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早在1916年文献已报道弹片在脑内、椎管内或从脑向脊髓腔移动。作者报告一例男性、18岁,因左下腹枪弹伤入院。腹部平片发现子弹位于中线T_(11~12)水平,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剖腹探查发现多处肠穿孔而行修补术。术后第一天,病人发生下背部剧痛,向左腿放射。体格检查发现左足背屈无力,无感觉异常。复查X 线平片发现子弹已移至L_4~L_5水平。甲泛影酰胺(Metrizamide)椎管造影在L_4~L_5左侧有充盈缺损,未能发现子弹进入椎管的入口。行左侧椎板切除术,见骨结构及硬脊膜完整,切开硬膜,发现子弹在造影所示的部位,无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取出子弹,缝合硬脊膜及伤口。  相似文献   

2.
束某,女,46岁。主诉腰部扭伤后,右下肢放射性疼痛6年。1周来疼痛加剧,伴有臀部及会阴部麻木感和大小便困难。检查:马鞍区及膝关节以下感觉减退,肛门反射消失,两下肢肌力无明显异常。腰穿奎肯氏试验提示:椎管内梗阻。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91mg%。椎管造影显示L_5~S_1平面梗阻。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于8月16日作L_4~S_1椎板切除,见局部隆起,切开硬脊膜后壁,发现L_5~S_1处马尾神经向后凸起,前方疝出的椎间盘穿破硬脊  相似文献   

3.
病例摘要 患者,男35岁,因腰背部疼痛14年,双下肢麻痛行走不便3月余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胸脊柱右弯畸形,T_4~L_1棘突叩击痛( ),左下肢肌力Ⅲ级,肌肉稍萎缩,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剑突平面以下痛温觉减弱。双下肢Babinski( )。胸腰椎x线照片:T_4~L_1脊柱右侧弯畸形。MR:胸椎管内硬脊膜下蛛网膜下腔囊肿。腰穿测压1.80KPa,奎氏试验提示不完全性梗阻。椎管脊髓造影,足高位时见T_(12)~L_1椎之间碘油通过缓慢,但胸椎侧弯段通畅,碘油到达T_(4.5)椎之间完全梗阻,造影剂顶端呈倒杯底状。足低位时,碘油到达T_(12)~L_1  相似文献   

4.
32岁,女性,因后背部疼痛1年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月于1985年11月22日入院。无外伤史。跛行,脊柱无畸形,左侧T_(12)以下痛觉障碍,右侧L_1以下痛觉减弱,双下肢肌力3级,左Babinski征(+)。腰穿:Quekentedt's试验为不全梗阻,脑脊液蛋白0.7g/L,余正常。椎管碘油造影,见造影剂通过T_(11.12)及L_(12)出现左侧凹陷性压迹多处,以L_(1.2)明显。诊断为胸腰段多发性椎间盘脱出症。于同年12月12日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将T_(11、12、)T(12) L_1及L_(12)三个间隙突出增厚的纤维环切除,摘除髓核,解除压迫。术后1个月左下肢肌力改善。但右下肢肌力无改善,出现病理反射。再次脊髓造影示L_(3.4)有压迹,于1986年1月14日切除L2~5椎板,摘除L_(34)间盘髓核,切口愈合出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囊性畸胎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 女,26岁。产后尿潴留及失禁经治无效8个月住妇科,后因发现有会阴部感党减退转我科,产前无症状。检查:双侧S_(3~5)感觉减退,下肢运动正常,跟睫反射弱,肛门括约肌松弛。由L_(3、4)及L_(4、5)棘间腰穿均无脑脊液流出,改于L_(2、3)棘间穿刺成功,查脑脊液压力、蛋白量和细胞数均正常,压颈试验通畅。同时行脊髓造影,碘油上行通畅,下  相似文献   

