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HBV-DNA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HBV携带者为观察组(90例),根据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分为阴性组(14例)、低拷贝组(49例)、高拷贝组(27例),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90例),观察各组受试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值,外周血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活化T细胞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和PD-1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4+百分比、CD4+/CD8+值、NK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和PD-1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V-DNA病毒拷贝数的增加,CD3+、CD4+百分比、CD4+/CD8+值、NK细胞比例降低(P<0.05或P<0.01),CD8+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及PD-1平均荧光强度上升(P<0.05或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HBV-DNA病毒载量与外周紊乱的T淋巴细胞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动态监测HBV-DNA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DM+LTB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36例肺结核患者(LTB组)、32例健康者(NC组)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DM+LTB组外周血CD3+明显低于DM组、LTB组和NC组(P<0.05),CD4+明显低于NC组(P<0.05),CD4+/CD8+、NK细胞明显低于DM组、NC组(P<0.05),CD8+显著高于DM组、NC组(P<0.05),CD4+、CD8+、NK与LT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M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NC组(P<0.05),CD8+、NK细胞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B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CD8+高于NC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35例HBV感染者按病情分为急性乙型肝炎28例、慢性乙型肝炎40例、乙肝肝硬化(LC)76例、原发性肝癌(HCC)55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36例。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的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NK细胞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慢性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普遍低于对照组,并随病情的进展而显著减少。慢重肝患者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亚群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0.05)。HCC患者CD3+、CD3-CD19+、CD4+、CD8+亚群细胞计数在所有疾病组中最低,且CD8+细胞较其他疾病组下降更为显著(<0.05)。不同类型HBV感染者NK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0.05)。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其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发生改变,与疾病类型、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环孢素A大鼠免疫功能是否有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模型组(M组,n=8)、百令组(T组,n=8)。第十二周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B细胞(CD45RA+)及NK细胞(CD161a+)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CD8+比例。ELISA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gG,IgM含量。结果 M组及T组的CD4+、CD8+T细胞及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C组(P<0.05),T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M组(P<0.05)。与C组比较,M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与M组比较,T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百令胶囊对环孢A肾病大鼠免疫失调及低下具有调节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桂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数值、相互关系及区别。方法分析和比较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免疫不全组及对照组共80例慢性HBV感染者,每组2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分析其区别与联系。结果百分比和绝对数结果中,免疫清除组的NK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减少(P<0.05),B细胞、CD8+T细胞较对照组增加(P<0.05)。百分比数值中,免疫耐受组和免疫不全组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减少(P<0.05),CD8+T细胞较对照组增加(P<0.05)。绝对值数值中,免疫耐受组和免疫不全组的CD4+T细胞较对照组减少(P<0.05)。不同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评估病情、指导用药和疫苗开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汪俭  许喆  程邦宁 《安徽医学》2012,33(3):280-281
目的研究ITP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5例ITP患儿和24例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变化。结果 ITP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NK细胞和B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异常,未发现NK细胞和B细胞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T淋巴细胞亚群中CD分子百分率和IL-2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居住于2500 m以上的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百分率及IL -2水平.结果 ①急性期患者CD3+、CD4+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8+、NK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IL -2水平显著降低(P<0.05);②缓解期患者CD3+、CD4+百分率降低(P<0.05),NK细胞百分率略升(P<0.05),IL -2水平降低(P<0.05),CD8+细胞百分率略升、CD4 +/CD8+比值略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急性期与缓解期相比,患者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有降低(P<0.05),CD8+、NK细胞百分率均升高(P<0.05),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降低时,IL-2水平降低提示COPD患者处于急性期和缓解期;CD8+、NK细胞百分率升高提示急性期.  相似文献   

8.
