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经治老年阻塞性肺气肿55例,按其证候特点,分为五法辨治。兹简介如下,并略谈个人体会。一、疏宣蠲饮法(5例)适用于外感风寒,引动伏饮。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咳嗽气喘,咯吐白色泡沫稀痰,口渴不饮,胸闷,难以平卧,苔薄白,脉浮滑。方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华盖散出入加减。案例:王××,男性,62岁,干部。入  相似文献   

2.
疑难医案2则     
马荫笃 《新中医》1993,(9):40-41
1 黄疸10年李××,女,30岁,1991年11月15日初诊。目黄、身黄10年。初因发热,恶心呕吐,眼黄、身黄、尿黄住河南医学院附院治疗,经各项检查与肝穿刺化验,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用肝太乐、肝精补血素、抗生素与多种维生素药物治疗20天,效果欠佳,黄疸未退。转赴郑州市××医院检查诊为肝炎、贫血,投以乙肝灵、肝血宁、肌苷等仍无效。即到河南中医  相似文献   

3.
张××,男,40岁,1979-2就诊.患者自觉近两周身倦乏力,不欲食,厌油腻,右胁下疼痛,尿包发黄。诊见患者面黄、目黄如桔子色,身热,舌质胖,苔厚中心黄.脉弦数,查体:肝右肋缘下2.5cm,边清,质软.实验室检查:脑絮(+++),麝浊10单位,锌浊16单位,丙谷转氨酶300单位。黄疸指数35单位。证属肝胆湿热,郁结而成,热重于湿.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用逍遥散加减:当归20g、白芍20g、柴胡20g、云苓30g、白木20g、甘草15g、白花蛇舌草50g、栀子30g、茵陈50g、小蓟50g。水煎服,日1  相似文献   

4.
李某,男,36岁。以“急性黄疸肝炎”收在传染病房,经中西医治疗22天,其中服茵陈蒿汤加味共17剂,收效不佳,乃邀余会诊。诊见面目黄、身黄、小便黄,身困重,乏力,脘腹胀满,泛恶欲呕,肝区隐痛,苔黄腻,舌紫暗,脉沉弦。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320~u,麝浊10~u,锌浊14~u,黄疸指数25~u。证系湿热中阻、脾为湿困,治宜清热利湿、健脾温中,佐以活血化瘀,药用:茵陈蒿60g,生麦芽30g,茯苓  相似文献   

5.
我们以茵陈蒿汤为主,按辨证酌加其他药物,治疗胆石症术后继发胆汁引流不畅,获得良好疗效。辨证施治茵陈蒿汤合清利药××,女,14岁,学生。因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而住院,诊断为胆囊炎、总胆管结石。手术后六天,T管引流胆汁甚少,每日10~20毫升,黄疸不退,乃请中医诊治。症见发热,目黄,纳呆,大便褐色,舌苔腻边夹红,脉数。证属  相似文献   

6.
华××,女,40岁,1995年5月5日初诊。患者有结石性胆囊炎近十年,五年前行胆囊切除术,然术后绞痛时有发作,每作必伴黄疽,大多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剂而收效。本次因右上腹剧痛入某院住院,经抗感染解痉等综合治疗一周痛愈出院,以黄疸未退求治中医。诊见:巩膜明显黄染,皮肤略呈暗黄,心烦易怒,口苦纳呆,寐少溺赤,大便燥结,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胆气郁,湿热盘踞,治予疏利肝胆,清热利湿,处方:柴胡18g,金钱草50g,黄芩、郁金、生麦芽各15g,茵陈、连翘各30g,生大黄(后下)9g,川楝子6g,生甘草5g,每日1帖水煎服。5月8日二诊:服药3帖,巩膜黄减,主诉时下尤为身痒所苦,剧痒导致彻夜不能入睡,全身抓痕累累可见,此乃湿热邪毒经肝经波及于血,血热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 1985~ 1999年来先后共收治黄疸型肝炎 4 0余例 ,采用自拟方治肝 1号和西药治疗本类型肝炎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0例中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6~62岁。其中阻塞性黄疸 ,黄疸指数超过 10 0 U以上 2 0例 ,150~ 2 0 0 U12例 ,2 0 0~ 30 0 U左右 4例 ;隐性黄疸 ,黄疸指数在 15U左右者 4例。其中 HBs Ag( ) 16例 ,A/ G倒置 6例。1.2 治疗方法。中药治肝 1号方 :茵陈 30 g、栀子 10 g、大黄 10 g、黄芩 10 g、车前草 2 0 g、金钱草 2 0 g、海金沙2 0 g、金银花 10 g、板兰根 30 g、郁金 10 …  相似文献   

