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节镜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2例,女8例;年龄8~26个月,平均13个月,单侧6例,双侧4例,共14侧髋。闭合复位外固定后再脱位4例5侧髋;闭合复位后安全角度小、不稳定4例6侧髋;闭合复位困难2例3侧髋。关节镜下观察妨碍复位的因素并清理髋臼。结果关节镜下观察到妨碍复位的主要因素有:盂唇增厚内翻5侧髋;圆韧带肥大4侧髋;髋臼横韧带增粗突出2侧髋;盂唇增厚内翻,圆韧带肥大与髋臼横韧带增粗突出同时存在3侧髋。所有病例髋臼内都有纤维脂肪组织充填。10例患儿复位外固定后髋关节位置好,CE角15.5°~18°(平均16.5°)。经平均随访38个月(29~54个月)无再脱位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结论关节镜可直视下观察妨碍股骨头复位的因素,彻底清理髋臼,提高了复位的成功率,降低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DDH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6岁及以上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9例(48髋),平均手术年龄8.5岁,有8例(11髋)为手术后再脱位的患儿.手术方式有Salter骨盆截骨术4例(6髋),Pemberton髋周截骨术19例(22髋),Dega截骨术12例(16髋);Westin截骨术4例(4髋).其中髋臼软骨有明显缺损,软骨下松质骨部分裸露23例(28髋),取自体股骨近端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全部病例均行股骨粗隆下去旋转短缩截骨,短缩2~4.5 cm(平均2.8 cm);去旋转25°~45°(平均32°),保留股骨颈前倾角10°~15°,股骨截骨处以鹅头钉或四孔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36例(45髋).随访时间5~10年(平均7.2年).随访结果按Mckay临床疗效标准,优17髋(37.8%)、良18髋(40.0%)、可6髋(13.3%)、差4髋(8.9%),优良率达77.8%;按Severin X线评定标准,优19髋(42.2%)、良17髋(37.8%)、可7髋(15.6%)、差2髋(4.4%),优良率达80.0%.术后髋臼指数平均降至18°;CE角平均30°;髋臼覆盖率达平均95%.术后半脱位2例(4.4%),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8.9%),髋关节功能障碍(屈曲<60°)6例(13.3%).结论 大龄儿童DDH病理改变复杂,术前应根据X线片、CT等检查予以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松解内收肌和髂腰肌,联合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术,力争达到头臼中心性复位,并在此基础上重建髋臼;对关节软骨面缺损明显者,可移植自体游离骨膜予以修复;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持续被动活动等,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再脱位、关节僵硬、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应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6月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2岁4个月~5岁10月)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3例,术中作以下改良:①自髂前下棘上方至坐骨切迹前方数毫米处作与髋关节囊平行的弧形截骨,向外、下翻转截骨远端并造成坐骨切迹处青枝骨折;②截骨远端翻转后留下的空隙用自体股骨或(和)同种冻干皮质骨加自体髂骨植入。术后随访13~36个月。结果 23例中术后15例出现患侧闭孔较健侧变小,股骨头复位成功率100%。术前髋臼指数35°~50°,平均38°,术后髋臼指数10°~25°,平均18°,最后随访时的髋臼指数较术后最大增加3°。术后CE角20°~48°,平均32°。植入同种冻干皮质骨形态1年后X线片上基本消失。按Mckay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18髋,良4髋,可1髋。按Severia标准评定X线表现:优16髋,良5髋,可2髋。结论 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兼有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髋臼成形术和Salter髂骨截骨术的特征,是治疗年龄小于6岁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术式。同种冻干皮质骨植入增加了植骨的质和量,使已矫正的髋臼指向和髋臼指数得到很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年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8年6月,本院经手术治疗大年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11例(11个髋).平均手术年龄8(6~13)岁.均采用再次切开复位手术,其中实施Dega骨盆截骨术7例,Staheli髋臼延伸术3例,Chiari截骨术1例.8例实施股骨近端缩短、旋转截骨.结果 髋关节功能根据MeKay的临床评定标准,6个髋关节为优,3个髋关节为良,2个髋关节为可.x线片结果采用Severin的评定标准,5个髋关节为优,4个髋关节为良,2个髋关节为可.结论 大年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应根据髋关节的病理变化,选择切开复位、个性化髋臼手术和股骨近端缩短、旋转截骨,以实现髋关节中心性复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治疗年长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手术方法,重点评价其重建髋关节稳定性的效果。方法从1993~1998年,应用Westin骨盆截骨和股骨短缩截骨,治疗年长儿童先天性髋脱位32例40个髋,患儿年龄平均9.5岁(6.6~13岁)。术前股骨头平均向上移位3.8cm(2.6~5.5cm),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2°(38°~50°)。沿用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的X线评定标准,对手术结果做出评价。结果31例39个髋术后获得3.4年至7年(平均3.5年)的随访。术后髋臼指数平均下降至22°,CE角平均增加至34°。临床评定结果:优20髋(51.3%),良14髋(35.9%),可2髋(5.1%),差3髋(7.7%);X线评定结果:优19髋(48.7%),良13髋(33.3%),可4髋(10.3%),差3髋(7.7%)。结论Westin骨盆联合截骨是治疗①年龄>6岁;②髋臼浅和外侧壁缺损、髋臼指数>45°;③股骨头与髋臼的大小相匹配者的理想方法。采取Ⅰ期股骨短缩截骨,而术前不做骨骼牵引,能有效的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但是,髋臼后外侧严重的缺损、股骨头明显大于髋臼的头臼不匹配者,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6.
