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乐涛  刘淼 《武警医学》1993,4(4):217-218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在椎间孔或外侧椎间盘突出。临床上往往表现为上一椎间隙后外侧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脊髓造影多数无异常所见,手术中如不充分暴露椎管侧方,直至椎间孔,可遗留突出物,导致手术失败。近年来,由于CT、MRI等广泛应用,诊断率明显提高。我们1961年7月~199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下腰椎疾病的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今,我院11例下腰椎疾病患者,接受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13月,平均随访8.5月。11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均为优。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手术治疗下腰椎疾病,在体现微创理念的同时,降低了手术的学习曲线和难度,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荐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3.
苑亚东  李强  朱卉敏  王衡  郭新军 《武警医学》2011,22(10):856-858
 目的 评价经关节突人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15例采用经关节突人路于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VAS、ODI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例随访12 ~ 28个月,平均随访21.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7.5±1.36)分,术后为(2.0±0.9)分;ODI评分术前为(41.2±5.3)分,术后为(12.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男24例,女13;平均年龄40.6岁.其中椎间孔内型19例(51.4%),椎间孔外型11例(29.7%),混合型7例(18.9%).平均手术操作时间70 min,平均卧床时间9 h,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0 d,平均手术花费0.98万元. 结果 37例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疗效评定按照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功能指数评分(ODI)和Nakai分级评定.随访结果 显示.患者手术前腿痛VAS指数为8.3±2.3,术后3个月为3.1±1.6,术后6个月为2.9±1.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手术前ODI为64.5±23.0,术后3个月为23.6±12.0,术后6个月为12.9±7.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Nakai分级:优19例(51%),良13例(35%),中2例(5%),差3例(8%),优良率为87%.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正确选择患者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 lumbaRdisc herniation,FL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据文献报道[1],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1.7%.我院自2001年5月-2008年3月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61例,其中极外侧型11例,占3.05%,均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ELLDH)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ELLDH患者7例,采用GE 1.5T MRI扫描仪,行矢状位、横断位扫描,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征象。结果 7例患者分别显示L4/5、L5/S1单节段或多节段突出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5例合并椎间盘膨出或后外侧型突出。分别有不同程度腰椎骨质增生、脊柱退行性变、椎间隙狭窄、椎体不稳等变化。结论 MRI可较好的显示ELLDH病变椎间盘和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的关系,为ELLDH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低,在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上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臭氧及胶原酶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经临床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10~40ml,再退针至突出物内注入胶原酶600~1 200 U.结果 随访3~6个月,疗效根据改良的Macnab方法评价,其疗效优、良、差率分别为44.5%、45.8%、9.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的特征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25例ELLDH进行常规CT扫描 薄层螺旋扫描和冠状面、矢状面的MPR;25例中男18例,女7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25例ELLDH MPR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压迫同位节段脊神经根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其中椎间孔内突出15例,椎间孔外侧突出4例,椎间孔内外突出3例,椎间孔内并同节段椎管内后外侧突出3例。其MPR特征为突入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的软组织块影,压迫同位节段脊神经根,形态多呈丘状、圆形或三角形。25例ELLDH中有7例常规CT扫描未发现ELLDH,病人再行MPR均发现ELLDH;8例常规CT扫描显示ELLDH可疑,通过MPR得到明确诊断;10例常规CT扫描虽发现ELLDH,但不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受压情况;25例ELLDH通过MPR均直接显示了神经根受压情况。结论 MPR在ELLD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地提供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神经根的关系等解剖学信息,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改进及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101个椎间盘)腰椎间盘突出症经MED治疗的效果。结果 83例均完成镜下手术操作,无神经根或脊髓硬膜损伤并发症,随访0.5~7年,采用M annab评定标准进行分级,结果优74例,良6例,可1例,差2例。结论 MED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 936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剥离骶棘肌和椎板开窗施行手术,并分析手术疗效、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结果1 936例得到随访8个月~6年,平均3.4年,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切口一期愈合,其中优1 801例,良83例,可52例,优良率达96.9%。结论 微创小切口法遵循微创外科技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熟练的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介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和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180例中男性116例,女性64例;年龄19~79岁。其中152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28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结果共切吸腰椎间盘172个,胶原酶溶解腰椎间盘36个。痊愈和显效为770%,总有效率为920%。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肯定,可作为保守治疗无效且有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侧肢体踝牵引对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4例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与单侧肢体踝牵引组(n=17),对照组治疗包括骶管注射、手法治疗、银质针松解术。单侧肢体踝牵引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侧肢体踝牵引。在治疗前,治疗第8、15天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第8天,对照组VAS评分平均减少2.58分,单侧肢体踝牵引组患者VAS评分平均减少3.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比较,对照组平均减少5.55分,牵引组平均减少5.8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加用单侧肢体踝牵引可在治疗早期加快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两种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与人工髓核置换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12例平均随访17.5个月(6-30个月),临床评价:优9例,良2例,可1例;行人工髓核置换术的28例平均随访12个月(4-18个月),临床评价:优19例,良5例,可2例,另有2例术后1个月出现假体移位并症状复发,经再次手术取出。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人工髓核置换术均可恢复椎间隙高度,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后者手术易操作,创伤小,费用低,更易为术者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32例经CT扫描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膨出型29例,游离型2例,以及突出型1例,均经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术后均经随访0.5~11.0a。结果 术后1周~3个月,32例中的24例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减轻,随访5~11a观察表明,症状完全消失和明显减轻者分别见于23例和6例,总有效率90.6%,预后极好和较好者均见于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论 游离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不理想,因此,术前认真选择适应证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升高,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由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常会并发其他脊柱结构退变等而出现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如何把握其特殊的临床诊治原则应当引发临床及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将近年来关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治及科研文献作一综述,试图总结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性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8月~2001年8月间我院手术治疗的36例65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占我院同期椎间盘手术818例的4.4%.临床主要表现为有慢性腰腿痛病史伴间歇性跛行,有相应神经根支配的肌肉感觉范围的改变,腰痛范围大,直腿抬高试验多呈阳性,多数合并有心肺疾病和糖尿病病史,应用保守治疗无效.X片及CT片在明确诊断方面有重要帮助.36例均行半椎板切除或椎板间开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术后优良率达86.2%.结论高龄患者由于脊椎退行性改变的缘故.手术以选择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小的半椎板切除及椎板间开窗术式为宜,并应将突出的椎间盘及退变组织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