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初步评价试管婴儿的体格和精神运动发育情况。 方法 选取通过试管婴儿出生的婴幼儿101例(单胎儿65例,双胎儿36例),随机抽取同期自然受孕出生的单胎婴幼儿79例,双胎婴幼儿22例作为对照,对比其出生情况、体格和精神运动发育情况。 结果 试管婴儿单胎,其出生身长、母亲生产年龄、BMI大于自然出生单胎(P<0.05),而MDI、PDI和家庭情况各项指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出生双胎情况的各项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双胎的出生体重和随访时的BMI比单胎低(P<0.05),但MDI、PDI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百分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母亲的职业对MDI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的文化程度对PDI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数对低出生体重和早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营养情况与低出生体重有关,并受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自然妊娠与试管婴儿出生儿童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标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受孕出生的单胎试管婴儿的基本情况,以评价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9年10月出生的248例单胎试管婴儿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自然受孕生产的单胎婴儿264例作为对照,比较出生后婴儿胎龄、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先天畸形和畸形发生率.结果 试管婴儿组平均胎龄低于自然受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体质量和平均身长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婴(P<0.05).结论 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出生的婴儿出生缺陷率较自然受孕的婴儿较高,需进一步提高试管婴儿的质量,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双胎妊娠产妇333例,根据孕前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 18.5 kg/m2)64例、正常BMI组(BMI 18.5 ~25.0 kg/m2)221例、高BMI组(BMI >25.0 kg/m2)48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BMI及其孕期增长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正常BMI组(P<0.05).3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期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BMI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子痫前期组孕期BMI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无子痫前期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产妇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性(r=0.178,P<0.001).正常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 ~3 999 g的比例明显大于低BMI组(P<0.05),但与高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羽  陈磊  姚丽 《安徽医学》2015,36(9):1086-1089
目的: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的妊娠、分娩的风险及新生儿结局。方法比较分析61例试管婴儿双胎与77例自然妊娠双胎母亲的一般情况、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试管婴儿组产妇平均年龄为(30.72±4.10)岁,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高龄初产产妇比例高于自然受孕组,试管婴儿组的产次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检完成率、孕次及瘢痕子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单绒毛膜性双胎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产科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孕妇的剖宫产率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婴儿平均孕龄、活胎比例、低体质量儿与极低体质量比例、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性别方面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妊娠双胎相比,试管婴儿双胎妊娠并不增加孕妇的孕期及分娩的风险,且新生儿的出生结局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79-82
目的 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单胎妊娠的母婴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试管婴儿病例620 例,其中双胎妊娠195 例作为研究组,单胎妊娠病例425 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分娩前及分娩后临床资料及数据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天数(12.77±2.96)d、妊娠高血压疾病(19.00%)、早产(60.00%)、低出生体重儿(28.20%)均高于对照组的(9.92±1.26)d、11.30%、15.80%、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分娩率(99.00%),产后出血例数(25.60%),宫腔球囊填塞止血例数(29.20%)均高于对照组的66.60%,17.60%,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高龄妊娠例数(20.50%)和胎膜早破例数(12.30%)均低于对照组的29.90%、1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管妊娠双胎与单胎相比,其母婴并发症及合并症明显多于单胎,故对于不孕不育的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对于胚胎移植数目需严格按照指南进行,加强产前检查,监测孕期胎儿体重情况,积极处理,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活产分娩的双胎妊娠127例临床资料,以双胎胎儿体重差≥25%为诊断标准,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孕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入住NICU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26.1%,高于对照组的7.69% (P<0.05).研究组剖宫产分娩18例,占78.3%;对照组剖宫产分娩90例,占对照组总数的8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胎儿46例,其中小于胎龄儿21例,占46.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入住NICU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双胎的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及早发现和处理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双胎,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孕妇孕期增加体质量与围产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35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孕妇资料,按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孕期增加体质量指南推荐,将受试者按孕期增加体质量分为3组:低于指南推荐组(体质量增加<16.8 kg)145例;符合指南推荐组(16.8 kg≤体质量增加<24.5 kg)170例;高于指南推荐组(体质量增加≥24.5 kg)35例。记录每例受试者的妊娠并发症发病情况和围产期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孕期增加体质量呈正相关(OR=1.087,95%CI=1.008~1.172,P=0.031)。3组孕妇的分娩孕周分别是(35.29±2.25)周、(36.32±1.33)周和(36.50±0.9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度早产(OR=0.829,95%CI=0.749~0.918,P=0.000)和极度胎膜早破(OR=0.776,95%CI=0.688~0.874,P=0.000)的发生与孕期增加体质量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孕妇中,孕期体质量增加符合IOM指南推荐,有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获得良好的围产期结局。  相似文献   

8.
