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2):926-929
目的通过调查在校医学生的饮食行为对体质指数(BMI)的影响,为提高其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对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 04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采用BMI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医学生中消瘦137人(13.16%)、正常789人(75.79%)、超重及肥胖115人(11.05%);在消瘦中,女生高于男生,而超重及肥胖中男生高于女生;影响医学生BMI的因素与性别、民族、母亲体型、饮食规律、吃零食、辣味、甜味、烧烤类食品、挑食有关,其中最为密切的是吃甜味食品。结论该校学生营养均衡意识淡薄,存在多种不健康饮食行为,应加强健康饮食行为宣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西省、重庆市4个县区农村糖尿病前期人群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农村地区"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糖尿病防控知信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血糖检测。结果共调查糖尿病前期人群994例,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7.68%和23.74%;糖尿病前期人群体质指数(BMI)知晓率仅为6.86%,认为身体活动、膳食、体重控制必要的比例在64.14%~80.00%,增加身体活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行为的实行率仅为8.59%~13.60%;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自认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控制知信行总体状况好于自认体重过低和正常者,体型自我判断一致率仅为43.76%;超重肥胖与体型自我判断、控制体重行为及必要性、控制饮食行为、增加身体活动必要性、文化程度、年龄有关。结论 4个县区糖尿病前期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很高,为促进体重控制以预防糖尿病,建议通过健康教育传播体重控制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超重肥胖判断标准,增加身体活动和控制饮食的技能,并促进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3.
苏州大学学生体质量指数和饮食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学生体质量指数和饮食相关行为现状,为采取相应营养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大学学生进行饮食相关行为问卷调查,采用体质量指数评价营养状况。结果被调查学生体重过低占17.4%,超重和肥胖占5.8%。不同体质量指数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别,超重和肥胖者不吃早餐、爱吃路边摊和爱喝饮料的比例较高,而体重过低者偏食比例较高。体重自我评价正确率较低,为53.1%,女生采取措施控制体重的人数多于男生。结论不良饮食行为和对自身体重的错误评价可能是导致大学生体质量指数异常的原因。应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饮食行为和体重控制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学院学生体质与饮食行为习惯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学生体质与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05名学生测量体重、身高.计算BMI(体质指数)来判断学生体质。用询问调查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结果:学生营养不足低体重率为25.9%,营养过剩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7.9%和4.9%,三者均为营养不良的总发生率为38.7%。经常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喜吃肉类、喜喝饮料,常吃零食、偏食、挑食、睡前进食、课外活动少等不良饮食行为生活习惯与学生营养不良的体质——低体重、超重和肥胖有密切关系。结论:健康教育、均衡膳食、合理营养并适当运动是预防学生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苏州市区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苏州市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市6个区640名18周岁以上常驻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等指标测量,对BMI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居民体重过低者占4.5%,超重和肥胖者占37.3%;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和饮食行为对BMI的影响有显著性。结论苏州市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尤其男性,中老年人和低学历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持健康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小学生营养相关状况,为有针对性的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5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的5所小学、7所中学1 348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营养行为的调查。结果 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9.57%(129/1 348),9.72% (131/1 348)、5.27%(71/1 348);仅有57.72%(778/1 348)的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身的体重;营养知识知晓率低,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和饮食营养行为。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法,对2 465名中学生测量身高、体重并评价其营养状况,并对学生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非条件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被调查的2 465名10~19岁的学生中,营养不良占4.46%,较低体重占44.87%,超重占5.23%,肥胖占8.44%,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的年龄、性别、地区、是否喜欢运动、学习时间、自己的身体形态以及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是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1.145、3.499、1.351、0.579、0.863、0.529、0.671、1.532。结论重庆市中学生营养不良及较低体重检出率有上升趋势,而营养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预防儿童营养不良或过剩关键在于普及营养保健知识,保证合理的膳食摄入和适当运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初中生超重和肥胖与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KAP)的相关性,为预防初中生超重和肥胖发生及开展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北京市房山区某中学初中3个年级共190名同学,进行体成分分析、身高、体重测量及问卷调查,根据2004年《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筛选超重和肥胖初中生,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营养KAP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5.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7.0%和19.1%,女生为14.1%和23.9%。初中生营养KAP得分不佳,平均得分为12.54±2.33,女生得分(12.71±2.27)略高于男生(12.37±2.40)。营养态度得分与BMI呈正相关(r=0.171,P0.05)。结论营养KAP与初中生超重和肥胖存在一定相关性,提高营养健康教育及饮食行为干预是预防初中生超重和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医专学生体质指数和饮食相关行为现状,为采取相应营养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用体质指数评价营养状况。结果:①调查对象BMI值平均(20.08±2.33)kg/m2,体重过低占25.8%,超重和肥胖占4.8%。②在口渴时选择白开水等饮料的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380,P=0.004)。③BMI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食挑食、肉类摄入、宵夜、暴饮暴食和体育锻炼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良饮食行为是导致大学生体质指数异常的原因。根据年龄适时开展合理膳食教育,从而纠正偏食挑食、宵夜和暴饮暴食,提供适量肉类摄入和体育锻炼等对大学生保持理想体重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徐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徐州市4所幼儿园的793名中、大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家庭情况、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等相关影响因素,按照体重指数(BMI)法判定肥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因素。结果徐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7.19%,超重率为10.72%,孩子食量、断奶时间、是否喜食豆制品、家庭饮用水种类、参加培训班类型以及父母对孩子体态的评价等与肥胖的发生有关。结论徐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较高,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浦东新区不同作业类型职业人群饮食行为进行调查,试图揭示作业类型、超重肥胖和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PS法选取浦东新区脑力作业和体力作业职业人群共计1200名,调查其饮食行为和超重肥胖状况。