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降低其误诊误治率.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例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头痛,全头钝痛3例,局限性头痛7例,其中5例为惟一症状.头痛为隐袭起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9例患者C反应蛋白均不同程度增高(高于正常值5~12倍);4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0例均存在各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除1例MRI平扫检查未见异常外,其余9例均见小脑幕和(或)大脑镰等处的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增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应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应重视头颅MRI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慢性起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颅神经麻痹和头痛;MRI检测可见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肥厚,增强扫描呈现明显的强化,主要表现为结节性或线性异常强化特征,P0.05;所有患者经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头痛和多脑神经受损居多,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特征性表现,应用皮质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改变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肥厚性脑膜炎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采纳17篇,予以归类简述。结果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头痛几乎是首发、必发的症状,大多为隐匿起病,反复发生或迁延不愈。患者可出现多颅神经麻痹及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受损的各种表现。本病的头颅MRI可见小脑幕和(或)大脑镰等处的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增厚,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病理特征是硬膜的致密纤维化,慢性炎性细胞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可有肉芽肿样改变。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出现脑实质或神经受压症状,多需手术治疗。结论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应注意与其它疾病鉴别。MRI表现较具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硬脑膜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肥厚性硬脑膜炎(HCP)主要表现为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进而导致头痛、脑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体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特发性HCP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国栋  王为珍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3011-301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0例CVST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头痛(80%)、视乳头水肿(70%)、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70%)、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0%)和抽搐(40%)。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2例头颅CT示静脉窦密度不均匀增高,2例头颅CT示弥漫性脑肿胀,1例示天幕密度增高,1例示出血性脑梗死;9例行头颅MRI和/或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内信号异常和/或流空信号缺失;2例行DSA示深静脉和静脉窦未显影,表浅静脉扩张。10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痊愈3例,症状缓解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对于以头痛首诊的病人,CT是常规检查以排出出血、肿瘤等疾病。对临床怀疑CVST的病人均应行MRI和MRV检查,结合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并随访是目前诊断的首选方法。目前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2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及头颅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2例在2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2例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7例在治疗满2个月时复查实验室结果正常,胸片及头颅CT均提示病灶明显吸收.19例停药随访1年无1例复发,5例停药随访已半年,至今无复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可治性疾病,其预后与结核药治疗的早晚、用药方法是否正确、并发症处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经鼻内镜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慢性蝶窦炎7例、蝶窦囊肿3例、真菌性蝶窦2例、蝶窦脑脊液鼻漏2例、蝶窦息肉1例)的临床特征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影像学检查见蝶窦占位或骨质破坏;所有患者经鼻内镜蝶窦手术;随访6~36个月,除1例脑脊液鼻漏需行二次修补外,其余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鼻内镜检查蝶窦口通畅,无复发.结论 对于孤立性蝶窦疾病,CT或MRI是理想的检测手段,经鼻内镜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经过病原学确诊的1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起病较缓慢、病史长.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症状以发热、头痛为主,头部影像学检查以脑室扩大、脑积水为主.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静滴,5-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等药物治疗.10例患儿痊愈4例,病情明显好转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新型隐球脑膜炎起病缓慢,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对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时,应该积极新型隐球菌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脑脊液检查.儿童新型隐球菌脑炎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源性脑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8例脑寄生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者中,脑囊虫病4例、脑裂头蚴病2例、脑肺吸虫病2例;患者中3例为本地人,5例为外地流动人员,均有生食史.出现头痛5例、癫痫发作4例、发热4例、乏力4例;8例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均有异常表现,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检测均阳性.用吡喹酮进行抗寄生虫治疗;治后随访,5例症状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结论 影像学特征、饮食史是食源性脑寄生虫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对脑寄生虫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对脑囊虫病、肺吸虫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的手术联合抗真菌治疗的效果. [方法]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12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氟康唑治疗. [结果]12例患者症状得以缓解,复查CT及MRI示扩大的脑室恢复正常大小. [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能有效减轻脑积水,安全而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方法在鼻源性头痛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20例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诊断并治疗验证的鼻源性头痛患者,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头痛特点、鼻部症状、伴随症状、CT检查、实验室检查、随访结果,提取有价值的诊断依据。