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粒细胞缺乏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的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曲霉菌球菌病3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2例。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发热、咯血、胸闷和气喘,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CT表现:双肺多发病灶13例,单病灶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死亡6例皆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结论曲霉菌球菌病病情发展缓慢,部分病人需要手术切除病灶;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情时轻时重,早期常误诊为支气管哮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降低病死率有赖于早期诊断及抢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5例支气管哮喘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5例患者确诊2例,临床诊断3例.痰培养4例查见曲霉菌,2例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形态学及特殊染色结果符合曲霉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5例患者均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其中2例死亡.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和尽早抗曲霉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肺曲霉菌病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69-1470
肺曲霉菌病是少见且极易被误诊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通常将本病分为曲霉菌球、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和侵袭性肺曲霉菌病3种类型^[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肺曲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将我院2001—2007年经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检病理确诊的27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5例老年肺曲霉菌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临床对老年高危患者肺曲霉菌病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南楼呼吸科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5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8~86岁,1例表现为间断痰中带血,胸部CT呈现游走性肺浸润影,诊断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经糖皮质激素及伊曲康唑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患者体温均〉38.0℃,均有慢性基础疾病,有长期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病史;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时间使用机械通气,长期全胃肠外营养等情况各3例;3例患者的咯血及痰中带血,胸片均存在肺部浸润影;1例连续2次痰培养为曲霉菌;1例痰病理可见大量曲霉菌团;2例生前无微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依据,尸检时组织病理学可见曲霉菌。4例患者被确诊为“侵袭性肺曲菌病”。2例生前确诊患者,应用抗真菌治疗后,痰菌转阴。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长期机械通气,长期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应警惕肺曲霉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呵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原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病死率高.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高龄、营养不良等因素是导致肺曲霉菌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缺乏特异性;减少危险因素,及时、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广谱抗生素、肿瘤化疗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是最常见的肺真菌病之一.该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因此,对侵袭性肺曲菌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免疫受损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我们应用伊曲康唑静脉滴注、口服序贯治疗慢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5例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是一种严重的肺机遇性感染性病变,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有逐渐升高之势[1 3 ] ,而且多并发于免疫抑制性患者,如白细胞减少症、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术后、淋巴网状内皮系统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因此,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尤其重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由于该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无特异性,痰培养的阳性率低于10 % [4] ,CT扫描是诊断肺曲霉菌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随着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的广泛应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更趋特征性[5] ;我们通过回顾分…  相似文献   

8.
肺部曲霉菌病是少见病,但近年逐年增多,包括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曲菌球(aspergilloma)、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chronic necrotizing aspergillosis,CNA)、侵袭性肺曲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及全身播散性曲菌病等5型.其中ABPA、曲菌球甚至IPA可合并变应性曲霉菌性鼻窦炎(allergic Aspergillus sinusitis,AAS),可能与基础病及其治疗等因素有关.本文就近期文献报告的呼吸系统曲霉菌病重叠综合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点,以利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确诊的8例I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部经病理诊断为IPA。6/8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1/2的患者具有"新月征"、"气环征"的CT表现;7/8的患者有病灶内空洞或空腔形成;1/2患者痰培养曲霉菌阳性,1/4的患者在病理诊断前痰培养阳性;本组入院前初次诊断正确率为0;本组1例系统性曲霉菌病患者死亡,7例经治疗好转出院。结论IPA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具有典型CT表现者较少,痰培养曲霉菌阳性率低,这些原因容易造成早期误诊。