Pavlik支具治疗婴儿髋关节脱位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 6个月以下髋脱位患儿初次治疗年龄与Pavlik支具应用时间之间的关系 ,探讨患儿各初次治疗年龄组和各Pavlik支具应用时间组髋臼指数和Y -协调指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研究共随访了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我院采用Pavlik支具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 30例 (4 2个髋关节 )。随访期限为 9.4~ 81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 32 .9个月 ,初次就诊年龄介于生后 0 .5 3~ 8个月之间 (6个月以上者只有 1例 ) ,平均初次就诊年龄为生后 2 .9个月 ,Pavlik支具应用的时间为 3~ 9个月 ,平均应用时间为 4 .7个月。结果 本文所得的复位成功率为 91.2 % ,无一例患儿发生股骨头坏死。 6个月以下患儿各初治年龄组的支具应用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 ,各支具应用时间组的患儿初治年龄之间也没有差异。支具应用 6个月时 90 .5 %的患儿可以去除支具。具有完整资料的34个脱位髋关节初次治疗时的髋臼指数均值为 30 .6 2°,其标准差为 6 .5 6°。本次随访所得髋臼指数的均值为 18.75° ,其标准差为 5 .78°。髋臼指数的前后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本次记录的反映髋关节脱位治疗前后股骨头与髋臼同心情况的Y 协调指数 ,在初次治疗时其均值为 0 .94 ,标准差为 0 .0 6 ;而在随访时所得的均值为 0 .8  相似文献   

7.
儿童髋臼前倾角的CT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正常儿童与髋脱位儿童髋臼前倾角的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CT技术,测量正常组(105髋)和异常组(303髋)的髋臼前倾角。结果 儿童的髋臼前倾角较正常成年人小;0~6岁髋脱位患儿的髋臼前倾角较正常儿童的髋臼前倾角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髋臼前倾角的发育在儿童期较为缓慢。髋脱位患儿的髋臼前倾角增大.复位手术前后应增加CT检查以明确前倾角度。  相似文献   

8.
Pavli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Pavli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2007年,应用Pavil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8例,57例资料完整,随访超过1年.其中,男19例,女38例,单侧34例,双侧23例,总共80例异常髋关节(左侧44髋,右侧36髋),平均诊断时间66.8d(5~122d).超声波分型:Graf Ⅱa/b17髋,Ⅱc 34髋,Ⅲ及以上29髋.治疗采用Pavlik吊带,定期超声波观察及吊带调整,至超声波正常后维持4周.若Pavlik吊带3周,超声波指标未好转,改用石膏治疗.随访最少至1岁,摄片评价髋关节发育情况及股骨头骨骺变化.结果 Pavlik吊带应用最短3周,最长5个月.21例(28髋)Pavlik吊带治疗直至超声指标正常,26例(38髋)Pavlik吊带使用超过年龄8个月后,继续使用支具治疗;4例(5髋)Pavlik吊带治疗超过年龄6个月后,改换石膏治疗;6例(9髋),3周后中断Pavlik吊带治疗,改换石膏固定.Pavlik吊带治疗总有效率82.46%.无股骨头AVN发生.7例(10髋)随访时髋臼指数大于25°;3例(4髋)随访至18个月,因AI大于25°,Shenton线连贯欠佳,接受了囊外Salter骨盆截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比率为5.26%.结论 Pavlik吊带早期治疗DDH显示,初始病变严重、治疗年龄超过7周将影响预后.超声波监测是做好早期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DDH)患儿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X线片进行测量,以自身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离(CHDD)和髋臼指数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患髋CHDD不超过5%者,闭合复位后2年,其优良率达95%,而CHDD大于6%者,则67%的髋脱位治疗效果欠佳;髋臼指数明显改善发生在闭合复位后3~6个月。这些发现对DDH的保守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手术失败及术后再脱位原因.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32例(37髋,男11髋,女26髋,首次切开复位平均年龄4.6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后未复位或再脱位患儿,包括:单纯切开复位者4髋, 切开复位加Salter截骨手术者18髋, 切开复位加Pemberton截骨手术者4髋,切开复位加Chiarii截骨者6髋, 切开复位加臼盖成形术者3髋, 术式不明者2髋.经X线片明确诊断后再次进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 依据病史、影像学资料及再手术时的发现,综合分析复位失败和再脱位原因.结果 32例(37髋)再手术复位成功率100%,经6个月至10年随访(平均4.3年), 显示中心性复位30例35髋,残留髋臼发育不良2例2髋,依据周氏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功能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优27髋,良6髋,差4髋,优良率89.2%.结论 髋关节切开复位手术失败或术后再脱位原因包括:术中误将假臼当真臼进行复位、手术指征及术式掌握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技术不娴熟或髋臼因素(如后缘缺乏)等.只有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熟练掌握各种手术的技巧,并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才能有效减少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原因。方法似设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是引起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一个重要原因。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Tonnis分级Ⅳ°)41例(64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2岁。均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骨盆截骨术。