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分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症状恢复时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耐药风险川崎病患儿采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5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原则分对照组(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研究组(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高耐药风险川崎病患儿时,利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效果较佳,能够缩短患儿痊愈时间,同时改善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炎症指标,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晔华 《中国药业》2013,22(11):144-145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和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常规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匹多莫德分散片0.4 g口服,每日1次,连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发作期发热、咳嗽咳痰和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54,P<0.0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和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患儿急性发作期的病程,有效预防其复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2):400-402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术前全身麻醉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手术围术期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手术前30 min,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品肌肉注射,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戊乙奎醚肌肉注射预防支气管和喉痉挛,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中心率的平均值为(102.5±17.6)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17.5±18.6)次/min(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大于2次的频率为13.16%低于对照组为50.00%(P<0.05),痉挛的总发生率为15.79低于对照组为36.84%(P<0.05)。结论: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盐酸戊乙奎醚术前全身麻醉能降低患儿心率及吸痰的频率,能有效预防患者支气管痉挛和喉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婴幼儿肺炎患儿248例,随机分为预防组138例和对照组110例。在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祛痰止咳、预防或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缺氧者予氧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预防组同时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口服:≤6个月每次250 mg,>6个月每次500 mg,每天2次,疗程1周,而对照组在有患儿出现腹泻时才开始同法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观察两组患儿腹泻发生率、临床疗效、止泻时间及腹泻总疗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防组腹泻发生率为18.1%,对照组腹泻发生率为3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腹泻治疗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的66.3%(P<0.05);预防组止泻时间和腹泻总疗程分别为(2.2±0.9)d、(3.6±1.5)d,均短于对照组的(4.3±1.4)d、(6.3±1.6)d(P均<0.01)。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防治肺炎继发腹泻,疗效确切,可作为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慧芳 《海峡药学》2012,(10):130-13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参苓白术散,1日1剂,分3次口服,同时给予康复新液50mL保留灌肠,1日1次;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0.5g+马来酸曲美布汀0.2g+鞣酸蛋白片0.2g,1日3次;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治疗后跟踪随访1年,对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治疗效果分别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8%,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表明,研究组大便次数基本达到正常标准,疾病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究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服用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则联合使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与玉屏风颗粒,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免疫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升患儿免疫功能,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贝飞达(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在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中的预防效果.方法:164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加口服贝飞达,对照组仅用抗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继发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贝飞达能有效降低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对小儿腹泻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并记录1年内小儿腹泻的感染率。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锌硒宝可明显提高患儿的免疫力,补充锌硒宝可预防和辅助治疗小儿腹泻,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并探析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方法HT6K 选取在本院呼吸科确诊为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7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匹多莫德,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8%,数据对比结果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扁桃体肿大和肺部有啰音的改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咳嗽的改善时间无明显差异,结果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环的呼吸系统再感染次数与病程均低于对照组,结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能有效提升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患儿呼吸系统再感染次数与病程,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42-45
目的探索雾化吸入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用于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感染后咳嗽患儿中随机选出1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87.67%,观察组患儿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为4.05%,对照组为15.07%(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5%与对照组的5.48%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次数、咳嗽程度、咽喉痒、咳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与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用于感染后咳嗽患儿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能预防复发,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胫骨平台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处理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取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皆予以≥6个月随访,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用时少、出血量低,可提高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02月至2014年05月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患儿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行局部瘤体注射治疗,研究组30例采用小剂量普萘洛尔口服治疗,每月1次进行动态观察血管瘤大小、质地及颜色变化,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24h后、治疗1个月后、停药后3个月,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瘤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具有较高疗效,能够为临床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提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有望成为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和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免疫球蛋白E(IgE)及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为42.35%,高于对照组的14.00%(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的嗜酸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率为60.87%,缓解期患儿的阳性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者的FEV1、FEV1%均低于阴性者(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1、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9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观察。方法 1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研究组则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8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8.8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安全性、可靠性较高,但并无较高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研究年轻恒牙感染采取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年轻恒牙感染患儿,按分别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诊疗前后牙根管壁厚度及牙冠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前,两组患儿牙根管壁厚度及牙冠根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后,研究组患儿牙根管壁厚度及牙冠根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恒牙感染采取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相关症状,促进牙根发育,亦能规避牙根折断等并发症,应用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预防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症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症[嗜酸细胞比例<0.04,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浓度为正常范围]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期间全部病例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颗粒,每晚一次,共4个月。随访1年。测定血液嗜酸细胞比例和血清总IgE浓度,观察喘息反复发作情况。结果:液嗜酸细胞比例和血清总IgE浓度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1年来反复喘息发作人数和总平均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预防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喘息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以葡萄糖酸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以小希尔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临床效果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4.4%,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葡萄糖酸锌口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辅助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8例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地碘含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b-bFGF 外用凝胶,两组均连续治疗7 d,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溃疡面愈合时间、进食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 T淋巴细胞比例和研究组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CD8+ 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或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IL-2、IL-8、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INF鄄酌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1~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5~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b-bFGF辅助治疗儿童口腔溃疡可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复发率,可能与提高口腔溃疡患儿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维生素A 水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免疫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同时观察组口服维生素A制剂,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比较两组患儿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出院6 个月后随访情况及血清CD4+、CD8+、CD4+/CD8+、IgE、IgA 及IgG 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急性期比较,观察组在咳嗽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D4+、CD4+/CD8+、IgA、IgG 水平升高,而血清CD8+、IgE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gA、IgG、CD4+ 、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而血清CD8+、IgE 水平较对照组低(P<0郾05)。出院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上呼吸道感染例数、再次喘息次数及再住院例数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A 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补充外源性维生素A 可以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可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