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沙参,又名白参、虎须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本草经注》载"此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沙参为临床常用药,可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两种,均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胃阴虚之证,但在皮肤科方面的报道较少。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在临床诊病中运用沙参  相似文献   

2.
正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唐容川遵先贤之旨,"伸古人所欲言,补前贤所未备",其《血证论》为人参辨析:"世以人参补气,便认为阳药,不知人参柔润甘寒,乃滋养中宫津液之药……世人不知气为水之所化,而以气属阳,妄指参为阳药。"笔者现结合《血证论》所阐述水与气之间的关系,将人参补气生津、益元启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医案,采用SPSS22.0对其处方用药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变量间相似性测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纳入247案,涉及19种证型、180味药物,共用药1654频次。高频药物有大枣、麦冬、炙甘草、苦杏仁,用药重在健脾益气、润肺、降气止咳。挖掘得到关联规则28条(2味药18条、3味药10条),包括"北沙参→麦冬""生姜→大枣""桂枝-大枣→炙甘草""南沙参-桑叶→苦杏仁"等;聚类分析得到9类药物,包括"大枣-炙甘草""桑叶-南沙参-玉竹""石斛-北沙参-白扁豆"等多种药物组合。结论叶氏临证辨治咳嗽尤重肺、脾、胃,善用甘温之品益气补脾,甘润之品滋养肺胃。  相似文献   

4.
人参、黄芪均为临床补益常用中药,且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然人参条文下谓其主补五脏;而黄芪条文下则称其有补虚之功效.岳美中谓"仲景在《伤寒》绝不用黄芪,《金匮》则罕用四逆"[1].观仲景《伤寒论》113中,补益从不用黄芪,用人参竟达二十二首之多.如若不用黄芪为何在《金匮要略》中又可见七方?本文就《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补益药中选用人参、黄芪的区别略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牵逸梅  尹东奇 《光明中医》2012,27(4):825-825
对《脾胃论》中人参黄芪同用的方子进行分析,把同用的方子分成三类,从而总结得出人参黄芪同用三规律,甘温除热、泻火升阳、温热驱寒. 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两者都能补脾肺之气.然而,黄芪的补气作用不及人参;黄芪又有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人参却无.人参、黄芪并用,临床上常用以加强补益气血的效果,尤其是治疗脾肺气虚.  相似文献   

6.
九仙人参饮治久咳德化县医院(362500)黄克希,张建敏"九仙人参饮"为一带教医师所授之家传处方,笔者临床用治年久咳嗽,效果颇佳。兹将体会略述于下:本方由人参、阿胶、桑白皮、五味于、罂粟壳、川贝母、款冬花、桔梗、乌梅9味药组成。方中人参益脾肺之气,阿...  相似文献   

7.
段艳  张万明 《国医论坛》1997,12(3):44-44
黄芪,《神农本草经》名为戴椹,列为上品,《名医别录》称戴椹,至《本草纲目》始称黄芪。本品味甘,性微温,入脾肺二经,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炙用补气升阳。临床用于自汗、盗汗、水肿、痈疽、内伤劳倦、脾虚泄泻及中气下陷、内脏脱垂诸证。张元素《珍珠囊》及汪昂《本草备要》均称其为“疮家圣药”。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肉疽倍黄芪”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痈疽,久败疮。”《刘涓子鬼遗方》中用黄芪治痈疽的处方竟有39首之多,如书中内补黄芪汤,配伍人参、当归、远志、五味子等治痈疽溃脓多,里有虚热。此后历代…  相似文献   

8.
话说党参     
在补气类中药中,党参的地位仅次于人参,其补气功效也无逊于人参。近代张山雷氏曾说:“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历来因人参价昂难得,将党参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东汉张仲景《伤寒论》113方中,有人参复方17首,近现代都以党参取代之,即后世之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中的人参亦用党参投之临床,正如张山雷所说:“故凡古  相似文献   

9.
人参临床常用为补益药物,为大补元气之要药,现多取其甘温补益之效。历代医家与现代教材一般都曰其为温性,用治气虚欲脱、脾肺气虚诸证,并且热证、阳气不虚者忌服。然全面考察古籍,不难发现唐代以前医书皆言其性塞,唐以后也不乏有诸多医家言其寒性。清·陈修圆《神农本草经读》云:“人参惟微寒清肺,  相似文献   

10.
张冬冬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307-2308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其功效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历代医家早有运用归脾汤治疗此类疾病的记载,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中曰:"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  相似文献   

