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在患者进行部分项目的检验时,观察并分析维生素C对其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干部疗养院40例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肌酶均正常的自愿者,分别采用体内静脉注射维生素C、体外加入维生素C法对血液检测项目中的尿酸、三酰甘油、血糖以及总胆固醇进行检测,并分析维生素C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在体内静脉注射维生素C半小时后.检验结果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且在2h后恢复正常;而体外加入维生素C,检测结果则随着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而出现下降。结论在体内及体外试验中,维生素C对检验结果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52例)、B组(52例)和C组(52例),采集A组患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样本,采集B组患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采集C组患者的动脉血作为血液样本,为这3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这3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C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B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Hb、Hct、RBC、WBC、PLT等检测结果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CV值明显高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和动脉血。应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75-7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 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布地奈德喷雾剂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生素D 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 个月,用药前后检测患者体内维生素D 含量,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价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维生素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内维生素D 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分值除嗅觉障碍外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ONT-20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体内维生素D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提高其体内维生素D 水平可提高内镜术后效果,具有重要的诊疗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及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为糖尿病防治中抗氧化营养素的补充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瑞金街道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n=68)和健康人群(对照组,n=136)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和4 h尿中维生素C负荷试验。结果 4 h尿中维生素C负荷试验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中10.3%的患者维生素C营养状况处于缺乏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人群每日维生素E平均摄入量均高于推荐标准(14 mg),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的维生素C摄入量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C营养水平较低,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维生素C等抗氧化营养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苑文雯  朱剑功  洪伟  陈澎  杨宁  李妍  贾天野  曲芬 《海南医学》2013,24(22):3339-334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菌血症患者(菌血症组)、48例肿瘤高热患者(肿瘤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在入院时检测血清PCT水平,并对菌血症组进行血培养,菌血症患者在高热后24 h、48 h、72 h重复检测上述指标,比较三组血清PCT水平,并分析菌血症组应用抗生素前后血清PCT检测结果.结果 首次抽血检测PCT,菌血症组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83.3%,显著高于肿瘤组的16.7%,对照组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后24 h、48 h、72 h,血清PCT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液细菌培养(P<0.05);随着培养次数的增加,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依次升高(P<0.05);感染控制患者PCT水平明显低于未控制者(P<0.05).结论血清PCT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可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菌血症的诊断率,还可指导临床抗生素正确使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过表达GATA-4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否通过分泌外泌体(Exosome)增强其细胞抗凋亡能力,进而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方法 2017年1—12月选取健康4周龄SPF级C57BL/6小鼠45只,通过慢病毒载体GV308携带GATA-4转染小鼠BMSCs构建过表达GATA-4小鼠BMSCs并加入基因开启剂强力霉素(DOX),而后采用ExoQuick-TC提取BMSCs分泌的Exosome,并检测Exosome纯度、电镜下观察其形态。体外实验:与过表达GATA-4 BMSCs分泌的Exosome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为A组(体外),与空载体BMSCs分泌的Exosome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为B组(体外),与BMSCs分泌的Exosome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为C组(体外),低氧(1%)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为D组(体外),正常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心肌细胞为E组(体外),各组均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体内实验:选取12只小鼠建立心机梗死模型,造模成功48 h后经尾静脉注射80 000 μg的Exosome,其中A组(体内)注射过表达GATA-4 BMSCs分泌的Exosome,B组(体内)注射空载体BMSCs分泌的Exosome,C组(体内)注射BMSCs分泌的Exosome,另取3只心肌梗死未处理小鼠作为D组(体内),3只正常小鼠作为E组(体内)。于注射Exosome后48 h采用心脏超声仪(PHILIPS EPIQ 7C)评估各组小鼠心功能。完成心脏彩超后采用原位免疫组化法评估心肌梗死小鼠心脏凋亡细胞数量。结果 Exosome表达量为0.272 5,Exosome纯度为5.25×108个,电镜可见Exosome大小40~100 nm。A组(体外)细胞凋亡率低于B组(体外)、C组(体外)、D组(体外),但高于E组(体外)(P<0.05)。A组(体外)Caspase 8、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低于B组(体外)、C组(体外)、D组(体外)及E组(体外)(P<0.05)。A组(体内)小鼠射血分数(EF)、环比收缩(FS)前后差值高于B组(体内)、C组(体内)、D组(体内)及E组(体内)(P<0.05)。A组(体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数量高于E组(体内),而低于B组(体内)、C组(体内)、D组(体内)(P<0.05)。结论 过表达GATA-4 BMSCs分泌的Exosome可以通过增强BMSCs抗凋亡能力,进而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阚振  袁争百  苏振琪  韩宏华  谢伟 《安徽医学》2011,(10):1719-1720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患者手术前后血中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接受PCI术的患者80例,检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CysC水平。结果 8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24h及48 h SCr、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对比剂肾病(CAN)。CysC水平在术后24 h及48 h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后SCr变化不明显的患者血CysC水平已升高,提示CysC对造影剂肾病(CAN)有早期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新的连接方式对血液滤过器的影响。方法:行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CVVH+HP)治疗的重症患者12例,比较血液灌流前后血液滤过器压力参数变化及凝血情况,比较单行CVVH和CVVH+HP时血液滤过器寿命及溶质清除效果。结果:与血液灌流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 h、2 h及治疗结束后血液滤过器输入压、滤过器压、废液压、压力降及跨膜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2 h回输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行CVVH 39例次,滤过器寿命51.15±11.65 h,CVVH+HP 21例次,滤过器寿命49.14±12.38 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行CVVH组治疗后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HP组治疗后白介素6(218.93±179.86 pg/mL vs152.84±153.88 pg/mL)和C反应蛋白水平(124.30±43.13 mg/L vs 100.02±51.08 mg/L)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均实施相同血液生化检验项目,记录2组患者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A/G、CHE各项检测结果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BL、TBL、TBA、ALT、AST、ALP、r-GT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肝硬化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检验,可根据各指标检验结果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其肝脏病变程度,显著提高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在输血科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中,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后,对其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输血科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60例,均进行传统的凝血检测项目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结果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中,两种测定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在输血科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中,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后,对其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具有较为有效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静脉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后生化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禁食12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标本置于1、2、3号待测试管内,3份血标本分别放置1h、2h、3h后进行血清分离,并测量血糖、肌酐、尿素氮、钠、钾、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谷丙转氨酶等.