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脂质体制剂影响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脂质体制剂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大鼠背部皮肤,分别浸入空白脂质体混悬液、0.125%脂质体荧光素钠混悬液、PBS溶液中,8h后在H-600型透射电镜下观察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未经任何处理的同一大鼠背部皮肤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经脂质体混悬液处理的大鼠皮肤表皮,尤其是皮肤角质层深层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表现为角质浅层疏松,细胞问裂隙增大,电子密度增强,深层张力丝明显增多;棘层细胞胞质中板层小体增多。结论:表皮各层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脂质体增加药物渗透性的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建立青藤碱的透皮吸收研究方法 ,比较青藤碱渗透小鼠皮肤、裸鼠皮肤、家兔皮肤、大鼠皮肤、猪耳皮肤及人体皮肤的透皮吸收行为。方法 :青藤碱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 ,计算透皮速率常数J,比较青藤碱渗透上述 6种实验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 :青藤碱透过 6种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 46 6 7± 16 35、40 34± 8 40、17 6 0± 9 46、2 3 71± 8 79、44 5 6± 11 2 7、38 33± 13 81。结论 :青藤碱对 6种皮肤的渗透性 ,以裸鼠及猪耳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与人体皮肤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A)在高原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作者选取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80只,雌雄不拘,体重(150~200)kg;月龄(1.5~2)个月,随机将大鼠分为NA对照组及NA高原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模拟高原7000m低氧低压模型。NA对照组大鼠分别给予NA0mg/kg(生理盐水0.2ml)(正常对照)、1mg/kg(LNA)、2mg/kg(MNA)及5mg/kg(HNA)腹腔注射;NA高原组大鼠分别给予NA0mg/kg(生理盐水0.2ml)(高原对照)、1mg/kg(hLNA)、2mg/kg(hMNA)及5mg/kg(hHNA)腹腔注射后迅速置入低压舱内。应用脑干湿重比率法定量脑水肿情况,应用荧光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微针联合不同种类硬化剂对浅表血管性病变作用的特点。方法选择1.5~2.0kg雄性莱航鸡3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A组微针+聚桂醇,B组微针+无水乙醇,以及C组正常鸡冠,每组均为10只。分别在微针联合硬化剂干预鸡冠后第7、14、21、28天切取鸡冠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毛细血管数目及Ⅰ型、Ⅲ型胶原纤维面积。结果肉眼观察:鸡冠组织颜色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浅;HE染色显示:两实验组鸡冠组织毛细血管数目均明显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且A组减少更明显;Ⅰ型胶原纤维及Ⅲ型胶原纤维面积计算结果显示:A、B、C组各时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微针联合两种硬化剂均可显著减少鸡冠组织的毛细血管数量,最终导致鸡冠颜色变浅,其中以微针+聚桂醇效果更明显;Ⅰ型、Ⅲ型胶原纤维未见增生,所以微针联合硬化剂干预鸡冠组织后不会导致局部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人工胶原膜对大鼠皮肤创伤促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人工胶原膜(代号rackderm)对皮肤创伤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人工皮肤支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扫描电镜观察rackderm的表面结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孔径大小;制备动物背部创伤模型,分别应用人工胶原膜和油纱布包扎创面,分阶段取材后,宏观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应用病理学手段,结合图像分析观察rackderm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扫描电镜显示rackderm为多孔结构,孔径介于20-40μm,允许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长入;宏观观察rackderm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早于油纱布组,组织学观察显示该组肉芽组织含量明显多于油纱布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促进伤口愈合的生长因子在该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rackderm初步满足作为人工皮肤支架的物理条件,作为人工敷料,对创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口服荧光素钠注射液后玻璃体中荧光素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0.1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4.4)-甲醇(1:1);流速:1ml/min;激发波长:470nm、发射波长:513nm。结果人玻璃体中荧光素钠浓度在0.03~0.96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3。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口服荧光素钠注射液后玻璃体中荧光素钠含量在0.052~0.375μg·ml^-1范围内。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人玻璃体中荧光素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11.
Leukemic infiltrate involving the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was 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disease in a 6-month-old female infant. Knowledge of age-relate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red (cellular) and yellow (fatty) marrow is crucial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tudies. Diffusely de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throughout the bone marrow on the T1-weighted images specifically involving the epiphyseal ossification centers in infants 6 months after their appearance should be suggestive of a marrow infiltrative/replacement process.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ipheral blood smear and bone marrow aspirate are necessary for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相似文献
12.
