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病例分为脑梗死组及非脑梗死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ntima—medium thickness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101例脑梗死患者63例颈总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4.2%;40例非脑梗死者6例颈总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3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5,(6)
目的 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的关系,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治疗的9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和不同类型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病情脑梗死患者各种类型斑块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检出率为83.33%,对照组的检出率为18.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软斑和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病情患者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低于中、重型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存在着密切关系,硬化斑块的性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梗死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研究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的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形态、数量和回声特征.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差... 相似文献
5.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复发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斑块与复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40例脑梗死和100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入组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与CAA斑块发生的关系,通过不同级别的CAA斑块在各组中的分布的情况比较,以及不同性质斑块的发生情况,来了解CAA斑块在复发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CAA斑块的发生与年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相关(P<0.05);脑梗死组CAA斑块的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高(P<0.01),复发脑梗死组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级别更高。复发脑梗死组斑块多为扁平斑、软斑及混合斑(60%),溃疡斑少见。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C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CAA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复发脑梗死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级别更高,且多为扁平斑、软斑及混合斑(60%),溃疡斑少见。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CAA斑块的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临床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42例,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42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0例,发病率约71.4%,左侧多于右侧,且多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软斑较多见,溃疡斑和软斑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脑梗死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50例脑梗死患者做双侧颈动脉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理与性质。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好发于分叉处,脑梗死栓子的主要来源为软斑及溃疡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查可以对脑梗死患者提供重要的指标,对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137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较高(69.34%),在颈动脉分叉处最为多见(77.9%),以软斑为主(41.1%),且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与梗死有同侧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性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而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又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其斑块存在情况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等相关信息.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为63.7%,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5%,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组的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lO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一时间段的无脑血管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其斑块情况,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Hey水平,根据H吖水平将观察组中患者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A组)及正常半胱氨酸组(B组)。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ey以及IMT值均更高,且相对于B组中的患者,A组中患者的血清Hcv以及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值均更高(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v值相较于无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病人 12 0例 ,分为 3组 ,降纤酶大、小剂量组和对照组 ,各 4 0例。大剂量组予降纤酶 10U ,静脉滴注 (静滴 ) ,隔日一次 ,共 7次 ,总剂量 70U。小剂量组于发病d 1,3,5分别予降纤酶10 ,5 ,5U ,静滴 ,总剂量 2 0U。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 +丹参注射液 2 0mL ,静滴 ,qd×14d。结果 :大剂量组总有效率 93% ,高于其他 2组 (均为 78% )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幅大于小剂量组(P <0 .0 1)。治疗后 3mo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大剂量组 (5±s 6 )分 ,小剂量组 (12± 6 )分 (P <0 .0 1)。大剂量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明显 ,脑梗死复发率大剂量组明显低于其他 2组。治疗中未见严重出血情况。结论 :大剂量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肯定 ,且能减少脑梗死的复发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5例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双侧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收缩期血管内径(Ds)、CCA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并记录CCA及颈内动脉(ICA)斑块的回声强度、数目及斑块累及的血管数。结果 脑梗死组CTA双侧CCA-Ds、CCA-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双侧MCA-RI、MCA-PI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混合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协助早期诊断MCA粥样硬化性狭窄。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汉荣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5,22(6):484-48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结果130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有硬化病变124例(95.4%),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1例(182块),占77.7%,左侧多于右侧,CCA分叉处>CCA主干>ICA起始段>ECA起始段。发生颈动脉狭窄22例(16.9%),其中轻度狭窄13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3例,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死的主要的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测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对临床预防脑梗死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8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9例)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5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在进行12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脂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颈动脉硬化情况、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脂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MT、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867、11.481、8.946,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NMD均有所升高,且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M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428、2.042,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患者的LDL-C、TC以及TG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457、11.582、11.010,P<0.05)。结论: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降低血脂和炎症,同时也能缓解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循环储备功能(CCR)。方法采用SPECT结合醋氮酰胺(ACZ)负荷试验对67例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CCR进行了评估,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AI为(-12.07±2.37),对照组△AI为(15.86±3.79),脑梗死组△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有高血压病史、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数值增高患者CCR显著降低(P<0.01);狭窄程度≥70%的颈动脉病变CCR显著降低(P<0.01)。结论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CCR显著降低,高血压病及血压水平可显著影响CCR,>70%的颈动脉狭窄可显著降低CCR。提示血压管理对慢性期颈动脉狭窄导致的CCR受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与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58例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及26例健康体检成人,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IMT。结果:脑梗死组的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EDV/PSV及血流加速度(AC-CEL)减低,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增高;脑梗死组血流PI与颈总动脉-IMT(CCA-IMT)及颈内动脉-IMT(BIF-IMT)呈正相关性(r=0.263,P=0.023;r=0.261,P=0.024);RI与BIF-IMT呈正相关性(r=0.265,P=0.022);EDV与BIF-IMT呈负相关性(r=-0.407,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作为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