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沈丛欢  夏强 《肝胆外科杂志》2012,20(4):244-245,242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补救性肝移植(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的定义是指对肝功能良好的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cm或肿瘤数目≤3个、单个肿瘤直径≤3 cm)首先采取肝癌切除治疗,术后肝癌肝内复发(单个肿瘤直径≤5 cm;多个肿瘤数目≤3个、单个肿瘤直径≤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10966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手术治疗的109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的计算,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选取2009—2019年随访数据更详尽的2884例肝细胞癌病例纳入长期生存分析,其中接受肝切除患者2549例,男性2107例,女性442例,年龄(56.6±11.1)岁(范围:20~86岁);接受肝移植患者335例,男性292例,女性43例,年龄(51.0±9.7)岁(范围:21~73岁)。比较肝切除与肝移植的效果、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效果等。结果109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10331例行肝切除,635例行肝移植。根据收治时间,将10331例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3组:1986—1995年组(712例)、1996—2008年组(3988例)、2009—2019年组(5631例)。1986—1995年组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2.9%。2009—2019年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51.7%,其中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4%、26.6%和50.6%。进一步分析行首次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2549例),其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1%、71.9%、60.0%、41.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0%;行一期肝移植的肝细胞癌患者247例,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0%、64.8%、61.9%、57.6%,行补救性肝移植88例,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8%、65.2%、52.5%、52.5%,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49例接受首次肝切除和247例接受一期肝移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复发率相比,符合米兰标准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3%、87.1%、76.9%、54.7%和95.4%、79.4%、77.4%、71.7%(P=0.754),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6.3%、35.9%、47.6%和8.1%、11.7%、13.9%(P<0.01);超米兰标准无大血管侵犯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2%、65.9%、53.0%、33.0%和87.6%、71.8%、71.8%、69.3%(P=0.003),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9.2%、57.8%、69.7%和29.7%、36.7%、36.7%(P<0.01);超米兰标准有大血管侵犯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2.1%、36.1%、22.2%、15.0%和62.9%、31.8%、19.9%、0(P=0.387),1、3、5年复发率分别为61.5%、74.7%、80.8%和59.7%、82.9%、87.2%(P=0.909)。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性别、术前辅助治疗、症状、AST、术中或术后输血、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硬化、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和病理分化(P值均<0.0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匹配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患者资料,得到443对病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与解剖性肝切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但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率高于解剖性肝切除(P=0.035)。结论近十年,肝癌手术治疗的生存率较之前明显升高。对于肝功能储备较好的肝细胞癌患者可以先行切除手术,复发后再行补救性肝移植,补救性肝移植的效果与一期肝移植相当。在确保阴性切缘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保留更多肝脏组织的非解剖性肝切除。  相似文献   

3.
9年间我科共对223例肝癌病人完成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其中肿瘤直径≤5cm者103例.包括≤3cm者28例.3.1~5cm者75例。其年龄范围为26~76岁,平均为51.3±10.4岁.男93例,女10例。HBsAg( )75例.肝硬变88例。行联合肝段切除15例.肝段切除20例.局部肝切除68例。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100例,胆管细胞癌3例。结果:103例小肝癌TNM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37例、Ⅲ期53例、ⅣA期5例和ⅣB期2例。其中肝细胞癌99例,高分化21例、中分化65例和低分化13例。手术死亡率为0.97%,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2.7%、72.5%、54.3%。高、中、低分化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9.9%和41,1%。术后1、3、5年复发(转移)率为12,8%,40,7%、71.5%。结论刊、肝癌具有与太肝癌一样的肝病背景.综合多种因素选择肝癌手术方式.合理掌握肝切除量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途径。小肝癌并不等于早期肝癌,尽管行肝癌根治性切除,远期复发和转移率与大肝癌一样高.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肝癌的病理特点及再次肝移植治疗的意义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21例肝癌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接受再次肝移植治疗,12例行姑息治疗.所有患者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均为肝内复发,无法局部切除.结果 9例患者首次和再次肝移植时肿瘤病理分析,肿瘤均为肝细胞肝癌,最大肿瘤直径分别平均为6.2 cm和4.8 cm,多发肿瘤者分别占67%和89%,有微血管侵犯者分别占100%和56%,肿瘤分化为Ⅱ级、Ⅲ级和Ⅳ级者分别为33%、67%、0和22%、22%、56%,复发肝脏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和分化程度与原发肝脏肿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肝移植术后再次移植组患者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5.0个月,再次肝移植术后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再次移植术后存活时间中位数为5.8个月,总体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1.8个月;姑息治疗组受者肝移植术后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3.0个月,总体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7.6个月;再次移植组和姑息治疗组术后1、2、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9%、44%、33%和91%、45%、9%,两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侵犯为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复发肿瘤分化程度更低;首次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可能是术前和术中肿瘤全身播散的早期临床特点和局部表现,不建议再次肝移植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经皮肝穿刺新型射频治疗的疗效,探讨新型射频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方法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28例患者共34个病灶中:直径≤3cm的23个瘤体,21个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91.3%;直径为3~5cm的11个瘤体中8个瘤体获得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72.7%。