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健  张健  曹旭丹  马玉泉 《安徽医学》2014,(11):1582-1584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84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De Vega成形组(42例)行De Vega成形术治疗,三尖瓣成形环成形组(42例)行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反流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反流程度均有效改善,但三尖瓣成形环成形组患者远期改善情况优于De Vega成形组(P<0.05)。结论 De Vega成形术、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均是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有效治疗术式,患者治疗后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反流程度均可显著改善,且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远期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人工环成形术与改良De Vega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行左心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人工环成形组56例(A组)与改良De Vega成形组5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0 d、6个月、2年的心脏B超指标[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房横径(RAD)、右心室内径(RVD)、三尖瓣反流程度(TRD)、三尖瓣环直径(TVAD)、肺动脉收缩压(PASP)],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均无三尖瓣不良事件需再次手术的病例;术中开放上下腔静脉、停机后经食管超声观察均未见三尖瓣明显反流。术后10 d和6个月,两组所有的心脏B超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A组的Tei指数、RAD、RVD、TRD、TVAD、PASP均低于B组,LVEF值高于B组(均P<0.05);两组的LVEF值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其余指标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分组与时间均有交互效应(均P<...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功能性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行人工环成形术和De Vega成形术后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三尖瓣环成形术6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De Vega成形组(De Vega组)30例,人工环成形组(人工环组)35例。对所有患者在不同随访时间点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后三尖瓣的反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手术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随访0.5-2.6年。术后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改善2-3级;术后6个月,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均比术前降低(P〈0.05),成形环组术后2年肺动脉收缩压仍有下降趋势(P〈0.05)。成形环组术后6个月三尖瓣反流轻度以下者为100%,术后1年、2年未见三尖瓣反流加重病例;De Vega组术后6个月、1年、2年三尖瓣反流轻度以下者分别为83.3%、94.5%和88.9%,三尖瓣中度反流者分别为16.7%、4.5%和11.1%,无重度反流病例。结论应用三尖瓣成形环行三尖瓣环成形术,其近期效果优于De Vega成形术,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瓣膜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传统De Vega手术,观察组则施以人工瓣膜成形环术,对比两组术后1年、2年、3年三尖瓣反流改善情况及术后2年、3年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内径水平。结果:术后各时段,观察组三尖瓣反流中度以上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年、3年右心室内径及肺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施以人工瓣膜成形环术治疗,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明显减轻,右心室内径缩小,且肺动脉压显著降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右室功能指标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经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度反流以上且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功能性T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接受改良De Vega成形术(缝线成形术组),10例患者接受MC3三维瓣环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组)。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和记录患者右室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期三尖瓣瓣环内径(DTV)、心肌做功指数(MPI)、右心室收缩期长轴移位距离(RVLX)、右心室流出道缩短率(RVOTFS)、TR程度指标(STR/SRA)、右房内径(RA)和右室内径(RV)等,对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STR/SRA、DTV和RA均明显改善。手术后人工瓣环成形术组较缝线成形术组RA的改善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手术前后RA与DTV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5;r=0.47,P<0.001);DTV与STR/SR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功能性TR患者实施相应的瓣环环缩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人工瓣环成形术对RA的改善优于缝线成形术;RA与DTV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右室功能指标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经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度反流以上且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功能性T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接受改良De Vega成形术(缝线成形术组),10例患者接受MC3三维瓣环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组)。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和记录患者右室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期三尖瓣瓣环内径(DTV)、心肌做功指数(MPI)、右心室收缩期长轴移位距离(RVLX)、右心室流出道缩短率(RVOTFS)、TR程度指标(STR/SRA)、右房内径(RA)和右室内径(RV)等,对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STR/SRA、DTV和RA均明显改善。手术后人工瓣环成形术组较缝线成形术组RA的改善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手术前后RA与DTV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5;r=0.47,P<0.001);DTV与STR/SR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功能性TR患者实施相应的瓣环环缩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人工瓣环成形术对RA的改善优于缝线成形术;RA与DTV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使用人工成形环对三尖瓣成形的中期效果.方法 对30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用硬质三尖瓣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前三尖瓣每搏反流量(33.802±7.811)mL;并与同期30例行DeVega及Kay三尖瓣成形术患者进行比较,对照组术前三尖瓣每搏反流量(28.512±7.203)mL.术后对手术患者均进行随访,用彩超评价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提高1、2级.出院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量差别无显著性,术后随访1、2和3年,人工瓣环成形组三尖瓣反流量小于对照组(P <0.05、P<0.05和P<0.01).