老化,体积变大,不能继续传代培养。或者细胞不能铺满皿底就衰老死亡。结论:本实验的培养体系可在短期内获得实验用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增殖能力与其培养浓度和增殖的空间有关,1×105~5×105个细胞/孔的浓度是角膜内皮细胞快速增殖的适宜培养浓度。  相似文献   

5.
农药叶蝉散致眼损伤尚未见报告,笔者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管××,男,26岁,例2,郑××,男,30岁,皆为某农药厂工人,同时于1986年3月2日下午双眼误入农药叶蝉散,顿  相似文献   

6.
患者徐××,女,32岁,因右眼视力下降9年,眼球突出3年就诊。体检:右眼球前突18mm,颞侧眶缘可触及质软的包块。B超示:右眼球后占位性病变。手术所见:右眼球后见约2.8×2.8×2cm大小暗  相似文献   

7.
《眼科研究》2010,(8):733-733
为保证眼科重要科研课题的时效性和先进性,本刊将继续开设并不断完善“快审、快编、快登”的绿色通道,优先刊登国家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课题以及国际间合作项目的研究论文。凡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课题,请提供有关项目批准意见表的复印件,并请在文稿的首页页脚中予以注明,如:“基金项目:××基金(基金号:×××××)”,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男,22岁.术前有眼屈光度:-5.25 DS -0.5DC×25,角膜厚度549μm,角膜曲率42.50D,43.75 D×95,角膜直径11.2 mm;左眼:-5.00 DS-0.25 DC×180,角膜厚度549μm,角膜曲率42.75 D、44.00 D×90;角膜直径11.2 mm于2011年2月手术,术中右眼出现前房气泡. 例2患者女,34岁.术前右眼屈光度:-5.50 DS-0.75 DC×25,角膜厚度534μm,角膜曲率42.00 D、42.50 D×50,角膜直径11.1 mm;左眼屈光度:-6.00 DS-0.25 DC×135,角膜厚度541μm角膜曲率41.50 D、42.50 D×100,角膜直径11.1 mm.2010年12月手术,术中左眼出现前房气泡.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93年至1996年利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睑缘肿物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男2例,女9例,年龄16~35岁,肿物最大12mm×6mm×5mm,最小3mm×3mm×3mm.  相似文献   

10.
冷凝对早期表面恶性肿瘤的疗效令人鼓舞。作者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液氮为致冷剂,治愈四例均经病理证实的角结膜鳞癌。典型病例如下: 一、鲁××男50岁农民。就诊时左眼正常,右眼视力1.0,在角结膜3点处长一3×2×1mm淡红色冻胶样乳头状肿块。瘤体附近血管粗大充盈,耳前及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本刊论著的学术水平,提高论文的时效性,鼓励超前研究,我刊决定优先刊登已列入国家、省部级及科研院校的科研项目,重点基金资助项目、博士及博士后研究课题及此类系列论文。并请在文稿的脚注中予以注明(如××基金资助,×××课题项目,基金号或批准号等)。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本刊论著的学术水平,提高论文的时效性,鼓励超前研究,我刊决定优先刊登已列入国家、省部级及科研院校的科研项目,重点基金资助项目、博士及博士后研究课题及此类系列论文。并请在文稿的脚注中予以注明(如××基金资助,×××课题项目,基金号或批准号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Fas、FasLmRNA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抽取 19例Behcet病患者和 19个正常人的外周血 ,提取淋巴细胞的总RNA ,然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luorescent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 ,FQ -PCR)的方法实时检测Fas、FasLPCR扩增的全过程 ,计算样本中Fas、FasLmRNA的表达量。结果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mRNA的表达量 ( 1 5 0× 10 6± 0 77× 10 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0 5 7× 10 6± 0 2 0×10 6) (P <0 0 5 ) ,FasLmRNA的表达量 ( 2 0 0× 10 6± 2 2 5× 10 6)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0 48× 10 6± 0 35× 10 6) (P <0 0 1)。结论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大量Fas、FasLmRNA高表达的活化的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的长期存在可能是患者炎症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男,13岁,学生.住院号9003910.1990年6月某日上山玩耍时右眼进入异物,当时未经诊疗.1月后右眼球表面出现1米粒大肿物.逐渐增大.有轻度异物感.同年7月17日来我院以右眼结膜囊肿住院治疗.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颞下方球结膜可见8×4×4mm大小的椭圆形隆起.表面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本刊论著的学术水平,提高论文的时效性,鼓励超前研究,我刊决定优先刊登已列入国家、省部级及科研院校的科研项目,重点基金资助项目、博士及博士后研究课题及此类系列论文。并请在文稿的脚注中予以注明(如××基金资助,×××课题项目,基金号或批准号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区血流特点并评价OCTA对D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12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的糖尿病患者57例87眼作为DR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DR组相符的健康体检者43人8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A检查两组受试者视网膜,选取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进行观察,将所得图像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直径1 mm和3 mm的内外2个同心圆,采用自带分析软件得到1 mm×1 mm、直径1 mm到3 mm以及3 mm×3 mm范围内的血管线性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和血流灌注密度(perfusion density,PD)值,分别记为VD1 mm×1 mm、VD1 mm×3 mm、VD3 mm×3 mm、PD1 mm×1 mm、PD1 mm×3 mm、PD3 mm×3 mm。同时,采用自带分析软件得到观察对象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周长和形态指数。分析DR组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间定量指标差异,分析各指标与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 DR组的VD1 mm×1 mm、VD1 mm×3 mm、VD3 mm×3 mm、PD1 mm×3 mm、PD3 mm×3 mm、FAZ形态指数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FAZ周长较正常对照组增长(P<0.05)。DR疾病严重程度与VD1 mm×3 mm、VD3 mm×3 mm、PD1 mm×3 mm、PD3 mm×3 mm、FAZ形态指数呈负相关(r=-0.694、-0.672、-0.559、-0.513、-0.626,均为P<0.05),与FAZ周长呈正相关(r=0.265,P<0.05)。VD1 mm×3 mm对DR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922、最佳诊断界限值为21.05 mm-1、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849),而PD1 mm×1 mm、FAZ面积和FAZ周长对DR的诊断价值不大。结论 OCTA能准确反映DR患者黄斑区改变情况,在DR的无创化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男 36岁.18年前因近视行双眼RK手术,术后半年自觉度数有回退,未予诊治.2006年3月,为求视力进一步提高来我眼科中心就诊.视力:右眼:0.3-3.5DS/-05DC×105°1.0,左眼:0.3-2.75DS/-0.5DC×75°1.0.双眼角膜RK放射状瘢痕各12条.  相似文献   

