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强化护理联合碳酸氢钠水化疗法对预防老年冠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造影剂肾损害(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5月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行碳酸氢钠水化疗法患者119例,分为强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并比较造影前后肌酐变化。结果 1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强化护理组1例、常规护理组5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强化护理组PCI术后24h血肌酐与术前比较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护理组PCI术后24h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CI术后24h常规护理组血肌酐水平较强化组升高(P〈0.01)。结论强化护理联合碳酸氢钠水化疗法可明显减少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80例高龄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40)与优质护理组(观察组,n=40),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观察组生活质量即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护理前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评分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围术期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利于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改善,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克服负性情绪,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60例)和对照组(10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对干预组实施二级预防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结果干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级预防的护理干预可降低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防止靶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4.
石娥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59-160
目的探讨在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36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8),观察组围术期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癌知识教育测试评分、并发症发生率、SF-36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陈李红  杜媛  高渊 《安徽医学》2017,38(2):189-193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榆林市中医院及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并行PCI手术的患者570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有无出血将患者分为围术期出血组(82例)及未出血组(48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CI指标及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PCI围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与未出血组相比,围术期出血组患者年龄较大,体质量指数(BMI)≤20kg/m2、20~25kg/m2比例较高,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较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较高,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清除率较低,PCI途径经桡动脉比例较低,应用血管内超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较高,出院带药阿司匹林比例较低,西洛他唑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围术期出血组患者术后1年心脏源性死亡、死亡总数、心肌梗死与死亡发生率较未出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围术期2级及以上出血是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2.394,95%CI=1.259~4.553,P=0.008).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PCI围术期2级及以上出血是术后1年不良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围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围术期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护理中,围术期优质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肺癌手术的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n=22)和优质组(n=22)。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优质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常规组6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0%,优质组1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0%,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8.2%,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术后,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谭叶  常后婵  别逢桂  李亚楠  郭莉  张勇 《广东医学》2020,41(24):2550-2553
目的观察舒适性护理措施在减少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以评价舒适性护理措施在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两组嗜铬细胞瘤手术组病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性护理的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优质护理措施;使用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以及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对观察对象进行测评,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例数,对比两组患者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分别为(12.3±3.1)、(11.9±3.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焦虑评分分别为(8.9±1.3)、(13.3±3.5)分。观察组术前1 d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 d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例(8%),对照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8例(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2.3±3.1)、(82.1±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焦虑紧张情绪,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苏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31-343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并总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均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依据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8),在围术期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行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未见死亡病例。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与研究组(n=90)。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分、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评分、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赋权护理评价量表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各维度SAQ评分、CSMS评分和总得分、CPET、患者赋权护理评价量表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在提高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行为、心肺运动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且还能有效降低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浅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护理部对护理质量的科学有效控制。方法结合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实际,总结归纳了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结果通过采用合理控制、统一控制、滚动控制、现场控制、逐级控制、反馈控制6步控制法,使护理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上述控制法对我院护理部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护士排班模式对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保证护理质量的护士排班模式。方法改革旧的排班模式,并比较新旧排班模式的交接班次数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新的排班模式比旧的排班模式交接班次数减少2次,新旧2种排班模式对病区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新的排班模式可减少交接班次数,简化护理工作程序,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辩证情志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前瞻性随机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妇产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接收的122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临床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辩证情志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健康知识得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娩期疼痛程度、妊娠结局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5.59±1.83)d、健康知识得分(29.1±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9.21±2.43)d、(21.2±2.1)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46.1±5.7)分、抑郁评分(45.0±7.7)分、分娩期疼痛评分(3.58±1.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5±6.8)分、(53.6±6.9)分、(4.85±1.52)分,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41% (P<0.05);观察组非病理性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分别21.31%、1.64%、3.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34%、11.48%、14.75%(P<0.05),母乳喂养率86.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93% (P<0.05).结论 辩证应用情志护理于孕产妇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减轻分娩期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同时还能极大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丹丹 《大家健康》2016,(4):231-232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6例需要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2例患者接受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85.3%,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95.24%,实验组患者得到更加显著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护理质量,达到以人为本,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安全文化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开展优质护理前(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057例患儿与开展优质护理后(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3428例患儿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前后两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通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0.36%降低为0.12%,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3.42%上升到95.5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活动中,通过护理安全文化的普及,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护士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满意度,在儿科病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传统护理教学方法比较,介绍了循证护理教学方法的内容、步骤及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临床护理教育中,应注重引入循证护理理念,以促进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循证护理思维,从而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新的护理模式应运而生。21世纪的护士从护理理念、工作方法、服务方向、服务范围上均将发生重大变革。护士角色不只是单纯照顾者。而是组织管理者、教育咨询者、病人利益保护者、工作协调者、科学研究者、健康示范者、改革创业者等多重角色。这对21世纪的护理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介绍近几年高等护理职业教育中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培养,以适应21世纪护士角色的转换需求。  相似文献   

18.
19.
循证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633-634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其定义为"慎重、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这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EBN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为患者实施最佳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制定患者护理计划时必须将上述这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患者生命的潜在信息。同时护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案、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判断和评价,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学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自19世纪中叶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开创科学的护理专业以来犤1犦,护理学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国际相比,我国的护理学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目前大多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水平,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整体护理进行研究和应用,推进我国护理科学的不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