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和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洛赛克、海地特、吗叮啉等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根除Hp治疗。结果实验组总好转率为76.7%,而对照组为58.3%。实验组Hp阴转率为85%,对照组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相关性胃炎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慢性胃炎(CG)是消化系统的一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公认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胆汁反流(BR)破坏胃粘膜。本研究旨在探讨Hp与BR对CG的致病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以1997年4月至200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并完成下述各项测试的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胃镜检查后常规取胃粘膜活组织作病理检查,另于胃窦炎性粘膜大弯侧距幽门2~3cm内取2块组织,1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块用于病理切片HE染色,2种方法均阳性定为Hp阳性。胃镜检查前无剧烈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对符合诊断的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理及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为36.6%,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有关。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低于非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Hp感染率在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肠化生和萎缩性病变在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中较高,而异型增生的发生在脾胃虚寒型中较高。  相似文献   

5.
硫糖铝和多潘立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迄今无特异疗法。我院自1989年6月至今,使用硫糖铝和多潘立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1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07-06/2007-11就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胃返流患者96例,分为低反流组和高反流组,同时选取胃镜检查大致正常,没有胆汁反流者30例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结果:ghrelin在浅表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和萎缩性胃炎组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653.822±99.303,98.913±14.079,65.875±13.844,52.290±11.463VS 9 884.420±1 26.362,均P<0.05).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肠上皮化生组中的Hpylori阳性组的ghrelin表达与H pylori阴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599.320±87.300 VS 721.950±67.836,47.157±9.582 VS 55.283±11.580,92.700±10.372 VS 107.600±17.560,均P<0.05).结论:胆汁反流是造成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随着胆汁反流程度加重,胃黏膜萎缩程度加重,ghrelin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 gas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对该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我院明确诊断1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对其病因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20()435l8,镜诊断上消化道疾病9283例分析/刘蔚…江西医学院学报一20(片,州2).礴6~48 9283例患者中男女之比2.%:l,其发病依次为慢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加4年,25.,6翔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胃膜脱垂症、责门粘膜撕裂症、憩室、寄生虫等;消化性溃疡中,以十一二指肠溃疡多见(检出率为1422%).易发部位依次为前壁(占5735%)、大弯(占20.15%)、小弯(占11.59%)、后壁(占9.39%)、球后(占1.52%):胃溃疡(占4.79%)发生部位依次为胃角(占42.25%)、胃窦(占35.28%)、胃体(占一24%)、幽门管(占7.42%)、胃底责门(占3.82%):卜二指肠…  相似文献   

9.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消化液作用于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的病变[1].以胃痛、胃胀、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为临床特点,可促进胃黏膜向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进展,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易复发。属于中医学“胃痛”“嘈杂”“胃痞”等病证范畴[2]。赵文霞教授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基于从肝论治理论,认为肝气郁滞,肝气犯胃,肝失疏泄,胆汁反流是BRG的主要病机,以疏肝理气,清肝利胆,平肝潜阳,和胃降逆为治则,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二甲基硅油治疗胆汁反流的临床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曾发现二甲基硅油能使反流的胆汁减少。为进一步确定此发现,我们测定胃液中的胆红素浓度以评价二甲基硅油对胆汁反流的疗效。65例慢性胃炎病人接受此项测定,其中45例伴胆汁反流,并将其进步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在测定前服二甲基硅油 硫糖铝;对照组(15例)单服硫糖铝。用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胆红素浓度。结果:治疗组在服二甲基硅油前后均值分别为16±12.0097μmol/L和6.6± 4.9454μmol/L(P<0.01),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4.6±12.3320μmol/L和15.9±19.8035μmol/L(P>0.05);胆红素浓度减少30%以上者治疗组中占80.0%,对照组中占26.7%,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X2=12.1008,P<0.01)。结论:测定胃液中胆红素有助于判断胆汁反流,并肯定二甲基硅油可减少胆汁反流,由此而减轻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降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0 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自拟中药方清降汤治疗组55 例,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35 例,并进行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 ,对照组总有效率82.9%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清降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以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其临床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幽门功能不全、胃排空能力低下、十二指肠压力增高、反流液中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糜烂及溃疡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胃肠动力系列药相继问世,胃动力药与制酸剂及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对治疗胆汁胃食管反流病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疗效较差,至今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寻求有效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其复发率,是临床医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亦是当前研究之热点.现将近10年来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疡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动物实验已证实两者均有明显的致癌作用,但胆汁反流病因及与Hp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对18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与Hp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的病因除了H .pylori感染、自身免疫、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吸烟、饮酒等物理化学作用外 ,病理性十二指肠 胃反流所致的胆汁反流也是日益受到重视的病因之一。该文具体阐述了十二指肠 胃反流的生理病理概念 ,简单介绍十二指肠 胃反流的研究方法 ,回顾总结近年来十二指肠 胃反流与胃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经验方柴胡疏肝利胆汤加减。2组均治疗8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内镜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相关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0.01);2组患者胃镜下变化情况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对治疗均无影响。[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也称为十二指肠胃反流,是机体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正常人在餐后及空腹都可发生。然而,当机体出现胃十二指肠运动失调、幽门结构异常或功能不全、胃肠压力梯度变化、胃肠激素水平异常等情况时,十二指肠内容物则会过多且频繁而持续地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屏障破坏、黏膜结构损伤、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的发生,即为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  相似文献   

17.
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炎发生的致病因素,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明了。目的:明确胆汁反流和H.pylori感染与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黏膜炎症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81例胃远端切除术后1年以上接受内镜随访的患者,除外胃镜检查发现恶性肿瘤者。内镜下观察残胃炎严重程度;根据炎症和活动性等指标评估残胃黏膜组织学严重程度。观察胆汁反流和H.priori感染对残胃炎内镜下表现和组织学炎症的影响。结果:81.1%的患者具有1级和1级以上程度的内镜下残胃炎,其H.pylori感染率和胆汁反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内镜下无明显炎症的患者(分别为20.6%对1.9%,P〈0.01和88.6%对24.5%,P〈0.0001)。有明显胆汁反流的各级残胃炎患者,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程度与无明显胆汁反流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伴有H.pylori感染的各级残胃炎患者,炎症和活动性分数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均〈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发生率高,而H.pylori感染率降低。胆汁反流加重残胃炎内镜下炎症,而H.pylori感染与残胃炎内镜下和组织学炎症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邦消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动力紊乱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 ,而机制不完全清楚 ,有研究认为与胃窦动力低下 ,十二指肠胃反流有关。邦消安是一种促进胃肠运动的中成药 ,有较好的导滞消积 ,保护胃肠功能的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邦消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及分组1、正常对照组 15例 ,无临床症状 ,胃镜下黏膜呈桔黄色 ,无充血水肿 ,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 ,排除其他疾病 ;2、胆汁反流性胃炎组 38例 ,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 ,参考曾锦章等探讨[1] 的标准 ,胃底黏液糊呈现黄色或绿色 ,pH值 >3,胃液甘胆酸>5 .8mg/L。二、方法1、标本的…  相似文献   

20.
牛义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25-4026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约占胃炎的25%,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胃炎〔1〕。该病主要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切除胃、肠吻合术等降低幽门功能手术后,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酸、胆盐)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黏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