结果体力作业职业人群超重和肥胖比例分别为34.74%和17.91%,脑力作业人群超重肥胖比例分别为32.05%和16.02%,两类人群BM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作业类型人群中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检出分布不同,脑力作业人群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40.37%高于体力作业33.18%(P<0.05);全职业人群和体力作业人群不同BMI组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脑力作业人群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40.51%,高于体力作业人群的29.60%(P<0.05);以研究对象饮食障碍倾向检出情况为因变量,作业类型和BMI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作业类型和BMI均为影响研究对象饮食障碍倾向检出情况的独立因素。结论饮食障碍倾向与职业人群的体重分布存在关联,脑力作业人群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高于体力作业人群,且肥胖人群比正常体重人群存在更为严重的饮食障碍倾向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银川市6~11岁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4所小学一~五年级学生1 794名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儿童一般情况、饮食行为、膳食结构、带养人对营养知识的认知等.结果 银川市6~11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0.92%,肥胖检出率为7.53%.儿童肥胖与性别、父亲职业、家长是否关心和控制孩子体重及挑食、偏食有关.结论 银川市儿童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父亲职业等因素与儿童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顺利分娩的GDM孕妇124例,对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将其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并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结果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1.25%,显著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过低组顺产率为43.75%,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均与孕妇孕前BMI有一定关系。孕妇孕前BMI≥28会增加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对孕前BMI过高的孕妇给予积极治疗,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职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营养知、信、行,并分析其与BMI的关系.结果 被调查高职医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减重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减重策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从深圳市福田区随机选择12个社区,通过多种途径(体检资料查询、日常门诊发现、家庭医生发现、义诊发现)在被选取的社区中筛查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个体,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纳入慢性病高风险个体1 923名。结果调查对象中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者分别占38.69%、9.31%和39.52%,分别有23.61%、9.57%、56.01%、55.07%和63.23%的调查对象听说过体质指数(BMI)、自认为知道中心性肥胖判定界值、体重自评结果与BMI分级一致、体重控制措施正确和每季度监测体重频率1次及以上。BMI分级为肥胖者的调查对象中"能够正确估计自身体重"的比例最低(30.73%),超重和肥胖者中"能够采取正确体重控制措施"的比例(分别为29.03%、36.87%)低于BMI正常和体重过低者(分别为88.44%、77.38%)。调查对象体重自评结果与腰围分类(中心性肥胖、非中心性肥胖)一致的比例分别为60.79%和7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性肥胖者中能采取正确的体重控制措施比例(31.45%)低于非中心性肥胖者(76.70%)。结论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心性肥胖、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但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群减重知识、态度和行为总体水平较差,应在人群中开展控制体重相关的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知信行现状及其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普通高校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河南省6所普通高校1 679名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营养知信行之间的相关性和不同BMI大学生的营养知信行得分.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总体偏低,为(74.06± 14.99)分;营养态度得分较高,为(26.02±3.08)分;饮食行为得分总体一般,为(34.05±4.89)分,且均为女生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3.30,3.01,8.63,P值均<0.01).大学生营养知、信、行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但相关系数均低于0.3.女生体重过轻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P值均<0.01).超重或肥胖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得分低于体重过轻组和正常体重组(P<0.01).不同BMI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和营养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营养态度较积极,营养知识较差,并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营养知识影响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饮食行为又影响BMI.普通高校应积极开展营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注意营养教育策略,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邹城市城区青少年肥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少年肥胖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使用“青少年肥胖现象”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肥胖和超重。结果被调查的1188名学生中,体重超重占14.65%,肥胖占16.67%,小学生均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三者相互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热能和营养摄入过度,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科学知识不足,挑食,过食营养、保健食品,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不良,运动量不足,心理行为,遗传,患有甲状腺、肾上腺、心脏和肺部疾病等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超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哈尼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元阳县3所寄宿制小学共579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体BMI值为(16. 8±2. 2),其中低体重占2. 07%,超重占4. 32%,肥胖占2. 94%; 1. 9%的小学生血压值偏高;营养知识总体合格率为55. 79%;有75%的学生愿意学习营养健康知识;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0. 95%; 68. 22%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结论]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营养知识较匮乏,且存在着不良的饮食行为,应该开展有效的营养干预,提高哈尼族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婴幼儿超重、肥胖的调查,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重庆市两个城区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1月龄儿童,并随访至18月龄,资料完整者1 949例,通过BMI评价分为正常组(1 635例)和超重肥胖组(311例)。对两组儿童进行基础调查及饮食调查,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8月龄超重、肥胖率为15.96%,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出生体重(OR=2.07)、父亲超重(OR=1.07)、每周肉及菜摄入频率≥7次(OR=1.04、OR=1.05)、每周甜饮料>1次(OR=0.90)为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重、肥胖的发生与高出生体重、遗传、不良的饮食行为等因素有关。肥胖的控制应该从出生时进行,对相关因素及早的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高职学生自评体型与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关联,为干预不良饮食相关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安徽省3所高职学校大一至大三共4 1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现场调查,运用自评体型和BMI标准2种方法评价研究对象超重肥胖情况。结果 高职学生按BMI分组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6.3%,男生(13.1%)高于女生(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8,P<0.01)。高职学生自我体型评价和BMI评价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为0.282 5(P<0.01)。按性别分层后,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按照BMI分组,超重/肥胖仅是男生控制饮食的危险因素(OR=1.61,95%CI=1.01~2.57)。按照自评体型分组,偏胖/很胖是不良减肥行为、暴饮暴食、控制饮食、减肥药/茶、为吃多而自责、偷偷进食6种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自我体型评价是高职学生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女生群体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