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与X线钼靶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术前行超声、X线钼靶检测,将2种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与X线钼靶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及X线钼靶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超声诊断表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不规则团块、实性低回声及纵横径比>1,分别占86.67%、83.33%及60.00%;X线钼靶表现排在前三位分别为:淋巴结肿大、边缘毛刺征及微钙化,分别占:43.33%、38.34%及33.34%;超声诊断联合X线钼靶诊断检出率为93.34%,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的83.34%和X线钼靶诊断的81.67%.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采用超声诊断和X线钼靶诊断效果理想,但是二者联合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旭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242-1244
目的:评价乳腺癌的钼靶X线和CT影像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5例可疑乳腺癌患者进行钼靶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观察钼靶X线与CT和组织学检查在诊断方面的差异。结果: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38例,病灶检出率为84.4%;螺旋CT诊断乳腺癌42例,病灶检出率为93.3%;两者结合诊断乳腺癌44例,诊断的正确率为97.8%。钼靶X线发现钙化33例,阳性率为73.3%;CT发现钙化21例,阳性率为46.7%。34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钼靶X线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23例,阳性率为67.6%;CT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30例,阳性率为88.2%。结论:钼靶X线和CT对乳腺癌的诊断均有重要的作用,但两者各有其特点,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高诊断准确率和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7例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1 7例隐匿性乳腺癌首次诊断正确率为 35 .2 9% ( 6/1 7) ,钼靶 X线摄片、增强 CT、MR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5 3.85 % ( 7/1 3)、62 .5 0 % ( 5 /8)、60 .0 0 % ( 3/5 ) ,腋下肿块穿刺活检准确率为 1 0 0 % ( 8/8)。 8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行 2~ 4周期化疗 ,8例患者直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例保守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生存率 68.75 % ( 1 1 /1 6) ,2例死于其他疾病 ,3例分别于术后 4年、4年、2年死于脑、肺、纵膈转移。 1例保守治疗患者发现后 2年死于脑转移。术前化疗患者生存率 75 .0 0 % ( 6/8)高于直接手术者 62 .5 0 % ( 5 /8)。结论 :提高认识和适宜的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连续切片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原发灶的检出 ,术前化疗加乳癌改良根治术加术后辅助治疗是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的超声与X线钼靶对比及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9例(191个)乳腺肿块患者的术前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表现,观察其中47例乳腺癌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将2种检查方法及两者联合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重点分析超声与X线钼靶及两者联合应用的误诊、漏诊病例.结果:超声和X线钼靶摄片检查诊断乳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与超声、X线钼靶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独X线钼靶比较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X线钼靶比较诊断乳腺癌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与X线钼靶摄片检查联合应用能提高乳腺癌的灵敏度和诊断准确性,降低乳腺癌的漏诊率,超声检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能力优于X线钼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小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钼靶诊断效果及对患者近期有效率、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微小乳腺癌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将乳腺钼靶X线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于确诊的微小乳腺癌患者行单纯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术后患者采用TAC(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化疗方案治疗,对患者进行3周期化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分析微小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钼靶诊断效果及对患者近期有效率、远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200例微小乳腺癌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乳腺钼靶X线下最终确诊196例,确诊率为96.00%,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的196例患者中良性钙化23例,占11.73%;173例恶性钙化,占88.27%。良性钙化患者X线下主要表现为肿块存在块影,边界光滑、高密度,占8.16%;恶性钙化乳腺钼靶诊断表现为伴有肿块影,不规则或分叶状,占78.06%;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00例患者均行手术及术后化疗治疗,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近期有效率为93.00%;微小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3年(P0.05)。结论:微小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钼靶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且与手术病理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对于确诊微小乳腺癌患者采用单纯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及术后化疗治疗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767例乳腺癌临床特点与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乳腺癌临床特点、发病因素,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与效果.方法 将2002~2004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767例临床治愈的乳腺癌病例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 767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岁.按5岁为一年龄段计算,45~49岁组占21.8%;按10岁为一年龄段计算,40~49岁组占34.6%;873例淋巴结转移中腋下淋巴结转移占67.7%,术前新辅助化疗占26.9%;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阳性转移率为42.52%,与临床触诊的淋巴结转移率41.8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侵及黏膜层、浅肌层或深肌层(T2)最多占53.4%/;603例(34.1%)患者应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辅助诊断,诊断结果 阳性或疑似阳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约96.2%.结论 ①乳腺癌患者年龄45~49岁和40~49岁最多.⑦新辅助化疗和术后化疗已成为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③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目前早期乳腺癌确诊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钼靶X线联合螺旋CT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就诊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钼靶X线、螺旋CT以及联合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联合检查阳性率为92.50%,钙化病灶检出率为77.50%,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80.00%,均高于单项检查结果(p0.05),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差不大(p0.05)。结论:钼靶X线联合螺旋CT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农村妇女乳腺癌普查中,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乳腺癌数字化钼靶X线的认识。方法:分析均经病理证实乳腺癌33例患者的临床体征及数字钼靶X线表现,比较各类乳腺癌肿块形态、边缘、腺体结构紊乱程度及钙化方式等特点。