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对家蚕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观察了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七味都气丸对家蚕寿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可显著延长家蚕龄期。身长、体重较对照组增加缓慢,食桑量亦减少。上述结果说明,三方可能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典》(1977年版)所收载的六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耳聋左磁丸、麦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锁阳固精丸、知柏地黄丸中均含有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药物,故本文总称为“地黄丸”。其中牡丹皮所含的丹皮酚是易挥发性成分,在干燥及其他操作过程中易逸散损失。为此我们拟定了上述十种含牡丹皮成药的简便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振 《家庭中医药》2019,26(1):64-66
<正>中药地黄丸家族经过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不仅成了补肾良药,而且“人丁兴旺”,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多个成员。尤其是六味地黄丸,如今大名鼎鼎,几乎无人不晓,我们不妨就从它开始,介绍一下这个家族的“前世今生”和所适用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观察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cral ulcer,ROU)的临床疗效。纳入ROU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和维生素B2片进行全身治疗。2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以六味地黄丸为“架子”的各种地黄丸较多,如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然而各地生产的这类地黄丸,在临床应用中却发现疗效有较大差异。为此,笔者翻拣了山东、广东、北京等八家中药厂的合格产品,各取药丸一合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目的:对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方法:建立六味地黄丸及口服六味地黄丸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色谱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六味地黄丸、缺味处方、单味生药以及各组分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口服六味地黄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结果:口服六味地黄丸后从血中发现了11个入血成分,其中4个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7个成分为六味地黄丸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有一成分虽为地黄中所含成分的原型,但其它两种药材也能代谢产生,对其体内的量变有共同的贡献。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将成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其来源生药为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物,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北京中医医院(100010)王禾,张建华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综述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后世医家尊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都气丸、知柏地黄丸、...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以四肢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以中老年发病居多,缓慢进展。本病的发生与脑、肝、脾、肾等密切相关,多由阴阳平衡失调,精气血津液衰少,风火痰瘀内生,筋脉失养,元神失于司控所致。源自《金匮要略》八味肾气丸乃补阳滋阴、阴中求阳、从阴引阳之方,用于治疗肾阳虚衰之证。后世医家根据临床需要,衍化出归芍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参芪地黄丸等地黄丸系列方。本文结合案例总结临床应用地黄丸系列方治疗帕金森病经验,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证型,选用相应方剂,灵活加减,收效颇著,临床表明地黄丸系列方能控制症状,减缓病情进展,减低致残程度,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祛风及开窍类引经药柴胡、防风及冰片对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在眼不同组织分布和代谢的影响,探讨引经药是否可以增加药物有效成分在眼部的靶向性聚集。方法将252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42只,对照组正常饲养不作处理,其它组分别用蒸馏水、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防风、六味地黄丸+柴胡、六味地黄丸+冰片溶液灌胃,在灌胃后0.25、0.50、0.75、1.00、2.00、4.00、8.00 h各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家兔,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房水、玻璃体、视网膜中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含量,比较各组含量差异。结果房水中检测发现莫诺苷、马钱苷的浓度曲线变化趋势较一致,均在灌胃后0.25~1 h达到峰值,在8 h后基本清除完全,其中六味地黄丸+冰片组的马钱苷、莫诺苷的浓度在0.25~0.75 h均较六味地黄丸组、六味地黄丸+防风组、六味地黄丸+柴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有效成分在玻璃体中的浓度均很低,马钱苷的曲线呈波动趋势,各个时间点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诺苷的曲线在0.25~1 h达到峰值,随后在8 h基本清除完全,其中六味地黄丸+冰片组的莫诺苷浓度在0.25~0.75 h均较六味地黄丸组、六味地黄丸+防风组、六味地黄丸+柴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视网膜内莫诺苷和马钱苷的浓度也偏低,其中六味地黄丸+冰片组马钱苷和莫诺苷的浓度在0.25 h较六味地黄丸组、六味地黄丸+防风组、六味地黄丸+柴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片可以增加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在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的浓度,这可能是引经药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黑地黄丸对5/6肾切除肾衰大鼠(CRF大鼠)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的影响,探讨黑地黄丸对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并寻求最佳剂量。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尿毒清组,洛丁新组,共7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行5/6肾切除术,建立CRF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酶偶联速率法测定血清尿素及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动脉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血清BUN、Scr显著降低(P0.01)。