结果 血标本放置3h后血糖检测结果(4.85±1.02) mmol/L明显低于放置1h、2h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放置3h后氯检测结果(106.67±3.11) mmol/L明显高于放置1h、2h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放置3h后钠、钾、谷丙转氨酶三项检测指标明显高于放置1h、2h的检测结果,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会对其生化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检验顺序,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降低检测误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标本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此来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方法:选取来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液检验的体检者和患者160例的血液样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我院检验科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进行血液样本检验,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均按照规范化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观察对比不同的采血时间、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溶血和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早晨空腹采集的血液样本检验结果最为准确。同侧采集的血液样本与异侧采集的血液样本检验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后送检的血液样本与在规范时间内送检的血液样本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溶血现象的血液样本与没有发生溶血现象的血液样本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控制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不良因素,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屹  戴闽  刘静  王羽 《四川医学》2011,32(1):21-2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鼠氧自由基(OFR)心肌损害和人病毒性心肌炎(VMS)的治疗作用。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培育液的心肌细胞存活力(CMV),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钙蛋白T(cTnT)指标以对比依达拉奉、维生素C和辅酶Q10对经氧自由基预处理的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OD、MDA、cTnT指标以对比依达拉奉、维生素C和辅酶Q10对VMS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①大鼠实验示:依达拉奉组CMV高于维生素C组(P〈0.05)和辅酶Q10组(P〈0.05),SOD活性高于维生素C(P〈0.05);MDA低于维生素C组(P〈0.05)及辅酶Q10组(P〈0.05);cTnT低于维生素C组(P〈0.05)及辅酶Q10组(P〈0.05)。②VMS研究示:经治疗,依达拉奉组患者SOD活性上升高于维生素C组及辅酶Q10组(均为P〈0.05);MDA和cTnT下降高于维生素C组及辅酶Q10组(MDA均为P〈0.01,cTnT均为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VMS的抗氧化治疗中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索胰岛素和C肽浓度的变化评估肝脏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同步抽取82例临床肝癌患者门静脉和外周血液,检测其胰岛素和C肽浓度,统计学分析门静脉和外周血液中胰岛素和C肽差异.结果 分析显示胰岛素在门静脉和外周血液浓度均值分别为32.43 μU/mL和8.05 μU/mL,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肽在门静脉和外周血液浓度均值分别为1.38 μU/mL和1.19 μ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作为胰岛素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很大,C肽不参与体内代谢,因此通过对比分析胰岛素和C肽的代谢率的变化来评估肝脏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例PCI患者术前、术后4 h、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与抗凝血酶(AT)含量的变化。结果 PCI术前与术后4、24 h PT、Fbg、AT没有变化(P>0.05),aPTT及TT术后4 h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4 h恢复正常。结论 PCI术后可在4及24 h采用aPTT及TT监测病人的抗凝情况,而对抗凝血酶含量正常的患者术后4 h已恢复正常,不必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6.
赵娜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258-1259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VD3)治疗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84例IgA肾病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血钙及24 h尿蛋白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血钙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量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治疗IgA肾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尿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维生素C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肺部手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分析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部疾病手术后出现腹胀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维生素C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胃复安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有效率、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45.09±4.78)h、排便时间(51.52±4.89)h及腹胀缓解时间(82.74±3.56)h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81.74±4.45)h、排便时间(97.39±7.00)h及腹胀缓解时间(103.70±8.23)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3h、排气时间>5h、排气时间>10h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C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肺部手术后腹胀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腹胀感缓解较快,可以缩短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赵辉  张献 《当代医学》2012,18(25):79-80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收治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血液净化对其治疗的作用.结果 两组26例患者中,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13例患者中8例治愈,5例死亡;治疗组除行内科保守治疗外,还采用血液净化治疗,13例患者中治愈12例,死亡1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治愈率、病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对比显示在小便恢复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肾损伤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后治愈率高,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9.
李振玲 《当代医学》2014,(2):109-110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分析检测中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进行分组,试管A(直接离心备用);试管B(木棍轻缓搅匀),试管C(离心置于I8℃环境下备后);试管D(离心后放置3~6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以上四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后(试管B)对血常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RBC、MCV、N降低,MOH、MGHC、RDW、L、PLT升高,与试管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处理后(试管C)对血常规各指标均有所影响,但主要影响Hb、WBC、RBc及PLT,与试管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时fd延长后(试管D),对血常规各指标均有所影响,但主要影响wBc和PLT,与试管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分析检测的干扰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在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使血液分析检测结果可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弛的塞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接药敏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平舆县人民医院采集的血液标本29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直接药敏法和常规药敏法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符合率、药敏结果及检测时间。结果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符合率、抗生素敏感性的检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药敏检测用时短于常规药敏检测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均能获得较高的准确性,直接药敏用时更短,方便患者尽早接受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