18.
孙晓萍  邓应平 《眼科研究》2006,24(2):121-121
患者,男,23岁。近视11年持续戴镜,佩戴角膜接触镜6年,脱镜14d。现戴镜度数:双眼均-950度。2003年11月19日于我院行双眼LASIK治疗。术前散瞳验光:右眼-9.75DS-0.75DC×165°=1.5,左眼-9.75DS-0.50DC×5°=1.5。角膜曲率:右眼43.4×77°,42.4×167°,左眼43.6×81°,42.8×171°。眼轴长度:右眼26.49mm,左眼25.90mm。角膜厚度:右眼562μm,左眼560μm。角膜直径:右眼11.50mm,左眼11.50mm。眼压:右眼18mmHg(1mmHg=0.133kPa),左眼17mmHg。术前角膜地形图未见异常。术中右眼实际矫正度数:-11.75DS-0.75DC×165°,角膜瓣厚度160μm,切削深…  相似文献   

19.
我刊要求以完成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单位为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放于文章首页左下角,写法举例:“作者单位:450003郑州,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李×、王×);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眼科(刘×)”。院所名体现城市名者不必重复,例如“100005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文稿中只1名作者或几名作者同属一个单位者,只注邮政编码、城市、单位,不必注姓名。作者中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变更时,则用中括号加小括号注出,例如:“[陈×(研究生,现在××医院眼科)]”。作者单位的英文译名放在英文文题之下、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之后。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省部级以上…  相似文献   

20.
例1 曲××男35岁病志号280688 两个月前,左下睑被树枝刺伤,两小时后在县医院缝合,肌肉注射青霉素,4日后去线。但皮肤创口愈合不良,经常流脓。左视力1.0,结膜充血,眼球和眼压均正常。下睑外侧肿胀,触到较硬肿物,约20×30mm大小。皮肤破溃处流脓,与肿物相对的睑结膜有一息肉。诊断:左下睑结膜息肉,睑眶内异物待查。局麻下手术切开皮肤,见有木质异物嵌入眶内,其尖向下内方向,分离周围组织,可见一34×11×4mm 木质异物,清除周围坏死组织后取出异物,切除结膜息肉,缝合皮肤,术后愈合良好。例2 王××男40岁病志号96098 4年前,左下睑被刺破,当时在某医院缝合,7天去线。左眼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