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腹壁超声测量内外腺比例在前列腺增生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壁超声普查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对1759名不同职业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应用常规二维超声经腹壁检查前列腺,测量前列腺体积及内外腺的宽度(左右径)与厚度(前后径),并计算内外腺的宽度之比及厚度之比,根据内外腺比例失调初步诊断前列腺增生。同时对超声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部分病例行手术切除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增生发病率不同,且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的趋势,其中部分为小体积型前列腺增生。经手术对照显示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的准确率达100%(92/92)。结论经腹壁超声测量内外腺比例诊断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较高准确性,可作为前列腺普查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皮永前  潘永寿  熊思 《海南医学》2013,24(15):2253-2255
目的探讨经直肠三维超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分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直肠三维超声进行常规扫查前列腺,测量前列腺全腺和内腺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及前列腺内腺动脉阻力指数;采用三维体积自动测量技术测量前列腺全腺、内腺体积和重量,计算内外腺宽度之比、内外腺厚度之比及移行带指数。结果依据前列腺全腺重量将前列腺增生分为Ⅰ、Ⅱ、Ⅲ和Ⅳ四组,前列腺内腺重量、移行带指数、内外腺宽度之比、内外腺厚度之比以及前列腺内腺动脉阻力指数在四组间均为Ⅳ>Ⅲ>Ⅱ>Ⅰ(P<0.01),且与前列腺重量呈正相关(P<0.01),是前列腺增生分度较好的指标。结论前列腺体积及形态改变是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的重要依据,经直肠三维超声可以准确测量前列腺全腺及内腺体积,为前列腺增生分度提供最直观的形态学指标,移行带指数、内外腺宽度之比等前列腺参数有助于前列腺增生的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与慢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360例老年男性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80例作为实验组,另180例非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量所有患者前列腺纵径、左右径和前后径并计算前列腺体积,同时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60例患者的前列腺体积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且患有慢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组患者体重指数超标、高血压、高血糖、高总胆固醇以及患有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人数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和慢性前列腺增生有着密切关系,代谢综合征会导致慢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维、汉族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 PSA及前列腺体积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999年6月~2009年4月前列腺增生症住院患者472例,其中汉族279例,维吾尔族 193例,于治疗前行放免法检测血清 PSA及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血清 PSA及前列腺体积的比较.结果 60岁以上各年龄段维、汉族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均随年龄增长而有上升趋势,但维、汉族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患者前列腺体积在70岁以上组维吾尔族明显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PSA及前列腺体积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二者之间关系呈正相关.结论 维、汉族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间血清 PSA及前列腺体积差异有显著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体积关系.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PSA,采用B超检查测量前列腺三径并估算前列腺体积,在术前按年龄分为3组,比较3组之间血PSA、前列腺体积的差异性;在术后2个月测定血SPA值和估算前列腺体积,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PSA值与前列腺体积明显相关.结论:测定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PSA时,将前列腺体积作为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可以为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残余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4名在我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查,测量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残余尿量Ⅲ组、Ⅳ组与Ⅰ组、Ⅱ组比较,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残余尿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残余尿和PSA无直接相关关系,当前列腺体积超过一定数值时会引起残余尿增多和PSA升高。  相似文献   

7.