6.
神经纤维瘤恶性变已众所周知,特别是见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约3%的病例可发生恶性变.半数以上的恶性神经纤维肉瘤合并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但椎管内恶性神经纤维瘤则罕见,尚未见文献报导.本文报导一例男性42岁患者,主诉下腰痛9年,进行性双下肢力弱3周,入院前一天发展为不全截瘫.入院后经各项检查,包括脊髓造影确定为T_(12)~S_1椎管内肿瘤,行T_(12)~L_4椎板切除手术探查,发现硬脊膜内有一灰蓝色、柔软、血管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双下肢疼痛一年余,加重3个月,双下肢呈针刺样持续性痛,左侧重。曾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入院前3d出现小便潴留。查体:跛行,双足内翻,L_(1-4)区域有5cm×10cm黑毛发,无窦道。L_2以下平面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弱,左Ⅲ级。双下肢腱反射亢进,膑踝阵挛。双侧巴氏征阳性。MRI示圆锥马尾区肿瘤,5.2cm×2.8cm大小。诊断:皮样囊肿。 手术所见:肿瘤位于L_(1~3)硬脊膜下髓外,脊髓圆锥于L_1始分为左右两半,延续至L_3,紧贴于肿瘤左右两侧。左干与肿瘤包膜粘连紧密,分离困难,连同包膜保留。右干与肿瘤包膜有粘连,分离后完整保留。肿瘤呈灰褐色泥样内容物,肉眼下分块切除。L_3棘突及椎板部分缺如,见约2cm长的骨梁发自椎体背面,突于椎管中央,将硬脊膜及马尾分割成左右两部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在1,000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中,有69例(6.9%)属于上腰段椎间盘脱出,(其中59例属单纯髓核脱出,10例属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指脱出位于腰椎1、2、3间隙者(其中L_(1-2)4例,L_(2-3)17例,L_(3-4)48例)。病人发病年龄在30岁~80岁,平均53岁。大宗病例报告本病发病率在3.0~9.25%。作者对上腰段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病征、X射线的发现、脑脊液变化和治疗结果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6岁。因胸背部疼痛3年,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余,加重并伴小便费力1周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脐下约5cm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病理征未引出。MRI检查示:T_12~L_2硬膜外梭形异常信号影(图1),病灶呈稍短T1长T2改变,病灶呈不均质强化。术中所见: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膜外,呈暗红色,质地较软,边界清楚,与硬膜稍粘连,血供一般,给予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图2)。  相似文献   

10.
脊髓髓内血吸虫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2月,双下肢乏力,麻木2周入院。患者既往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查体:L_1以下痛温触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提睾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减弱,双侧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及夏道克征阳性。MRI示T_(12)~L_1椎体水平脊髓髓内后方一椭圆形肿物影,约2.0cm×1.3cm×1.0cm,T_1加权像为等信号,T_2为异常信号灶。初诊:T_(12)~L_1脊髓髓内肿瘤。全麻下行T_(12)~L_1椎管探查术,术中见脊髓圆锥末端直径增粗、水肿,肿物位于后正中沟深面,色稍黄,质地比正常脊髓稍硬,边界不清,其内可见数条马尾神经穿出,手术显微镜下分块全切除肿物,并尽可能保留相关马尾神经。病理诊断:亚急性血吸虫病。术后2周双下肢肌力Ⅳ级,大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术后1月感觉减退明显改善,院外继续行杀虫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男,18岁,因大小便功能障碍5年伴右侧肢体麻木、疼痛半个月入院。脊柱MRI示颈、胸、腰骶段椎管内见条形长T_1/T_2信号,其内见局部斑片状短T_2信号,中央管扩张;腰3/4椎管内见一类圆形占位,呈稍长T_2、T_1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大小约1.1 cm×1.3 cm;脊髓呈牵拉变直改变,圆锥下移;骶_(1~4)椎管内见囊状长T_1、T_2信号,大小约2.0 cm×6.1 cm(图1A~C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2年前双足麻木,逐渐向上延伸伴酸痛。近5个月来双下肢无力。体检:双下肢肌力Ⅳ级,伴有深浅感觉障碍,右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胆固醇检查为7.8 mmol/L,脑脊液检查正常。椎管CT平扫T_(12)~L_1段脊髓背面有异常低密度区,脊髓不规则稍粗大,可见点状钙化影,增强后CT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脊髓向右偏。人院诊断:胸腰段髓外硬膜内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远外侧型突出的标准神经外科手术是通过协除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来进行的,但这种方法破坏了正常的椎板解剖结构。为弥补这一不足,同时又能达到同样疗效,在此介绍一种由标准方法自然派生的神经外科手术。以L_3、L_4椎间盘远外侧突出为例,用1%Mar-caine 局麻后,在腰L_3、L_4棘突旁作一皮肤切口,弧形切开腰背筋膜,分离肌肉,暴露棘突及椎板,在L_3椎板作一个小的不完全半椎板切除,然后切除L_4上关节突的外侧部分,切断L_3、L_4横突间肌,则可见L_3神经根上面被破裂的椎间盘所压迫,即可摘除之。如果椎间盘突出于椎管内,则可以扩大椎板切除,通过椎间孔的外侧向内摘除椎间盘。在确诊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例以后背痛、四肢瘫、呼吸困难、出现麻痹性肠梗阻,从颈椎至腰椎涉及21个椎管的硬脊膜外脓肿,行椎板切除冲洗、引流脓液及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男、47岁.5年前患糖尿病,1980年1月15日高烧40℃,3天后退热,出现背痛致卧床不起,7天后相继出现四肢麻木,项痛,双下肢无力,入院时(10天后)发展致排尿和呼吸困难.四瘫(双上肢肌力弱;双下肢近完全瘫痪),经腰穿抽出脓液,作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入Myodil造影,从C_2下缘以下有后位脊髓受压,C_6以下完全梗阻,诊断C_2~L_4段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性,38岁。因腰痛加重五年,下肢麻热、乏力于87年9月入院。 查体:脊柱无局限隆起,T_(12)~L_4压痛,双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Ⅳ级。小腿部伸屈趾肌力0级,膝跟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X线正侧位平片示T_(12)~L_3椎体后缘弧形压迹,相应附伴骨质吸收。椎弓根受压变扁,呈膨胀性增宽,典型八字形改变. 9月17日在全麻插管下作T_(11)~L_3正中直切口,逐层深入分离椎旁肌,咬除T_(12)~L_3上半椎板并尽量向右扩大。见T_(12)~L_3的关节突仅存菲薄关节面。膜外脂肪消失,硬膜紧张无搏动,几近透明,  相似文献   

