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ICU危重病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对比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 将ICU5 3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 (2 3例 )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 (30例 ) ,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肠麻痹、二重感染、高血糖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1)。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 ,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 ,对患者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而其各种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重组生长激素对肠外营养和小肠切除大鼠肠粘膜结构的影响刘跃武蒋朱明刘卫本实验在大鼠小肠切除50%和使用肠外营养的应激状态下,观察重组生长激素对大鼠肠粘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选择具有满意生长曲线的雄性Wis-t...  相似文献   

3.
用前瞻、双盲方法研究了营养支持和生长激素对术后患者人体组分和肌肉功能的变化。所有患者提供等氮等热卡肠外营养液。研究组术后1~7d给生长激素。人体组分研究表明,对照组体重丢失3.3kg时,瘦肉组织丢失2.8±1.46kg,脂肪丢失0.49±1.3kg,而研究组患者体重丢失1.0kg,主要为脂肪,总体水和无脂细胞群基本不变。握力测定发现对照组手术后握力强度下降(P<0.01),给生长激素后握力强度基本不变,手术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支持及重组生长激素能减少术后患者的瘦肉组织和肌肉功能损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与脂肪乳液对腹部术后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2007年3月-2010年5月本院102例腹部中等程度以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术后研究组患者给予复方氨基酸、脂肪乳液为期5~7d的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传统应用复方氨基酸或脂肪乳液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肾功能、血糖、营养状况、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患者体重于术后1周下降(4.5±2.5)kg,对照组体重下降(4.2±3.0)kg(P〉0.05);血糖检测显示,研究组术后血糖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后规则使用复方氨基酸加脂肪乳液的肠外营养方式比传统的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两组疗效及预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和重组人生长激素强化营养联合应用对喉癌患者术后蛋白代谢、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谷氨酰胺+生长激素组,两组均于术后给予10d胃肠外营养,谷氨酰胺+生长激素组按每天0.4g/kg的剂量加用谷氨酰胺,同时还皮下注射8 IU /d重组人生长激素(珍怡),于手术前及手术后d10测患者体重,手术伤口愈合情况及血清白蛋白水平,T细胞亚群、IgA、IgG、IgM,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谷氨酰胺+生长激素组的体重与手术伤口愈合均较对照组好(P<0.05),谷氨酰胺+生长激素组的血清白蛋白、IgA、IgG在术后d10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1).但IgM及T细胞亚群改变不明显( P>0.05) .结论:喉癌患者在术后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加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的蛋白代谢及提高免疫水平,促进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支持对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普外科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人,营养风险评分3分有248人,其中行肠外营养支持180人;营养风险评分≥3分有252人,其中行肠外营养支持200人,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252例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接受肠外营养的200人中,出现并发症有5人,占其2.5%,未接受肠外营养的52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0例,占其38.5%。在248例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接受肠外营养的180人中,出现并发症5例,占其2.78%,未接受肠外营养的6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有2例,占其2.9%。结论: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有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无营养风险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放置小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支持治疗是现代外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治疗技术。自从有了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短肠综合症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也改变了肠外瘘的治疗策略,但长时间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会导致肠粘膜萎缩及肠道菌群异位,导管并发症也越来越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更好的优点,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志度  杜嘉林  姚远  万进 《重庆医学》2004,33(7):1030-1031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肠外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20例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PN)和rhGH(实验组),20例患者接受与实验组同样的肠外营养(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升高,而实验组血蛋白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显著.术后第10天实验组疲劳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用rhGH和肠外营养有利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减轻患者的疲劳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克隆氏病伴有营养不良病人营养支持与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克隆氏病出现中、重度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肠内、肠外联合应用进行营养支持与护理,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营养支持前后人体测量指标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血浆蛋白指标营养支持前后T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LB、PA、TF、FN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营养支持前后HB水平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营养不良是克隆氏病主要表现之一,营养支持对克隆氏病的恢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采用肠内营养治疗辅以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加用重组生长激素,对于恢复肠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临床症状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营养支持中系统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肠粘膜屏障损害与肠外/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朱明  于康 《当代医学》2000,6(11):63-67
