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改良的二步酶法制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悬液,不做玻璃体切割,直接进行视网膜下间隙的移植。方法 用酶I(含220kU/L)透明质酸酶和0.1%胰蛋白酶)分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RPE之间的联系,再用酶Ⅱ(含0.25%胰蛋白酶)将RPE从玻璃膜上分离下来获得悬浮的RPE细胞,用特制的移植针头通过人为造成的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区将其移植入受体视网膜下间隙。结果 术后2周供体RPE细胞呈单层排列于受体视网膜下间隙并存活,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电镜观察术后5周供体RPE细胞位于受体Bruch膜上并与受体感光细胞外节盘膜形成镶嵌关系。结论 改良的内路法可以将供体RPE细胞成功移植在受体眼视网膜下间膜,并至少存活7周。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进步 ,视网膜变性疾病将逐渐增加并成为世界范围内致盲的主要原因。已有许多实验表明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移植可拯救变性的感光细胞 ,为视网膜变性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Usher综合征、Stargardt's病、Sorsby黄斑营养不良等的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现就 RPE移植治疗变性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RPE细胞移植概况1 983年 ,Gouras等首次将体外培养的人 RPE细胞移植于猴眼的 Bruch's膜上 ,移植后 1~ 2 h细胞即贴附于 Bruch's膜上 ,呈单层排列 ,具正常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供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在视网膜下腔生长情况,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体外获取恒河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传代培养至第3代,用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后经外路将供体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到受体恒河猴视网膜下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供体细胞在受体视网膜下腔形成有极性的单细胞层,贴附于Brueh膜上,并形成微绒毛和基底内褶,细胞内可见吞噬体.结论 外路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方法,移植后的细胞可存活并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位于Bmshs膜两侧,RPE细胞的紧密连接构成血—视网膜外屏障,且对排除废物和供给视网膜营养是必要的。RPE细胞的任何必要生理紊乱都对视网膜不利。RPE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产生神经营养的GF而营养支持视网膜,这些GF有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和色素上皮源性生长因子(PEDF)等。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常在50岁以后发病,且有逐年增加之趋势[1]。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生理性吞噬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盘消化后残余的代谢产物,不断从RPE细胞内排泄至Bruch膜外堆积起来形成玻璃膜疣,而大量玻璃膜疣存在是本病的前期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rat,RCS rat)在视网膜变性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形态学变化.方法 RCS-p (视网膜含色素的变性大鼠)按出生后视网膜变性的发展状况分为变性早期(RCS15 d)、中期(RCS 30 d)、晚期(RCS90 d)3个时相点,分别采用相应时期的RCS-rdy p (视网膜含色素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s,C 15 d,C 30 d,C 90 d),每组5眼,取各组大鼠眼球进行视网膜切片,行HE染色,采用M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在400倍光镜下测视网膜外节(OS)、外核层(ONL)以及内核层(INL)厚度.结果①视网膜感光细胞随着病变的发展逐渐变性死亡,晚期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感光细胞层结构紊乱,但光镜下观察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仍保持较正常的形态.②与对照组比较,RCS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外节膜盘堆积,外核层变薄,内核层在变性中期增厚,早期及晚期变薄.结论①RCS大鼠病变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各层神经元形态改变的不一致性.②变性中期视网膜内核层较对照组增厚,可能与该时期内核层神经元缺乏前级神经元的信号输入致细胞突起反应性增生,产生视网膜形态重构(remodeling)有关.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移植是指将同种异体的感光细胞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于受体视网膜下腔 ;大量研究证明移植物可对受体视网膜细胞起到营养作用并增加其数量 ,同时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的认识逐渐清楚明确 ,可通过补充外源性基因或清除异常基因等方法 ,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受体Bruch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rial pigment epithelial,RPE)受损情况下供体RPE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状况。方法:制备有色素胎兔RPE细胞悬液,移植至破坏了Bruch膜和RPE细胞的12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视网膜下腔。左眼作为实验组,右眼作为对照,于术后3、7和14d, 采用Ki-67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并提取RPE细胞DNA作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Ki-67阳性RPE细胞及移植的RPE细胞和受体ONL细胞的凋亡百分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或对照组Ki-67阳性RPE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术后14 d实验组或对照组的TUNEL染色ONL核阳性百分率较术后3 d显著减少(P<0.05);术后实验组TUNEL染色阳性和细胞核深染的RPE细胞无显著增加(P>0.05);细胞核深染的RPE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TUNEL阳性的细胞(P<0.01)。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的RPE细胞。术后14d,移植的RPE细胞DNA电泳出现典型的凋亡带。结论:在受体Bruch 膜、RPE受损状态下,供体的RPE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43例AM D患者共45眼的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易位现象。方法:所有患者由于AM D出现了视力下降(典型膜性病变5例,隐匿性病变14例,混合性病变2例,色素上皮脱离性病变16例,视网膜下出血5例,地图状萎缩3例)。手术切除新生血管病灶后,完成周边全层RPE自体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移植是指将同种异体的感光细胞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于受体视网膜下腔;大量研究证明移植物可对受体视网膜细胞起到营养作用并增加其数量,同时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的认识逐渐清楚明确,可通过补充外源性基因或清除异常基因等方法,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相似文献   

11.