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53.6%;术后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6.4%,92.9%。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癌肝移植术后个体化化疗疗效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Chen GH  Lu MQ  Cai CJ  Yang Y  He XS  Zhu XF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7):1040-1043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辅助个体化化疗对预防肝癌复发、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1年 4月~ 2 0 0 3年 1月 2 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依据ATP TCA结果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5 2例单纯采用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肝癌患者的累计生存率和累计无瘤生存率。结果 个体化化疗组和未作化疗组肝移植术后 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31%、73 85 %和 92 0 6 %、6 3 93% ,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个体化化疗组和未作化疗组患者肝移植术后 6、12、18、2 4个月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0 0 0 %、80 0 0 %、80 0 0 %、6 0 0 0 %和 6 7 31%、5 1 92 %、4 0 0 3%、37 81% ,二组术后累计无瘤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术后辅助个体化化疗能显著降低肝癌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率 ,明显延长肝移植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根据ATP TCA技术指导制定的肝癌肝移植术后个体化化疗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剖学方法行肝切除在老年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5例行手术切除的老年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为解剖学方法行肝切除的患者,53例为传统方法行肝切除的患者。结果解剖学方法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腹腔出血,术后并发症7例(9.7%),术后住院时间(12.6±4.5)d;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70.1%、60.7%;传统方法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3.7%),术后腹腔出血2例,术后并发症15例(28.3%),术后住院时间(17.2±9.7)d,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53.9%、40.8%。解剖学方法组较传统方法组术中出血及输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老年肝癌患者采取解剖学方法行肝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20年7566例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756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7164例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9%、41.76%、26.70%,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3.92%、56.12%、42.97%,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54%.肿瘤直径≤5 cm的小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0%、38.47%.肿瘤直径5 cm的大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1.42%、2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568,P<0.01).110例肿瘤降期后切除患者、515例术后复发再次切除患者、1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6%、67.28%、26.81%,5年无复发牛存率分别为77.44%、13.01%(统计始于第1次手术)、34.90%.402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牛存率分别为60.81%、55.63%及64.47%、58.52%.肿瘤直径、数目、分化程度及大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患者牛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X2=200.539,27.536,96.964,216.156,P<0.01).结论 肝癌早期筛查和治疗,手术安全性的提高,综合治疗模式的开展,预防转移、复发研究的突破,显著地提高了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冷冻肝切除对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ou XD  Tang ZY  Yu Y  Ma ZC  Wu ZQ  Zhang BH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39-441
目的探讨冷冻肝切除对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的价值。方法对84例原发性肝癌行冷冻肝切除,即对可切除肝癌,先用液氮(-196℃)冷冻,将癌块冷冻成冰球然后立即作常规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复发率和生存率用寿命表法统计。结果术后恢复均顺利,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冷冻肝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83.9%和64.0%。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1%、30.1%和39.0%。结论冷冻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有可能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冷冻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的远期疗效比较,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内复发性肝癌的再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980年至2000年31例肝内复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69.2%及50.1%,二次切除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32.8%及25.4%,最长一例已无瘤生存12年,而140例未再手术者的5年生存率仅9.3%,其中TACE组及PEI组的5年生存率相似,分别为12.2%及14.8%。结论:再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内复发肝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不能手术者,我们推荐使用PEI术。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与肝切除治疗小肝细胞肝癌的优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切除(HR)和肝移植(OLT)是目前仅有的两种可以治愈肝细胞性肝癌(HCC)的方法,但孰优孰劣尚无定论。一般认为,HR主要用于治疗单个病灶且肝功能分级为ChildA级的HCC患者,而OLT主要用于治疗肝功能为ChildB或c级且多个病灶的HCC患者。在过去十年中.HR在改善HCC的预后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HCC长期预后依然较差,HR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33%-44%,而5年复发率高达80%~100%。