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祖国医学中的“命门”,既非五脏六腑,又非奇恒之腑,也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而是某些脏器的一部分功能表现。因此“命门”在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温煦着人体的五脏六腑,生发人体的元气。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  相似文献   

2.
正梁苹茂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内分泌科临床研究近30年。梁师认为肾为一身之根本,肾藏精,能育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故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尤其是疾病后期,对肾脏的保护尤为重要。五子衍宗丸出自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5味  相似文献   

3.
阴阳五行学说,贯串于整个中医学术领域之中,成为祖国医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它指导着各科的临床实践,在辨证论治上,具有很大的作用,爰就临床中较为习用的,分"阴阳"与"五行"二个部分,略述个人的体会如次:一、阴阳真阴真阳《类经附翼》说:"真阴真阳皆藏于肾.命门总主乎两肾,两肾皆属于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景岳全书》载:"命门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相似文献   

4.
<正> 脾胃职司运纳,为后天生化之源;肾乃水火之宅,系先天性命之本。故水谷的熟腐,精微之吸收与输布,糟粕之变化与排泄,无不涉及肾命。盖胃为水谷之海,性属阳明,多气多血,以降为顺;肾乃水火之脏,“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胃肾关系密切,火土相生,水土相克,升降相因,中轴斡旋,动力在肾。故《内经》有肾为胃之关之说。笔者根据临床常见症候,另辟蹊径,兹就胃病从肾论治体会,略抒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兵 《四川中医》2012,(8):39-40
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脏腑的升降运动"惟肾为根",本文试从肾藏精、主纳气及肾主水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肾为升降之本"之依据。  相似文献   

6.
缓慢性心律失常从心肾论治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等以心律减慢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见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给人体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理想的治疗手段。《景岳全书&#183;传忠录》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笔者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命门火衰,命门乃属肾阳(元阳、即元气),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之动力,故心肾阳虚是导致心律失常根本原因。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肺主一身之气,且朝百脉,所以心律失常与脾肺也有关。2005年1月-2007年1月,笔者从心肾论治4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老年应报的主要清理特点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之虚衰始于肾.“肾裁精。”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故《索问·金匾真言论》曰:“夫精者,生之本也。”肾生水火,内寄元阴元阳,肾明和肾阳两类功能活动状态是其它各脏腑阴阳的根本。故(类经附翼·求正录》又回;“五脏之明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但肾中精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开始由年轻的充盛逐渐趋向年老的衰退,进而导致肾中阴阳功能活动日趋失调,终致其它各脏腑阴阳不和,气血亏虚。如肾阴虚不能滋养肝、心、肺等脏阴液,则会出现肝肾…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肾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历代医家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内寄真阴真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机体的一切功能和现象都需要以肾精为物质基础。肾精受损,便可产生很多疑难病证,或危重病证笔  相似文献   

9.
浅谈围绝经期的身心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蕴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800-801
围绝经期又称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旺盛期的性成熟逐渐过渡到老年的一段时期.此阶段的妇女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都比较敏感.肾气为五脏六腑之本,也是维护全身阴阳之根本.<景岳全书·命门余义>谓:"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相似文献   

10.
沈安明 《河北中医》2001,23(4):303-304
心力衰竭 (以下简称心衰 )水肿治在心 ,与理不悖 ,然而临床并不尽然。现就笔者所及 ,并参阅文献 ,对此试作探析 ,冀对提高疗效有所裨益。1 心肾的生理心属火 ,赖坎阳以振 ,其藏神而主血脉 ,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 ,有赖于心气推动、心阳温煦 ,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云 :“诸血者 ,皆属于心。”肾主水 ,藏真阴寓元阳 ,为五脏之根本 ,“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1] ,而肾之气化功能又赖命火以蒸腾 ,于是水液才能正常输布与排泄 ,肾对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2 水液代谢的生理人体水液的代谢 ,…  相似文献   

