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探讨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26株淋球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定量检测其中63株淋球菌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对淋球菌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gyrA和parC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淋球菌对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0.6%、81.7%、72.2%和82.5%.环丙沙星MIC为0.004~12.0μg/mL,耐药率65.1%.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gyrA和parC基因均未发生突变,而中介或耐药菌株均出现gyrA突变或同时伴有parC 突变,且所有parC突变均发生在gyrA突变基础上.突变位点包括gyrA上Set91→Tyr,Set91→Phe,Asp95→Gly,Asp95→Ala,Asp95→Ash以及parC上Gly85→Cys、Asp86→Asn、Set87→,Arg、Ser87→Ile、Ser87→Asn、Ser88→Pro、Glu91→Lvs、Glu91→Gly.其中以gyrA Ser91→Phe频率最高.结论 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已十分严重.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GyrA Ser91→Phe是形成该耐药性的关键突变.多位点突变具有协同作用,可使耐药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对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相关的耐药机制分析.方法:对本院经Vitek2compact系统鉴定分离得到的40株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耐药相关基因gyrA、gyrB、qnrA1、qnrB、qnrS1、qepA及aac(6)Ib-Cr的检测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40株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中发生gyrA基因突变的有32株(80.o%),gyrB基因突变的有16株(40.0%),发生qnrA1、qnrB、qnrS1、qepA及aac(6 ')Ib-Cr基因突变的分别有4株(10.0%)、6株(15.0%)、4株(10.0%)、4株(10.0%)、和6株(15.0%).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耐药与多种基因突变相关,但最主要的原因是gyrA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和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临床分离的细菌,用K—B法测定阴沟肠杆菌对2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环丙沙星的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包括qnrS、qnrA、qnrB、qepA和aac(6’)-Ib,并对阳性的aac(6’)-Ib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71株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6.5%和40.8%,对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在70%以上,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在46.5%以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最好,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37株耐环丙沙星的阴沟肠杆菌中1株检出qnrA基因(2.7%),4株检出qnrS基因(10.8%),qnrB基因全阴性,qnr基因的总阳性率为13.5%。2株检出qepA基因(5.4%)。25株捡出aac(6’)-Ib基因(67.6%),经测序证实其中5株为aac(6’)-Ib—cr(13.5%)。1株菌同时携带qnrs和aac(6’)-Ib—cr基因。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总携带率为29.7%。结论临床分离的耐喹诺酮类药物的阴沟肠杆菌携带qnrA、qnrS、qepA和aac(6’)-Ib—cr基因,未检出qnrB。qnr、qepA和aac(6’)-Ib—cr基因引起质粒介导的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并分析其与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07年临床分离到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aac(6’)-Ib-cr和qepA,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2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8%(23/212)和19.3%(41/212)。qnrB、qnrS和aac(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0.9%(2/212)、0.5%(1/212)和0.9%(2/212),qnrA、qnrC、qnrD、qepA未检出。4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仅1株对左氧氟沙星表现为耐药,其余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表现为敏感。结论 2005-2007年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已携带有PMQR基因,且敏感菌株中也有该类基因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分布特征。方法对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QRDR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比较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菌株与环丙沙星敏感菌株QRDR基因突变点差异。结果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QRDR基因存在较明显的突变特征,其中gyrA的Ser83及parC的Thr57位点突变占主导(分别占78.3%和91.3%),Ser83位点突变率与敏感株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德尔卑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选取8株多重耐药的德尔卑沙门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质粒指纹图谱分析耐药质粒分布。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CTX-M型β内酰胺酶基因、I型整合子相关的整合酶intI基因和qacEΔ12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染色体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parC,qnrA/qnrB/qnrC/qnrS,aac(6')-Ⅰb-cr,oqxAB等12种耐药基因。结果8株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四环素及氯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2株对头孢曲松耐药。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敏感。质粒电泳显示,8株菌均携带1~4种大小不等质粒,其中约182kb大小质粒可发现于3株菌中。所有8株菌都携带TEM编码基因,intI和qacEΔ12sul1、aac(6')-Ⅰb-cr基因。有2株菌携CTX-M-14型耐药基因。在喹诺酮耐药相关基因中,5株菌的GyrA发生了D87S的氨基酸突变,5株菌的ParC发生了T57S的氨基酸突变。