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秋九月十五日是冯元桢先生百岁华诞。值此,学生恭祝老师:福寿绵长,长享人生意趣。39年前的6月,王君健(原华中理工大学)、吴云鹏、王公瑞(重庆大学)和我借参加世界第3届微循环大会之时,访问了冯元桢先生的实验室,拜识了冯元桢先生。接着,冯先生又来华讲学(武汉、重庆,1979年8~9月),并在华欢度了60寿辰。这是中国生物力学的发轫点,也是我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正当地时间2019年12月15日,世界"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Yuan-Cheng Fung)于美国圣迭戈逝世,享年100岁。消息传来,我们这些晚辈同仁皆悲痛不已!我最早知道冯先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而见到并接触先生则到了1995年。1987年,我来到太原工业大学开始研究生学习,方向就是生物固体力学,其中一门硕士专业课程《生物力学》,由我的硕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9月21日,我到加州圣迭戈,参加了庆祝冯元桢先生百岁生辰的"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国际会议"(ICBME 2019)。先生出来与大家见面两个多小时,大家给先生唱生日快乐歌,分享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与先生交谈、合影,场面非常温馨。不曾想到,那是我与先生最后的一次见面,仅两个多月后,先生便于12月15日乘鹤西去。这是世界生物力学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重大损失。仅以此文简记我与冯元桢先生的交往,表达对先生的怀念。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2月15日,生物力学开创者及奠基人冯元桢先生在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雅各布医院安详去世,享年100岁。冯元桢先生曾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航空航天研究者之一。1966年以前,冯先生主要从事航空工程和连续介质力学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卓著成果。1966年以后,冯先生开始致力于新兴交叉领域——生物力学的开拓,是举世公认的生物力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5.
正近代生物力学自以冯元桢先生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创立以来,将工程学的系统思想和演绎方法运用到对生命组织特性和行为的定量描述和预测中,为人们进一步理解生命活动、推动人类健康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至关重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冯元桢先生在《生物力学——活组织的力学特性》~[1]中回溯了生物学思想和力学思想的诸多碰  相似文献   

6.
正生物力学研究生命中的力学以及力的生物学效应。以"近代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为杰出代表的科学家们,自上世纪中叶起,奠基并建立了生物力学学科,将工程学的系统思想和演绎方法运用到对生命组织特性和行为的定量描述和预测中,为人们进一步理解生命活动、推动人类健康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至关重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生物力学为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生理病理、发展新的诊  相似文献   

7.
正从20世纪60年代起,冯元桢教授就致力于新兴交叉领域——生物力学的开拓,被尊称为"现代生物力学之父"~1[1]。在组织和器官层面,他率先定量研究了肺内的血液循环,建立了肺微循环片流理论;基于离体和活体实验测量,冯元桢教授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血液循环、血管、血管壁弹性等~[2-3],提出了血管残余应力理论和应力-生长学说。在细胞分子层面,冯元桢教授首次提出了组织工程的概念,并强调多学科交叉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重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2月15日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驾鹤西去,巨星陨落,举世同悲,我等后辈仰天叩拜,愿先生一路走好!冯元桢先生是国际著名力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和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外籍院士。他1919年9月15日生于中国江苏常州,1940年代初从中央大学航空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后,长期在美国加州理工  相似文献   

9.
正上世纪70年代末,在冯元桢(Y. C. Fung)先生的大力推动和热情关怀下,生物力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起步。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生物力学研究进步较快,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和积累。近十年来,国内科研硬件不断加强,条件一流,经费也较充足,我们生物力学研究团队普遍都能发表一些国际期刊论文,单位考核与"生存"基本无忧,但标志性的优秀研究成果缺乏,影响了生物力学作为交叉学科的地位。"十四五"时期,  相似文献   

10.
正谨以此文纪念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冯先生开辟的生物力学学科为我们提供了终身奋斗的方向,是医工交叉解决健康问题研究的指路明灯。本文是本团队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重力环境致腰椎疾患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对抗措施的实验及仿真研究"(基金号:31870935)首个执行年度内的研究成果,也为2020年刚启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椎间载荷最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9月15日将迎来冯元桢先生的百岁华诞。回顾我国生物力学事业发展的历程,看到今天我国生物力学的蓬勃进步,作为亲历者深深地感恩冯先生,是在冯先生的大力推动和热情关怀下,生物力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起步和发展,又是在冯先生"应力-生长"理论的指引下,经过40年,可以说两代科学家的勤奋努力,我们才有了能够为先生百岁寿辰献上的学术硕果。1979年秋,冯先生回国探亲访问,历时2个月,先后在武汉(原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和重  相似文献   