16.
黑色素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者甚为罕见,目前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遇到二例原发性脑与脊髓的黑色素瘤报道如下: 例1,男性,32岁,因腰痛伴双下肢进行性无力,运动障碍4个月,于1984年12月24日入院。体检:皮肤及巩膜未见黑色素痣,颅神经未发现异常,左下肢肌力Ⅳ~0,右下肢肌力Ⅱ~0,双下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左提睾反射减弱,右侧消失。L_1平面以下痛觉消失,深感觉存在。血常规检查正常,椎管碘油造影提示脊髓圆锥受压,脑脊液蛋白292mg%。临床诊断为脊髓压迫症。于1985年1月10日在局麻下以T_(12)—L_1为中心行椎管探查术,术中见T_(10)—L_1硬脊膜外脂肪消失,脊髓无波动,脊髓表面被一层黑褐色的组织包裹,将其剥离后,可见脊髓背侧有大量过曲的畸形血管。术后病理诊断:脊髓恶性黑色素瘤。例2,男性,16岁,因间断性全身抽搐3个月,头痛伴呕吐1个月。于1987年1月  相似文献   

17.
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8例发育性和24例混合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JOA的标准,严重(0~4分)10例,重度(5~8分)18例,中度(9~12分)4例,采用颈椎板双开门,中央嵌入同种脱钙骨基质,粗丝线固定,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用石膏领外固定3个月.术后3~6个月复查SEP、X线平片、MRI及临床变化,随访时间1~11年,平均4.3年,3例失访.结果 SEP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植入骨基质钙化融合良好,椎管中矢状径扩大4~6 mm.随访29例,按JOA的标准,严重者9例,术后优8例(88.9%)、良1例(11.1%);重度16例,术后优10例(62.5%)、良5例(31.25%)、不变1例(6.25%);中度4例,术后优2例(50%)、良1例(25%)、不变1例(25%).全组总有效率93.1%.结论该手术方式对颈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痛5年入院.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腰痛,针剌样,向右侧大腿放射,体位变动及上楼时麻木、疼痛可加重.现行走缓慢,无其他不适.查体:神清,L5~S4有压痛,右直腿抬高试验(+),右下肢肌力Ⅳ级.CT示L4~S4水平椎管内低密度病变,内容物均匀,CT值1 Hu.MRI示L4~S4水平椎管腔明显不均匀增大,最大7.0 cm×4.2 cm,骨壁不同程度变薄,其中S2骶椎骶岬左前部缺损,相应椎管内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并局部向盆腔内突起,边界清楚,子宫及乙状结肠稍受压,髓圆锥位置、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图1).  相似文献   

19.
脊髓梗塞是一少见的脊髓疾病,其临床特点通常表现为脊髓前动脉供血区部分横贯性损害,而脊髓后索的功能保留。脊髓梗塞的随访研究极少,本研究旨在确定这一疾病长期的临床状况。作者选出10例脊髓梗塞病人,均符合下列标准:(1)急性或至少渐进性发病,(2)双下肢无力,伴或不伴有上肢无力,(3)无外伤史,(4)无脊髓压迫病变(脊髓造影或MRI证实),(5)脑脊液中无出血征象。本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14~72(中位:66)岁,随访时间1~27(中位:3)年。脊髓损害的平面C_5~L_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椎板间入路的完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下肢VAS和腰椎JOA评分。结果所有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发2例,再次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所有病人术后3 d、6个月、12个月下肢VAS和腰椎JOA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L_(4~5)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