因此应关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对于新发肺部阴影者警惕IPA的可能,对可以耐受经皮肺穿刺或气管镜者,通过尽早病理检查等措施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的原因分析。方法报告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误诊病例,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型糖尿病作为慢性基础疾病是发生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诊断应综合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依靠病理结果。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若出现难以治愈的肺部感染,应想到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可能。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死亡率高,应在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指标和相关并发症的同时,积极抗真菌治疗,对于老年人必要时应用胸腺肽增强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病原学分布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肺真菌病59例,均经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送病理学确诊,分析其病原学分布和影像学特征。结果59例病理学确诊肺真菌病患者中,肺曲霉病24例(40.7%),肺隐球菌病24例(40.7%),肺毛霉病5例(8.5%),肺念珠菌病4例(6.8%),组织胞浆菌病2例(3.4%),合并放线菌肺炎1例(1.7%)。胸部影像学改变包括肺部肿块23例(39.0%),渗出性病变23例(39.0%),结节8例(13.6%),支气管肿物3例(5.1%),空洞病变1例(1.7%),弥漫性病变1例(1.7%)。误诊为肺炎12例(20.3%),肺结核7例(11.9%),肺癌4例(6.8%)。结论病理学确诊的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和肺隐球菌病为多见,影像学表现主要以肺部肿块影和渗出性病变为主。肺真菌病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诊断应尽早取得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片结合cT诊断37例下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分析37例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和cT扫描检查,分析临床表现特点和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胸片诊断准确率70.27%(26例),其中14例密度不均的斑片状或小片状影,7例边缘模糊的大斑片致密影,5例空洞型,四周点片状、条索状影。cT扫描诊断准确率91.89%(34)例,精确显示空洞、卫星病灶、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胸片结合cT诊断准确率97.30%(36例)。结论下肺结核胸片、cT扫描各有其影像学特点,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王娅  李佺  陆兰英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72-1273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及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方法分析9例误诊为肺结核的ABPA的临床表现、发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9例病例均有慢性咳嗽、咳痰,5例有胸闷、喘息,所有病例长时间的误诊。胸部CT显示:单侧和(或)两侧片状浸润影,呈游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总IgE高,烟曲菌抗原皮内试验呈速发反应阳性。9例患者用激素及伊曲康唑治疗后症状改善,X线影像学明显吸收。结论 ABPA与肺结核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影像学表现,临床医生应提高对ABPA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3例确诊肺隐球菌病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确诊方法及治疗转归。结果原发性肺隐球菌病21例(91.3%),继发性2例(8.7%),合并基础疾病5例(21.7%)。主要症状为咳嗽13例(56.5%)和胸痛9例(39.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18例(78.3%),主要分布在肺下叶(12例)。10例经皮穿刺肺活检确诊,12例经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确诊。行氟康唑治疗20例中(外科切除病灶10例),18例痊愈。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较为常见,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经皮穿刺肺活检是经济、安全、有效的确诊措施,氟康唑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叶枫  )  谢佳星  )  李少强  )  曾庆思  陈国勤  顾莹莹  )  苏丹虹  钟南山  )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81-86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2年6月本所确诊的11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肺部隐球菌病以中青年(62例.56.4%)男性(82例,72.7%)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67例,60.9%)、咳痰(43例。39.1%)、发热(21例.19.1%)、胸痛(21例,19.1%)、气促(21例,19.1%)、消瘦(11例,10.0%),亦可无症状(28例.25.5%)。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肿块影(26例,23.6%)、多发结节影(20例,18.204)、斑片实变影(33例,30.0%)、结节影与斑片影共存(31例,28.2%)。病变分布晕下肺多于中上肺(60.0%vs18.2%)、右肺多于左肺(39.1%vs32.7%)的特点.31例(28.2%)双肺均有病变。45例行血清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9例(64.4%),弱阳性2例(4.4%),阴性14例(31.1%)。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或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结论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无基础肺疾患的男性中青年.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改变多样性,易被漏诊、误诊。疑似病例应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手术切除及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习羽  朱晖  刘敏  郭小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11-1212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HRCT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4例ABPA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结果 24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9例,中位年龄40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24例,咳痰19例,喘憋17例,咯血7例,均行胸部HRCT检查,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9例,斑片状渗出影或实变影3例,支气管粘液栓6例,其中5例见高密度钙化。结论 ABPA具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及HR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7.
