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9年获奖的成果有四项:“环血净Ⅱ的研制及其临床疗效观察”获省计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头皮针除疾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温病卫气营血症候穴位温度变化的研究”分别获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药“865”局部应用对创伤性出血的止血效果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获泸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承担的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解毒化瘀汤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上常见的口腔出血原因主要有拔牙床出血和牙龈出血。1990年以来我们科采用了自制孟氏液,它的止血效果迅速,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1986,3(4):038-38
<正> 微波组织凝固技术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是迄今为止的最新疗法之一。我们成功地应用内窥镜—微波技术对8条狗的实验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止血,对小动脉和小静脉出血均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凝固止血的血管最大直径小动脉是2mm,小静脉是2~3mm。微波电缆凝固器的内针可被插入靶组织,因此能够准确地使后者凝固止血。MTC在胃壁上形成的凝固性坏死和热的创伤能的四周内愈合。无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高瑜 《中外医疗》2011,30(35):92-92
外科止血效果往往直接关乎到手术的成败。止血产品因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创面出血和渗出、预防组织粘连、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等作用而成为外科手术常备药物。在脊柱创面止血方面,泰绫止血、防组织粘连、封闭缺损、促进愈合等作用明显,可用于减少脊柱术中松质骨创面及椎管静脉丛的出血,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者成功地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技术对8条狗的实验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止血和对3例胃息肉患者作了息肉摘除。微波技术对小动脉和小静脉出血均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小动脉有效凝血止血中最大的血管直径是2mm,而小静脉是2~3mm,微波电缆凝固器的内针插入靶组织,因此能准确地使后者凝固止血和进行息肉摘除,微波在胃壁上形成的凝固性坏死和热灼伤,能在4周内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宫颈环切术后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hitosa),减少创面感染、促使创面愈合及预防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以寻找预防宫颈环切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因宫颈病变需作宫颈环切术(LEEP)的病人1000例,随机分成两组,LEEP术后采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创面上药者500例作为治疗组;LEEP术后自然修复5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出血时用云南白药粉剂局部压迫止血.结果 治疗组阴道出血、流液及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止血效果优于传统的方法,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具有局部抗菌、止血及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使愈合时间缩短,减少创面感染、渗出、出血,减少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创面愈合和脱痂期的出血情况。方法对重度宫颈糜烂80例患者,术前全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即新柏氏膜式超薄细胞检查(TCT),排除恶发生病变者行宫颈LEEP刀锥形切除。随机将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宫颈LEEP刀锥形切除,术后创面覆盖抗菌止血纱布50例;对照组:单纯行宫颈LEEP刀锥形切除。术后均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术后创面覆盖抗菌止血纱布组明显减少患者阴道排液时间、排液量,及术后出血和出血量,无1例感染。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颈锥形切除治疗术存在术后阴道排液多及出血时间长,愈合时间长等特点,术后创面覆盖抗菌止血纱布则明显缩短了阴道排液时间及排液量,出血及出血量,效果良好,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16例四肢创伤性组织缺损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7~9 d.结果 16例患者肉芽生长良好,经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植创面后,全部一次成功.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能充分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促进创面愈合并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卫  张继荣  周艳菲 《吉林医学》2011,(21):4420-442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6例四肢创伤性组织缺损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7~9 d。结果:16例患者肉芽生长良好,经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植创面后,全部一次成功。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能充分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促进创面愈合并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电凝用于宫颈光谱治疗后顽固出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水生  黄敏  李小毛 《广东医学》2008,29(5):840-841
目的探讨电凝用于宫颈光谱治疗后顽固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门诊因宫颈糜烂行光谱治疗术后顽固阴道流血的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孟氏液组、纱布压迫组和电凝组3组,各20例;对比3组患者光谱治疗前宫颈糜烂程度、本次治疗前出血量;观察患者的出血表现;对比3组患者止血效果;观察止血失败病例采用电凝止血的效果。结果3组患者光谱治疗前宫颈糜烂程度及本次治疗前出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顽固出血患者表现为局部小动脉样搏动性出血;孟氏液组与纱布压迫组止血效果差异无显著性,孟氏液组或纱布压迫组与电凝组比较止血效果差异均有显著性。全部止血失败患者最后经电凝止血均成功。结论电凝用于宫颈光谱治疗术后的顽固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白虎汤古今用于治疗温热病疗效卓著,既可用于治疗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之四大症,亦可用于热深厥深、阳极似阴之里热实证。  相似文献   