结论 应用人工成形环对三尖瓣进行成形,其中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DeVega和Kay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不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植入双腔起搏器且心室电极置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患者,随访并记录末次超声心动图和起搏器程控结果,剔除起搏比例10% ~ 40%的患者.结果:共入选83例患者,随访(38±23)个月.术后中、重度二尖瓣返流(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MR)和三尖瓣返流(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TR)的发生率均高于术前(6.2% vs.2.6%,11.1% vs.4.9%,均P<0.01).术后中、重度TR患者9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高于无或轻度三尖瓣返流患者[(49.6±10.5) mmHg vs.(33.8±12.0) mmHg,1 mmHg =0.133 kPa,P<0.01],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外侧环舒张早期速度比值(E/Em)大于其他患者(11±5vs.9±3,P<0.05).心室起搏比例<10%的患者52例(A组),心室起搏比例>40%的患者31例(B组),术后两组中、重度MR和TR的发生率均高于术前.B组术后右心房较术前增大[(17.7±4.0) cm2vs.(15.6±3.2) cm2,P<0.05],右心室较术前增大[(21.5±4.4) mmvs.(19.9±3.4) mm,P<0.05],PASP≥50 mmHg的发生率高于术前(9.7%vs.3.2%,P<0.05).术后B组左心房、右心房面积均大于A组[(21.8±5.5) cm2vs.(20.2±4.6) cm2,(17.7±4.0) cm2vs.(16.1±3.8) cm2,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A组(68%±6% vs.70%±6%,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植入后过多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远期可导致左心房、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房颤患者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提高临床预后诊断的及时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持续性房颤患者88例,按三尖瓣反流程度分为轻度反流组(44例)、中度反流组(22例)和重度反流组(2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房颤年限、体质量指数、既往史)及超声心动图测值(左心房前后直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室流出道径、右心房面积、右室球形指数、右心房压力、三尖瓣环径)。结果:重度反流组年龄较轻、中度反流组更大(P<0.05),且反流越严重房颤年限越长(P<0.05)。3组患者左心房径、右室流出道径、右心房面积、右室球形指数、右心房压力、三尖瓣环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反流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均P<0.05)。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年限、右房面积、球形指数、右心房压、三尖瓣环径呈正相关。结论:右室流出道径、右心房面积、右室球形指数、右房压力及三尖瓣环径与房颤患者的三尖瓣反流程度密切相关,且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年限、右房面积、球形指数、右心房压、三尖瓣环径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VP)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对三尖瓣反流患者术后生存率与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MVP组(46例)和MVP+TVP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改善情况和5年存活率。结果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MVP+TVP组三尖瓣反流程度(无反流8例、微量反流12例、轻度反流20例)显著优于MVP组(无反流3例、微量反流8例、轻度反流25例)(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显著改善,且MVP+TVP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更明显;MVP+TVP组远期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免除率较MVP组高[94.7%(36/38)比77.3%(34/44)](P<0.05);MVP组和MVP+TVP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5.4%(42/44)和100.0%(3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MVP同时应积极行TVP,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超声比较改良Devega环缩术与经典Devega环缩术对三尖瓣反流术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05年1月到2007年1月55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De vega环缩术,行改良Devega环缩术组(改良组)25例与经典Devega环缩术组(经典组)30例.对术前、术后的下列指标进行比较:三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术后两组病人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随访射血分数均有轻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两组三尖瓣反流情况都较术前有明显减轻,但后期随访显示改良组远期效果优于经典组,经典组远期出现三尖瓣环缩反流加重情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尖瓣改良De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优于经典De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动脉收缩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5例植入CRT/CRTD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PASP<45mmHg(A组)、PASP≥45mmHg(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心功能,QRS波时限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肺动脉收缩压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对CRT治疗反应性的差异。结果:CRT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PASP均显著降低;术后B组PASP仍显著高于A组;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心功能均明显改善(P<0.01)及LVEF显著升高(P<0.05);A组临床心功能改善及LVEF升高明显优于B组;而两组术后QRS波时限、LVEDD及FS无显著差异。结论:轻度PASP患者对CRT反应要优于中重度PASP患者,术前PASP对CRT反应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高压(SPAP)、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DTV)、右室舒张末径(RV)、右房内径(RA)和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PAP、DTV、RV、RA值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SPAP、DTV、RV、R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BODE指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12日至2020年4月12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收治89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2组,病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共54例设为观察A组,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共35例设为观察B组。另取同期来我院体检(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健康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共42名。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超声心动图及2组COPD患者BODE指数。