成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2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收治的成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2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误诊情况及治疗反应。结果(1)中青年患者占80.2%, 老年患者占19.8%。(2)痰涂片查抗酸杆菌(AFB)阳性率为20.7%;31例AFB阴性患者中35.5%纤维支气管镜检抗酸杆菌阳性。(3)12.9%X线胸片早期表现为肺间质磨玻璃样改变,51.5%表现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结节。(4)胸部高分辨CT显示55.0%急性血行播散型表现双肺弥漫分布的大小、密度均匀的粟粒结节;另48例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以上中肺野为主的3~7mm大小、密度及分布不均匀的结节。46.8%的肺野内可见斑片、结节、纤维条索状影;43.1%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20例活组织检查60%病理阳性。 (6)44.6%合并肺外结核,常见于脑膜、浆膜腔、淋巴结、脑、肝、脾、骨等。(7)42.1%入院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8)除8例外其余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体温在3d到12周内降至正常。(9)79.7%在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胸片显示病灶不同程度吸收。结论痰涂片、HRCT、纤维支气管镜及器官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并研究其对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急诊科设立急性胸痛中心,每周开诊3d,时间随机确定,其余时间由急诊科按常规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诊疗,由研究者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和诊疗时间进行注册登记。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就诊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或胸痛中心的患者共696例,心源性胸痛244例(35%),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41例(20%),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12%),稳定型心绞痛17例(2.4%),主动脉夹层2例(0.3%),急性肺栓塞3例(0.4%);非心源性胸痛452例(65%),呼吸系统41例(6%),消化系统70例(10%),胸膜骨骼肌肉41例(6%),神经精神或其他299例(42%)。经胸痛中心诊治的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与常规诊疗流程相比都有所缩短。急性心肌梗死(70.1±31.7)min vs(115±40.5)min(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228±54)min vs(264±78)min(P=0.02);非心源性胸痛(108±66)min vs (126±96)min(P=0.03)。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中,心源性者占35%,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非心源性者占65%。胸痛中心模式能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单纯性单侧肺动脉缺如的临床特点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对单纯性单侧肺动脉缺如(UAPA)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我院2009年经肺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1例单纯性单侧肺动脉缺如的临床资料,和国内1999年至2009年文献检索到的13例单纯性单侧肺动脉缺如病例的详细资料,对UAPA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我院患者以胸闷憋气症状就诊,曾于外院误诊为"肺栓塞",行多排CT肺动脉造影(CTPA)、X线肺血管造影(CPA)最终确诊单纯性UAPA。总结14例病例后发现单纯性UAPA病例以成年人多见(10/14),女性8例,男性6例,左侧缺如6例,右侧缺如8例,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反复肺部感染(9/14),活动后胸闷、气促、喘息(9/14),咯血(3/14),最终以选择性肺血管造影检查和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确诊病例为最多,分别为6例,5例。在8例有治疗资料中,对症治疗4例(4/14),手术治疗4例(4/14)。结论:UAP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单纯性UAPA更为少见,症状以咳嗽、咳痰、咯血、反复肺部感染、胸闷及气促为主。目前X线肺血管造影仍然是诊断UAPA的金标准。近几年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核磁共振(MRI)肺血管造影正逐渐成为诊断UAPA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单纯UAPA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外科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患侧肺动脉重建、选择性肺侧支血管栓塞和结扎、患侧全肺或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4年10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04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EPH患者中男性多见,男:女为1.97:1,平均年龄46.4±16.7岁,病史37.0±19.6月。临床主要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及咯血等。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示肺动脉高压,其他表现有右心室扩大、三尖瓣返流、主肺动脉内占位性病变等。而血管超声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68.3%。患者确诊均通过肺动脉造影(PPA,CTPA或MRPA)。入院时54例被误诊,误诊率为52%。41例给予内科治疗,63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死亡6例,总手术死亡率9.5%。57例成功手术者,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93.2±35.8mmHg降至术后的51.2±14.1mmHg,动脉血氧分压由52.8±7.9mmHg升至86.4±9.2mmHg,二组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EPH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被误诊。UCG和CTPA有较大诊断价值。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