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重点。方法对某院188例ADR/ADE报告从发生ADR/ADE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引起ADR/ADE的药品种类、ADR/ADE的类型及主要的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8例ADR/ADE报告中,21~30岁患者50例,占26.60%;涉及的药品为50种,抗菌药物引起的ADR/ADE最为多见,占76.60%,其次是中药制剂,占9.0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ADE184例,占97.87%;主要的ADR/ADE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4.44%。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是医院进行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必要参考,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注射用万古霉素在临床用于高血糖患者抗菌治疗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规律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方法回顾性查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使用万古霉素病例122例,其中实验室检查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的57例,对发生ADR/ADE的病例性别、年龄、用药时长、用药剂量、联合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万古霉素病例中高血糖患者57例,发生ADR/ADE的病例26例,总发生率45.61%;性别无显著差异;联合用药例数越多,用药时间越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年龄与不良反应发生不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应该加强万古霉素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57例头孢曲松钠儿童ADR报告分析,探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儿童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相关医疗机构收集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儿童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所致儿童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3.88%)、胃肠系统损害(12.73%)和全身性损害(4.59%)。结论应加强对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的监测,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商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探讨ADR/ADE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百色市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集的140例ADR/ADE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ADR/ADE中,高发年龄集中在0~10岁和50岁以上;涉及药品12类11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占比例最大;引发时间以注射给药为最快;以对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140例ADR的患者经采取治疗或停药措施后痊愈。结论应加强ADR/ADE的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减少或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贾美云  张艳 《河南医学研究》2023,(17):3103-3107
目的 了解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2021年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抽取2021年全年上报的54例中药注射剂ADR/ADE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评价。结果 ADR/ADE报告中,>50岁报告40例,占比达74.07%,男女性别比为1.25∶1;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类和心血管系统类药物;累及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附件(37例次)和消化系统损害(10例次)为主,3例患者出现严重ADR/ADE;发生原因包括医护因素所致33例,药物本身原因或患者自身体质因素所致21例。结论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生ADR/ADE的占比较大,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医护因素是导致ADR/ADE发生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并加大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为中药注射剂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患儿使用注射用炎琥宁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儿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后发生的13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鱼骨图对ADR的发生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对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32例注射用炎琥宁所致ADR主要发生于0~3岁婴幼儿;最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ADR 12例,占9.09%。ADR的发生与超适应证、超疗程用药、静脉用药浓度与滴速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相关。结论 临床应加强注射用炎琥宁的临床合理用药,及时监测与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院428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抗菌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2009年1月113至2013年12月3113收集到的428例抗菌药物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28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4岁的儿童61例(占14.26%);50~83岁的患者264例(占61.68%);头孢菌素类居首位239例(占5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所占比例最大385例(占89.96%);抗菌药物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结论加强抗菌药物ADR/ADE监测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中更为合理、安全利用阿奇霉素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使用阿奇霉素药物患者562例,回顾性分析使用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通过对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表现、用药方式及病症情况,对阿奇霉素药物ADR/ADE所发生的特点及规律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 所选取562例使用阿奇霉素药物ADR/ADE患者资料当中,患者年龄区间在1~14岁为114例(20.28%),年龄区间在65~80岁为326例(58.01%);女性患者(341例)明显高于男性(221例);患者用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553例(98.40%),不良反应累及呼吸系统患者为112例(19.93%),累及消化系统为142例(25.26%),累及皮肤及相应附件为205例(36.48%)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区间为10~30 min后.结论 合理使用阿奇霉素对于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临床当中应对引起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的影响因素进行给与高度重视,最大限度降低阿奇霉素药物ADR/ADE的发生率,从根本上确保相关用药安全;以此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克服阿奇霉素药物所存在的不良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科应用引发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和规律,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五年发生的166例儿科中药注射剂ADR/ADE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66例ADR/ADE中男性122例次,女性64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12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是致儿童ADR/ADE的主要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ADR/ADE的例数最多,为80例次,占43.01%。所致ADR/ADE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8.72%。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应进一步规范儿童用量,医院应高度重视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ADE并加强ADR/ADE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监护并及时处理,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张秀玲 《吉林医学》2014,(11):2312-2313
