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因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又称外耳氏病(weil's disease),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主要是通过间接接触受带菌动物(野鼠、家畜等)尿液污染的水体、土壤而感染本病,但也可在畜牧养殖、屠宰、加工过程中直接接触病原体而被感染。钩体病的临床表现轻  相似文献   

2.
娄底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研究——戴练平等(湖南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7000);《疾病监测》,2005。20(4):192-193【目的:了解娄底市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对娄底市1967-2003年钩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娄底市钩体病发病范围在扩大,但强度下降,病死率变化不明显。发病时间分布有聚集性,年龄分布呈分散趋势。结论:娄底市钩体病发病可能有周期性,流行特征的变化提示钩体病防制工作仍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危害我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52年在临海市首发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急剧增加,到1996年止,发病已超过13.7万例。我省历史上钩体病曾多次暴发流行,如1965年钩体病暴发,全省病例达4万余人,发病率为140.38/10万,死亡90人。为了了解和掌握我省钩体病暴发流行疫情特点和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钩体病的再度暴发,我们分析研究了全省历史上规模较大的10起暴发疫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疫情资料来源全省钩体病暴发县市调查资料和上报疫情资料。二、血…  相似文献   

4.
洪涝灾害在重庆每2~4年出现1次,部分地区还表现为1年多次和多年连续受灾,从1990~2002年,重庆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发病率在0.19~4.33/10万之间,居全国4~5位。同时三峡水库的兴建使水流变缓,水位增高,引起相应的生态环境改变。人群迁移、鼠类随之迁移与集聚,可能使钩体疫源地扩散和活跃,使得重庆市未来遭受钩体病侵袭的可能性比过去更大。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5.
低血压休克型钩端螺旋体病2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血压休克型钩端螺旋体病245例临床分析廖如桂近年来临床发现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表现为低血压休克者较多,该型在临床分型中未曾提出过。该型极易与流行性出血热相混淆,特对此型加以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5年至1991年住院诊断为钩体病共...  相似文献   

6.
PCR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在我国分布广泛、流行严重,自1955年被列入法定传染病以来,全国累计病例240多万我,列亡病例超过2万人。钩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有效控制钩体病流行,必须加强对钩体病传染带菌情况进行监测。野鼠是钩体最重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猪、犬、牛等。目前,监测传染源带菌率主要是靠钩体菌分离培养,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杂菌污染、培养基质量不高、农药的使用等,致使钩体培养阳性率不高。因此,本文介绍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用于钩体病传染源带菌率监测,提高钩体病的疫情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90年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 (下称钩体 )病是湖北省重点流行的传染病 ,从 1960年报告钩体病人以来 ,至 1999年累计发病 15万余例 ,病死 2 0 0 0余例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前 10位。为了控制钩体病流行 ,掌握钩体病流行规律 ,我们从 1990年开始 ,按照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要求 ,在长江流域一带选择了仙桃、宜都、新州等市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钩体病监测点 ,进行了传染源、血清学等监测 ,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各监测点收集当年人口、气象、牲畜饲养方式、钩体病人流行病资料等。1.2 人间钩体病疫情监…  相似文献   

8.
1986~1990年,山东省各地医院介绍来我站要求确诊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后发脑动脉炎(即脑血管钩端螺旋体病)的病人共384例,确诊者55例(占14.3%),现报道如下。一、诊断标准(一) 病人来自钩体病疫区,或有疫水等接触史。(二) 临床表现符合脑血管病变特点,并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病变。(三) 脑血管造影或CT检查有脑动脉  相似文献   