5株菌携带oqxAB基因,4株菌携带qnrS基因。所有菌株都未携带qnrA/qnrB/qnrC耐药基因。结论多重耐药沙门菌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耐药质粒与I型整合子系统共存是导致菌株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分离获得42株解脲支原体并检测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同时PCR法扩增临床分离株的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对3种喹诺酮均敏感1株,41株至少对1种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测序发现上述敏感株和1株耐药株不发生突变,其余40株耐药株gyrA和parC基因发生D112E和(或)S83L突变。结论 3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均较严重,已不适合作为临床推荐用药,解脲支原体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Zhang W  Wu Y  Yin W  Yu M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0):1573-1575
目的:研究Uu临床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从184个临床Uu株中筛选出13株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的菌株,PCR扩增其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QRDR区。产物测序后和标准敏感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序列比较结果表明gyrA QRDR第87位核苷酸C到A的突变导致GyrA第95位天冬氨酸被谷氨酸替代,parC QRDR的第50位核苷酸C到T的突变导致ParC第80位丝氨酸被亮氨酸所替代。结论:这些结果表明gyrA QRDR第87位核苷酸C到A的突变与parC QRDR的第50位核苷酸C到T的突变和Uu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阴沟肠杆菌Qnr基因流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基因流行情况。方法以PCR法对62株环丙沙星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并结合试验了解喹诺酮耐药的可转移性。结果 62株阴沟肠杆菌中,qnrA基因阳性30株(48.6%),qnrB基因阳性41株(66.1%),qnrS基因阳性7株(11.3%),qnrA基因和qnrB基因同时阳性16株,qnrA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qnrB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2株。结论广州地区阴沟肠杆菌存在qnr基因,应加强qnr基因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和分析餐饮从业人员体检人群分离的大肠埃希菌gyrA、gyrB、parC、parE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用加入4μg/mL环丙沙星营养琼脂平板筛选耐环丙沙星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PCR方法扩增其gyrA、gyrB、parC、parE基因,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共分离到112株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所有菌株的MIC值都介于16~512μg/mL之间。gyrA检测到3种突变类型:112株都出现Ser83→Leu替代,103株发生Asp87→Asn替代,7株菌出现Asp87→Tyr替代。gyrB检测到2种突变类型:6株菌出现Ser343→Phe替代,9株菌出现Ser492→Asn替代。parC共检测到7种突变类型:112株菌都发生Ser80→Ile代替,12株大肠埃希菌发生Glu84→Val代替,5株菌发生了Ala56→Thr替代,各有1株菌发生Glu84→Gly和Glu84→Lys代替,另外各有1株发生Ala108→Thr和Val144→Gly替代。parE基因共检测到2种突变类型:有2株菌发生了Leu445→His代替,49株菌发生Ser458→Ala代替。其中gyrA Ser83→Leu、Asp87→Asn、Asp87→Tyr替代和parC Ser80→Ile、Glu84→Val、Glu84→Gly、Glu84→Lys代替,为gyrA和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引起的氨基酸替代类型。所有菌株都有2个及以上氨基酸位点的突变,都是高耐药菌株。环丙沙星的MIC值32μg/mL以上的耐药菌株都发生了3个以上位点的突变。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gyrB492、parE458的突变与环丙沙星的MIC值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26 9,P=0.016 1;r=0.273 7,P=0.003 5)。结论餐饮从业人员耐喹诺酮药物的大肠杆菌gyrA、gyrB、parC、parE基因具有多种氨基酸替代类型,gyrB492、parE458的突变与环丙沙星的MIC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 ABA)的菌株亲缘性。方法对20株PDR- ABA进行3种耐药相关看家基因(carO、gyrA、parC)和54种水平转移获得的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以及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检测。结果20株PDR- ABA中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2种获得性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和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耐药相关看家基因carO、gyrA、parC均存在有义突变。结论 PDR- ABA存在5个克隆传播,其中1-3-4-5-9-15-16-18-20号菌株呈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其在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筛选耐药菌株并测定环丙沙星MIC,对喹诺酮耐药菌株进行qnrA、qnrB、aac-(6’)-Ib-cr、GyrA及ParC检测,并进行基因扩增测序。结果 84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中有24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耐药率为28.4%。其中对2种药物耐药4株,对3种药物耐药6株,对5种药物耐药14株。耐药菌株MIC值为对照菌株148~596倍,24株耐药菌中检出qnrA质粒基因12株、qnrB质粒基因4株、aac-(6’)-Ib-cr基因4株、GyrA基因喹诺酮决定区突变11株、ParC基因决定区突变4株。结论我院存在大肠埃希菌喹诺酮耐药菌株,且耐药菌株耐药机制复杂,耐药基因的产生及酶类耐药突变是主要原因,临床要加强对耐药菌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宁波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类型及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37株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法扩增50株环丙沙星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37株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四环素、青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0、75.2%、76.6%、97.1%和100%。50株临床菌株测序发现,gyrA基因存在3种核苷酸序列发生错义突变,其中S91F突变发生在所有检测菌株,49株D95位发生突变;parC基因突变位点较多且相对比较分散,其中28株parC基因85、86、87、88和91位发生单位点突变,9株parC基因发生双重突变。