肠道在维持机体正常 营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重症病人或长期进行肠外营养时肠道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损害,可导致毒素/细菌移位。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可改善肠粘膜功能。本文阐述了肠粘膜屏障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及肠外/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生长激素联合常规营养支持对普外科脓毒血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收治的重症感染病人28例,随机分为常规肠外营养(PN)组及PN+rhGH组,各1 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内毒素水平、氮平衡以及相应时间点的APACHEII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常规肠外营养(PN)组相比较,治疗后第7天PN+rhGH组血浆白蛋白、内毒素水平、氮平衡以及APACHEI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小剂量重组生长激素有利于纠正应激患者的负氮平衡,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肠外营养的效益,明显提高脓毒血症等危重病人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23例)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30例),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高血糖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生长激素对外科手术后病人蛋白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Gensei公司)对大手术后病人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0例中等以上外科手术病人,条件符合ACCP/SCCM的Sepsis诊断标准,入院后随机分为3组,A组为肠外营养加用生长激素组;B组为肠外营养治疗组;C组为正常补液组。其中A组在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生长激素皮下肌注,连续7d。结果:术后8d内B和C组患者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A组在术后5d开始机体恢复氮平衡。结论:单纯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不能有效纠正负氮平衡,生长激素对机体的蛋白舍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粘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作用.[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每组再分为7,14 d组.各组均无菌操作,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梗阻性黄疸组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均双重结扎并切断胆总管.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于手术当日始,每日在双后肢内侧轮流皮下注射给予O.75 U/kg重组人生长激素.分别于术后7,14 d采集门静脉血,并取回肠末端小肠组织.检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浆内毒素.小肠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及Image Pro Plus软件图像分析手段判定粘膜表面sIgA水平.[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梗阻性黄疸组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ALT值均升高,但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较梗阻性黄疸组升高幅度小.梗阻性黄疸组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肠粘膜损伤程度和内毒素水平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的加重和升高,但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损伤程度较梗阻性黄疸组轻.梗阻性黄疸组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肠粘膜sIg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但重组人生长激素组高于梗阻性黄疸组,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slgA的表达水平略升高.[结论]外源性的生长激素可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粘膜sIgA的表达,并可维护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炎病人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规律及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生长激素治疗组20例,10名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人在入院24h内行手术治疗,生长激素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生长激素,每天8U,连用7d,其它治疗与常规治疗组一样。术后1、4、8d测定肠粘膜通透性,并观察临床基本情况、营养指标及治疗结果。结果 腹膜炎病人肠粘膜通透性显著高于正常人,生长激素治疗组肠粘膜通透性随治疗进程迅速下降,术后第8d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生长激素治疗组病人恢复较快,营养状态保持较好,术后并发症少,白细胞计数回落快,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腹膜炎病人肠粘膜通透性显著升高,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并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生长激素强化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航  李晓峰 《新疆医学》2006,36(6):46-47
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加快组织修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及维护肠粘膜屏障等作用,生长激素(GH)强化肠内营养(EN)对危重患者的代谢调理作用已得到肯定。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设计,对人住ICU的各种危重患者进行GH强化EN。  相似文献   

17.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起病凶险。并发症与死亡率高。但近年来死亡率已大大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的不断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SAP患者代谢紊乱.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营养素摄入和吸收不足,高代谢状态使患者营养需求增加。同时。长期禁食又易导致医源性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因此,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是SAP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为避免胰液分泌加重对胰腺的刺激。早期均采用肠外营养(PN),2—3周后才考虑转入肠内营养(EN)。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实践发现,长期应用肠外营养.胃肠粘膜可能有萎缩现象。从而导致肠道细菌移位,且肠外营养疗法价格昂贵。但肠内营养对减轻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应激反应和减轻疾病严重度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患者单纯肠内营养与肠内营养加益气活血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n=54)和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加用益气活血组,n=6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时Hb、PA、TF、TP、ALB等营养指标及症状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周及4周HGB、ALB及PA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加用益气活血法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时,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原则、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1周、2周、4周时的营养状况分别为:1周时营养正常为87%(58/67),营养不良为13%(9/67);2周时营养正常为79%(53/67),营养不良为21%(14/67);4周时营养正常为82%(55/67);营养不良为18%(12/67)。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护理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状况,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云敏 《实用新医学》2007,8(12):1097-1098
目的对比ICU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ICU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1周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内营养相比,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ICU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