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5例(39髋),其中双侧14例;男4例,女21例;对照组16例(25髋),其中双侧9例;男3例,女13例。术前均不做牵引,手术由同一主刀医生和相同手术组成员完成。研究组术后应用激素(地塞米松)和布洛芬5d。术后两组均予石膏固定6周,定期检查髋关节活动范围、骨盆及股骨近端截骨愈合速度与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5年,平均32个月。疗效评价采用Mekay临床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研究组优5例7髋,良15例24髋,可3例5髋,差2例3髋;对照组优2例3髋,良6例10髋,可4例6髋,差4例6髋。两组各有1例1髋出现股骨头坏死。研究组髋关节轻度僵硬5例8髋,中度僵硬2例3髋,重度僵硬1例1髋;对照组髋关节轻度僵硬4例7髋,中度僵硬3例5髋,重度僵硬2例3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是引起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一个重要原因。术中尽量减轻创伤、术后短期使用地塞米松及非甾体抗炎药物能减轻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髋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随访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17例,34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分次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18例,36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功能、髋臼X线表现、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比较髋臼指数及中小边缘角。结果平均随访9年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最后一次随访Sharp角分别为38.4°±8.23°和37.2°±9.03°;中心边缘角分别为26.7°±8.23°和26.2°±9.03°。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1.18%,对照组为88.8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为94.45%;股骨头坏死率病例组为11.76%,对照组为13.89%;髋关节功能不良发生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82%和8.33%。两组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与分次Salter骨盆截骨远期疗效相似,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坐骨重叠征(ischium overlap sign,IOS)的概念,并分析其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后再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的88例(105髋)DDH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童16例、女童72例;平均年龄12(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15~59)个月;双侧17例,左侧63髋,右侧42髋;1髋为髋臼发育不良,11髋半脱位,93髋全脱位。术中行髋关节造影检查,按照Bowen标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石膏固定术。IOS是指在人类位髋关节造影平片上股骨头软骨内缘与坐骨外缘的重叠关系,二者重叠为Ⅰ度,相接为Ⅱ度,分离为Ⅲ度。将93髋全脱位按照IOS分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再脱位发生率。结果 1髋髋臼发育不良和11髋半脱位者IOS均为Ⅰ度。93髋全脱位中IOSⅠ度14髋,Ⅱ度39髋,此两组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无再脱位病例;Ⅲ度40髋中,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7髋,6髋再脱位;切开复位石膏固定23髋,1髋再脱位。本研究发现Ⅲ度组的再脱位发生率(7/40,17.5%)高于其他两组(P=0.006)。IOS为Ⅲ度的40髋中,闭合复位的再脱位发生率(6/17,35.3%)高于切开复位(1/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8,P=0.034)。结论 IOS与DDH术后再脱位有一定的关系,IOS为Ⅲ度的髋关节如行闭合复位,再脱位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辅助治疗婴幼儿难复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短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婴幼儿难复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优缺点和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应用关节镜辅助治疗难复性婴幼儿DDH患儿15例16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阻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采用改良McKay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应用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臼头指数(acetabular head index,AHI),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Severin方法分级等指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23 min,出血平均4.8ml.妨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有:髋臼窝内增生的软组织、粗大的圆韧带,髋臼横韧带和内翻关节盂唇.所有患儿均获得成功复位.术后患儿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6~59个月).近期随访的6例患儿临床功能结果,优3髋,良1髋,可1髋,差1髋.近4岁以上的8髋,其中4髋(50%)为Severin分级为优良.16髋中有7髋(43.8%)出现AVN迹象,Kalamchi-MacEwenⅠ型6髋,Ⅱ型1髋.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难复性婴幼儿DDH,手术安全创伤小,出血少,能够成功获得髋关节复位.