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比较和评价腹腔镜外囊完整切除与开腹外囊完整切除治疗肝囊型包虫病(HC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治疗HCE患者中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37例。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达到临床治愈,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相较于开腹组,虽然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带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方面均较低(P<0.05)。腹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开腹组(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在具备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美观等多诸多优势。但术前准确的病情评估、术中精准的外科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1周口服阿苯达唑[10mg/(kg·d)]。术后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6月。对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包虫病复发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WHO包虫病非正式工作小组包虫病分型,21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包虫为CE1型。其中8例患者囊肿位于肝Ⅱ~Ⅲ段,13例患者囊肿位于肝Ⅳ-Ⅵ段。囊肿直径为3~12cm,平均直径为7cm。手术时间为(76±23)min,术中出血量为(110±35)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d。术中无输血、中转开腹患者。术后1例患者出现少量胆汁漏并于术后10d自行痊愈。所有患者随访15~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安全、可行,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小儿肝囊型包虫病552例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小儿肝囊型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7~1997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的552例小型肝囊虫包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儿童期感染较多,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儿童肝脏血运丰富是小儿肝包虫囊肿生长速度快,钙化少和术后残腔迅速缩小或消失的原因:66%的小儿包虫为多发单囊型,多子囊型仅7.4%,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年长儿;儿童免疫应力答力弱,其血清反应比成年人弱,B型超声检查310例,诊断符  相似文献   

4.
对肝包虫的治疗 ,目前仍较多采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 ,该术式术后产生许多不可避免的并发症 ,使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为减少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并发症 ,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我们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2月对 2 5例肝包虫病人施行了肝包虫囊外切除术 ,近期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 ,男 17例 ,女 8例 ,年龄 10~ 5 5岁 ,术前 B超、CT检查确诊。包虫位于肝右前叶 12例 ,肝左叶 6例 ,两叶多发7例。包囊大小为 5 .6 cm× 5 .1cm~ 11.7cm× 7.8cm。手术方法 :在肝包虫囊与正常肝组织间找到一极微小间隙 ,其间可见许多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和胆道的急诊诊治疗效.方法 根据200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包虫病专业组提出包虫病规范化治疗方案,本院1994年至2009年急诊收治的185例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对比.结果 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患者中,传统内囊摘除组(A1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原位复发率、腹腔播散种植等均显著高于改良内囊摘除组(B1组)(P<0.05),而A1组与B1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无差异(P>0.05).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胆道患者中,传统内囊摘除组(A2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原位复发率等亦明显高于改良内囊摘除组(B2组)(P<0.05),而A2组与B2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腹腔播散种植等无差异(P>0.05).在185例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中,因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为0.54%.结论 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应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抗过敏治疗的同时,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实施急诊手术.改良内囊摘除术的术后复发、残腔并发症等明显低于传统内囊摘除术.肝囊型包虫病破裂患者术后应服用抗包虫药,以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巨大肝囊型包虫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1例肝脏巨大囊型包虫病患者施行微创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其中4例术中给予胆瘘缝合,无死亡,无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3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0ml,平均术后住院7.4天.结论:开腹手术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巨大肝囊型包虫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期切除术在多病灶复杂肝泡型包虫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行分期切除术的多病灶复杂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前增强CT检查提示肝内不规则包虫病灶,约14.1 cm×9.2 cm大,侵及肝左内叶及肝右前叶多个肝段,包绕肝中静脉,门静脉右支受侵。完善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探查,见中肝2个较大病灶,分别约6 cm×5 cm×4 cm及5 cm×4 cm×4 cm大;右肝及左肝3个较小病灶,右肝2个病灶约2 cm×2 cm×1 cm大,左肝病灶约3 cm×2 cm×1 cm大。一期手术行中肝切除术,切除位于中肝的病灶及被包绕的门静脉右前支。术后恢复佳,未观察到胆汁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行二期手术,术前CT增强扫描评估患者右肝剩余病灶无明显进展、左肝外叶有明显增生。术中切除右肝前叶及部分右肝后叶。患者术后7 d出院,随访7个月,期间患者恢复佳,生存良好,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分期切除术应用于治疗多病灶复杂肝泡型包虫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高。该术式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相比异体肝移植术创伤更小、手术花费更低、并发症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囊剥除术(包括外囊完整剥除术及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体会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近6年来开展的外囊剥除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临床资料36例,并与38例传统内囊摘除手术病例加以比较,观察其术后住院天数、腹腔引流天数、残腔置管天数、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汁漏、原位复发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外囊剥除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其手术彻底、安全,平均住院天数及腹腔引流天数明显少于传统内囊摘除术组且术后无胆漏、残腔积液、残腔感染、原位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囊剥除术(包括外囊完整剥除术及外囊次全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新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效果。以青海红十字医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9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行开腹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为对照组;45例患者行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复发,预后良好。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肝囊型包虫病,且术后复发率较低;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风险低,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特征和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108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传统组(传统内囊摘除,67例)和改良组(改良内囊摘除,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带管引流时间、术后残腔并发症、胸腔积液、包虫原位复发、腹腔播散种植、死亡等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超声、CT、MRI检查确诊率分别为93%(101/109)、99%(70/71)、7/7;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率为100%(61/61).109例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患者中,1例因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生存.