11.
杨裕华  李震 《天津中医药》2007,24(3):262-264
中医学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藏真阴宅真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提示中医的机体调控中心在肾。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1977年Basedovsky首次提出体内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罗元恺教授指导下,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妇科病,颇受启发,现将随师心得,记录成文,抛砖引玉,以求良师益友指正。脾胃者,仓廪之官,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女科经纶》云:“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若脾胃失调,可影响妇科诸病。肾者,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张景岳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若久病重病,多孕多产,纵欲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中肾的含义十分广泛。它不仅是一个解剖实体,而且是一个多功能的脏器。它与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骨骼伎巧、神志思维都有密切关系。肾藏精,主气化,是元阴元阳之所,景岳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所以肾无论在物质和功能方面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素有“先天之本”之称。  相似文献   

14.
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的精华,五脏中脾、肾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把脾归属于五行中的“土”,土为万物之母,生发万物的根本。肾为水火之脏,亦为生命的根本。所以,脏腑的生理病理是探讨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和发病机理的重要学说;脏腑病证是  相似文献   

15.
<正> 崩漏系指女子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或崩中,或漏下,是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现就“治崩不离乎肾”、“止血勿忘祛瘀”,略谈浮浅体会。 1 治崩不离乎肾:中医学认为崩漏乃因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精血所致,其尤以肾与冲任的关系最为密切。前人有“八脉皆属于肾”、“一脉系于肾”之论。肾为冲任之根,先天之本,主藏精气,内寄真阴真阳,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其肝木赖肾水以滋养,脾土借肾火以温煦,心火下温,肾水上蒸,水火既  相似文献   

16.
吾师华明珍教授,行医40余年,学验俱丰,辨证细腻,方药精效,擅治心血管内科疾病,其对心悸的治疗,不拘常法,以注重补肾见长,组方用药独具特色,现整理总结如下。1病机认识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中医多以心悸进行辨证施治。吾师认为心肾关系密切,心悸患者中,尤其是中老年者,多呈现有不同程度的肾虚现象,施以治肾之法,每获佳效。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为水火之脏,主一身阴阳,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如《医贯》  相似文献   

17.
王永胜 《河北中医》2005,27(5):354-355
肾为五脏之一,其生理功能极为广泛,作用特殊,故人体。肾脏地位迥出于它脏之上,而有主宰生命、受藏精气之能,故肾又为人体生命之根本。肾为水脏,内寓元阴元阳,主五液为水火之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由此中医学对。肾的认识不仅仅是指水脏而言,并且把它视为多器官、多系统有广泛联系的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18.
一、要提高免疫力,必须增强五脏之气免疫力就是指人体的正气,人抵抗疾病全在于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就是人体的卫御之气,包括卫气及元气。正气与人体的肾、脾、肺有密切关系。其中,肾为元气之根,脾为正气之源,肺为卫气之本,所以正气的强弱与人体五脏的盛衰密切相关。五脏虚可导致正虚,正虚可使免疫力下降,从而降低抗病力。所以我们要提高免疫力就必先强五脏。二、肾气强才正气强正虚的主要原因是肾虚1.肾为元气之根,阳气之本由于肾是人体元气的根本,所以肾气虚就会导致元气不足,从而形成正虚,造成免…  相似文献   

19.
肾为气之根,语出《类证治裁》,肾为生气之根本,在五脏气机升降中亦为气机升降之根本。从人体之气的生成、五脏气机升降及临床应用浅谈肾为气之根的重要性,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 1 水肿病的发病机制 水不自行,赖气以动,人体水液代谢是以肺、脾、肾三脏协作,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动态平衡,在病理状态下,全身气化功能障碍,五脏阳气衰竭,阳气不能化气行水,势必导致水液在体内出入升降的失调,从而形成津液充廓的病理改变,因此五脏阳气竭是水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所以中医治疗水吸,首先注重了阳温阳化气之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