结果:乳腺癌33例临床体征及X线表现:(1)临床体征:触及肿块22例(66.7%),外上象限17例(77.3%);触诊腺体呈索条状及片状增厚9例(27.2%);乳头溢液4例(12.1%);皮肤增厚3例(9.1%),同时伴乳头凹陷1例(3.1%)。(2)X线表现:肿块20例(60.6%),其中边缘模糊、星芒状肿块17例(77.3%),类圆形境界较清肿块3例(9.1%),同时伴腋下淋巴结增大5例(25%);仅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6例(18.2%),同时伴血管增粗3例(9.1%);临床无症状体征,X线发现异常成簇微钙化10例(30.3%)。(3)病理诊断结果:乳腺癌33例中乳腺导管浸润癌23例,乳腺小叶癌伴淋巴结转移4例,乳腺黏液癌2例,乳头状瘤癌变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例。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妇女进行乳腺普查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钼靶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摄片检查对482例乳腺肿块进行诊断,并均经手术与病理学证实。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钼靶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分别为88.4%(426/482)、89.0%(429/482)、92.3%(445/48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摄片联合应用较单一钼靶X线摄片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强,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及其他影像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经B超检查,部分经近红外线扫描、钼钯X线、液晶热图像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对四种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8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分别为:B超92.5%,钼钯X线93%,近红外线83%,液晶热图像81%。[结论](1)B超不仅可以显示乳腺癌的形态、大小和侵及范围,尚可显示腋窝、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因此,可作为乳腺癌检查的重要方法。(2)钼钯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率较高,定位优于B超,但不能显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它处转移情况。(3)近红外线扫描及液晶热图象检查假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998年89例乳腺癌的治疗情况,Ⅰ期7例,Ⅱ期44例,Ⅲ期32例,Ⅳ期6例,各期5年生存率为75%、60.9%、28.6%、0。按病理组织分类;非浸润型4例,浸润型非特殊型72例,浸润型特殊型13例,各类5年生存率为66.6%、46.8%、20%。根治术43例,改良根治术26例,单纯乳腺切除20例。手术+化疗26例,手术+放疗25例,手术+化疗+放疗38例。手术+化疗+放疗的平均生存率为63.7%,较其他组高(P<0.05)术后放、化疗同时进行者3年生存率较术后先放疗者高63.7%,较其他组高(P<0.05),术后放、化疗同时进行者3年生存率较术后先放疗者高(74.2%,56.8%)。因此可以认为: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最佳治疗方案;化、放疗同时进行或化疗较早应用,能提高生存率,可减少远处转移率,对病期较晚者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钼靶摄影结合CT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钼靶摄影结合CT诊断为乳癌的100例1期和2期乳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保留乳房手术组53例,采用乳腺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改良根治术组47例,采用乳腺全切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两组均行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术后疗效观察,保乳手术组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1.8%和1.7%;改良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2%和2.6%。结论:钼靶摄影与CT扫描有优势互补作用,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钼靶摄影结合CT在乳癌保乳术中具有诊断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男性乳腺癌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1年-2013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左侧者7例,右侧者9例。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行乳癌简化根治术,2例行单纯乳腺癌切除术,3例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13例,其余分别为腺癌、导管内癌、腺样囊性癌各1例。术后7例患者行辅助化疗,3例患者行辅助放疗。5年生存率为57.1%,10年生存率28.5%。结论以外科简化根治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的全身治疗是现阶段男性乳腺癌治疗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4.
超声与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联合应用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1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6.0%、74.3%,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的敏感性为92.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相结合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李戎 《右江医学》2013,41(1):4-6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分析108例早期乳腺癌的病历资料,其中改良根治术组56例,保乳组52例,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保乳组患者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1%和94.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和3.8%,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6.5%。改良根治术组患者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4%和95.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6%和4.7%,生存率分别为94.6%和69.6%比较,两组3年局部控制、5年局部控制、3年远处转移、5年远处转移以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改良根治组(P<0.05)。保乳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改良根治组(P<0.01),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良根治组(P<0.05),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对保留乳房的满意调查结果显示,保乳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改良根治术组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感觉失去乳房,缺乏安全感及身体的平衡感,生活质量及情志有所降低。结论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综合疗法,可以达到与改良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且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组103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分别行局部切除(63例) 或根治术(40例) 的疗效(5年及10年生存率) ,并观察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结果 行局部切除术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4.1%;而行根治术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5%和90%.两种术式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6,P>0.05;X2=0.071,P>0.05),且局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0) 明显低于根治术(30%,X2=9.78,P<0.05).结论 对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术,方法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提高对湿疹样乳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进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女83例,男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占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均为伴有乳腺肿块的病例。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结论湿疹样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比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隼  张彦峰  李加荣  张东海 《吉林医学》2012,33(6):1125-1126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其生存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疗效确切,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