辅助生殖技术后双胎妊娠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IVF-ET)后双胎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对照分析17例辅助生殖技术后双胎妊娠(研究组)和51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对照组)并发症、分娩结局及围产儿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为(30.06±3.61)岁,孕周为(36.23±4.15)周,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中重度贫血及其它并发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IVF-ET双胎孕妇均为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1000ml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分别为(2397±546.73)g(研究组)及(2376±467.34)g(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胎生长不一致发生率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F-ET受孕双胎妊娠并发症多,加强妊娠期并发症的防治和产前、产时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晶  陈奕 《北京医学》2016,(11):1181-1184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期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进而明确双胎的绒毛膜性诊断、产前管理及双胎特有并发症的处理规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的双胎病例435例,根据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rionic diamniotic twin,MCDA)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 diamniotic twin,DCDA)2组,对其孕期并发症、畸形发病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MCDA组的自然受孕率和胎儿畸形率(84.38%、7.03%)明显高于DCDA组(38.76%、3.9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DA组分娩孕周明显小于DCDA组(33.17±5.25 vs.35.39±3.32,P<0.001),其急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DCDA组[36.19% (38/105) vs.19.86% (56/28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DA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小于DCDA组,新生儿的轻度、重度窒息率,流产率,胎死宫内发生率均高于DCDA组.生后死亡及死产率发生例数较少,暂无可比性.MCDA组特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CDA组.结论 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判断对于双胎的产前管理及预后可起到关键作用,双胎特殊并发症由于发病机制的不完全明确,其管理及治疗还需要不断总结并个性化指导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婕 《吉林医学》2013,(25):5174-5175
目的:探讨绒毛膜性质对双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128例早中孕B超诊断为双胎妊娠者,根据B超及产后胎盘胎膜病理检查判断绒毛膜性质,将患者分为单绒毛膜双胎组及双绒毛膜双胎组,比较两组孕妇间妊娠胎儿丢失(流产+死胎),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1],分娩孕周,孕<34周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胎儿丢失率,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率,孕<34周早产率均较双绒毛膜双胎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出生儿所占比例亦高于双绒毛膜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均较双绒毛膜双胎差,故及早判断绒毛膜性质,并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的孕期监控及干预,适时终止妊娠,有利改善双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64-67
目的 探讨孕期内TPO-Ab 阴性的亚甲减对初产妇妊娠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明确诊断为亚临床甲减的207 例初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孕期分为A、B、C 三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TSH 水平,记录并比较三组实验对象TSH 水平,并随访三组实验对象的妊娠和分娩结局。结果 三组实验对象血清中的TSH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访三组的妊娠结局发现,A、B、C 三组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贫血、产后出血及早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B、C 三组妊娠期间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等方面的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三组实验对象胎儿情况发现,A、B、C三组的胎儿发生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生长受限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 三组胎儿发生巨大儿、胎内呼吸窘迫等方面的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PO-Ab 阴性的亚临床甲减的初产妇在不同孕期产生TSH 的定量不同,从而影响产妇的妊娠结局及胎儿的情况,因此对不同孕期TSH 的监测及控制对TPOAb 阴性的亚临床甲减初产妇的妊娠及分娩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极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赵桂平  程文国  尹静  谢凌云  成颖  凌玲 《浙江医学》2020,42(2):147-149,153
目的探讨建立双胎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筛查的特异性参考值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双胎妊娠妇女53例(双胎妊娠组)和同期单胎妊娠妇女114例(单胎妊娠组),根据受孕方式将双胎妊娠组分为辅助生殖技术组14例和自然受孕组39例两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双胎妊娠组和单胎妊娠组妊娠妇女孕早期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妇女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结果和甲状腺疾病分布的差异。同时比较辅助生殖技术组和自然受孕组妊娠妇女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结果。结果双胎妊娠组妇女FT4水平高于单胎妊娠组,TSH水平低于单胎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胎妊娠组和双胎妊娠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53%和7.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生殖技术组和自然受孕组两组妊娠妇女孕早期FT4、TSH和TPOA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妇女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结果有明显差异,有必要建立各自的甲状腺功能筛查的参考值,更好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孕早期不同受孕方式对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刘丹  郑穗联 《当代医师》2014,(11):1494-1497
目的 探讨自然受孕儿与试管婴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差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mp;育英儿童医院的早产儿共1 183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 058例自然受孕儿设为Ⅰ组,125例试管婴儿设为Ⅱ组,将ROP筛查结果记录,对两组ROP发病率差异性进行pear-son x2检验,将胎数、出生体质量、孕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与ROP进行spearman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中ROP有138例,发病率为13.0%;Ⅱ组中ROP有17例,发病率为13.6%,两组RO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胎数、出生体质量、孕周分类,两组的RO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孕周与ROP呈负相关(r=-0.13,-0.159,P<0.05);胎数与ROP无关(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ROP呈正相关(r=0.096,P<0.05);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与ROP均无关(P>0.05).结论 温州地区自然受孕儿与试管婴儿ROP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孙红  王留娣 《重庆医学》2002,31(7):595-596
目的 通过观察早产、婴儿出生体重与孕期血清叶酸关系,探讨叶酸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7例早产和106例足月产孕妇孕晚期血清叶酸水平,将婴儿出生体重分成四组,分析孕妇血清叶酸含量与婴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1)早产组血清叶酸水平较足月组低下,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孕期血清叶酸浓度随婴儿出生体重的增加逐渐上升,出生体重3001-3500g组比低体重儿组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差异(P<0.05),出生体重>3501g组与低体重儿组比,两者差异极显著(P<0.001)。结论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与孕期血清叶酸水平低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弘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34-183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和丰满区妇幼保健院双胎妊娠共54便(研究组)及同期单胎77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经产数、分娩方式、平均妊娠天数、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否贫血、妊高症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硬肿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产妇较初产妇易产生双胎,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在分娩方式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双胎妊娠易发生早产(P〈0。005),双胎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单胎(P〈0.05),双胎妊娠更易发生中度贫血(P〈0.05)。双胎妊娠更易发生妊高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硬肿(P〈0.05)。两组在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有显著的不良围产期结局。  相似文献   

16.