12.
正己亥岁末,恩师冯元桢先生辞世驾鹤西去。世界生物力学同仁共同哀悼,赞颂冯先生精彩卓越的百岁人生。我谨以此文怀念冯先生。冯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独辟蹊径,把力学和工程的方法引入生命和医学研究,从而开创生物力学学科。在他获得的众多的奖励和荣誉中,获得美国工程院Founder Award (1998年)和Russ Prize(2007年)是直接对他开创生物力学学科的奖励。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春天,我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短期访问学习期间有幸第一次拜访了冯元桢先生。还记得当天的天气是圣迭戈典型的阳光明媚,可是让我感触更为深刻的是冯先生睿智的思想、爽朗的笑声和对生物力学学科的热爱!冯先生和我讲到了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先生对于中华文化和思想的理解与践行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22年这个极端高温暑热中,我们敬爱的前辈和老师吴云鹏先生驾鹤西去。吴老师是我国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领域,无论是理论和应用研究,还是学科建设都做出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成果与贡献。他奉献祖国科教事业逾六十五年,一生之中勤奋、睿智,他那只争朝夕、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永远激励着他的晚辈和学生们。吴老师于1957年从华中工学院毕业分配到重庆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5.
微循环所的“冯元桢讲演厅”是为了与美国加州大学(UCSD)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其新落成的生物工程大楼内建立“冯元桢讲演厅”的计划同步,为了纪念冯元桢老教授创立生物力学学科及其卓越贡献,为了弘扬冯元桢老教授的“学德、学风、学术”并使其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以及在我国学术界发扬光大,由所长修瑞娟教授提议设立的。 8月31日,“世界生物力学之父”、美国总统科学奖章获得者、美国国家工程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力学科学院院长(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大学(ucSD)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八十三岁高龄的冯元桢博士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重点建设单位。2006年经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在重庆大学建设"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这是我国首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又称"111计划")之一,旨在依托现有学科,通过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包括学术大师)的科研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国际竞争力,使基地发展成为本领域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国际合作基地。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力学不仅是力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著名生物力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Y.C.Y ung(冯元桢)先生曾指出:“绝大多数生物力学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生命系统的基本知识并对其进行某种人为干涉”。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生物力学研究也深入到了细胞分子水平,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力学生物学(m echanobiology)”。力学生物学是研究力学环境(刺激)对生物体健康、疾病或损伤的影响,研究生物体的力学信号感受和响应机制,阐明机体的力学过程与生物学过程,如  相似文献   

18.
正《生物力学》杂志创刊于1986年6月,1992年改名为《医用生物力学》杂志(以下简称杂志)。杂志创刊号的首页刊载了时任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席、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冯元桢教授的出版祝辞~[1]。同年8月,杂志收到冯元桢教授撰写的评论文章《未来力学的发展,主要在跨学科上》,并刊登于本刊1987年第2卷第1期~[2]。1988年,杂志第3卷第2期,又转载  相似文献   

19.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2021,36(3):343-344
陶祖莱先生不幸于2021年5月14日与世长辞,深感悲痛.回忆起与陶先生1980年代后期在重庆大学初识,到2000年入职中科院力学所后在陶先生指导下工作20多年,转瞬之间三十年有余.此时与陶先生天人相隔,竟不敢相信是真的. 陶祖莱先生是我国生物力学领域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陶先生1977年开始从事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研...  相似文献   

20.
正自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冯元桢先生1983年以血管残余应力的研究为起点~[1],提出了关于器官、组织的"应力-生长关系理论"以来,应力-生长关系已被广泛证实~[2],并在骨的损伤修复、口腔矫形、心血管等众多医疗领域以及组织工程、航空航天工程、人机工程等多个工程领域得到应用;对其细观层次机理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应力-细胞生长关系、细胞对力学信号的感受、传递、转导、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