8.
经方治黄     
林××,女,28岁。1988年10月9日诊。患者半月前妊娠足月顺产,产后厌食、脘胀、泛恶、身微热,继之巩膜黄染。作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30u,谷丙转氨酶200u.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刻见:肤目黄  相似文献   

9.
陈××,女,14岁,晋县杨家庄人。主因面目发黄,腹胀纳呆,精神疲乏,多处求医效果不显,于1986年11月9日就诊,查得舌尖红,苔黄略腻,脉滑数。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25单位,麝香草酚浊度12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黄疸指数32单位,四诊合参,诊为急性黄疸肝炎,证属湿热型,予茵陈30克栀子(打)12克大黄(后下)9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8岁,工人。1989年6月8日初诊。妊娠4个月。自妊娠2个月开始低烧,体温37.2℃~37.6℃。曾查胸大片、心电图、血尿常规均正常。经服用抗菌素及感冒药仍低烧不退。近日来神疲乏力,心悸,坐卧不宁,胸脘满闷,虚烦不眠,恶心欲吐,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检查: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宫底于脐躯之间触及,多普勒闻及胎心高168次/分,根据脉证中医诊断:妊娠子烦。证属肝胃不和,痰热内扰。方拟温胆汤加入清热安胎之品:半夏10g,枳翘6g,陈皮1g,云苓10g,竹茹10g,芥穗6g,夏枯草10g,银柴胡6g,生姜3g,大枣5枚,甘草6g,太子参10g。水煎取汁200ml,早晚各一剂。  相似文献   

11.
茵陈蒿汤急症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刘某,女性,50岁,1998年11月2日诊。患胆囊炎7年,每进油腻食物后即感右胁下疼痛不适。3d前又进油腻食物,出现微热恶寒,右剑突下剧痛,恶心,呕吐黄绿色液体,经用抗生素及解痉止痛药效不佳。诊见巩膜黄染,腹部胀满,胆囊区有压痛,舌微红,苔黄腻,脉弦数。查T38.2℃,血WBC13.3×109/L,N0.82,黄疸指数34u,硫酸锌浊度14u。证属湿热内蕴,肝胆不利。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处方:茵陈蒿30g,栀子12g,大黄15g(后下),柴胡10g,黄芩15g,枳壳15g,川楝子15g,延胡索10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体温正常,黄疸渐退,呕吐止,疼痛明显减轻,以…  相似文献   

12.
例一、王××女26岁工人住院号:16281984年4月5日诊。患者系“G_1P_0孕45~(+1)周,过期妊娠,妊娠水肿”于1984年3月30日在“会阴侧切+胎吸”下娩一男婴。产后三天发现腹部膨隆,有移动性浊音,肝肋下3.5cm,质中度,脾肿大4cm,自诉1978年肝功曾有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6×10~9/L,血红蛋白90g/L;肝功检查:麝浊5.7单位,锌浊12.4单位,转氨酶41单位,碱磷酶32.1单位,黄疸指数8单位,尿素氮11mg%,白/球:2/3.4。A超探查:腹水平段5cm;腹水常规:淡、黄、清,白细胞48/mm~3,比重1.008,李凡他试验(一),符合漏出液。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曾输血、使用能量合剂、利尿剂等,腹水未减,故转中医科诊治。证见面(白光)白神疲,纳减胁胀,便溏尿少,恶露色  相似文献   