传统组和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0.3)h、(104.0±11.5)ml和(3.3±0.4)h、(110.0±23.8)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4,-L 758,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带管引流时间分别为(15.3±4.3)d、(28.0 ±4.6)d和(9.3±1.2)d、(7.6±0.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8,28.088,P<0.05).传统组患者术后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汁漏、包虫原位复发、腹腔播散种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改良组(x2=4.335,3.888,5.691,4.581,10.153,P<0.05).确诊包虫原位复发或严重并发症再次手术患者21例.结论 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特征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对于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改良内囊摘除术+高渗盐水反复冲洗腹腔+术后正规服用抗包虫药物是目前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典型CE1型肝囊型包虫病的有效诊断方法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7例非典型CE1型肝囊型包虫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6.0±21.6)岁,均有畜牧区接触史。术前完善包虫免疫实验、腹部超声、腹部CT检查,行腹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减压在肝囊型包虫病术中处理残腔胆汁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胆道探查减压治疗21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残腔胆汁漏的疗效.根据术中是否探查将患者分为胆囊管探查减压组(98例)、胆总管探查T管减压组(74例)和直视缝合组(38例).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胆囊管探查减压组发生残腔并发症8例;胆总管探查T管减压组发生残腔并发症7例;直视缝合组发生残腔并发症14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38,P<0.05).胆囊管探查减压组发生胆道并发症2例;胆总管探查T管减压组发生胆道并发症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3,P<0.05).结论 术中经胆囊管探查减压可有效解决肝囊型包虫病术后残腔胆汁漏,不仅保持了胆总管完整性,还避免了 T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用外膜内外囊切除术治疗2例中央型肝包虫囊肿术后复发病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疗效。方法:在万方医学、维普、知网、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等文献平台以"肝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echinoc...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 初步探讨肝囊型包虫病术后残腔胆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3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囊摘除术325例,外囊剥脱术27例;发生术后残腔胆瘘39例,发病率11.1%。结果 39例术后残腔胆瘘患者中,大量胆瘘12例,中等量胆瘘10例,少量胆瘘17例。17例少量胆瘘患者和3例中等量胆瘘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自行闭合;其余19例(12例大量胆瘘和7例中等量胆瘘)为顽固性胆瘘,其中7例行T管引流+瘘口缝合+腹腔引流术,8例行经胆囊造瘘术+残腔引流术,2例行肝部分切除术,1例顽固性胆瘘行胆肠吻合术,均治愈;另1例胆瘘出现残腔脓肿,行残腔脓肿清除术后治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包虫直径≥10 cm、术前TBil≥159 μmol/L、包虫囊壁钙化、残腔与主胆道相通是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发生残腔胆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3、4.996、8.568、32.500,P < 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临 床评估和规范化个体化手术操作,术中妥善缝合残腔瘘口、必要时胆道减压是预防术后残腔胆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治疗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为2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前充分评估,静滴100 mg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以防止过敏。沿肝组织与囊肿间纤维间隙切除包虫外囊,并妥善夹闭所遇血管及胆管。注意隔离囊液,标本装袋取出,高渗盐水浸泡术野防止复发及播散转移。术后予以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及健康宣教。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100%,无一例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例术中囊肿破裂,但获妥善处理,无过敏反应发生。手术时间50~230 min,平均(115±63)min;出血量50~600 ml,平均(230±155)ml;住院5~16 d,平均(7.2±2.6)d。1例术后出现胆漏,经治疗1周后痊愈。随访2~35个月,未见肝脏及腹腔包虫病复发。1例右肺下叶新发病灶。结论:对囊肿位置表浅、腹腔镜下易于暴露操作、直径小于10 cm的囊型包虫病,在有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基础、有囊型包虫病处理经验的医院,腹腔镜下肝包虫外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D腹腔镜肝切除术(three dimension-laparoscopic hepatectomy,3D-LH)治疗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为保证手术安全、高效完成,以及促进该手术方式在HAE临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行3D-LH的8例HAE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3D-LH,其中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4例、左半肝切除术1例、肝段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327±86)min,术中出血量(421±654)ml,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6±1.5)d,术后住院时间(6.9±2.7)d;其中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1例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好转出院。 结论3D-LH在HAE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可行的,具有精准、微创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而术中有效控制出血及避免副损伤是保障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肝巨大泡型包虫病1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诊治。方法9年中收治15例肝巨大泡型包虫病,采用B超、彩超、CT及X线进行诊断。用包虫血清免疫试验及AFP检测与肝癌鉴别。经股动脉插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CE)、手术、无水酒精注射及药物等综合性方法治疗。结果本组中13例获得根治,术后随访1年、3年及5年未见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三步法”方案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包虫病诊疗中心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分为加速康复组(n=42)和传统康复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通气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传统康复组相比,加速康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8%(10/42) vs 82.0%(41/50),χ2 =30.35,P=0.001]更低,术后首次通气时间[15(12,20)h vs 35.5(27,45)h,Z=-7.728,P<0.001]更早,术后住院时间[4(3,5)d vs 15(12,18)d,Z=-8.254,P<0.001]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安全有效,不仅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根治性及准根治性手术治疗侵犯肝周重要血管及脏器的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对重要血管行重建修补,将患者分为根治性手术组(13例)和准根治性手术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病灶复发及转移、胸腔及腹腔积液、胆道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根治性手术组和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病灶复发及转移、梗阻性黄疸和远期死亡例数分别为(326±115)ml、(22±18)d、0、0、0例和(24±20)ml、(15±12)d、10、10、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1,1.47,x2=4.36,4.36,4.36,P<0.05).根治性手术组和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胸腔及腹腔积液、术后胆汁漏、胆管炎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分别为(407±146)min、4、0、1、1例和(263±93)min、2、2、2、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1,x2=2.30,0.04,0.34,0.04,P>0.05).结论 根治性手术是重要血管受侵犯但经修整后可达到重建条件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准根治性手术有避免伤及大血管,手术风险相对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