12.
在常规中西药物基础上配以鱼腥草注射液作曲池穴注射,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323例,并与常规中西药物治疗277例作同期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率76%,总有效率90%,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P<0.01,常规治疗加鱼腥草穴注组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提示鱼腥草注射液注射曲池穴可较有效地协同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疗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化学疗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和贲门癌42例,对其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比电化学治疗前后食管X线钡餐检查及进食改善情况显示,88%的患者在接受电化学治疗后进食明显改善,89%的患者食管狭窄扩大在0.5cm以上。结论电化学疗法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解除食管梗阻见效快,疗效显著,能恢复患者饮食,可为实施其他治疗创造条件,使其远期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硝苯地平缓释片合并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合并小剂量美托洛尔的降压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A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每日1次或2次,同时服用美托洛尔6.25mg或12.5mg,每日2次;B组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每日1次或2次。每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的偶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结果:A组降压疗效高且降压平稳,降压的同时无反射性交感兴奋,副作用少。结论:两药合用-  相似文献   

15.
俞老认为中医药急救法,凡行之有效的,都可推广使用。比如镇痉熄风法,可用于小儿高热抽风;通窍启闭法,可用于中风闭证;敛汗固脱法,可用于暴喘脱证;理气止痛法,可用于急腹证中属肝郁气滞型。  相似文献   

16.
蓖麻毒素的提取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蓖麻毒素的提取方法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根据Nicolson和Blaustein的方法稍加改良,通过PBS提取、硫酸铵分段盐析、Sephrose 4B亲和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等步骤,从去壳蓖麻籽中提取天然蓖麻毒素;采用细胞培养,以MTT法分析不同浓度蓖麻毒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用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等步骤提纯的蓖麻毒素,分子量为63 kD,由2个亚基组成.细胞毒性分析:蓖麻毒素在高浓度下(5×10-8mol/L~5×10-10mol/L)对正常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效率无差异(P>0.05),而在低浓度下(5×10-11mol/L~5×10-13mol/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种浓度蓖麻毒素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大肠癌细胞SW480的杀伤作用无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结论:蓖麻毒素在低浓度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选择性,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大肠癌细胞SW480的杀伤作用在各种浓度下无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方法:61例61只眼随机分为板蓝报注射液治疗组(31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前者应用板蓝注射液结膜下及肌内注射,西药对照组采用病毒唑结膜下注射,两者均局部应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滴眼,结果:板蓝根治疗组浅,深层治愈率分别为94.7%及75.0%,疗程平均16.2一及22.7天,西药对照组浅,深层治愈率分别为83.3%及58.3%,疗程平均21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抗HBV效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3TC)抗HBV的启动效应。方法: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4组(A~D),每组10例。A组为原干扰素初治无效组(完成疗程,≥45针),而此次治疗前HBeAgCOI≥20的提示HBVC高复制状态者,以3TC伍用IFNα治疗;C组为初次抗病毒治疗的HBeAg,COI≥20的慢乙肝患者,单以3TC治疗;B、D组分别为A、C组的配对对照组。以HBeAg、HBV DNA的双阴转率与ALT复常率作为完全应答的疗效评估指标。结果:A组的即、近及一年持续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0%、50%与40%,疗效明显(P〈0.05);而C组则为30%、30%与20%,未能提供满意疗效(P〉0.05)。结论:对IFNα初治无效的HBV高复制的慢乙肝患者,3TC伍用IFNα治疗有效,并提示3TC有明显的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仙芪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单纯型迁延期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仙芪合剂由黄芪,蒲公英等10味中药组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单纯型迁延期属本虚标实痰热咳嗽者,与祛痰灵随机分组各6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照观察,治疗组显效率75%,总有效率93%,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更好的方法诊断和治疗角化脱屑型手足癣。方法:对174例临床拟诊为角化脱屑型手足癣的患者采用改良KONCPA法进行真菌学检查,并与KOH法、真菌培养法进行对照。受试患者随机予以伊曲康唑0.2g,2/d,用7d(Ⅰ组);0.2g,2/d,用14d(Ⅱ组);特比萘芬0.25g,1/d,用14d(Ⅲ组);质量分数为0.01的萘替芬霜外用30d(Ⅳ组)及0.01(质量分数)特比萘芬霜外用30d(Ⅴ组)进行治疗。结果:KOH法检查真菌阳性率为62.4%,真菌培养法为86.78%,改良KONCPA法为100%(P<0.001)。Ⅰ组治愈8例(8/30),有效13例(13/30);Ⅱ组治愈31例(31/51),有效42例(42/51);Ⅲ组治愈22例(22/33),有效32例(32/33);Ⅳ组治愈22例(22/36),有效35例(35/36);Ⅴ组治愈17例(17/24),有效24例(24/24)。结论:(1)改良KONCPA法明显优于KOH法与真菌培养法;(2)萘替芬霜或特比萘芬霜可作为首选药;(3)伊曲康唑0.2g,2/d,14d疗法明显优于7d疗法;(4)特比萘芬治疗角化脱屑型手足癣临床疗效优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