13.
治黄四要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症状。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等,都可出现黄疸。对黄疸的治疗,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临床20多年,对本病有一定的研究,认为在治黄中应掌握四要素,方能取得最佳疗效。基本方:绵茵陈30g,山栀子10g,车前仁15g,金钱草30g,大黄10~30g,虎杖15g,板蓝根15g,北连翘15g,白茅根30g,北山楂30g,炒麦芽10g。  相似文献   

14.
<正> 朱某,男,26岁。症见: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头晕心悸,腰膝酸软无力,便溏,遗精,齿衄,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查血红蛋白40g/L,网织红0.002,血小板50×10~9/L。经作骨髓穿刺,诊为再障。证属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肾阳,益气壮肾,佐以健脾之品。药用:党参30g,黄芪50g,熟地20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20g,构杞15g,附子10g,仙鹤草30g,淫羊藿30g,补骨脂15g,菟丝子20g,巴戟天15g,麦冬15g,阿胶、鹿角胶各15g(烊化)。随证加减,服用4个月,血红蛋白上升到110g/L,网织红0.015,血小板150×10~9/L。后连服7个月,能正常工作。随访8年未复发。 按:再生障碍性贫血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治疗  相似文献   

15.
蔡××,男,30岁,社员。主诉:发热,身热如焚三天。曾浸坐于水中多次,热仍不解。诊视时壮热(体温40.5℃),口渴,心烦,无汗,坐卧不安,腹中痛。多次要求入水解热。脉洪数。舌质鲜红,苔白不  相似文献   

16.
马××,女、58岁。1969年8月就诊。初起患咳嗽、身重、胸闷,发热恶寒而卧床不起,久治不愈。症见:寸口无脉、趺阳脉沉而涩。坐卧不宁,语音低微,时断时续,喘促鼻煽,口唇焦干,身热微渴。舌红,苔黄而腻。大便已有七八日未行,腹满拒按。证属邪气入里,化燥伤津,腑实已成,即“大实有羸状”的“胃家实”危证。欲救其生机,必急下存阴。处方:大黄15克(后下),芒硝12克(兑  相似文献   

17.
一、黄龙汤合菌陈篙汤治胆囊炎患者符××、女性、78岁。去年五月患急性胆囊炎,于××医院作胆囊造瘘术。今于上月21日吃糯米饭及脂类食物引起复发,右上腹饱胀,疼痛拒按,目睛发黄,大便秘结,今已六日不行。舌苔黄而厚腻,干燥无津。脉象软弱无力。年高体衰,积滞内停,乃虚实夹杂之证,宜用攻补兼施之法,拟以黄龙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处方:太子参9克、当归身9克、生大黄5克、炒枳实9克、制川扑5克、茵陈30克、炒山栀9克,2帖。二诊:2月2日。目黄减,大便已行二次,色黑奇臭,腹痛减其大半,已知饥能食稀粥,脉右手较前有力,左手仍软弱。舌苔  相似文献   

18.
方剂组成(自拟)板兰根30克、山豆根12克、桔梗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小儿酌减。适应证: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病案举例:何××,男,35岁,农民,于1979年12月4日初诊:咽喉疼痛两天多,伴头痛身痛,口渴尿黄,舌尖红,脉浮数。检查扁  相似文献   

19.
叶××,男,56岁。1984年12月10日诊。患者素罹胆囊疾患。五天前因饱餐肥腻食物及饮酒,遂致宿恙复发。经当地卫生院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阻塞性黄疸,治疗未效。刻诊:右上腹剧痛阵作连及右胁背,胸脘烦热,口干唇燥,巩膜及皮肤深度黄染色鲜  相似文献   

20.
【脾虚痰湿】曹××,女,30岁。1978年8月15日诊。婚后十年不孕,多处求治无效,曾到某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幼稚子宫。诊见:身体肥胖,体倦身困,面色(白光)白无华,动则汗出,经少色淡,舌淡苔白腻,脉虚。证属脾虚痰湿不孕症。即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进服。处方:黄芪15克,红参10克,当归、白术、半夏、淫羊藿各12克,陈皮、柴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