与黑地黄丸低剂量组比较,黑地黄丸高剂量组、尿毒清组血清BUN降低(P0.05);与黑地黄丸低剂量组比较,黑地黄丸高剂量组、尿毒清组血清Scr显著降低(P0.01)。结论:黑地黄丸可以明显降低肾衰大鼠的血清BUN、Scr,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CRF进程,其中尤以黑地黄丸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综述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包括六味地黄丸单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包括绝经的骨质疏松和老年骨质疏松症)、六味地黄丸联合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阿仑膦酸钠、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的临床研究、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对骨质疏松相关基因及通路的影响、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黄丸类中成药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民 《中成药》1989,11(1):39-40
六味地黄丸为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而衍生出一系列地黄丸类中成药。本文介绍地黄丸类成药的组成、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杞菊地黄丸组、二仙汤组、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组、合方小剂量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观测血压动态变化情况和肾血流情况。结果:苯那普利组、杞菊地黄丸组、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组和合方小剂量组的收缩压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其中前3组的收缩压降低得更为明显(P<0.01)。各治疗组的肾血流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均可以降低SHR血压。杞菊地黄丸、二仙汤和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均可以提高SHR的肾血流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桂附、知柏、六味地黄丸方对肾阳虚大鼠治疗作用的异同以及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4,1 g·kg-1),知柏地黄丸高、低剂量组(4,1 g·kg-1),桂附地黄丸高、低剂量组(4,1 g·kg-1),灌胃给药,连续21 d。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肌注14 d的方法,制备大鼠肾阳虚模型,观察3种地黄丸方对肾阳虚大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肛温、血浆cAMP、cGMP、CRH、ACTH、血清CORT含量以及血浆cAMP/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建模后大鼠体质量、肛温均有显著的降低,血浆cAM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cGMP水平则显著升高,c AMP/c GMP比值显著下降,血浆CRH、ACTH和血清CORT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P0.01)。给药后,3种地黄丸类方均可显著升高肾阳虚大鼠体质量(P0.05,P0.01);桂附地黄丸表现出显著的升高肛温作用(P0.05),六味地黄丸虽在后期表现出一定升温作用,而知柏地黄丸则未表现出升高肛温的作用(P0.05);桂附地黄丸可显著升高cAMP/cGMP比值和恢复大鼠HPA轴功能(P0.05,P0.01),六味、知柏地黄丸组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3种地黄丸类方对肾阳虚大鼠生存状态及神经内分泌网络的影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桂附地黄丸可以明显改善肾阳虚大鼠HPA轴抑制的状态;六味地黄丸对于肾阳虚大鼠免疫功能表现出一定的改善作用,知柏地黄丸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宋灏 《光明中医》2011,26(6):1283-1284
地黄丸类成药是中医药治疗肾虚病症的重要药物,其作用显著,为古今医家所重视。肾虚病症可概括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大类,根据主治病症的不同,地黄丸类的成药也可分为滋补肾阴和温补肾阳两大类。1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因由熟地黄、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建泽泻、山萸肉六味药组成,故名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源出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卤开不合,神不足,  相似文献   

17.
倪合一 《养生月刊》2007,28(12):1071-1071
可能是广告的效应,近年来,不少男人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妙品。还有些中年人,只要腰腿疼,不加分辨,一概购服六味地黄丸。中医药专家指出,要走出盲目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误区。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应用六味地黄丸。所谓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知柏地黄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知柏地黄丸中的山茱萸、牡丹皮、黄柏、知母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知柏地黄丸中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马钱苷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符合规定.结论 方法 简便快速、结果 准确,可有效控制知柏地黄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黑地黄丸对5/6肾切除大鼠肾衰(CRF大鼠)模型的血清尿素、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尿毒清组,洛丁新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行5/6肾切除术,建立CRF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酶偶联速率法测定血清尿素及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动脉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血清BUN、Scr降低显著(P0.01)。与黑地黄丸低剂量组比较,黑地黄丸高剂量组、尿毒清组血清BUN降低(P0.05)。与黑地黄丸低剂量组比较,黑地黄丸高剂量组、尿毒清组血清Scr降低显著(P0.01)。结论:黑地黄丸可以明显降低肾衰大鼠的血清BUN、Scr,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CRF进程,尤以黑地黄丸高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药典1990年版中药鉴别内容的几点建议彭强,冯建明(陕西省汉中地区药品检验所723000)在执行199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过程中,发现一些品种规定的鉴别内容不尽完善。对此,通过实验,提出数点补正或改进意见,供进一步探讨、验证和修订时参考。1.地黄丸类中成药中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和麦味地黄丸,鉴别项下均规定有丹皮酚的TLC鉴别。但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不一致,有溶剂回流和浸渍法两种。笔者分别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