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皮肤准备方法在颅脑择期手术中的效果比较。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的1 041例颅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25例,对照组5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肤准备方法:手术当日理发师用剃刀剃除患者头部全部毛发,再用肥皂清洁头部。试验组采用皮肤准备新流程:术前2 d,每日用洗发膏清洁患者头部,再用洗必泰搓揉头部5 min,清水洗净;手术当日,主管医生在手术室术前即刻用理发剪推除患者手术部位毛发。研究助理于患者出院当天收集患者满意度,于患者术后第30天通过电话随访收集其手术部位感染信息;其余数据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部位感染率、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3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皮肤准备新方法可降低颅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进手术前备皮护理操作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组原则选择在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手术前备皮方法,随机分为剪毛备皮的对照组38例,剪毛备皮结合皮肤清洁的研究组42例.术前备皮并对术野皮肤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统计比较两组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两种备皮方法在术后切口感染统计上有意义,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洗必泰皂浴清洁皮肤是防止SSI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改良的备皮方式可以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围术期不同皮肤准备工作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皮肤清洁度、预后感染情况的影响,并分析切口感染病原学。方法:筛选2016年8月-2017年9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温水沐浴,在温水沐浴后观察组使用自制中药专方进行全身擦浴,擦浴由专业责任护士完成;其他皮肤准备工作两组均相同。手术开始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前于术区皮肤采样,并做细菌培养;对比两组经不同皮肤准备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菌落数量、种类。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菌落数、菌落种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菌落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00例患者中检出26例患者发生病原菌感染,共检出病原菌169个菌株,其中以革兰阳性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9.53%)、革兰阴性菌的大肠埃希菌(28.99%)感染为主。经析因设计分析显示,剃毛与否并不影响术后切口感染;而皮肤清洁方法、备皮时间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且皮肤清洁方法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皮肤准备工作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术前皮肤准备工作在控制备皮时间等变量前提下,对术区皮肤使用温水沐浴联合中药专方全身擦浴,可有效提高妇科择期手术皮肤清洁度、减少皮肤细菌种类、预防切口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监测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选择4项感染危险因素作为每组主刀医生手术患者感染危险指数比较的依据,对每例手术患者进行危险因素指数评价,并进行手术医生感染专率统计.结果 493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1例,切口感染率4.26%.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清洁手术,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1);全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全麻手术,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间延长,切口感染率明显上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1).手术切口感染率随危险等级升高而升高.结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专率的监测是将监测和控制结合起来,大大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率,此目标性监测是降低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雷艳 《四川医学》2015,(2):251-253
目的探讨含碘手术薄膜预防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将180例Ⅰ类手术切口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手术部位采用含碘手术薄膜,对照组手术部位采用普通不含碘手术薄膜,分别在消毒后及手术结束缝合皮肤前取样做细菌培养,观察两组细茵培养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100%,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对照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87%,细菌培养阳性率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碘手术薄膜能显著降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室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凤  李晓梅 《重庆医学》2003,32(4):505-506
术后切口感染为院内感染的一部分 ,常可引发医疗纠纷 ,本文对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骨科住院的择期手术Ⅰ类切口患者 3 2 5例进行术时空气、手术者的手及患者皮肤消毒后细菌培养。在此基础上 ,对照分析了 19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与术时准备的关系 ,总结了经验 ,并提出管理意见供大家参考。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在我院骨科住院择期手术 3 2 5例患者 ,男 190例 ,女 13 5例 ,年龄 10~ 76岁 ,手术时间均在 2h以上 ,术前无任何感染病灶发现 ,术后抗生素均选用青霉素 +庆大霉素治疗 1周 ,防止感染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用于颅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皮肤清洁的有效性,以期为制定颅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流程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5年11~12月,随机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0例颅脑择期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于术前2日每日用洗头膏清洁头部2次,试验组于术前2日每日用洗头膏及体积分数2%葡萄糖酸氯己定(2%CHG)先后各清洁头部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清洁前、术前2日清洁后、术前1日清洁后头顶部皮肤的菌落数。结果 共纳入患者120例,试验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7.70±19.30)岁;对照组60例,男性30例,女性 30例,年龄(47.73±19.4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清洁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区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日清洁后和术前1日清洁后,试验组患者术区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术前用2%CHG清洁头部的杀菌效果优于洗头膏,且术前使用2次清洁头部皮肤的杀菌效果优于术前使用1次的效果。2%CHG用于颅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皮肤清洁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急性高容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按常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观察、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出血量,术前、术中、术后24小时内尿量和凝血功能等.结果:对照组术中输血40例(80%),术中平均输血1.86U;试验组术中输血15例(30%),术中平均输血1.0U,试验组的失血量、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的PT、APTT、TT、BUN、Cr和尿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用于老年骨科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并对老年患者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改良备皮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以"洗必泰"为基础的改良备皮组及传统的备皮对照组各100例,通过对术前、术后的术野皮肤采样及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切口感染率及问卷调查护患双方对两种备皮的满意度的比较.结论 改良备皮组不影响术后切口感染,是值得推广的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10.
