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活性与尿白蛋白(AU)含量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试剂盒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5例缓解期UC患者,32例活动期U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CRP活性、Au含量。并对活动期患者行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病情轻重程度。结果活动期患者组血CRP活性、AU含量显著高于缓解组与对照组(P〈0.01),且二者与UC病情活动性、病情分型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内镜表现分级呈中度正相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血CRP活性、AU含量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克罗恩病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可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炎性疾病,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共同构成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肠道症状为特征,可伴有局部或全身的并发症。目前推测我国CD的患病率为1.4/10万,并有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但至今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且与CD表现相似而需鉴别诊断的疾病较多,因此只有联合CD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实验室诊断等来确诊疾病,评估活动性及预后。近几年,各种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的提出,大大提高了CD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将对CD的诊断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性的关系以及在狼疮肾(lupus 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3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以43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做为对照组。同时将76例SLE患者按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组与SLEDAI〈10分组两组,进行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活动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与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LEDAI≥10分组,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DAI〈10分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在SLEDAI≥10分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SLEDAI〈10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以LN和SLEDAI作为因变量将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LN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P〈0.05y,以SLEDAI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抗核小体抗体和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在LN疾病中起较为重要作用。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较好的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瘀血状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是否存在瘀血,以及瘀血与疾病的活动性关系,本试验从血小板活化的角度,检测了UC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的各项指标。结果U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均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低于正常人;同时Uc患者的PLT、GMP-140、TXB2与疾病的活动性分别呈正相关,MPV与疾病的活动性呈负相关。结果表明,UC发病过程中存在瘀血,并且瘀血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本试验进一步认识了UC的发病机制,不但为判断UC是否存在瘀血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室依据,而且也为衡量中医药治疗UC的疗效提供了可靠标准,更加拓宽了中医药治疗UC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滴度的动态变化与微型多动脉炎(MPA)肾损害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动态观察5例活动性微型多动脉炎肾损害患者经甲基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前后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荧光法ANCA(IF-ANCA)滴度的动态变化,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病情处于急性活动期,MPO-ANCA,IF-ANC滴度升高,(2  相似文献   

6.
狼疮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对3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肾活检及病理分型,分析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特点、临床活动性及肾脏病理活动性。结果病理类型Ⅳ型最多见(占55.9%),Ⅳ型LN肾功能不全及血尿发生率高,肾脏病理活动性明显;Ⅳ型、Ⅴ型、Ⅴ+Ⅳ、Ⅴ+ⅢLN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发生率高。肾脏病理活动指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活动性及抗dsDNA抗体阳性率无相关性。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但二者之间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检查有炎性标志物(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检测,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检测,关节滑液检测以及自身抗体检测。这些指标经常伴随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而改变,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的是自身抗体检测。抗环瓜氨酸肽(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是一种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类风湿因子高。发病一年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大部分血清中可检测到抗CCP抗体的存在,同时抗CCP抗体阳性也可以用来预测严重破坏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因此,抗CCP抗体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是极有帮助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CCP抗体对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疾病(IBD)是一种迄今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特指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有相似的发病机制,但二者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仍以内镜检查为金标准,内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累及范围及活动性程度,摘除较大的假性息肉,发现早期癌变,治疗策略的制定及预后的估计均有重要意义。已出现肠穿孔、腹膜炎、中毒性巨结肠,严重衰竭病人,精神病,严重心肺疾病等应禁忌或暂缓镜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狼疮肾炎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5例经肾活检确诊为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抗核小体抗体在活动性增殖性狼疮肾炎中的阳性率(59.3%)较非活动性增殖性狼疮肾炎(27.3%)和非增殖性狼疮肾炎(20.0%)高(P〈0.05)。活动性狼疮肾炎组的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53.8%)较非活动性狼疮‘肾炎组阳性率(23.8%)高(P〈0.05)。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的病理活动性指数(active index,AI)较阴性组高(P〈0.05),两组慢性指数(chronic index.CI)和狼疮肾炎的临床活动性评分(renalactivity score,RAS)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与狼疮肾炎的病理活动性相关,在活动性增殖性狼疮肾炎中出现较为普遍,是提示活动性增殖性狼疮肾炎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对于5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肝脏活检病理检查的综合分析,寻找其临床规律和组织学特征。结果 (1)急、慢性排异反应在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上均有其特征性改变和诊断标准。(2)其他并发症,如纤维化胆汁淤滞性肝炎和肝动脉血栓形成,也有各自的临床病理特点。(3)肝移植术前应做供肝质量评定。