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中记载有多种内外治法,在诸多外治法中与石法相关的简文计20余条。具体内容涉及石法用于不同病证的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是迄今为止记载石法内容最多且珍稀的古代文献。通过解读老官山医简中运用石法的部分条文,探析石法在古代医学理论和具体运用,进一步了解石法的医理,并为石法的现代研究提供更多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2.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如《敝昔诊法》及《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等包含有丰富的脉诊内容,通过对老官山汉墓医简中脉诊理论的解读和分析,并与出土医学文献及传世医学文献的比较对勘,以期为梳理扁鹊脉诊理论的发展脉络提供些许线索。  相似文献   

3.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地带兴修水利工程时,在一座东汉土圹墓中发现了92枚医药简牍,称之为“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这些医药简牍的出土,是1 949年以来我国文献考古工作中很重要的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在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正如戴应新在《解放后考古发现的医药资料考述》一文中称武威汉代医简“是祖国医籍链上重要的一环”(见“题录7”)。医简中记载的医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等方面,尤其是医简中记载的方剂和药…  相似文献   

4.
《武威汉代医简》句读补正注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2年11月,甘肃省武威县柏树公社出土了珍贵的医学简册———武威汉代医简,由于该简册代表着东汉早期我国的实际医学水平,填补了医学史料的空白,因此,简册出土以来引起考古界、医史学界的高度重视。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甘肃省博物馆和武威县文化馆合编的《武威汉代医简》[1]一书。该书根据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实物,运用红外线摄象技术进行辨认,然后整理出摹本、释文、注释。此书一出,为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蓝本。由于缺乏对同时代非医学文献以及后世医学文献中相关内容精细的比较研究,过去对部分专用词汇的考释也存在一定的问…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早在周代就有疾医、疡医、食医等区分.<汉书·艺文志>中可看到有关内科、外科、妇儿科、食疗等科目的内容.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整理之系统,涉及范围之广是空前的,内容涉及多个医学学科,除记载有中药、方剂、内科学的内容之外(本杂志"丝路医药"专栏已作介绍),还包括了外科、妇科、五官科的内容.本文仅就武威汉代医简中所载外科、妇科、五官科方面的方药内容加以整理,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武威汉代医简是1972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汉代医简,共有医学简牍92枚,其内容涉及内、外、妇、儿、针灸等多个学科,其中论及痹证的有13枚,占14.13%,在所记载的30个方剂中,治疗痹证的有6个,占20%[1]。从痹证在武威汉代医简中所占篇幅可见,痹证从古至今就是一种常见病、难治病。从出  相似文献   

7.
《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针灸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针灸学特点薛媛甘肃省肿瘤医院(730050)《武威汉代医简》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于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是目前我国现存医学文字记载最早的原始资料之一。因其涉及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所存简牍中,仅有九枚简牍涉及针灸内容,笔者...  相似文献   

8.
正张延昌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尤善诊治风湿性疾病,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认识,现将张主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总结如下。1善于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张主任出身甘肃武威,1972年武威旱滩坡出土的汉代医简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在出土的92枚简牍中,所载医学内容非常丰富,详细记载了疾病的病名、症状、药物、剂量、治疗方法、服药时辰、药  相似文献   

9.
正时间医学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主要研究时间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及与治疗、药理发挥等方面的关系,其实追本溯源可以发现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中早就有时间医学相关的理论记载,所谓"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其实就是现代时间医学的理论雏形。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古代时间医学理论的确立与发展、时间医学在针灸疗法中的运用分别简要论述之,以期时间医  相似文献   

10.
对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中的"鼠"和"风偏清"两种疑难病症名称进行讨论和初步释读,认为"鼠"为癙,指癙瘘病;"风偏"即偏风,"清"义为凉,"风偏清"兼说病因与症状。这两种病症名称与出土医学文献和传世医书中的相关记载可比对阅读、考释,而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中的治疗方药对于更好地理解出土文献中的"鼠"等病名、治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临床诊治内容十分丰富,已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疾病诊治体系,后世望诊内容可在其中找到源头。该汉墓医简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是"同色相乘"的望诊理论描述,但"同色相乘"的理论在后世医学文献中保留较少,给理解这一望诊方法的理论及实践带来许多困惑。本文在对老官山出土医简中望色内容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后世医家的相关论述,力求弄清"同色相乘"所表达的含义,为理解"同色相乘"的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武威汉代医简》的五官病治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部医方性质的书,很少涉及到医学理论,它的内容主要有临床医学、药物学和针灸学等方面。临床医学包括内、外、妇、五官等科。在出土的92枚汉代医简中,涉及到五官的有15枚医简(16、57—67、69—71);其中,以外治法为多,且内外兼治,一方多用。1 多种外治法在《武威汉代医简》中,涉及到五官外治的方法较多,方式多样,富有特色。其中:简16、64、66和69—71均记载了五官病症的外治方法。简16“治目恿〔痛〕方,以春三月上旬治药,曾青四两,戎盐三两,皆冶合,以乳汁和,盛以铜器,以傅目良。”这是用曾青、戎盐、乳汁混合溶液外敷治…  相似文献   

13.
《汉书》中的医学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对《汉书》医政制度记载,班固的医史观以及记载医学事件作历史考察,以资医史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72年11月武威旱滩地汉墓发现的《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是一部较为完整的医学方书,在医简中还是首次发现。简牍共92枚,其内容丰富,不但有医治内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病的医方,还较为详尽地记录了很多外治疗法。本文仅就简牍中记录  相似文献   

15.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注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11月,甘肃省武威县境内出土了珍贵的医学简册——武威汉代医简。由于该简册代表着东汉早期我国的实际医学水平,因此,简册出土以来引起考古界、医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认为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剂,早于仲景方,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古医方之一。这些古代医方中有些方剂,很有实用价值,现就武威汉代医简所载部分方药试作注解,文中主观臆测之内容难免,以求教于贤哲。  相似文献   

16.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以15枚有病方编号的题名简为目录,约200支与题名简编号相对应的病方简为正文,二者共同构成了《六十病方》的主体结构。研究中发现《六十病方》的具体内容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主治病症、药物方剂、制用之法、禁忌事项书写完整规范,多处有前缀中圆点的"其一曰"提示性文字运用,一些条文给出方剂的文献来源等等。通过综合考察《六十病方》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特点,可以认为《六十病方》是经过加工整理后相对成熟的医学文献。此外,《六十病方》中存在的少数残碎医简,因为具有潜在的文字辨识价值,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张延昌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他是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最早和最有成就的专家之一,深研古方,并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临床经验,从张主任临床验案入手,选择西医诊断明确的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及阳痿4个验案,详细阐明该方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武威汉代医简的中药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接第8期)5武威汉代医简所记载药物的计量单位武威汉代医简中记录了许多药用计量单位,有分、两、升、枚、颗、寸、尺、本、束、三指撮、方寸匕、一刀圭等。在武威汉代医简所用的全部药物中,用分作计量单位的有62味,用两计的有16味,用升、枚计的各7味,其他如附子以颗计,桂以寸  相似文献   

19.
晋唐其间六百九十四年,有史料记载的医家数十位,医籍近百种。在中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该时期的医学成就是巨大的。现据史料记载,谈谈晋唐医学的特点。一、方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傣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医古籍包括贝叶经和纸板经,采用老傣文记载,能够识别老傣文的学者甚少。因而,开展傣医古籍整理和保护研究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较好的传承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促进傣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傣医药的科研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