Tian Y  Qiu ZF  Li T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7):3354-335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探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例、HBV携带者25例及健康献血员35例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分析其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V携带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分别为565±192、672±148和816±259;CD8+T细胞计数分别为491±225、445±157和609±17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患者和HBV携带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计数均减少,慢性乙肝患者NK细胞计数减少;与正常对照和HBV携带者相比,慢性乙肝患者CD8+CD38+T细胞和CD4+CD45RA-记忆/效应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4+CD45RA+62L+初始T细胞比例及计数均显著减少。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和HBV携带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毛敏  郎涛  王晓敏  聂玉玲 《医学综述》2011,17(19):3018-3020
目的观察并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及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6个月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健康志愿者40例、初治患者26例及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患者16例6个月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淋巴细胞明显降低,而NK细胞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CD19+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够迅速有效地抑制B淋巴细胞淋巴瘤的恶性克隆增殖,在短期内,对机体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影响不大,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仅6个月,有待于继续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择学龄前PNS患儿86例,体检正常儿童20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2m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分析学龄前PNS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与激素敏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学龄前PNS患儿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NK细胞比例与正常儿童相比显著降低(t=6.529、7.838、3.480、2.777和5.351,P<0.05);激素耐药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激素敏感组(t=2.124,P=0.036),CD4+/CD8+、NK细胞比例高于激素敏感组(t=2.608和2.727,P<0.05);复发组及频复发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未复发组,CD4+/CD8+、NK细胞比例低于未复发组(P<0.05);频复发组NK细胞比例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学龄前PNS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其激素治疗的敏感性和复发亦与该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8例初诊AML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对AML患者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例)和非高危组(48例)。经标准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后对AML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采集AML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高危AML患者比较,高危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降低(P均<0.05),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未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27例)比较,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41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升高(P均<0.05),Treg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 观察AML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有助于监测AML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骨髓免疫重建中T淋巴细胞的重建规律及其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重建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收集同期7名健康供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样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前和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包括CD4+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Th2,并用Luminex技术检测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 d和30 d时骨髓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至移植后180 d仍未见回升;CD8+ T淋巴细胞比例在移植后早期(15、30 d)低于对照组(P均<0.01),60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骨髓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比例整体水平均低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1、0.002)。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骨髓中Th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整体水平高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6);骨髓中Th2比例在移植后90 d内均无明显变化,在180 d时高于对照组(P=0.034),但整体水平与外周血中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中CD4+/ CD8+ T淋巴细胞比值在移植后逐渐下降,至移植后180 d时低于对照组(P=0.040);而骨髓中Th1/Th2比值在移植后90 d内各时间节点(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180 d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IL-2R水平在移植后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L-18水平在移植后15、30、60 d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移植后90 d时仅外周血中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骨髓与外周血中IL-2R和IL-18整体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骨髓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重建规律不同,且与外周血中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EAE)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与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的抗原,辅以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PTX),建立EAE模型。造模后每天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及神经功能评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采用HE染色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造模后第9天陆续发病,第22天达到高峰,发病急性期(造模后第25天)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明显比正常组增高(P<0.01),CD4/CD8比值也有所升高(P<0.05);发病缓解期(造模后第40天)T淋巴细胞亚群CD8+和NK细胞明显下降(P<0.05);病理检查发现EAE小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核固缩,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袖套样改变。二黄胶囊治疗后,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炎性浸润程度减轻,发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及NK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二黄胶囊可在EAE小鼠发病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而起到防治EAE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患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方法:慢重肝患者61例,乙肝引起的肝硬化26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健康志愿者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自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CD3-/CD16 /CD56 )、NKT细胞(CD3 /CD16 CD56 )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相比,慢重肝患者CD3 、CD4 及CD8 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存活者相比,慢重肝死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NKT细胞绝对值均有一种降低的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重肝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全腔镜和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笔者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共100 例,随机分为全腔镜组和腔镜辅助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手术情况,并且测定两组术前、术后24h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 全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腔镜辅助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腔镜辅助组,住院天数短于腔镜辅助组,医疗费用多于腔镜辅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各CD3+、CD4+、CD8+和IgA、IgG、IgM明显下降,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和腔镜辅助小切口均可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祛痰通阳汤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心内科就诊的118例气虚血瘀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祛痰通阳汤,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14%,高于对照组72.8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CD3+、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祛痰通阳汤治疗CHF(气虚血瘀型)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表现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83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观察病变区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测量其最高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分别分析超声血流表现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增生症患者有T细胞亚群失调,CD3+CD8+下降,CD4+/CD8+上升,CD3+CD8+与Vmax呈负相关(r=-0.25,P<0.05);CD3+CD8+与RI呈负相关(r=-0.547,P<0.01);CD4+/CD8+与Vmax呈正相关(r=0.373,P<0.01);CD4+/CD8+与RI呈正相关(r=0.464,P<0.01)。结论 对于乳腺增生症患者,超声检测血流,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放射性碘125粒子(125I)植入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及对CD3+、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78例(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和对照组42例(同步放化疗)。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并记录粒子植入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占比及CD4+/CD8+治疗前后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前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91.03%(71/78)患者植入粒子的分布符合术前模拟剂量分布;术后气胸30.77%(24/78),肺内渗血28.21%(22/78),发热19.23%(15/78),粒子移位2.56%(2/78),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TLR4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共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并肝癌23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健康对照16例(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的几何均数(GMF),并分析TLR4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和GMF与内毒素水平及CRP、PCT的相关性。结果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TLR4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和GMF分别为79.56%±8.12%、54.14±12.28,较慢性乙型肝炎组(46.15%±5.35%、32.27±6.46)及正常对照组(14.89%±8.21%、15.21±6.87)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LR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TLR4 GMF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指标PCT、CRP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TLR4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表达有显著升高,提示TLR4可能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医院从2013年1~6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实验组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临床疗效、治疗后复发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8+淋巴细胞两组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两组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淋巴细胞实验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55.7%和72.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且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