李华 《中原医刊》2014,(22):111-1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2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为观察组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82例为同期非糖尿病孕妇,不给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在干预前后血糖变化,并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改变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干预前为32.9%,干预后为96.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的孕期血糖值相比,护理干预后各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分娩方式及羊水过多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孕妇给予护理干预可使孕妇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保持理想的血糖水平,其妊娠结局与非糖尿病孕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在晚期流产、先兆早产、前置胎盘伴出血和宫颈功能不全治疗中的效果,并分享一些用药经验。方法选择住院治疗期间曾接受阿托西班治疗的孕妇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孕周及主要并发症,分为晚期流产或先兆早产组(43例)、前置胎盘伴出血组(8例)和宫颈功能不全组(4例)。收集相关基本资料,以延长孕期48h和7d的有效率、孕期延长天数、母儿药物不良反应、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作为观察指标。在晚期流产或先兆早产组中,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别对不同妊娠年龄段、初产妇或经产妇、单胎妊娠或双胎妊娠、接受阿托西班治疗时孕周<28周或≥28周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3组孕妇孕期延长天数、妊娠终止时孕周和足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功能不全组孕期延长天数、妊娠终止时孕周和足月率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流产或先兆早产组、宫颈功能不全组妊娠终止时孕周数较阿托西班疗程开始时明显增加(均P<0.05),而前置胎盘伴出血组妊娠终止时孕周数与阿托西班疗程开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流产或先兆早产组孕妇不同妊娠年龄段、初产妇或经产妇、单胎妊娠或双胎妊娠、接受阿托西班治疗时孕周这4项指标间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西班对延长宫颈功能不全孕妇的妊娠时间有显著效果,其与利托君的联合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产次、孕期、胎数的晚期流产或先兆早产孕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30例孕妇及同期双胎正常妊娠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一般情况、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月经及婚育史、孕期情况和分娩结局等。结果: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与双胎正常妊娠组孕前及分娩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低蛋白血症、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正常妊娠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血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双胎正常妊娠组,而血肌酐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剖宫产率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孕前BMI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常见表现;早产、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辅助生殖技术(ART)子代印迹基因IGF2mRNA与H1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出生情况的关系,初步评估ART操作对子代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出生缺陷的影响,以探索ART操作的安全性.方法 以58例ART子代(40例异卵双胎与18例单胎)作为研究组,同期32例自然妊娠子代(30例单胎与2例异卵双胎)作为对照组,记录母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及有无出生缺陷等,收集新生儿脐带血,使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其印迹基因IGF2mRNA与H19的表达水平.结果 所有纳入研究的新生儿均未发现有出生缺陷.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印迹基因IGF2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ART双胎与自然妊娠单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H1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RT双胎/单胎与自然妊娠单胎比较H1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体重与H19 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P<0.05);分娩周数与IGF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P<0.05);印迹基因IGF2与H19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P<0.05).结论 ART双胎妊娠率较高,继而引起早产并低体重儿发生率较高,印迹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亦可能与此有关,但并未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对于ART操作的远期安全性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受孕双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受孕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方法受孕双胎妊娠围产期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辅助生育技术受孕双胎孕妇(助孕组)和175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自然受孕组)病例.结果助孕组平均年龄(33.2±2.6)岁、早产73例(66.4%),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年龄(28.1±3.1)岁、早产77例(44.0%),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助孕组妊高征40例(36.4%)、剖宫产82例(74.5%),与自然受孕组妊高征86例(49.1%)、剖宫产105例(60.0%)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围产儿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然受孕组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明显高于助孕组(p<0.01).结论助孕双胎孕妇年龄较大,早产率发生率高,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自然受孕组易发生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两组国产儿结局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