肝移植被认为是治疗HCC的最佳方法,因为可以获得最大的无瘤切缘,祛除了可能导致肿瘤复发的肝硬化基础;同样肝移植是可以治愈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本文作者收集了1996年到2005年38例HR(HR组)和48例OLT(OLT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式术后患者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9年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治疗121例符合米兰标准且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为Child A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肝切除术组;32例行肝移植的患者作为肝移植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微血管侵犯、微小卫星灶、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Log-rank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别,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肝切除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3%、44%,肝移植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0%、62%,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2,P>0.05);肝切除术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44%、26%,肝移植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65%、52%,两组总体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微小卫星灶与生存显著相关(Wald=9.625,7.34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5.008,P<0.05).结论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比较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肝移植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高于肝切除术;微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肝癌肝移植Milan标准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en ZY  Zheng H  Wang ZL  Shen W  Zhu ZJ  Deng YL  Pan C  Bao FK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615-1618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Milan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5年11月术前cT检查符合Milan标准的125例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影像学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别及其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125例患者中,切除肝脏病理检查证实符合Milan标准者97例,超出Milan标准者26例,2例未发现癌灶最终诊断为结节状肝硬化,准确率为77.6%。影像学与病理学符合Milan标准的肝移植患者的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和92.8%、87.2%和90.7%、86.4%和89.7%、86.4%和89.7%、86.4%和89.7%,两组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P〉0.05)。病理学上超出Milan标准的患者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0%、65.4%、61.5%、61,5%和61.5%,与病理学符合及影像学检查符合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螺旋CT诊断符合Milan标准的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良好,但应进一步提高诸如门静脉主要分支癌栓、淋巴结转移等导致病期误判因素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术(Cool-tipRFA)对肝癌的热消融作用,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在局麻下及B超引导下,射频电极经皮穿刺入肝癌瘤体内,对其进行消融。结果28例患者的38个瘤体中:直径≤3cm的26个瘤体,24个获得完全热消融,热消融率为91.9%;直径为3~5cm的7个瘤体中5个瘤体获得完全热消融,热消融率为71.4%;直径为5~8cm的5个瘤体中2个瘤体获得完全热消融,热消融率为40%。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6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89.3%,78.6%及60.7%。结论经皮肝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术对直径≤5cm的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对肝细胞癌,特别是中期(BCLC-B期)肝细胞癌(后简称肝癌),肝部分切除或全肝切除肝移植是其明确的可能治愈的手段。虽然肝移植治疗符合选择标准的肝癌,其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都比肝部分切除高,但供肝短缺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巨大问题,大大地限制了肝移植的开展,因此,肝部分切除就成为原发性肝癌可能治愈的常规手段。但是,我国的肝癌多源于慢性乙型肝炎,大约80%的肝癌伴有肝硬化。对伴有肝硬化的肝癌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情况。方法 建立大鼠30%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肝切除(PH)组、全肝移植(0LT)组和30%小体积肝移植(30%POLT)组,观察1w生存率,并于术后1、2、3、7d检测肝细胞增殖活性、肝功能和肝组织学变化。结果 各组1w生存率均为100%;30%POLT组术后2d达到增殖高峰,峰值与PH组无差异(P〉0.05);其肝功能酶学指标在术后1、3d明显升高,组织学见肝细胞核分裂极其活跃。结论 冷缺血1h的30%供肝和肝切除后肝脏具有同样的增殖活性,仅增殖高峰稍晚;较短的冷缺血时间以及熟练的手术技术可能对小体积供肝的再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380例小肝癌(≤5cm)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 1964-1999年共切除小肝癌380例。289例为不规则肝切除术,91例为简化肝切除术。结果 380例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57.3%,<3cm为59.4%,3-5cm为51.4%,不规则肝切除术为52.3%,简化肝切除术为62.5%,再次肝切除术为24.7%。术后3年复发率为39.2%。结论 对左叶或表浅和肝边缘的小肝癌作为规则肝切除术;以中央型、有包膜、深在小肝癌作简化肝切除术、手术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6,自引:5,他引:96  
吴孟超  陈汉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2):707-710
作者报告了1960年 ̄1993年经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2051例,其中肝细胞癌占94.1%,合并肝硬变或慢性肝炎者占86.5%,肿瘤直径≤5cm者占25.1%,其中≤3cm者176例,44.0%为局部根治性肝切除。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为1.1%,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36.1%,肿瘤≤5cm者,无手术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为79.8%,而肿瘤≤3cm者,术后5年生存率85.3%。作者认为,以下几点对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射频消融术(RFA)对原发性肝癌的毁损作用,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在局麻下及B超或CT引导下,射频电极经皮穿刺入肝癌瘤体内,对其进行消融。结果41例患者的55个瘤体中:直径≤4cm的42个瘤体,39个获得完全毁损,毁损率为92.9%;直径为4—8cm的13个瘤体中7个瘤体获得完全毁损,毁损率为53.8%。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5.6%、88.5%、75.6%及65.7%。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直径≤4cm的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8月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61例,其中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70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术中射频消融治疗68例,肝移植23例。结果肝癌切除组、术中射频治疗组和肝移植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4.3%、39.7%和82.6%,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4,4%和8.7%,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的同时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