结论 了解和掌握排异反应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以及其他并发症的临床病理特征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粪钙卫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确诊为UC的患者63例及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但存在相应消化道症状的患者30例,检测并比较其粪钙卫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活动期Ⅰ、Ⅱ及Ⅲ级组的粪钙卫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且随活动期级别增高,粪钙卫蛋白的水平逐渐增高(P〈0.05);活动期Ⅱ级及Ⅲ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Ⅰ级组(P〈0.05),但前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组的粪钙卫蛋白水平(rs=0.807,P〈0.01)、C反应蛋白水平(rs=0.651,P〈0.01)和红细胞沉降率(rs=0.371,P〈0.05)均与结肠镜下分级相关。结论粪钙卫蛋白可用于评价UC的活动性。由于其检测方法简单、无创、方便及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无创性地诊断、随访膀胱尿路上皮癌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自主研制的FN试纸测定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正常体检人群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结果 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4%和79.03%,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7%和68.06%;尿液细胞学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特异度较高(100%),但其敏感度仅为47.06%.结论 FN试纸检测对不同分化及浸润深度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价值高于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但不能对膀胱肿瘤的分级以及病灶数量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柳氮磺吡啶口服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一组采用柳氮磺吡啶口服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一组单纯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6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果表明,柳氮磺吡啶口服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高效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行性,我院应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M组)、他克莫司胶囊(T组)、环孢素软胶囊(C组)口服治疗UC患者各100例,并对患者的耐受性、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疾病活动指数(DAI)、内镜下肠黏膜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3组患者中因药物不耐受或出现不良反应等而遐出研究49例,其中M组9例(9.0%),T组30例(30.0%),C组10例(10.0%)。3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都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均很快恢复。3组患者治疗后D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M组、T组和C组内镜下肠黏膜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0.4%(55/91)、51.4%(36/70)和45.6%(41/90)。结果表明,高效免疫抑制剂治疗UC疗效肯定,而且安全性高,为UC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尿液足细胞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留取患者100 ml晨尿,将其置细胞涂片离心机制成尿液涂片,将涂片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人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 (PCX)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小鼠单克隆抗人足细胞(PCX)抗体与足细胞特异性结合,与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无特异性结合,可用于检测尿足细胞;(2)在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中尿足细胞呈阳性,正常成人对照组足细胞均为阴性.(3)经统计尿足细胞阳性率前3组的分别为:紫癜性肾炎,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结论:运用小鼠单克隆抗人足细胞(PCX)抗体检测尿足细胞是一种特异性的方法,在肾病患者中有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及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的多层螺旋CT (MSCT) 表现特点,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8例CD及13例ITB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MSCT表现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点。结果 MSCT征象对比结果显示:① CD以肠管均匀增厚为主;ITB以不均匀增厚为主(Ρ<0.05)。② CD以肠腔不规则狭窄为主;ITB以肠腔同轴狭窄为主(Ρ<0.05)。③ ITB较CD更易出现肠周淋巴结增大和强化,系膜血管增多、迂曲(Ρ<0.05)。CD与ITB均可表现出腹痛、腹泻、发热、贫血、便血、消瘦;实验室检查中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白蛋白降低以及肠道并发症;其中CD便血更多见,肠结核更常合并肺结核(Ρ<0.05)。结论 CD和肠结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MSCT表现二者各有一定特点,综合分析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肠镜、病理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显示,临床主要表现:93例溃疡性结肠炎(UC)以腹泻为主,伴有腹痛和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左下腹和左腰腹部;59例克罗恩病(CD)以腹痛为主,伴有腹泻和黏液或水样便,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和脐周。病变范围:UC以直肠和全结肠为主;CD以末端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临床类型:UC以初发型及慢性复发型多见;CD以狭窄型为主。内镜及病理大体检查:UC为多发性表浅溃疡、连续性弥漫性黏膜充血糜烂,病理检查镜下隐窝脓肿较多见;CD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的黏膜炎症,病理检查镜下黏膜下层见结节样肉芽肿。CD并发症较多,主要为肠梗阻、瘘管及肠穿孔。UC结肠镜病理活检确诊率为96.8%,3.2%的病例是经手术标本病理活检确诊。CD结肠镜病理活检确诊率为59.3%,40.7%的病例是经手术标本病理活检而确诊。结果表明,IBD临床表现多样,CD并发症较UC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肠镜病理活检是诊断UC和CD的有效方法。合理内科治疗和选择性外科治疗可提高IB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大肠癌手术前后血清层粘连蛋白(LN)含量的变化和大肠癌组织中LN与血清LN的相关性,研究大肠癌组织中CD105及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大肠癌组织中LN、CD105和CD44V6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放射免疫技术(RIA)对血清和大肠癌灶组织、大肠正常组织匀浆中LN进行测定,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肠癌灶组织、大肠正常组织中CD105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大肠癌组根治性术后血清LN含量明显低于术前和大肠良性疾病组(P〈0.05);(2)LN在癌灶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癌灶远隔组织(P〈0.05),癌灶组织与血清中的LN含量呈直线正相关(r=0.978);(3)CD10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组织(P〈0.05)。CD44V6在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6%和33.8%(P〈0.05)。CD44V6阳性组MVD值及组织LN含量明显高于CD44V6阴性组(P〈0.05)。结果表明,血清LN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防治、手术效果评估及术后动态观察肿瘤的复发转移具有临床意义。CD105和CD44V6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MVD、LN与CD44V6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单克隆抗体MC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MC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MC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9%(233/265),其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M分期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P〈0.05),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侵犯肠壁程度越深、伴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时间越短者,其阳性表达率越高。结果表明,检测MC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