11.
参附汤考辨     
参附汤始见于《圣济总录》,但临床常用参附注射液根据药物组成和功用来讲却来源于《济生续方》。历代参附汤虽方名相同但组成各异,方中均在以人参、附子为主药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变化,其中人参、附子的用量比也十分值得考究;虽主治病症不尽相同,但均以脾肾阳虚为主,直至现代临床常用"参附注射液"专治阳气不足之真阳虚脱证。历代医家更是对药量加减、药味配伍及功能主治不断进行着改变,对后世继续发掘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人参,又名吉林人参、野山人参、移山人参、高丽参等,性味甘、微苦温,可入肺、脾二经,有补气调中,生津宁神之功。 人参为比较名贵的补气药,历代医家均言其有“大补元气”之功,《本经》言其“主补五脏,明目益智,久服轻身  相似文献   

13.
李敏  贾君君  张钰苓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82-1784
中药材品种的多基源性自古有之,在《唐本草》、《本草拾遗》等本草著作中多有记载,《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书中一药数图甚多,如《证类本草)中蓬羲茂有温州蓬获茂和端州蓬狡茂两图,人参有充州人参、潞州人参、滁州人参、威胜军人参四图。在中药材品种的发展变迁中,一  相似文献   

14.
人参芦──补气珍品温小琴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气味是甘微苦、温。入脾、肺二经,功效是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宁神益智。其它药用部分还有参须、参叶、参芦等。历代医学家皆认为人参的地上根茎一“参芦”没有补益之功,不能与人参根同时入药,并沿袭传统习惯至今...  相似文献   

15.
《养生月刊》2006,27(12):I0001-I0001
一进入冬天,大家常会想到进补。人参有补气调中、生津宁神之功,是理想的补品。由于人参的品种甚多,功用不同,因此选用人参还是大有讲究的。但是在选用人参时,常遇到一个问题,即人参有许多种,如野山参、别直参、生晒参、西洋参、红参等,让人无所适从。现简要地介绍一些常用的人参及其功用。一般人参分为山参和园参。山参又分为野山人参、移山人参。野山人参,生长期需要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具有大补元气、补益脾肺、养血安神的功效,是人参中价格最贵、功效最大的一种,但基本绝迹。目前最常用的山参多为移山人参。移山人参系采集较小的山参,移…  相似文献   

16.
人参配代赭石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一个经典药对,在治疗喘证的过程中有其独特效果。结合历代中医本草著作、经典条文及医案,探讨人参、代赭石治疗喘证的机理,认为人参可大补元气,补益肺脾肾气,使肺气宣降协调,肾正常纳气,脾气正常运化则喘证自止,主要应用于肺脾气虚之喘证;代赭石重镇降逆,重坠之性,驱浊下冲,主降肺胃之逆气,主要应用于胃气上冲犯肺之喘证。人参大补元气,补益太过可导致元气上逆,易加重喘咳;代赭石降逆配伍人参,可避免人参迫气上升太过。二药并用,一升一降,宣降相宜,以成安肺之功。通过探讨其性味及临床运用,发现二药配合对阴阳两虚型喘证的治疗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7.
癌性疲乏因瘤成劳,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论治。"治虚二统,当统之于肺脾"是《理虚元鉴》论治虚劳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癌性疲劳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总由正气不足、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而成劳,其以五脏虚证为主,同时或有兼夹痰湿、瘀滞、气郁等虚实夹杂之证。基于《理虚元鉴》"肺为五脏之主""脾为百骸之母"的观点,临证遵其"治虚二统,当统之于肺脾"之旨,从阴虚统于肺、阳虚统于脾论治,清金保肺、培土调中,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正> 人参有“神草”之称,古代善用人参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人参的运用共有55条35方(重复、附方除外)。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人参的功用及其配伍,对于进一步认识人参的功效,正确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和探讨仲景学术思想,仍是很有裨益的。一、人参的功用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脾补肺,为补虚扶正之要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关于人参的功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内经》对针灸处方的选穴、配伍,以及处方的依据,变化之规律均有所论述,后世效法并奉为圭臬,如果临床能活法园机,确可左右逢源。《内经》对于针炙配方,提出了: 一要查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正如《灵枢·邪客》篇“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这就为内  相似文献   

20.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13,34(1):28-29
海参,又名刺参、海鼠,为刺参科动物刺参、海参科动物黑乳参、瓜参科动物光参等多种参类的总称,是一种高蛋白的滋补佳品,有"男子佳食"之称。中医学认为,海参性味甘、咸、温,入心、肾经,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之功。《五杂俎》言海参"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本草从新》言其"滋阴,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利产"。《食物宜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