结论青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常规用药,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可推荐用药。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的耐药特征,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2年至2007年,选择几个省市在不同季节对腹泻人群进行了该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生物学分型、药敏试验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通过对该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gyrA和parC基因的变异情况检测发现,在22株萘啶酸耐药的菌株中,有20株gyrA基因检出氨基酸变异,其中83位点共检出Ser(AGC)→Arg(AGA或AGG)突变12株,Ⅱe(ATC)突变3株,Cys(TGC)1株,87位点检出Gly(GGC)突变2株,Tyr(TAC)和Asn(AAC)突变各1株;3株萘啶酸敏感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耳耶尔森菌未检出上述氨基酸位点突变,而parC基因无论耐药株或敏感株均未检出突变.结论 我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萘啶酸的耐药比较严重,这可能是因为氟喹讲酮类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药物之一,而高水平用药,用药时间过长,以及动物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根本原因.氟喹诺酮的过度应用使萘啶酸耐药株选择性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状况、抗菌药物耐受性和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更好地了解江苏省沙门氏菌耐药性的产生和特点,确保食品安全。方法: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菌种进行复核鉴定和血清分型。沙门氏菌药敏性的测定使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推荐的肉汤稀释法,用PCR 和基因序列测定方法确定沙门氏菌中耐喹诺酮类药物的gyrA、gyrB、parC、parE基因及其突变状况。结果:全省疾病监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29%。其中主要的血清型为肠炎沙门氏菌(23.4%)、鼠伤寒沙门氏菌(15.1%)、拉古什沙门氏菌(8.3%)、布利丹沙门氏菌(5.2%)等。沙门氏菌主要耐受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100.0%)、氨苄西林(68.8%)、四环素及萘啶酸(52.6%)。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达64.7%,最多耐受8类抗菌药物。耐萘啶酸沙门氏菌gyrA基因在Ser83 位或Asp87位密码子处发生突变,gyrB、parC和parE未发现突变。结论: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的耐药状况严重,血清型分布与其他省份存在差异,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基因突变是导致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性检测。方法 PCR法对57株环丙沙星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并用琼脂稀释法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 57株阴沟肠杆菌中阴沟肠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89.5%~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64.9%、87.7%、93%、49.1%和100%。qnrA基因阳性19株(33.3%),qnrB基因阳性15株(26.3%),qnrS基因阳性2株(3.5%),qnrA基因和qnrB基因同时阳性8株,qnrA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qnrB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结论我院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qnr基因的流行,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应加强对该类基因的监测及临床用药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性检测.方法 PCR法对57株环丙沙星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并用琼脂稀释法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 57株阴沟肠杆菌中阴沟肠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89.5% ~ 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64.9%、87.7%、93%、49.1%和100%.qnrA基因阳性19株(33.3%),qnrB基因阳性15株(26.3%),qnrS基因阳性2株(3.5%),qnrA基因和qnrB基因同时阳性8株,qnrA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qnrB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结论 我院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qnr基因的流行,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应加强对该类基因的监测及临床用药监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和特性。方法 PCR检测qnr、qepA、aac(6’)-Ib-cr基因,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转移试验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体外转移性,稀释法测定试验菌株的MIC,用切胶回收的方法初步定位耐药基因。结果我们在肺炎克雷伯菌KP3606株发现新的基因亚型qnrB31,GenBank登录号为HQ418999,肺炎克雷伯菌KP4047株发现新的基因亚型qnrB32,GenBank登录号为HQ704413;体外接合转移试验获得成功,各菌株和各接合子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试验有不同的结果,未检出qnrA、qnrS、qnrC、qnrD、qepA、aac(6’)-Ib-cr基因;经基因定位,qnrB31和qnrB32基因位于约23kb的质粒上。结论在喹诺酮类耐药的各种基因中,qnrB是最有可能发生变异的基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志贺菌gyrA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福氏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38株耐药的福氏志贺菌gyrA基因的N末端编码区进行PCR扩增后,用SSCP方法检测突变,然后测序。结果 福氏志贺菌gyrA基因PCR-SSCP显示有8株突变,测序结果揭示存在2个导致氨基酸改变的基因点突变:83位TCG(Ser)→TTG(Leu)突变和87位GAC(Asp)→GGC(Gly)突变。结论 gyrA基因点突变与福氏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剂盒分离获得77株解脲脲原体并检测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同时PCR法扩增临床分离株的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对3种喹诺酮均敏感3株,74株至少对1种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测序发现上述敏感株和2株耐药株不发生突变,其余72株耐药株gyrA和parC发生D112E和/或$83L突变。结论解脲脲原体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