酒精湿敷在骨科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酒精湿敷对骨科术后发生局部肿胀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骨科术后发生局部肿胀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75%酒精湿敷三天,观察组(n=50)未予局部外敷.评估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骨科术后发生局部肿胀病人合用局部酒精湿敷能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以氯已定和聚维酮碘为主要成分的两种消毒液进行外科消毒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的效果。 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施行清洁或可能受污染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将纳入的33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160例患者使用质量分数2%氯已定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175例患者使用质量分数5%聚维酮碘消毒,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术后30 d内手术伤口感染率以及伤口感染部位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共获得318例患者的完整随访数据,随访率为94.9%。其中试验组148例,对照组17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5.4% vs. 12.9%, P=0.03)。其中在浅表部位感染方面,试验组优势较明显(4.1% vs. 10.6%,P=0.03),但深部感染率及器官周围感染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消毒液总感染及浅表部位感染的差异在可能受污染的手术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清洁手术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已定在预防可能受污染手术术后的总感染及浅表部位感染较聚维酮碘更有优势,但对于清洁手术,两种消毒液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脐无疤痕腹腔镜手术术前皮肤准备对防控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皮肤消毒效果以及术后随访,比较2种手术术前皮肤准备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半小时消毒后细菌培养数较1天前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合格率明显要高;对照组有少部分患者对术后瘢痕恢复不满意,观察组患者术后瘢痕恢复良好,没有不满意。结论采用术前半小时运用医用液体石蜡联合双胍类消毒液的方法对脐部皮肤进行清洁消毒较传统碘伏消毒效果更佳,可以减少术后感染,满足腹壁无可视性疤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择期手术时间在90min左右术中使用抗生素对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择期手术200例,男女性别不限,手术时间90min左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病例术中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病例术中全部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全部病例术前30min及手术快要结束前30min和术后48h抽血进行细菌培养,手术切开腹腔及手术进行到45min左右(即中途)和手术关闭腹腔前两小组病例抽取腹腔液及手术切口渗出液各1次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伤口愈合情况的差异。结果手术前30分钟及手术结束前30min抽血细菌培养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均阴性,无细菌生长。术后48h抽血细菌培养出现阳性即出现细菌生长,实验组为2例,对照组发生3例,抽血细菌培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腹腔及手术进行45min左右(即中途)和关闭腹腔前抽取腹腔液及手术切口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两组病例都是阴性无细菌生长,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手术伤口渗出液细菌培养出现阳性即有感染细菌生长,实验组是5例,对照组出现7例。伤口Ⅰ期愈合实验组是95例,对照组是93例。手术伤口Ⅱ期愈合实验组为5例,而对照组是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90min左右腹部择期手术实验组术中没有使用抗生素而对照组术中使用抗生素,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及伤口愈合率两组无较大差异,并且术前、术中、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min左右腹部择期手术术中使用抗生素,临床治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肖镭 《当代医学》2013,(20):92-93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危险因素,为骨科手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将收治的210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比例进行统计,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5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所占比例为1.67%。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手术区皮肤清洁不到位、未进行引流操作和切口暴露时间较长。结论要想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手术,加强医疗人员的消毒意识,在手术后还应当规范使用抗生素,通过一系列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措施,来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部位感染率以及预防方法,为以后在骨科手术中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0例,对其进行调查回访分析,根据患者情况分析并总结预防方法结果:骨科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1.7%,其中深隙感染占0.3%,浅部切口感染占0.9%,深部切口感染占0.5%,是我院各类手术感染患者中比例最多的一种,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主要原因有术前准备不足、皮肤清洁不彻底、无引流操做、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所占比率分别为70.6%、52.9%、35.3%和23.5%。结论:对于采用骨科手术的患者,应该做好术前,术中防护控制措施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术前备皮与不备皮对术后感染有何影响.方法 将我院2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只清洁皮肤不备皮,对照组剃除手术野所有毛发,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术区备皮不能降低术口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中预防切口发生感染的临床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1月份至2016年11月份治疗的骨科创伤手术患者220例进行本次医学探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1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切口清创消毒处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消毒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在术前和术中对切口进行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通过预防控制后,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0.94%,对照组患者中术后有9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8.95%,两组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创伤患者实施预防切口感染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切口的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找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所有实施手术的患者。采用干预组合、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无植入物手术患者监测至术后30d,有植入物患者监测至术后1年。将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性结论。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382例,手术部位感染7例次,感染率为1.83%;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与Ⅲ+Ⅳ类切口感染率比较(0.64%、4.00%、1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1.8559,P<0.01);急诊手术感染率与择期手术感染率比较(9.52%、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切口与闭合伤口感染率比较(8.77%、2.6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3.6875,P<0.01)。结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急诊手术、开放伤口和手术切口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继续在数前1小时静滴1.0g,对降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在术前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前1小时加用静滴甲硝唑,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降低切口感染,减少术后发热,缩短住院天数均比的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甲硝唑术前静滴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收治的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方案组149例及对照组151例。对照组采用盲法(不进行干预,按医生习惯)给予抗菌药物;方案组按照制定的方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体温变化、切口愈合、切口感染情况及主要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愈合,且未出现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案组77.2%的患者仅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1次,22.8%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为24h以内,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5.43±2.72)d。方案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在24h内停药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相关的各项费用,促进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化及合理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