文成勇  何如钢  胡昌俊 《重庆医学》2013,(35):4271-427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检测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灰区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该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56例,其PSA值均在4~10ng/mL。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化学发光法测血清PSA水平,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前列腺癌患者21例(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组间腺体体积以及PSAD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血清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及PSA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体积的平均值39.27为参考值,设前列腺体积40mL为临界点,则80.95%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腺体体积小于40mL,68.57%的患者腺体体积大于4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PSAD值0.147为参考值,设PSAD值0.15为临界值,则其对前列腺体积小于40mL的患者判定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0.95%,特异性为72.73%,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61.54%;前列腺体积大于40mL的患者,其判定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27.27%,阴性预测值为94.11%。结论 PSAD值对处于PSA灰区的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若以0.15为PSAD的临界值,则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大其鉴别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所降低,其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徐素珍  郭建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81-81,10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经直肠超声检查131例患者的前列腺。结果经直肠超声能够显示前列腺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前列腺增生检出率为97%,前列腺癌检出率为77.7%。结论经直肠超声准确诊断前列腺增生对前列腺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江鸿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119-119,15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二维超声检查9 709例患者的前列腺.结果:3 48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前列腺增生症检出率:40~49岁组为10.8%,50~59岁组为21.0%;60~69岁组为65.0%,70~79岁组为61.9%,≥80岁组为47.9%.结论:前列腺增生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超声均可显示,能够较准确地估计增生的程度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前列腺增生症有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平  周健  唐杏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95-295,297
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10ng/m140例,经直肠超声检测前列腺体积及内层腺区体积,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指标。结果:40例中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前列腺癌10例,二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差异无显著性,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10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对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检查,测量大小,计算体积,并按前列腺重量分成四组,测定、分析增生内腺动脉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分组评价增生内腺的彩色血流图。结果:随前列腺重量的增加,增生内腺血流分布逐渐增加,血流的最大流度(Vmax)、血流最低流速(Vmin)、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逐渐增加。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临床对前列腺增生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1月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 118例 ,经随访疗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118例 ,均经病理证实为BPH。术前根据临床表现 ,前列腺指检 ,B超诊断。年龄 5 6~ 83岁 ,平均6 6 .4岁 ,排尿困难史 1~ 15a ,急慢性尿潴留 5 8例。直肠指诊 :前列腺Ⅰ度增生 5 5例 ,Ⅱ度增生 5 8例 ,Ⅲ度增生 5例。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平均为 (46 .6± 2 7.4)ml,31例测残余尿(RU)平均为 (144 .2± 41.8)ml,并发尿路感染 32例 ,肾功能异常 7例 ,膀胱结石 5例 ,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2例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的声像图特征,对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改变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分型具有一定特异性,可归纳为7种类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增生的前列腺内血流信号增加,血供较丰富.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前列腺增生的方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新技术.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信息的提供是诊断前列腺增生的另一个有效依据,有助于提高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经直肠的方法,因其无创、简便、清晰准确,能取得指检及膀胱镜等检查难以取得的效果.对于前列腺增生的病人,准确估计前列腺增生的程度及增生腺体的大小,可以指导治疗.本文对12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预测前列腺的体积和重量,并与术后实际重量相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对前列腺疾病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通过2006年1月-2011年8月门诊1493病人,经腹壁超声检查法进行前列腺超声检查.结果 在1493例超声检查者中,前列腺大小正常者729例(占48.8%),前列腺增生者363例(占24.3%),前列腺炎者102例(占6.83%),前列腺钙化灶、结石者292例(占19.6%),前列腺癌7例(占0.47%).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检测前列腺差异性变化,对前列腺疾病诊断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于昊  徐宏伟  乔辉 《吉林医学》2009,30(13):1275-127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门诊及住院高龄患者87例,采用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测量各径线值,并观察前列腺内有无异常回声,诊断不明确的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术。结果:87例高龄患者中前列腺均表现异常,其中单纯前列腺增生19例,增生伴结石45例,增生伴囊肿6例,单纯前列腺结石3例,前列腺脓肿2例,前列腺癌12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具有高分辨率,可以发现细小病变,提高前列腺疾病的诊断率,尤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明显优于经腹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于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3月对 1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测量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及移行区指数 (TZin dex) ,探讨其与急性尿潴留发生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前列腺增生症 118例 ,年龄 5 1~ 82岁 ,平均 6 8.8岁。其中 42例发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 >7分 ,并排除其他前列腺疾病 ,经直肠超声 (TRUS)测量前列腺三径及移行区三径 (前后、左右、上下 )。体积按公式计算 :体积 (V) =0 .5 2×前列腺三径 ,TZindex =移行区体积 /前列腺体积。所用仪器为HDI 30 0 0型 (…  相似文献   

18.
钟红  杨柳平 《广州医药》2000,31(5):37-38
目的:为了探讨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与前列腺总体积(PGV)两者的体积比率(PVR)对前列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检测技术测量124例病人的前列腺TZV及PGV,并计算其体积比。同时测量病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计算其体积密度(PSAD)和移行区体积密度(PSAT)、比较PSA、PSAD、PSAT与PVR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在BPH和PCA两组间,PVR的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择98例临床确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HIFU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变,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结果 98例前列腺增生HIFU治疗后,1~12个月复查和随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90例,改善不明显者8例,HIFU治疗前列腺增生总有效率91.8%.结论 HIFU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PSA浓度为4~10ng/ml患者前列腺内腺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在前列腺癌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41例血清PSA浓度为4~10ng/ml患者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经直肠前列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所得内腺体积与腺体总体积的比例,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术前经直肠前列腺B超前列腺内腺体积与总体积之比95%大于0.50,62%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该值小于0.50。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阴性的患者,前列腺内腺体积与总体积之比〈0.50可作为重复穿刺活检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