结果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或CRP任何一项增高者65例,最后诊断为鼻窦性头痛201例;接触点头痛19例。194例暂保守治疗,头痛7天内缓解152例,2个月内复发128例,再保守治疗102例缓解。无效或复发37例和有手术指征者26例共63例转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头痛全部缓解。结论额、颞、颅面部特定部位规律性疼痛,有鼻腔急、慢性炎症或黏膜接触点证据,实验室检查有急性炎症,排除鼻外病因,可以诊断为鼻源性头痛。不典型病例需进一步循证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终丝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终丝表皮样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10例患者中男2例,女8例,年龄( 34.5±18.3)岁,病程(67.3±84.5)个月.下肢或鞍区感觉异常及二便功能障碍为常见症状,阳性体征较少.MRI表现与其他部位表皮样囊肿类似,但影像学检查常可发现脊髓低位、脊髓分裂、脊柱侧凸等病理改变.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仅1例全切.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出院时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8例患者获随访10~62(30.4±17.4)个月.3例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完全消失,4例明显改善,1例无变化,随访期内MRI复查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终丝表皮样囊肿病程较长、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MRI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终丝表皮样囊肿常合并脊柱侧凸、脊髓分裂等病理改变.手术全切困难,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检查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放射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颅MRI检查,比较不同分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头颅MRI检查结果,并比较头颅MRI单独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Ⅱ、Ⅲ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大脑中的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均高于Ⅰ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Ⅰ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MRI检查,Ⅱ、Ⅲ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伴有头颅MRI异常52例,Ⅰ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伴有头颅MRI异常16例。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总阳性检出率高于头颅MR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检查各分期检出率高于头颅MR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头颅MRI检查相比,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具有较高的总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5例Ly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为46岁,男性4例,女性11例.15例LyH患者主要表现为颅内占位、尿崩症和垂体功能减退,单纯眼部表现也应予以重视.LvH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症状改善明显,复查垂体,MRI检查结果显示,9例患者垂体明显缩小,垂体柄变细,垂体储备功能明显改善;4例改善不明显者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1年后,3例复发.结论 LyH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复发性等特点,误诊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能使垂体明显缩小,症状显著改善,垂体功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5.
曹三勇  李志娟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74-1375
目的总结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1例,总结其病因,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腰穿,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最主要的症状是体位性头痛,腰穿压力均低于60mmH2O,头颅CT/MRI可见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及脑膜弥漫性增厚和增强。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提高对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崔金花 《现代保健》2012,(28):94-95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防治所收治的51例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96.08%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经正规抗结核治疗,恢复良好33例,恢复不理想18例,死亡2例。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血吸虫病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血吸虫病肉芽肿7例患者,对其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手术结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血吸虫病肉芽肿,术后1~3个月分别行头颅CT或MRI检查,病灶消失,症状改善.随访10个月至4年无复发.结论 脑血吸虫病肉芽肿的单发或多发结节灶伴严重脑水肿,占位效应明显为手术指征,应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成年人结核性脑膜炎不典型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成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不典型临床表现,以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3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总结该病的特点.结果 最后根据动态脑脊液、结核菌素试验、红细胞沉降率、结核抗体等检查诊断13例,结合头颅CT、MRI扫描诊断4例,痰菌阳性1例,诊断性治疗有效5例.23例患者中20例患者治疗后好转,有效率87.0%.结论 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脑脊液、CT或MRI及诊断性治疗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患者均有颅内高压症状和发热,其中颈项强直51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均升高,病程短者脑脊液中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定量0.30~2.34 g/L.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提示脑积水伴双侧脑室旁白质缺血性改变12例,脑膜异常强化35例,脑实质低密度灶9例.61例患者均经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疗,其中行鞘内注射15例,行侧脑室引流术1例,反复隔天腰椎穿刺放脑脊液,随后用0.9%氯化钠行脑脊液置换30例.61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6例,死亡5例.结论 两性霉素B联合5-FC仍是目前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案;反复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重要方法,积极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或置换以控制颅内压,并行鞘内注射是降低病死率、赢得治疗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4例患者均经超声和CT诊断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肿瘤发生于右侧肾上腺区3例,左侧肾上腺区1例.实施开放手术3例,腹腔镜手术1例.结果 肿瘤直径6~10 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随访1~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可依靠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安全有效,腹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