猪不同部位皮肤与人体皮肤对药物渗透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酸、水杨酸、甲硝唑为模型药物,对猪耳和猪腹部皮肤进行体外药物渗透实验,在相同条件下与正常人体皮肤进行了渗透性差别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猪耳和猪腹部皮肤与人体皮肤对药物渗透性具有相似性,特别是猪耳皮肤对药物体外透皮实验是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皮肤伸展术对猪创周皮瓣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皮肤伸展术对猪创周皮肤所形成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在 4只猪的胸背部制成6cm× 1 0cm矩形创口 ,采用皮肤伸展术于伤后 5~ 6天用 4号丝线缝合关闭创口。分别于缝合后 2周和 3周在距愈合线两侧 4cm和 1 0cm处分别形成 4cm× 1 0cm的矩形皮瓣 ,蒂部在背侧。靠近愈合线者为实验组 ,远者为对照组 ,同时以另 1头猪的正常皮肤处作正常对照。结果 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三者之间皮瓣成活长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皮肤伸展术虽然能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 ,但在伴有皮肤创口的情况下 ,并不能使伸展后的皮肤组织所形成皮瓣的成活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侧隐窝针联合针刀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FB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侧隐窝针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VAS和改良ODI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1、3、6个月VAS和改良ODI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VAS和改良OD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侧隐窝针联合针刀治疗FBS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x射线照射大鼠右后背部, 对照射前, 30Gy照射后2、4、8,10、14,28和40周及10、30、50、70 Gy照射后第10周皮肤微血管的改变, 从血管的形态和分布、一般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等不同水平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照射后皮肤徽血管出现明显扩张, 迂曲等改变, 损伤随剂量的增高而加重, 早期血管增多是向心性分布, 而晚期照射野率心区血管则减少, 甚至出现无血管区域。在微血管闭塞、消失的发生中, 真发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 后者的发生又与微血管损伤, 特别是肉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本文还对皮肤微血管在皮肤放射损伤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Using a high-resolution gamma-spectrometer system, the activity concentrations of 7Be, 137Cs, 40K and 226Ra were determined in the pine needles. Activity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ncerned radionuclides in the needle samples were as follows: 7Be, 24.6±2.40 to 210±7.21 Bq kg−1, 40K, 23.5±12.4 to 287±15.6 Bq kg−1, 226Ra, 0.44±0.12 to 12.3±2.18 Bq kg−1, and 137Cs, 0.61±0.30 to 2.29±0.38 Bq kg−1. It is found that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obtained for 7Be and 137Cs can be fitted to a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for 40K and 226Ra can be fitted to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7.
湿性皮肤再生技术在皮肤擦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导湿性皮肤再生技术治疗皮肤擦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治疗头面部、躯干和四肢急性皮肤擦伤共353例,其中采用湿润烧伤膏和暴露疗法治疗(新法组)185例,按传统疗法清创治疗(传统组)168例。结果:新法组7天内痊愈116例,占62.7%;14天内痊愈59例,占3713%;总有效率100%。传统组7天内痊愈82例,占48.8%;14天内痊愈58例,占34.5%;另外28例,占16.7%,发生不同程度的创面感染,痂下积脓,需作再次清创,碘伏湿敷或改用MEBO治疗,创面延期愈合,愈后瘢痕增生明显。结论:湿润烧伤膏和暴露疗法治疗皮肤擦伤与传统疗法比较,具有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愈后不留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是电离辐射作用于皮肤组织后的晚期效应,是放射性核事故和肿瘤放疗等之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皮肤纤维化表现为皮肤外观的改变、皮肤弹性消失与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目前关于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缺乏针对性的救治手段及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深入探索电离辐射所致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植皮术中运用新型医用泡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58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取游离皮片植皮后,研究组运用新型医用泡沫加压引流植皮创面,对照组采取传统医用泡沫加压植皮创面。术后7~9d拆除泡沫装置,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操作时间、皮片愈合时间、皮片成活率、优良率和术后泡沫装置故障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在节省平均操作时间、缩短皮片愈合时间、减少术后故障发生率、提高皮片成活率、优良率等方面较之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植皮术联合新型医用泡沫能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植皮成功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