目的:分析注射用炎琥宁导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注射用炎琥宁引起的不良反应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儿童居多,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常在首次用药后30 min内发生,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居多。结论:注射用炎琥宁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因素、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用时应谨慎选用,密切观察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执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我院已实施网络上报ADR工作。本研究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上报的240例ADR/药物不良事件(ADE)进行分类、分析和讨论,从中总结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240例ADR/ADE,按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诱发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儿童使用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42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全部为11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系统损害主要为皮肤、全身性损害及呼吸系统损害;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应用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不良反应主要在用药60 min内出现.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在年龄、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应规范儿童应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评价痰热清注射液上市后用药的安全性,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和医院集中监测的形式,2014年9月-2015年5月呼吸内科和普胸外科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患者为研究队列,观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ADR/ADE发生率为0.17%。结论:对痰热清注射液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弥补了药品上市前评价的不足,对真实世界用药过程中导致ADR/ADE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我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贺州地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160例,统计分析不良反应特征。结果①男性100例(62.5%),女性60例(37.5%),男性多于女性;≤14岁者55例(34.4%),≥50岁者56例(35.0%),以儿童及老年人居多;原发病主要以呼吸系统为主,80例(50.0%)。②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d内,严重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1h内;主要为过敏反应,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者94例次(94/170,55.29%),全身性损害32例(18.8%)。③主要上报单位为市/县级二等医院149例(93.1%),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148例(148/160,92.5%),采取治疗措施后治愈59例(36.9%),好转101例(63.1%)。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应加强对二级医疗机构的用药监控,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杜绝药物滥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肾康注射液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提供临床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5年使用的肾康注射液病例中不合理用药及上报的3例ADR/ADE进行分析.结果 肾康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 min之内,其不良反应/事件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不自主抽搐、足部麻木、皮疹、瘙痒等,说明书中描述不完整;有422份溶媒使用不当.结论 肾康注射液ADR/ADE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导致,临床使用须以说明书为参照,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禁忌,慎重选用溶媒,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同时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崔岩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10):637-640
目的:分析19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并研究应对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发生ADR的患者192例,分析不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ADR的性别和年龄,不同给药方式ADR发生情况以及ADR累及器官情况并研究应对方法。结果:192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后发生ADR的患者中,注射用头孢呋辛钠ADR发生例数最多,其次分别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入选患者中,>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女性占59.90%,男性占40.10%。给予静脉滴注的患者发生ADR者多于使用口服剂型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首要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及附件,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结论:给予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药物,对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造成的ADR要有效控制,有ADR出现时要及时停止用药,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203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较多,分别占46.31%和29.56% ;引起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 占总报告例次的42.36%;静脉注射是引起ADR 的主要途径,占84.73%.结论 临床应注重合理用药,加强ADR 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 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燕  黄海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61-196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集的门诊4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8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23例(占70.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351例(占76.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213例(占46.5%)。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毛素芳  黄容 《西部医学》2013,25(6):940-942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集和报告的261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别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主要临床表现、引起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61例ADR病例中,女性138例,占52.87%,ADR报告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ADR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最多的一类药物。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潘和蹇  夏诚杰 《大家健康》2016,(11):268-269
目的:探讨该院60岁以上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 ADR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报的 ADR 报告,对发生 ADR 的患者性别、ADR 类型、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 临床表现以及 ADR 发生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ADR130例,其中男女发生 ADR 比例为1:1.55;口服给药32例(占24.62%),静脉给药98例(占75.38%);一天内累计发生 ADR 构成比为56.92%;ADR 发生以皮肤系统损害例数最多,占46.1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红斑;ADR 发生率排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关注女性患者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