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 《内经》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内经》既然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医学理论巨著,是春秋秦汉以前医疗实践的总结,它就必然居于后世医学的始祖地位,对后世医疗实践各个方面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历代医家通过《内经》的学习,结合本地的医疗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内经》的内容,并取汲了崭新的成就。下面,我们仅选几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某些医家的学术思想,加以分析介绍,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周易>为五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构成,<内经>为中医基础理论奠基之作,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这两部巨著的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两者对养生观均有较系统、精辟的论述,且观点鲜明.然而,<内经>成书于<周易>之后,故受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便有历代诸多医家"医易相通"、"医者,也"、"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之说.唐孙思邈云:"不知<易>者,便不足以以知医".明张景岳曰:"早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由此可见,<内经>的养生观源于<周易>.  相似文献   

3.
盖仁 《健康问答》2005,(6):34-35
《情书》 片段:纤弱的博子跌跌撞撞地在大雪中奔跑,声嘶力竭地向埋葬着未婚夫的远山呼喊,“你好吗?我很好。”最后筋疲力尽的博子哭倒在茫茫雪地里,周围的远山一遍遍回荡着她那伤心绝望的喊声。  相似文献   

4.
movie     
《健康之友》2006,(3):188-189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学术界多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今本《针经》(《灵枢》)《素问》即《内经》之见,并认为《黄帝外经》散佚已久。而考察历代史志可知,随着《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渐失记载,《黄帝素问》《黄帝针经》两个系统的传承脉络日益清晰,至《清史稿·艺文志》所载书目,《素问》《...  相似文献   

6.
阅读     
《当代医学》2007,13(10):84-84
《引爆点》;《搜》;《长尾理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南北“橘井”考@王凤林!465300$河南河南商城县苏仙石乡政府  相似文献   

8.
钱师之《内经语言研究》中有《内经名义解诂》一节 ,考证《内经》之命名颇多发明 ,其说平实 ,令人易晓 ,然有可商榷处 ,今抒己见 ,以就正于师说。师之传承 ,绍于章黄 ,章黄之学 ,力避穿凿。故师解《内经》之名义 ,取意平实 ,质朴可从。所谓“内”者 ,对“外”而言 ,以《汉书·艺文志》另有《黄帝外经》三十七卷。除此而外 ,《艺文志》中又有《扁鹊内、外经》及《白氏内、外经》 ,大致若先秦《庄子》内外篇之命名 ,谓内者集名贤 ,外者杂众说也。张介宾、吴昆、王九达、方以智之说 (参《内经语言研究》) ,皆有附会之嫌。然仅遵此“勿穿凿”一…  相似文献   

9.
根据《左传》、《史记》、《汉书》记载,我国春秋至两汉时期,书籍的计量单位─“卷”“篇”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触发了卷篇一级计量概念蜕变成二级计量概念。按照“卷篇”蜕变原理,以及《汉书·艺文志》医经七家“卷”参数的记载,揭示了《灵枢》三大经文系统并与《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卷参数一致。此外,运用“编绝简垢”原理,重塑了《灵枢》的合篇与脱篇,从而对《黄帝内经》等原貌作了初步还原处理。  相似文献   

10.
论《黄帝内经》对《说文解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说文解字》与《黄帝内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考察,前者具有接受后者影响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分析二者所反映的思维模式、哲学观念以及人体解剖、疾病和治疗知识,可知:《说文》中蕴涵的中医学知识与《内经》一脉相承;《说文》所体现的“天-地-人”宇宙思维模式与贯穿《内经》的“天-地-人”生态医学思维模式同出一辙;作为《内经》理论基础的“气、阴阳、五行”学说可通过《说文》追本溯源;《说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追溯汉字源流及本义,是研读《内经》、探索中医学起源的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首将《易》理纳于医学领域,确立了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又进一步把《易》理用于疾病的分类和辨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易》以六爻叠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曲成万物而不遗;《伤寒论》以六经论病,辨表辨里,审度虚实,囊括百病而不漏。明观幽索,窃思《伤寒论》与《周易》之间有着必然的内部联系。今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粗浅探索,若能获千虑之一得,不唯有助于仲景学说之研究,亦有助于医易之研究也。  相似文献   

12.
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创建于1979年10月,由中医基础学科教研室和西医基础学科教研室两大部分组成,包括《内经》、《伤寒》、《金匮》、《温病》、《中医基础》、《方剂》、《医古文》、《医史》、《各家学说》、《诊断》、《解剖》、《细胞》、《生物》、《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14.
五代是中国大分裂时期。北方曾换五个小朝廷,局势动乱,战争频繁,使得社会遭受大破坏,因此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后蜀、南唐、吴越地处南方,成为五代时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后蜀有《蜀本草》、南唐有《食性本草》、吴越有《日华子本草》等。现将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1.《蜀本草》:由后蜀广政年间(938~965)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昇与诸医工用《唐本草》及《图经》相互参校删定注释而成,初名《蜀重广英公本草》,简称  相似文献   

15.
古代本草专著中涉及失眠的中药包括麝香、酸枣、犀角、羚羊角、榆叶、睡莲、洋虫等.其中从药性功效反推失眠证型的有酸枣专治“烦心不得眠,血转,虚汗”,并推断失眠有心神不安、气血亏虚证型;补充病因病机的如洋虫可“行气血,和五脏”,专司老人不寐,指出五脏不安、气血不行是老人不寐的重要诱因,进一步完善了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6.
只有和医疗工作融合起来,法律的威力才会体现人物简介:著名卫生法律专家,曾经参与《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修改)工作,目前正在参与起草的法律法规有《初级卫生保健法》《、精神卫生法》等。《中国医院院长》(以下简称《院长》):目前,法律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怎样?王北京(以下简称“王”):医院对法律事务的认识有误解,认为主要就是处理医疗纠纷。实际上,医院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涉及到很多法律方面的事务,比如说,医院经济…  相似文献   

17.
王兴  杜晓刚 《中医学报》2020,35(2):232-235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奠定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论》的问世便是第二个里程碑。明清时期温热病学说的成熟则为第三个里程碑,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温病条辨》。这期间中医对于外感热病诊断和治疗一直在不断完善,从刚开始认为其病因为"伤寒之类也",到论述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的区别,从六经辨证的出现、完善到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从《黄帝内经》《伤寒论》时出具系统化的伤寒治疗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独立成科。中医学基本思想为辨证论治,近年来各种亚型流感频发,中医可以在明确致病因素前采用对症治疗,解决了西医治疗的后发性缺点,在疾病的初起阶段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一苇 《看医生》2004,(8):19-19
  相似文献   

19.
《医宗金鉴》中的伤寒内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宗金鉴》是由清代朝廷编订颁发的大型医学丛书,它的第一分册“订正仲景全书”,研究《伤寒论》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很有特色,它对《伤寒论》的条文依据章节重新归类,并对一些内容相同的条文进行合理归并,对一些内容复杂的条文合理拆解,对错漏的条文大胆修正,还用“三纲鼎立”理论,作为太阳病分章节的依据和解释条文的论理工具。书中还有歌诀体裁,便于记忆。  相似文献   

20.
将现存《内经》的不同版本相比较,可以发现《类经》《素问》部分与胡氏古林书堂木、赵府居敬堂本等12卷本的系统较为接近;《类经》《灵枢》部分与周曰校本,马莳注九卷本较为接近。《类经》与诸本的异文多是有依据的,张介宾可能在选定底本之后,又依据其他版本做了校勘,对原文有所变动,以致与目前前所知诸本皆不相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