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观察研究了389名(男200人,女189人)临夏地区东乡族人的指节纹。结果表明:东乡族人的指节纹以直线型(44.33%)最常见,其次为钩型(22.4%)和弓形(11.39%)。本文还对男女性别和左右手进行了比较,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陈晓燕  喻志坚  陈秀虎 《解剖学研究》2007,29(3):209-211,216
目的了解汉族指节纹的形态特点。方法粉笔—碳素墨水—透明胶带法采集指节纹,放大镜下鉴定纹型,调查分析了17~21岁广东地区420例(男210人,女210人)汉族的指节纹。结果汉族指节纹以钩型(39.98%)最多;其次是弓型(20.97%)和直线型(15.07%)。分析了纹型在各指分布特点,比较了不同民族和不同人种间的差异,并对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结论指节纹是皮纹学的有效参数,对深入进行体质人类学和医学遗传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东乡族成人围度特点及其与血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甘肃临夏州东乡县东乡族成年居民1160名,测量研究对象血压及颈围、胸围、腰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及上臂围等指标,并分析收缩压、舒张压与围度的关系.结果:东乡族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段各围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东乡族成人高血压检出率为27...  相似文献   

4.
中间和近端指节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200例汉族学生(男女各100例)进行了中间和近端指节纹的分析。证实中间和近端指纹存在Ploetz-Radmann。M(1937)所描写的4个基本的和8个联合的类型。另外本文还发现其它的类型。男女之间一些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的生物电阻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0岁以上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指标。结果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去脂体重、骨量、肌肉、蛋白质、体液量及构成比均高于女性(P0.01),且男性各年龄组的骨量、肌肉量、蛋白质、体液量均高于女性(P0.01)。骨量、肌肉量在同一性别中随年龄变化趋势相同,男性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性的蛋白质在3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的蛋白质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躯干肌肉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男女性的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男性的双下肢肌肉量除在40岁年龄组稍有回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的双下肢肌肉量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细胞内液量均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女性的细胞外液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稍有下降。结论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的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均发生变化,除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细胞内液外,其余体成分的变化趋势均存在性别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乡族成年女性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量少于男性,部分无峰值呈持续下降或达峰值早,下降早,达峰值后下降趋势缓于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甘肃东乡族成人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成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脂肪组织相关体成分指标。结果在总体人群及各个年龄组,甘肃东乡族成年女性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及四肢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内脏脂肪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皮下脂肪含量、躯干脂肪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最快,在50岁年龄组稍有下降,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女性左上肢脂肪量呈持续上升状态,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较快,此后上升速度放缓;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较快,在50岁年龄组稍有下降,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男、女性右上肢脂肪量、双下肢脂肪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呈下降趋势。结论甘肃东乡族成年女性除内脏脂肪外,其余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甘肃东乡族成人的脂肪含量均发生变化,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脂肪变化趋势略有不同,但内脏脂肪含量和女性左上肢脂肪量一直呈上升趋势,50岁年龄组是各部位脂肪含量发生趋势改变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7.
河北汉族青少年指纹纹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指纹纹型分布,为人类学和临床医学提供基础皮纹学参数.方法:无油墨法采集400例河北汉族青少年的指纹,放大镜下鉴定.结果:斗形纹占49.425%,箕形纹占48.300%,弓形纹占2.275%.弓形纹多见于食指,其次是拇指;箕形纹多见于小指,其次是中指;斗形纹多见于环指,其次是拇指.双手十指同纹型的频率为16%.一手五指纹型组合频率为OLW (65%)>同型组合(26.125%)>ALO(4.5%)>ALW(4.375%).对应手指纹型组合频率为:W/W(40.95%)>L/L(38.75%)>L/W(16.65%)>A/L(2.5)>A/A(0.9%)>A/W(0.25%).结论:对应手指同型组合频率为80.6%,指纹纹型分布具有对称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安徽淮北平原汉族群体的足纹模式样本参数。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粉笔- 碳素墨水- 透 明胶带法拓印趾纹,茚三酮- 味精成色反应法采集跖纹,统计了1 000 例( 男500 人,女500 人)汉族的趾纹和跖 纹样本,体视显微镜下鉴定纹型。结果: 分析了趾纹类型、趾纹组合、趾纹递减顺序、趾纹指数、趾球区花纹 类型和其他跖部真实花纹等参数。结论: 这是对安徽淮北平原汉族足纹较详尽的调查,为人类学、遗传学和医学 等提供较完整的皮纹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lc,SREBP-lc)基因多态性rs2297508、rs11868035在甘肃汉族、东乡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342例以及正常对照343人,东乡族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以及正常对照238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REBP-1c基因型,采用氧化酶法或放免法测定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REBP-lc基因多态位点rs2297508、rs11868035在汉族和东乡族正常对照者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位点在汉族、东乡族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汉族对照组中,rs2297508的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GG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东乡族对照组中,CC基因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GG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EBP-lc基因多态性rs2297508、rs11868035在甘肃汉族和东乡族人群中均与2型糖尿病发病存在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罹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上述多态性在汉族和东乡族人群中的分布并无差异.SREBP-le基因多态性rs2297508可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手掌A、B、C、D主线各型分布频率、主线指数、主线横向指数、掌中褶分布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主线指数、主线横向指数及掌中褶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主线各型分布中,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提示C主线各型分布频率可作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皮纹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地区汉族成人体型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汉族成年人体型。