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比观察了157例高血压病并脑血栓形成者和158例高血压病无脑部并发症者的血液流变学,提示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粘滞度增高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控制血压和降低血液粘滞度是预防高血压病变发生脑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50~100mg治疗12~17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后,在血压明显下降的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液粘滞度。  相似文献   

3.
杨璟 《四川医学》2012,33(6):1034-103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1、2、3级组,并将54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高血压的形成及较高水平血压的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 4 3例老年高血压病人 ,服用氯沙坦 5 0mg~ 10 0mg治疗 12个月~ 17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后 ,在血压明显下降的同时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氯沙坦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血脂和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对43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服用氯沙坦50mg-100mg治疗12个月-17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后,在血压明显下降的同时血脂和血液流变这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血脂和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检测了100例(男67例、女3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压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高血压病的病情进展有关;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血压高低呈平行关系;伴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惠者上述的三种指标平均值多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长期高血压会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并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现代医学研究,建立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的辨证标准,可以更有效地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通过对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与高血压分期、动态血压、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胰岛素抵抗以及心脑肾血管等器官的损害关系进行整理总结,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机制。方法:检测32例高血压病并胰岛素抵抗患者,16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2例正常血压者葡萄糖耐量试验前后血糖及血浆胰岛素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均高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血压者,有显著性差异。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为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之一,而不是血压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陈媛  贺聪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76-76
目的:分析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时的血压水平,探讨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的血压因素。方法:对427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血压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时的血压水平及总体血压水平差异无显性。结论:高血压病的治疗及脑出血的预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者应有相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弦脉的血液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弦脉波形特征,并从血液动力学角度加以分析。提出: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分期与其病弦脉的分型有一致性,认为弦脉波图,可作为高血压分期的辅助诊断。三型病弦脉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异常,认为高血压病的弦脉的病理基础与动脉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忠华  陈扬  罗咏萍  刘毅 《西部医学》2012,24(10):1951-195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原因所致胰腺炎相同,但更易发展为重症;半数以上患者血淀粉酶正常或轻度增高;所有患者均有血清脂浊,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明显增高;早期腹部B超阳性率低而腹部CT或MRI均有阳性发现。对急性胰腺炎除常规治疗措施外,还应针对高血脂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胰岛素、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血脂水平多在4~7天降至5.65mmol/L以下,均顺利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甘油三酯(TG)增高达到标准以及影像学支持,血淀粉酶的临床意义不大。迅速降低血TG水平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上采用缬沙坦合并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的方式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105例,依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接受缬沙坦合并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对照组52例,接受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6.9%,观察组高脂血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为71.1%,观察组的SBP、DBP、TG、TC、LDL-C及HDL-C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合并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压,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及高血脂病情,降低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关系。方法对8450名2002-2007年来我院体检的人员行血脂及腹部B超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类型高脂血症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者的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分别达85.6%和94.9%。脂肪肝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比率达61.7%和20.9%,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与血脂正常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14.
平脂胶囊对鼠血脂和血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四旺  谢艳华  朱玲珍 《医学争鸣》1999,20(10):851-854
目的:观察平脂胶囊对动物血脂和血粘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血脂模型,按照酶学、组织化学及直接测压等方法测定血脂、组织中脂质、血液流变、血压等指标。结果:(1)0.4g/kg,0.8g/kg平脂胶囊使高血脂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胆固醇(TC)和血清TC显著降低;(2)对高血压-高血脂大鼠体质量和心脏、主动脉、肝脏系数;血清TC、甘油三脂(TG)、主动脉、心肌、肝脏组织中TC、TG以及全血粘度  相似文献   

15.
董建新  鲁跃华 《河北医学》2010,16(2):166-169
目的:了解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特点及血脂异常等羔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是否有差异,探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询问病史、体检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男性患者比率、平均年龄、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24hSBP、dSBP、nSBP、24hPP、dPP、nPP水平及非杓型血压检出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血压、ABPM所示收缩压及脉压增大对CAS病变形成的影响更明显,男性比女性、年长、血脂异常程度愈重,对CAS痛变形成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320例来院体检人群,测量其血压以及血脂水平,并将其分为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及对照组,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以及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22.22%,高脂血症组发生率为24.68%,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发生率为36.5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均P<0.05);且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及单纯高脂血症组(均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组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且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中检测的价值。方法:对134例糖尿病患者,82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26例高糖伴高脂患者及241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的GSP、FBG、TG及CH测定分析。结果:DM组GSP、FBG、TG、CH与对照组之间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IGT组TG、CH与对照组之间结果无明显变化(P>0.05),而IGT组GSP、FBG、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高糖高脂组与对照组GSP、FBG、TG、C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GSP浓度的增高与糖尿病血糖升高及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GSP检测对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疾病控制及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压达标(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与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661例血压达标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84例)和非冠心病组(477例),对2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 回归方法对冠心病的混杂因素如年龄、心率、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逐步筛选变量分析脉压差与冠心病呈正相关关系,脉压差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4.20倍.舒张压与冠心病呈负相关,舒张压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减少1.07倍.收缩压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1.51倍.年龄每增加10岁, 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1.04倍.其他混杂因素如饮酒、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程、心率、体重指数等与冠心病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压达标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脉压差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随着舒张压的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应降低.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上不仅仅要将血压降至靶目标水平,而且要综合干预,注意监测脉压差,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高血压药物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及临床特征。方法:把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A、B两组,合并高血压病人71例归入A组,无高血压病人79例归入B组,对比两组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A组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慢性心肌缺血史者及女性患者的比例均较B组高(P〈0.05~0.01);AMI于饱餐后发病者,A组多于B组(P〈0.01),因劳累诱发者,A组少于B组(P〈0.05);A组无痛性AMI者较B组多(P〈0.05),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与室颤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0.01)。结论: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急性期先以清里通下,凉血化瘀法治疗,待腑气通,热火泻下后再以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总有效率达85%,痊愈加显效率为65%。脑出血急性期,止血不是首要问题,防止再出血的关键在于血压应得到理想的控制,治疗的核心为消除血肿,清里通下与活血化瘀在降压和消除血肿方面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