但术后AVN可能与改良蛙式膏固定有关,关节液压力可能对股骨头血运产生影响,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可能与未进行髋臼截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探讨其改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今经手术治疗的251例(267个髋关节)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疗效,对13例失败的髋关节脱位手术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全部患儿经6个月~1年随访,13髋再脱位,9髋股骨头坏死,11髋出现关节粘链,屈髋小于90O。结论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手术失败存在诸多因素,应正确选择手术方案,审慎对待各手术步骤。提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二维CT与三维CT对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前倾的测量结果,来选择更准确的测量方法,明确髋臼前倾的程度,以指导治疗.方法 应用二维CT和三维CT对66例(132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的髋臼前倾进行测量.男13例,女53例;平均年龄35.4个月(4~132个月).左侧脱位24例,右侧25例,17例为双侧脱位.单侧发病患儿的49个未受累髋作为对照.结果 全部132髋,二维CT测量结果为16.69°±4.55°,三维CT为15.91°±5.24°,P<0.05;两种测量方法间有明显的相关性,γ=0.720,P<0.001.正常髋臼前倾的三维CT测量为1 1.43°±3.82°,脱位侧为18.55°±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脱位髋中,年龄与髋臼前倾呈显著的正相关,γ=0.597,P<0.01.结论 三维CT对髋臼前倾的测量更为准确;脱位侧的髋臼前倾较正常平均增加约7.12°,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变异范围较宽;在行髋臼矫形术或术前手术模拟时,应利用3D-CT对髋臼前倾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改良莎氏手术治疗18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 1984~ 1998年采用改良莎氏手术治疗 4~ 10岁儿童先天性髋脱位182例 (2 32髋 )其中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病例有 12例 (12髋 ) ,随访 94例 (110髋 )最短 3年 ,最长 14年 ,现将随访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82例中男 36例 ,女146例 ,左 74例 ,右 10 8例 ,双侧 5 0例 ,开始治疗年龄 4~ 7岁 ,84例 :7~ 10岁 ,98例 ,其中复发再手术病例 12例 ,第一次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术 3例 ,骨盆旋转截骨术 9例。改良莎氏手术需在一次手术中完成切开复位 ,髋臼扩大加深 ,骨膜植入 ,股骨近端旋转截骨及鹅头钉固定 ,术后采用CPM康复并早…  相似文献   

18.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中的治疗指征和手术要点,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早期干预“学步期”DDH患儿的重要意义。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患儿29例,3例为多关节挛缩。男8例,女21例;年龄12~18个月,平均16.59个月;双侧12例,左侧11例,右侧6例。共计手术31髋,全脱位25髋,半脱位6髋。所有病例完善术前检查后不作牵引直接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个月,双下肢皮肤牵引,床上关节活动1个月后下地负重行走。结果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6个月,1年,之后每年1次连续随访。随访6442个月,平均21.76个月。X线疗效按照Severin分级:Ⅰ级28髋,Ⅱ级3髋,Ⅲ级0髋。临床疗效优28髋,良3髋,可0髋,差0髋。结论根据国外的报道和我们的经验,对12~18个月处于“学步期”年龄段的全脱位和严重半脱位类型的DDH患儿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与保守治疗相比,可以在确保髋关节有效复位的同时,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避免二次手术,缩短疗程,对多关节挛缩髋脱位也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994年1月 ̄2004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62例(316髋)的疗效,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全麻下行内收肌松解,手法复位,蛙式位或人体位支架固定,复位后定期作X线检查。结果262例患儿平均随访5年3个月(2 ̄8.5年),优良率为93%。复位后因髋臼发育不良仍有半脱位的13髋经再次手术痊愈。26髋发生股骨头骨骺发育不良(即无菌性坏死),占8%,其中14个髋术前股骨头骺未出现。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早期治疗是成功的关键,闭合复位后支架固定是减少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5年6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12例(135髋)。股骨颈前倾角的矫正:术前应用CT扫描,准确测量股骨颈前倾角度数,术中根据测量数值,准确完成前倾角矫正;髋臼截骨:两截骨端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植骨块的高度,应用公式:L=2πRA/360计算,髋臼指数矫正较准确;对于8岁以上、髋臼发育较差的患儿,髋臼截骨后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植骨块,以加强髋关节的稳定性。髋臼截骨有45例(54髋)植骨仅采用同种异体骨。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经平均5年的随访,按照吉士俊等所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81髋,良47髋,可7髋,优良率达94.8%。应用自体髂骨植骨组优良率为95%,应用同种异体骨植骨组优良率为94%,无再脱位发生。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髋,占9.6%,并发关节僵硬11髋,占8.1%。结论 正确计算股骨颈前倾角和髋臼指数并按结果进行手术治疗,使畸形矫正准确,矫正后角度不易丢失,复位稳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