结果 观察B组的右心房面积、右心室面积、右心房上下径、右心房左右径、右心室基底段内径大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A组的右心房面积、右心室面积、右心房上下径、右心房左右径、右心室基底段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的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漂移(TAPSE)、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三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E/A)小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右心室侧壁基底段的纵向应变(RV-strain),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和下腔静脉深吸气塌陷指数(CI)大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B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对60例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手术,进行分组,其中30例采用传统Devega法成形术(A组);30例采用国产佰仁思瓣膜成形软环(B组),于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分析对比两组的成形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早期三尖瓣反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A组和B组在三尖瓣反流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尖瓣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方面具有较好的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国产瓣膜成形软环在三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术式分为两组,其中46例行瓣膜成形软环成形术为三尖瓣成形环成形组,40例行De Vega成形术为De Vega成形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分级(NYHA)情况和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并分析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6个月三尖瓣成形环成形组患者无三尖瓣重度反流,De Vega成形组存在4例三尖瓣重度反流。结论人工瓣环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术式,其治疗疗效与De Vega成形术近似,术中应用的国产瓣膜成形软环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三尖瓣重度反流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超声应变显像技术(S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接受Amplataer封堵器治疗的继发孔型ASD病人50例,分别于ASD封堵术前3 d、术后1周、术后3个月,应用SI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各房室腔大小、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右室侧壁中部、室间隔二尖瓣环处、室间隔中部、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以及左室侧壁中部收缩期峰值应变(Ss).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右心房(RA)横径、右心室(RV)横径、PASP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2.23~2.87,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RA横径、 RV横径、 PASP显著减小,术后3个月RA横径、 RV横径、PASP进一步减小,差异有显著性(F=7.58~13.46,q=3.50~3.98,P<0.05).与对照组比较,ASD组术前右室壁和室间隔、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Ss显著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2.04~2.97,P<0.05).与封堵术前比较,术后1周右室侧壁、室间隔中部Ss均显著降低(F=8.57~14.66,q=3.67~4.90,P<0.05),术后3个月右室侧壁、室间隔和左室壁Ss均显著降低(q=3.46~3.86,P<0.05);与封堵术后1周比较,术后3个月右室侧壁中部Ss显著降低(F=14.59,q=3.46,P<0.05).结论 SI可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评价封堵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心衰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50例。根据心衰用药情况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3)。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参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ractional area change,FAC)、三尖瓣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myocardial velocity of tricuspid valve annulus,S’)]、右心室–肺动脉耦联参数[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肺动脉收缩压比值(TAPSE/PASP,T/P)]、左心重构指标[左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TAPSE、S’、FAC、PASP、T/P比值、LAD、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TAPSE、S’、T/P比值、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AS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LVEDD、LVESD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FAC、LA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APSE、S’、FAC、PASP、T/P比值、LAD、LVEDD、LVESD、LVEF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不仅能改善心衰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重构,亦可有效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并对右心室–肺动脉耦联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等容期峰值速度在肺高压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疑诊为肺动脉高压行右心导管检查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情况将其分为4组。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对三尖瓣环等容期峰值速度(IVCv)与常规右心功能的评估参数进行比较,探讨IVCv在肺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重度PH组IVCv、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PSv)、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和三尖瓣环平面位移(TAPSE)水平均明显低于轻度PH组和无PH组(P0.05);无PH组与轻度PH组PSv、RVFAC和TAPS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H组与轻度PH组IVC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测量IVCv简单易行,可敏感、准确且客观地评估PH所致的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因此可作为临床评估右心功能的可靠参数得以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20.
戴学宇  赵文超  冯龙  许黎阳 《医学综述》2014,(15):2829-283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急慢性肺栓塞致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0例(急性肺栓塞组),慢性肺栓塞患者20例(慢性肺栓塞组)。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探测胸骨旁长轴、胸骨旁四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大血管短轴,重点观察右房室大小,肺动脉的内径和三尖瓣的反流、反流速度和心肌运动指数,并估测肺动脉的收缩压。统计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急性肺栓塞组右房、室增大发生率低于慢性肺栓塞组,肺动脉血栓率高于慢性肺栓塞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三尖瓣反流。急性肺栓塞组患者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右心室流出道大小、心肌运动指数均小于慢性肺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慢性肺栓塞致患者的右心功能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