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具有较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是接受光能、产生视觉的重要组织结构,同时也是眼组织中最易受蓝光损害的部位。当蓝光照射强度和时间超过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防御能力,就会对RPE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并导致光感受器的损伤,甚至导致视力丧失。实验研究发现视网膜光损伤表现为凋亡、生物膜溶解和细胞坏死,导致感光细胞的凋亡和视网膜变性等一系列改变。RPE细胞光损伤致病机制的研究是目前眼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为采用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治疗色素变性奠定基础。方法 :用胰酶消化法获取人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结果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体外生长良好 ,胞浆内含有丰富的色素颗粒。抗角蛋白反应阳性。结论 :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成功为细胞移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控制过程。方法:以经巩膜外路移植方法行家兔同种异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移植后14d受体视网膜及移植细胞的病理学改变和免疫抑制剂对其影响。结果:单纯移植组移植排斥反应变化明显;免疫抑制剂组无排斥反应的变化。结论:家兔同种异体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有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在控制排斥反应的情况下,移植细胞可保持原有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Long Evans大鼠和Wistar大鼠睁眼前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电生理学特性及形态学特征上的差异.方法取出生后0~31 d Long Evans和Wistar大鼠,各按睁眼时间分为两组,制备视网膜片,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同时行组织切片和细胞内染色,观察形态特征.结果比较22只Long Evans大鼠和24只Wistar大鼠被动膜学特性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幅度及阈值无显著差异,形态学上除两者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含或不含色素颗粒外未见明显区别.结论 Long Evans大鼠因其RPE含色素颗粒,以及在视觉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优点,可取代Wistar等白化鼠而作为一种良好的视觉和神经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球内注射对家兔眼巩膜穿通伤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12只有色家兔,左眼为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双眼均制成巩膜穿通伤模型,清创缝合后左眼球内注射曲安奈德4mg/0.1ml,右眼球内注射平衡盐液0.1ml,于术后28天处死家兔,取眼球行HE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检查,对比视网膜增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CNA阳性细胞记数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曲安奈德球内注射能有效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从而降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人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冻存和复苏人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提供组织来源。 方法:取第3代胰酶消化法获取的人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行冻存,复苏后经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 结果:复苏后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体外生长良好,抗角蛋白反应阳性,细胞具有较高的存活率[(84.9%±3.2)%]。 结论:冻存和培养RPE细胞为细胞移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白化豚鼠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与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化豚鼠与有色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及视网膜形态结构,探讨白化豚鼠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与黑色素合成的联系.方法:随机选取220~250g(5~6周龄)的白化豚鼠与有色豚鼠各12只,行视网膜镜检影验光以检测屈光度,A超和游标卡尺测眼轴长度,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结构.结果:白化豚鼠的平均屈光度为-19.17D,有色豚鼠的屈光度为 0.63D,白化豚鼠较有色豚鼠眼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观察发现,白化豚鼠视网膜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细胞色素颗粒稀少,所含膜盘吞噬体减少,膜盘间隙变窄.有色豚鼠视网膜较厚,RPE细胞含大量色素颗粒、内含较多膜盘吞噬体,膜盘间隙较宽.结论:白化豚鼠为高度近视眼,有色豚鼠为低度的远视眼或正视眼.白化豚鼠与有色豚鼠的视网膜存在着结构差异.白化豚鼠RPE的结构异常,为其高度近视眼提供了光学基础和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代谢障碍与许多眼底疾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体外分离、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入患眼治疗眼底疾病是当今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目前有关于RPE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移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钙离子拮抗剂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钙离子拮抗剂影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利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细胞为靶细胞,以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检测胰岛素对靶细胞跨膜钙离子流影响,同时结合钙离子拮抗剂(isoptin)的作用来研究靶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胰岛素能明显促使靶细胞跨膜钙离子内流而改变其恒态,并对靶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钙离子拮抗剂却明显抑制其细胞的增殖.结论:胰岛素促使人RPE细胞增殖的机制与其细胞跨膜钙离子流恒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