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汉族的体型进行研究。结果: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6-4.8-2.1,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6-4.3-1.6,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0岁以前男性体型以均衡的中胚层体型为主。30岁以后转变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且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女性随年龄增长内中因子值增加,外因子值下降,体型愈来愈偏内胚层体型。结论:各年龄段的男女平均体型均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其他5个少数民族的资料相比。除回族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族青少年足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回族青少年足型及发育规律。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方法 ,测量了宁夏固原地区 1 6 5 8名回族 7~1 7岁学生的足长、足宽 ,并按足长宽指数分型 ,并将足长、足宽数据和足型与畲族、哈萨克族和汉族比较。结果 :回族青少年的足长、足宽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足长与足宽存在正相关关系 ,足型以中间型最多。结论 :回族青少年足型与其他民族比较存在差异 ,足长与足宽发育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盟蒙古族、汉族的舌运动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特征积累资料。方法: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调查了蒙古族和汉族中学生舌运动类型。结果:(1)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率在蒙古族依次为67.79%、8.73%、21.25%、68.68%、23.94%,汉族依次为71.50%、9.42%、30.43%、77.05%、15.70%。蒙汉间卷舌、叠舌率无明显性差异。汉族翻舌、尖舌率高于蒙古族,三叶舌率低于蒙古族。(2)除蒙古族尖舌率、汉族三叶舌率外,其余舌运动类型未见性别间差异。(3)卷舌-翻舌、卷舌-尖舌、卷舌-三叶舌之间存在着相关,翻舌-叠舌间存在着相关。结论:与我国其他人群相比,阿拉善盟蒙古族、汉族卷舌率较低,叠舌率较高。蒙古族翻舌率、尖舌率较低,汉族三叶舌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新疆锡伯族舌运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锡伯族舌运动类型进行研究,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演示各种舌运动类型,并嘱其练习然后进行调查。结果:得出了舌运动的类型的统计结果:卷舌与非卷舌、翻舌与非卷舌群体中其他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结论:新疆锡伯族卷舌与非卷舌基因与翻、叠、尖三种舌运动类型基因间分别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翻舌基因分别与叠、尖舌基因间均不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5.
粤西汉族舌运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粤西汉族舌运动类型进行研究,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演示卷舌、翻舌、叠舌、尖舌等各种舌运动类型,并嘱其练习然后进行统计调查。结果经统计分析获得了粤西汉族各类舌运动的类型的比例,卷舌与非卷舌、翻舌与非卷舌群体中其他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结论粤西汉族卷舌与非卷舌基因与翻、叠、尖三种舌运动类型基因间分别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翻舌基因分别与叠、尖舌基因间均不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湖南侗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分析侗族指纹白线的出现率 ,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 :用油墨拓印法印取指纹图 ,按Schouman方法确定指纹白线 ,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湖南侗族指纹白线出现率为 3 7 2 7%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0 1 ) ;(2 )侗族左手指纹白线出现率明显高于右手 (P <0 .0 0 1 ) ;(3 )侗族AB血型人指纹白线出现率低于其他血型人群 (P <0 .0 5 ) ;(4 )指纹白线在各手指的出现率按中指 >环指 >示指 >拇指 >小指的顺序排列。结论 :湖南侗族指纹白线出现率高于我国其他几个民族 ,其出现率与性别、手别、指别、血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45名珞巴族人的体质测量,得出珞巴族平均身高、体重、胸围和血压、呼吸、脉搏等参数。结果表明,居于高原地区的珞巴族不同年龄男女平均身高、体重、胸围等均较汉族和藏族为低。从生长曲线看,青春期发育与内地汉族和蒙古族相近。  相似文献   

18.
Mesoaxial syndactyly is characterized by fusion of the central digits. The disorder segregates in autosomal recessive pattern and mapped on human chromosome 17p13.3. Homozygous missense mutations in the BHLHA9 have been reported to cause mesoaxial synostotic syndactyly with phalangeal reduction (MSSD).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investigated a family segregating mesoaxial synostotic syndactyly with phalangeal reduction (MSSD) in autosomal recessive manner. Genotyping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llowed by Sanger sequencing revealed a homozygous deletion and insertion mutation (NM_001164405: c.252_270delinsGCA; p.(Phe85Glufs*108)) in the BHLHA9 gene in affected individuals of the family. This study reports the first frameshift mutation in the BHLHA9 causing mesoaxial synostotic syndactyly and phalangeal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9.
苗族成人体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我国苗族成人体型特点与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隆林县德蛾乡456例20~55岁苗族成人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1)苗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1.9—4.7—1.9),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2—4.2—1.3);(2)苗族男、女20~50岁间随着年龄增加,中因子值明显增加,外因子值略有减少,内因子值变化不大,中因子值的最大值及外因子值的最小值均在45岁组;(3)苗族男女间体型各年龄组差异极高度显著;结论:苗族与其他群体体型比较,苗族体脂较少,骨骼肌肉较发达,身体线性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