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保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通过每日3次或4次注射胰岛素而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一般情况下,在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控制夜间血糖和清晨空腹血糖。目前最先进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即通过胰岛素泵计算机系统设置基础量和餐前剂量,模拟正常人胰岛功能和胰岛素分泌模式,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治疗是模拟正常人胰岛素分泌特点进行给药的。人进餐时开始分泌的胰岛素叫作“餐时胰岛素”,是专门对付因进餐引起的血糖升高;另外在任何时刻体内都会有少量胰岛素分泌,叫作“基础胰岛素”。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作用效率明显下降造成的。因此,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就设法让胰岛素制剂的作用时间尽量模拟基础胰岛素或餐时胰岛素,因此发展出了许多种胰岛素制剂。目前,按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将其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有五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治疗是模拟正常人胰岛素分泌特点进行给药的。人进餐时开始分泌的胰岛素叫作“餐时胰岛素”,是专门对付因进餐引起的血糖升高;另外在任何时刻体内都会有少量胰岛素分泌,叫作“基础胰岛素”。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作用效率明显下降造成的。因此,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就设法让胰岛素制剂的作用时间尽量模拟基础胰岛素或餐时胰岛素,因此发展出了许多种胰岛素制剂。目前,按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将其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4.
正常状态下.人体持续分泌少量胰岛素.这种“细水长流”式的胰岛素就是“基础胰岛素”.决定了一天里大多数时间的血糖水平。除了基础胰岛素,人体还会在进食时集中分泌一些胰岛素,降低餐后血糖。这种现产现用的胰岛素叫做“餐时胰岛素”。  相似文献   

5.
李长玉 《长寿》2004,(12):13-13
一位患者问我说,我患糖尿病多年,一天三餐吃药太烦人了,近来我的朋友介绍说,不吃早餐能降血糖,这个方法可用吗?我对他说,若想知道不吃早餐是否可以降血糖治疗糖尿病,需首先了解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乏,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通过胰岛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模拟正常胰岛素的生理分泌节律,并根据每天的饮食和运动量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达到或接近生理水平的方法。美国糖尿病(DM)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及英国DM前瞻性研究(UKPDS)已经充分显示强化降糖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肺结核的患病率较正常人群高3~10倍[1],血糖波动易使肺结核恶化或复发,严重影响预后,而抗痨治疗周期长,患者常难以长期控制血糖达标.新型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与传统中效胰岛素相比作用持续恒定,变异性低,最大程度的模拟了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能有效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笔者将甘精胰岛素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长期强化降糖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病人由于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最终要靠外援胰岛素(INS)控制血糖水平,维持生命。胰岛素泵是目前最先进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能模拟正常胰岛素的分泌,又称“人工胰岛”,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各种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本组通过对27例1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观察总结其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易宁与格华止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单用瑞易宁或格华止与联合使用2种药物对改善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方法用Homa模型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分泌指数(IS)及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及标准馒头餐后患者的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情况评估小剂量瑞易宁与格华止联合及单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8周前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以Homa模型的IAI、IR、IS、HBCl分析显示,均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经瑞易宁和格华止联用18周治疗后,IAI、IR、IS、及HBC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标准馒头餐后患者的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与单用瑞易宁比较,其对IS和HBCI及标准馒头餐后胰岛素和C肽的改善更好,与单用格华止比较,其对IAI和IS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瑞易宁与格华止联用不仅能显著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而儿能更有效地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和保护患者自身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降糖治疗方法,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监测血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入院后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优泌林R)+睡前中效胰岛素(优泌林N)”方案强化治疗,监测空腹血糖9~10 mmol/L,餐后2h血糖11~13 mmol/L,控制欠佳,更换方案为“门冬胰岛素,胰岛素泵泵入”治疗.治疗6d后,血糖得到较好控制,空腹血糖6~7 mmol/L,餐后2h血糖7~8 mmol/L.后停用胰岛素泵,更换为“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三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人胰岛素(优泌林N)晚上睡前皮下注射”,为患者院外继续治疗做准备.监测空腹血糖波动于5.7~6.3 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6.7~7.8 mmol/L.虽暂未达到理想目标,但血糖在较短时间内安全、平稳下降,得到良好控制.患者入院第15天,血糖平稳,出院.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血糖特点合理选择胰岛素种类及胰岛素治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用药应给予密切监护,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程力 《药物与人》2014,(4):80-81
目的:探讨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1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单用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和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总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糖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在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血糖达标率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餐前用药和餐后用药 用药时间与疗效关系密切,如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大多数是餐前30分钟服用。如美比达、糖适平、优降糖,但瑞格列奈就应在进餐时服用,才能与血糖同步,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胰岛素也是餐前注射,因为药用胰岛素为六聚体,注射后在皮下分解为单体后才能吸收入血,大约需半小时,因而需提前注射才能与进餐后升高的血糖同步,获得最大疗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的胰岛素注射装置,胰岛素泵能够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不仅能够安全、平稳地控制血糖,还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由度。因此,如今国内外戴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然而,目前的胰岛素泵毕竟只是一种开环式仿胰腺的机械装置,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使川者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4.
正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以控制血糖,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也需要胰岛素的替代治疗。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相比,胰岛素泵的使用给需要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安全性和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泵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和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当机体代偿性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克服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发生血糖升高,最先出现的是餐后血糖升高,然后才是空腹血糖升高。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胰岛素抵抗贯穿始终,而胰岛素分泌则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法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强化血糖控制后继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C肽、HbAlc,HOMA-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2hC肽仅在胰岛素治疗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糖尿病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解除高血糖毒性的患者不论继续采用胰岛素治疗还是口服降糖药物均可良好控制血糖并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应用单纯口服降糖药物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成本-效果。方法将8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口服降糖药物、B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同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疗效较A组明显,B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在治疗过程中停用甘精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有19例,A组仅有2例。两组的平均每人费用及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更明显,且成本-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均存在。尽管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病程进展,胰岛素分泌不足便成为主要矛盾,最终大部分患者亦需外源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因此,胰岛素治疗几乎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内科危重症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 选择进食极不规律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内科危重症患者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什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以餐时超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糖达标率为76.5%(26/34),较对照组的50.0%(17/34)高(P<0.05).治疗组的血糖波动较对照组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对于进食极不规律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内科危重症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每日注射1次,能有效平稳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20.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中,口服降糖药物以其有效、安全、方便及无创等优点,仍然牢牢地占据着治疗的一线地位。但由于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13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因此,许多病友,到了疾病的某一阶段以后,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