9.
肺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是流行于我国南方诸省及多数省市自治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为农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也发生于屠宰、船工、渔民、下水道工等工人中。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农忙季节常有散发。肺钩体病以肺部弥漫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类型 ,易与其它疾病混淆 ,经常漏诊误诊。 1984年~ 1994年 ,10年间 ,我院收治肺钩体病 32例 ,其中 2 2例被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等 ,误诊率 68.8%。本文就其诊治及误诊漏诊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均符合 1972年成都钩体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仍然是我国当前农村多发的人兽共患病,有的地方还在发生流行。由于钩体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被误诊。为有助于钩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临床型与感染菌株群型关系的探讨,将1976~1986年在10个县市中查获的192例病原阳性患者的资料整理分析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自50年代初对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进行调查研究以来,在其流行特征、传染源与带菌动物、菌群(型)分离鉴定、临床类型和治疗以及控制对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拟就其流行病学中的几个问题予以回顾。 一、疫情 钩体病是最常见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在我国广泛分布和流行。从1934年发现病原体以来,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我国自1955年作为法定传染病报告。在1958年以前,报告病例不多,主要发生在广东和浙江两省。1958年四川省温江等地发生钩体病大流行,才引起各地广泛注意。60年代以来,各地的发病情况在不断变化(见附图)。1960年有12个省、区有本病发生或动物间流行。1961年以后病例不断增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1937年汤择光首次报告3例钩端螺旋体病,1955年本病被列入法定传染病,迄今全国累计发病人数已超过250万。平均病死率约为1%。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过研究,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自治区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又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疫水而感染该病,其动物宿主主要是带菌的鼠和家畜。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可导致宿主动物的迁徙,疫水范围扩大,人们接触疫水机会增多且抵抗力下降,极易造成该病的流行。我省是全国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历年来发病率位居全国前列,是我省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为探讨钩体病在我省的流行特征及趋势,近几年,我们从发病状况、自然因素、动物宿主等方面对我省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我区曾是流行高发区,近年来由于多价菌体疫苗使用于高发人群,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有不少病人误诊,重症者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收治资料完整的钩体病患者1 309例,现就其临床诊治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L型致神经系统后发症的诊治陈艺林,张效明,蒋惠茼,李英欣,郭兆美,张勤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系指钩体病恢复期的早期或晚期所发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传统的钩体感染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近年实验证实青霉素可诱导钩体L型的产生[1],临床上不恰当的青...  相似文献   

16.
<正> 1961年开始,我市各县农村均有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生,1965年至1967年出现较大的流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L型感染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 L型感染与钩体脑动脉炎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 对74 例钩体脑动脉炎患者血液及脑脊液进行钩端螺旋体普通培养、 L 型培养, 患者血清做显微镜凝集试验, 用免疫荧光染色确定钩体 L 型及其原菌型。结果 钩体脑动脉炎患者钩体 L型培养、普通培养、钩体 M A T的阳性率分别为: 473 % 、189 % 、703 % 。分离出的钩体 L 型呈多形性。结论 钩端螺旋体 L 型感染与钩体脑动脉炎的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诊断方法诸多,各有优劣之处。或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或操作繁琐,或早期检出率不高。因此,寻找简单、快速、准确,易操作的方法,提供现场和基层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对人工感染钩体病猪和自然病猪进行了检测,IHA具有早期、快速、准确,检出率高的优点,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钩体抗原、犬型钩体611株(Lcanicola611)为本实验室保存菌株;绵羊RBC及试验猪(三次血检阴性猪)和豚鼠由本所动物饲养场提供。12 方法1…  相似文献   

19.
钩体病后发癫痫系钩体感染后引起的神经系统后发症,有许多病例发生呈隐性或轻型感染,不出现典型的急性期症状,而神经系统后发症为其唯一临床表现。钩体病后发癫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单纯抗癫痫治疗而未作病原治疗,易致复发,现将我们近年来经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或病原学证实的34例钩体病后发癫痫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14岁,6例为城市儿童,28例为农村儿童,均有与猪或狗的接触史,患儿发病前无典型的钩体病史。 (二)临床表现:失神小发作24例、头痛型6例、腹型癫痫4例,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可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1~2天,发作频率不定,发病时间最长为2个月,最短的3天。 (三)实验室检查: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首次MAT效价达1∶200者9例、1∶400 23例、1∶800 2例,血培养钩体阳性6例,钩体L型培养阳性4例,经抗钩体治疗一个疗程后MAT效价均有所下降,3个月复查MAT转阴9例,半年复查MAT转阴性27例。 (四)脑电图、脑地形图、CT检查:34例患儿中27例脑电图报告有痛性放电,7例患儿脑地形图出现有痫性放电,34例中有8例患儿同时做CT检查均提示局灶低密度改变。 (五)治疗与疗效 对于确诊的患儿给予青霉素10~25bu/kg/天与甲硝哒唑16~Z5mg/kg/天静脉滴注12天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20.
1990~1996年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探讨周健先(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市550001)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贵州省农村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在我省流行已30多年。90年代部分县市常发生小范围的局部流行,给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